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203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docx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

1、一般情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基础传递荷载。

复杂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次序。

模拟施工加载的选择  

1.一次性加载模型,计算时只形成一次整体刚度矩阵,用于多层  

2.模拟施工加载1.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本层加载对上部结构没有影响,总刚矩阵由构件单刚形成,程序默认算法。

用于多高层  

3..模拟施工加载2,逐层加载模型,n层会有n个总刚矩阵形成,计算量大。

与手算接近。

用于多高层,较少采用。

  

4.模拟施工加载3,新版有。

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高层首选。

  

5.对有吊车的结构必须用一次性加载,因为吊车对上部结构有影响,也就是对有上传荷载的结构要用一次性加载。

  

6.要知道由于模拟施工加载计入了施工引起的变形,在计算结果输出中各节点在竖荷载作用下的节点力矩是不平衡的。

只有一次性加载下才是平衡的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一般就是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大10%~20%,门刚中则规定按放大5%采用。

3、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才要验算风振舒适度。

结构阻尼比取0.01~0.02,程序缺省0.02。

4、侧刚计算方法:

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定义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用此法会有一定误差;

   总刚计算方法:

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

对于没有定义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法结果一样。

(以下转贴)

“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

绝大多数结构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削弱、不连续,均可采用这个假定。

相关注意:

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面外刚度的不足。

同样原因,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

“弹性板6 ”的适用范围:

所有的工程均可采用。

相关注意:

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

板的面外刚度将承担一部分梁柱的面外弯矩,而使梁柱配筋减少。

此时结构分析时间大大增加。

“弹性板3 ”的适用范围:

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非常大,外刚度承担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减少,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

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达到1m以上。

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

相关注意:

一般在厚板转换层不设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轴线差异产生的传力问题。

“弹性膜”的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梁柱结构,设计时不使楼板面相关注意:

不能用于“板柱结构”。

设计时可以进行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

(弹性楼板6:

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共同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此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结构;弹性楼板3:

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限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性膜:

考虑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如果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者弹性膜,不允许定义为刚性板或者弹性板3)

5、根据高规(JGJ3-2010)第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6、对于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选择双向地震作用;《高规》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SATWE程序允许同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和偶然偏心,此时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计算,而偏心地震作用并不考虑双向地震,另外考虑双向地震并不改变内力组合数。

7、振型个数选择原则:

《抗规》GB50011-2010中5.2.2条的条文说明规定:

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要的振型数。

(并非取的越多越好)

一般情况振型数至少为3个,且为3的整数倍(3N,N≤层数);当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应不少于9个,对于多塔结构应大于12个。

《高规》JGJ3-2010中5.1.13条规定:

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的高层结构、混合结构和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于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振型个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

8、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JGJ3-2010中4.3.17条规定:

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粘土砖或其他类似的有较大约束力的材料),周期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如果采用柔性连接或刚度很小的轻质砌体填充墙可以适当调整。

SATWE说明书中:

填充墙较多的框架结构可取0.6~0.7;填充墙较少的框架结构可取0.7~0.8;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8~0.9;纯剪力墙结构周期可不折减;

9、按中震(或大震)设计。

此条为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内容,详细内容可见《高规》JGJ3-2010中3.11节。

第1性能水准结构应满足弹性设计的要求;第2性能水准结构除耗能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外都按第1性能水准结构考虑;第3、4、5性能水准结构均应按弹塑性计算分析。

10、《高规》JGJ3-2010中4.3.2条规定:

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大跨度:

跨度大于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M的转换结构;长悬臂结构:

悬挑长度大于2M的悬挑结构。

大跨度、长悬臂结构应验算自身及其支撑部位结构的竖向地震效应。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即为《高规》JGJ3-2010中表4.3.15规定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

11、在SATWE中设定的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选项在接JCCAD时SATWE传递的内力为没有折减的标准内力,由用户在JCCAD中另行指定折减信息。

12、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100年时取1.1。

13、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用于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梁内力的影响。

一般工程建议取1.1~1.2,如果在活荷信息中已考虑了不利布置则应填1.0。

14、梁扭矩折减系数:

0.4~1.0。

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影响。

1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一般不宜小于0.5。

考虑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刚度会有所降低,另外可以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处单独定义单构件折减系数。

程序在计算时只在集成地震计算刚度阵时折减,竖向荷载和风荷载计算时不折减。

16、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1.0~2.0。

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对于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可以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处对单构件进行修改。

SATWE中也可勾选按2010规范取值,此时程序根据《砼规》(GB50010-2010)       中第5.2.4条表5.2.4自动计算,此后可以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查看计算结果并可以单独修改。

17、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该系数是为了使托墙梁与所托剪力墙协同工作。

该系数可以缓解转换层附近的超筋情况,但设计的余量也相应减少了。

剪力墙开洞时,开洞处的梁段不作刚度放大。

18、按《抗规》(GB50011-2010)第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即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抗规》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表中数值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弱轴、强轴方向动位移比例:

当为0时为加速度段调整;当为0.5时为速度段调整;当为1.0时为位移段调整;弱轴方向为结构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强轴方向为结构第二平动周期方向;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也未必拘泥于这三个参数。

对于多塔结构应按单塔计算或自行指定调整系数。

此项一般用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长周期结构。

(疑问)

19、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只对一级框架结构或9度区框架起作用,程序内定1.15,对于非一级框架结构或9度区框架,程序可以自动识别,不需要修改。

但严格按规范要求,用一个实配钢筋超配系数不全面,所以对这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还应专门研究。

20、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用户选择该项参数,原来只对地震作用组合进行该项控制,10版《砼规》(GB50010-2010)对所有组合下的框架梁支座进行相对受压区高度验算,一级抗震 x小于等于0.25h0,其他都是x小于等于0.35h0,不满足时会按此限值重新计算受拉及受压钢筋。

针对高规6.3.3条,梁端支座抗震设计时,如果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时,梁端最大配筋率可以放宽到2.75%(原来为2.5%),当选择该项时,同时执行这一条,否则还是按最大配筋率2.5%来控制。

计算模型比较:

勾选该项后框架梁端负筋较不勾选小,对框架梁中正弯距钢筋及非框架梁配筋无影响;SATWE计算梁配筋是根据内力包络图各自配筋,所以对框架梁中正弯距钢筋无影响。

21、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抗规》(GB50011-2010)第3.4.4条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不小于1.15;《高规》JGJ3-2010中3.5.8条规定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为1.25,程序缺省为1.25。

22、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及相应的各薄弱层层号:

SATWE自动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并进行地震内力放大,但对竖向构件不规则、或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楼层不能自动判断,需要指定,以逗号或空格隔开,多塔结构可以在“多塔结构补充定义”中分塔指定。

程序不能自动判断的情况两种:

a、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珩架等)向下传递;b、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计算结果总信息中可以查)

23、指定的加强层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号:

由设计人员指定。

自动实现如下功能:

a、加强层及相邻层柱、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b、加强层及相邻层轴压比限值减小0.05;c、加强层及相邻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4、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1.0~1.5。

25、0.2V0分段调整:

此条一般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使用。

如果不分段则分段数填1.0,如不调整则分段数填0。

如果框架柱数量由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可以分段调整,如变化情况复杂的应专门研究。

调整系数上限值可对程序调整时作出限制,程序缺省的0.2V0调整上限为2.0;框支柱调整上限为5.0,设计人员可自行修改。

26、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

不放填0。

仅放大顶塔楼的地震内力,不改变位移

【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1.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梁:

Asu1、Asu2、Asu3----为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

Asd1、Asd2、Asd3----为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为梁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

Asv0----为梁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

Ast、Ast1----为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若Ast和Ast1均为0则不输出这一行(cm2)

G、VT----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

(1)若计算的ξ值小于ξb,软件按单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面积;若计算的ξ>ξb,程序自动按双筋方式计算配筋,即考虑压筋的作用;

(2)单排筋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12.5mm(假定梁钢筋直径为25mm);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计算,此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37.5mm;

(3)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2.钢梁:

没根钢梁的下方都标有"steel"字样,表示该梁为钢梁。

若该梁与刚性铺板相连,不需验算整体稳定,则R2处的数值以R2字符代替。

输入格式如上图所示。

其中:

R1表示钢梁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梁剪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3.矩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

 

Asc----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控制(cm2);Asx、Asy----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

包括两根角筋(cm2);

Asvj、Asv、Asv0----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箍筋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

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

其中:

Asvj取计算的Asvjx和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和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和Asvy0的大值(cm2)

若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控制,则程序去Asc、Asx、Asy、Asvx、Asvy均为零。

Uc----为柱的轴压比;

G---为箍筋标志。

柱配筋说明:

(1)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

As=2*(Asx+Asy)-4*Asc;

(2)柱的箍筋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Sc计算的,并按加密区内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控制;

(3)柱的体积配箍率是按普通箍和复合箍的要求取值的。

4.圆形混凝土柱:

As---为圆柱全截面配筋面积(cm2);

Asvj、Asv、Asv0---按等面积的矩形截面计算箍筋。

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

其中:

Asvj取计算的Asvjx和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和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x和Asv0y的大值(cm2);

若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控制,则程序取As、Asv均为零。

Uc---为柱的轴压比;

G---为箍筋标志。

5.异性混凝土柱:

异形柱按双向受力计算配筋,程序按整截面进行配筋计算,每根柱的配筋标注在一条引出线上,三个数分别为Asz、Asf、Asv。

其中:

Asz---表示异形柱固定钢筋位置的配筋面积,即位于直线柱肢端部和相交处的配筋面积之和(cm2)

     Asf---表示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即除Asz之外的钢筋面积(cm2),当柱肢外伸长度大于200mm时按间距200mm布置。

     Asv---异形柱按双剪计算的箍筋(cm2)。

异形柱的斜截面受剪配筋按双剪计算,分别求出两个相互垂直的箍筋面积Asv1和Asv2,并取Asv1、Asv2中的较大值输出。

6.钢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

其中:

Uc---为柱的轴压比;

     R1---表示钢柱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柱X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柱Y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7.圆钢管混凝土柱:

在柱中心标注一个数:

R1,表示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力设计值与其承载力的比值N/Nu。

仅输出其强度验算结果R1,R1小于1.0代表满足规范要求。

8.混凝土支撑:

其中:

Asx,Asy---支撑X,Y边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cm2)

     Asv---支撑箍筋面积(取Asvx,Asvy的大值)(cm2)

     G---为箍筋标志。

支撑配筋的看法是:

把支撑向Z方向投影,即可得到如柱图一样的截面形式。

9.钢支撑:

其中:

R1---表示钢支撑正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支撑X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支撑Y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10.墙-柱:

其中:

Asw---表示墙-柱一端的暗柱实际配筋总面积(cm2),如计算不需要配筋时取0且不考虑构造钢筋。

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时,按柱配筋,Asw为按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Ashw---为在水平分布筋间距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

     Asvw---对地下室外墙或人防临空墙,在水平分布筋间距Swh范围内的竖向分布筋面积(cm2);

  H---为分布筋标志。

11.墙-梁:

墙-梁的配筋及输出格式与普通框架梁一致,见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墙-梁除混凝土强度与剪力墙一致外,其他参数如:

主筋强度、箍筋强度、墙-梁的箍筋间距、抗震等级,均与框架梁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