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1999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docx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主桥预应力连续刚构施工工艺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简述

第三章墩旁托架和边跨托架

第四章挂篮及悬臂施工

第五章模板、钢筋

第六章制孔

第七章混凝土施工

第八章预应力施工

第九章孔道压浆与封端

第一十章合拢段施工

第一十一章质量检查与签证

第一十二章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全长1310.09米,主桥为105+4×160+10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梁的下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桥墩处梁高8米,跨中梁高8米,箱底宽9米,顶板每边悬臂4.25米。

桥面行车道宽15米,两侧各1.5米宽人行道,两侧栏杆各宽0.25米,桥面总宽18.5米。

桥面自南向北设3‰的纵坡,横向设1%流水坡。

主梁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混凝土为#60,预应力筋采用鞍山钢丝厂按美国标准ASTMA41637a生产的250级钢绞线,纵向顶板采用XYM15-27钢束,底版临时束采用XYM15-19钢束,XYM型锚固体系。

横向束采用Φj15.24钢绞线,采用BM型扁头锚固体系。

竖向采用精轧螺纹粗钢筋,YGM型锚具。

钢束管道采用波纹管。

主桥两端均设置模数式伸缩缝。

主桥箱梁施工采用对称平衡悬臂逐段现浇的方案(挂篮法),完成单T构施工后,进行合拢体系转换。

本桥按公路规范设计,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85检查验收。

第二章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简述

第一条,施工方法:

主桥箱梁设计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用挂篮分节段施工法),就是在中跨各墩两侧设置的墩旁托架上浇筑8米长#0块及3米长#1块。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依次张拉纵向、横向、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压浆后,在梁的顶面两端各安装挂篮一台,作为悬臂浇筑各梁段的吊重设备,并依次灌筑3节3米长梁段(#2、#3、#4块),5节3.5米长梁段(#5~#9块),然后继续向两端悬伸,再灌筑10节4.5米长梁段(#10~#19段),形成本桥T型构件的最大伸臂。

每灌注一段混凝土达到85%强度后,依次张拉纵、横、竖向预应力筋,并孔道压浆,然后挂篮向前走行一个节段的距离,再作下一个节段悬臂浇筑的准备工作。

中跨完成第19节段的张拉、孔道压浆工作后,拆除挂篮。

在逐段悬臂浇筑的同时,于9号墩和15号旁安装边跨膺架,在膺架上灌筑长23.36米直线段。

(23.36米长直线段也可分段灌注)。

边跨合拢段长3米(#20块)在膺架上灌注。

边跨合拢后,按照设计要求逐跨灌注各中跨的合拢段,最后把六跨连成一体。

各中跨的合拢段要先安装合拢吊架作为吊重设备,在梁段内使用刚性撑架和临时钢束的方法施工,以形成临时约束,消除影响,保证新灌混凝土的质量。

整个悬浇过程是对称于桥墩中心向两端逐节伸长的,要始终保持两端长度对称、重量对称,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以保持整体稳定。

挂篮作为重要的施工设备,也要保持每只挂篮的平衡、稳定,这是悬浇法施工极为重要的技术安全问题,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落实具体组织措施,并予以确保。

第二条,施工程序:

(附施工程序示意图)

梁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的施工方法,与一般的施工方法不同,悬臂浇筑法是按照拟定的施工程序进行结构的设计计算的,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程序进行施工。

第三章墩旁托架、边跨托架和0号块、1号块混凝土灌注

第三条,墩旁托架:

主桥的10、11、12、13、14号五个桥墩旁按“三黄指-13,14,15号图拼装成墩旁托架,并作为各墩0号梁块,1号梁段施工的承托结构。

墩旁托架用万能杆拼成18米×16.8米(平面尺寸)40.5米高的大型支架(各墩高度略有不同),是支承较大重量的重要结构,要求支架的支腿按图支承牢固,杆件拼装正确,螺栓上足拧紧,杆件的焊缝满足设计要求,并须经过检查验收,0号块施工前办理好检查签证手续。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检查。

第四条,墩旁托架承载重量:

1、灌筑#0块膺架重810.7t

0号块混凝土钢筋945t

模板分配梁等109t

施工荷载~20t

------------

小计1384.7t

2、灌筑两侧#1块再增加,#1号块混凝土钢筋361.6t

#1号块模板及分配梁等74t

------------------

小计435.6t

3、为消除墩旁托架承载后出现的变形,要采取压重的措施。

具体做法:

①模拟施工实际重量采用千斤顶反压法,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使用分阶段卸载的方法达到消除变形的目的。

②用浮箱压得,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分阶段放水卸载,达到消除变形的目的。

4、卸载后,要整个复拧结构螺栓一次,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5、在先前两墩至三墩预压过程中,测量弹性变形量,随机分析,掌握一定规律,后两个墩的托架另行研究压载办法。

6、墩旁托架的中线和水平的测量:

①在托架拼完后②加载前、后③卸载后④灌注混凝土前后及灌注过程中都要进行观测,并将资料系统地进行整理分析。

第五条,边跨托架:

为23.36米现浇段设置的南北岸各一座。

北岸托架万能杆件拼成22米×16.5米(平面尺寸),高28.13米的大型支架也是支承较大重量的重要结构,质量要求和检查验收办法按墩旁托架办理。

第六条,边跨托架承载重量:

膺架重154.68t+12.36t=167.04t

现浇段混凝土重309.4×2.5=773.50t

---------------------------

940.54t

模板分配梁(图未出)约436

------------------------------

小计1376.54t

第七条,边跨托架要做压重试验:

1、为消除膺架的弹性压缩

2、检验基桩承载力

3、消除其桩的沉陷。

防止①不均匀沉陷造成现浇段混凝土出现开裂,②沉陷量过大影响合拢段顺利对接。

第八条,0号块、1号块施工:

1、0号块和1号块混凝土的灌注方案。

(※考虑的梁体构造(又参照多座桥的工艺多为一次灌注的),最好能全断面一次灌注。

如确有困难,也可以考虑分三次灌注)。

2、具体灌注顺序:

第一步灌注底板:

混凝土由顶板内模上开孔(取掉组合钢模板1-2块)插入串筒,灌至底板。

从中部向两端灌注,每层厚度不超过0.3米。

1号块从低处向高处灌注,以免砂浆流向低处影响混凝土质量。

第二步灌注腹板和隔墙:

按水平分层的办法逐层进行灌注,每层厚度不超过0.3米。

灌注腹板时,混凝土会从内模的活脚模板下冒出,在震捣时尤甚。

不要过早地铲除,待全部灌完再作处理。

第三步灌注顶板:

从前端向后端分层灌注。

3、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是灌注时的震捣。

采用插入式震动棒为主的办法来完成震捣任务。

用B-50,B-30震捣器震捣,必要时在外侧模上设附着式震捣器辅助震捣。

震捣作业要做到分区负责,对关键部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还要设专人负责检查以保证震捣质量。

第四章挂篮及悬臂施工

第九条,挂篮是悬臂浇注箱形梁的承重构架,又要吊挂施工平台,是极为重要的施工设备。

是按在悬臂的前端吊起新浇注梁段混凝土的重量,靠后端锚固在梁体的情况下,保持整体平衡的施工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挂篮受力的情况必须清晰、明确,稳定必须保证,并且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和各施工阶段的每个施工步骤,都要坚持做好,才能保证施工安全。

第十条,无平衡重挂篮:

由于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的梁体结构,设计上的要求选用了无平衡重的施工挂篮。

在施工过程中挂篮后端的锚固与有平衡重的挂篮是有不同要求的。

必须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才准许拆除后端锚固,这一点也必须认真做好。

第十一条,挂篮的拼装:

挂篮是以万能杆件为主要杆件拼装成的结构,其主要部件有主桁、锚固系统、走行系统、横桁、吊挂系统、底模、侧模、内模、张拉脚手平台等,一个挂篮的重量约98t(见三黄设—G—005图修)。

先行将零部件组拼成大块件,利用栈桥上的吊机整体安装就位。

挂篮在拼装时或移动走行时应做到精确定位,前支点中心位置的偏差:

顺桥向应在±10mm之内;横桥向应在±5mm之内;两主桁相对偏差应在5mm之内,且每梁段的误差不能累计,以确保梁体中线顺直,并便于模板的安装、调整。

第十二条,挂篮对接和解除对接:

每座桥墩向两端悬伸的两只挂篮安装在0号块上在对接的状态下各灌注#2、#3块。

在灌注#4块前,两挂篮后端各自在0号块的竖向预应力筋上锚固(按三黄设—G-01~05图修),经检查合格后把横桁连同底模向后移6m,主桁前端稍稍顶起,将前支点移至灌注#4块设计的站位位置,拆、补主桁的杆件(见三黄设—G-03及06图),然后将两挂篮对接的杆件拆除,便形成两个单只挂篮的施工状态。

然后将横桁连同底模前移就位,准备灌注#4梁段。

第十三条,单只挂篮施工:

#4梁段灌注完毕,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预应力张拉后,需要向前移动挂篮。

由于挂篮无平衡重,在移动前要先将横桁连同底模向后移动6m,这时才准许解除挂篮的后锚固筋的连接。

挂篮前移至下一节段的梁段站位,支垫妥当,后端锚固系统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将横桁前移至下一节段的设计位置,把吊挂设备挂好,安装模板钢筋、波纹管,做灌注下一节段梁段的准备。

这一程序每一梁段悬浇时重复一遍,直至#19梁段灌注完毕。

第十四条,挂篮压重检验:

两只挂篮在对接状态下,在灌注#2梁段前,对挂篮要做压重检验。

在两只挂篮拆除对接杆件之后成为单只挂篮的状态下,在灌注#4梁段之前,也要做压重检验。

按三黄设--G—20图进行,均要检验合格,签证后才能投入使用。

每次压重卸载后,挂篮的上的连接螺栓要拧紧一遍。

第十五条,挂篮走行:

挂篮移动时的倾覆稳定系数应大于1.5。

每座T松两端的两只挂篮移动要同时,移动时两挂篮前支点中心距桥墩中线的距离差不得大于1米。

为保持两挂篮走行时的最小偏差,宜在钢轨上每20cm作好标尺,便于观察,随时调整。

挂篮走行时不宜太快,应选择无大风的天气进行。

下滑道逐节向前倒移。

由于有处于下坡的伸臂,主桁和横桁后端要设溜绳保险。

挂篮移位时,应采用跟踪测量的方法,以保证中线误差不超过规定限值,并便于随时调整。

第十六条:

后锚杆:

后锚杆的锚固是关系到挂篮总体稳定的大事,是极为重要的。

后锚杆的拆除①要符合设计要求②在横桁后移6m的情况下和走行之前③无大内时,并且做到走行到一下站位后立即连好后锚固(如后锚固拆除后因故不能走行,必须立即恢复后锚固)。

后锚杆的拧紧程序要一致。

以一人用同一把长的搬手拧紧为度,使之受力均匀。

在灌注梁段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锚杆的受力情况是否均匀,随时调整。

第十七条,挠度的调整:

悬臂端挠度的调整除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外,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根据实测结果,可分三次进行调整,即在灌完底板的后;灌完腹板后;灌完顶板后,每次调整4-6mm,调整时均由测量控制,保持底板高度不变。

经过几段梁段挠度的调整,积累资料后,再确定弹性变形的调整方未能,以保证合拢段两端竖向高差不大于15mm,中线偏差不大于10mm。

底板后端锚杆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检查,要收紧,防止漏浆。

第十八条,1、挂篮上的载重要尽量减少。

施工荷载宜与箱梁对中,减少偏心。

在每次灌注混凝土前清理一次,多余工具重物移至桥墩0号块上堆存,或吊至栈桥上。

2、桁前支点为重要受力点,必须支垫妥当。

3、挂篮的受力杆件不能随意烧割或施焊,严禁在受力杆件上打火。

4、下横梁是按五跨连续梁设计的。

张拉时如安放千斤顶与前吊带相碰,要先张拉其它中碰吊带的钢束,后张拉与吊带相碰的钢束。

张拉与吊带相碰的钢束时,同时只允许拆除一根吊带,张拉完即予恢复。

5、挂篮上层、下层之下均应设安全网。

6、梁的顶面下滑道范围的混凝土面要整平,以利滑道的铺设。

竖向锚固用预应力筋的顶面高程和位置要严格控制,以便与锚杆联结。

第五章模板、钢筋

第19条:

模板结构:

模板分为底模、内模、外(侧)模、横隔墙、端头模板和张拉面模板等。

1、模板的制造,按“三黄指-16-39”、“三黄指-80-85”及“三黄设-m-08-24”等各图进行。

2、模板的制作质量要求,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规定办理。

〈见该规范第102页第6节,表8.6.1中所列允许偏差值〉。

还应符合设计图要求。

第20条:

模板装拆

1、为确保主桥六跨连续刚构悬浇全过程中线一致防止误差,以每个桥墩中线为模板施工放线的基准线,每节段要进行检验复核。

为主桥梁部施工的方便,要设施工用水准点,需进行六跨联测,定期进行复核检验。

2、模板安装前,面板都应涂刷脱模剂。

3、模板安装施工允许误差:

⑴底模板

中线偏差(横向矢距)3mm

水平面高差:

横向支座处3mm其它5mm

纵向10mm

⑵内、外模板

全长±10mm

高+10mm

-5mm

腹版厚度+15mm

-0

底版、顶版厚度+10mm

-5mm

横隔墙厚度+10mm

-5mm

腹版及横隔墙垂直度4‰梁高

腹版及横隔墙位置±10mm

⑶端模板

孔道位置偏差±2mm

垂直度2‰

逐段的偏差不能累计,以防止长束的孔道错位。

⑷组合钢模板

所用组合钢模板应严格按照TBJ211-86《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办理。

4、模板的联结必须牢固,螺栓和对拉螺杆必须拧紧,支撑顶块必须支撑牢固和顶紧,防止灌注混凝土时模板变形。

5、模板的接缝紧密,连结牢靠,根据需要加垫胶垫(或泡沫塑料)垫嵌缝等措施,防止漏浆。

6、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应达到下列强度

端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25%15MPa。

内模板及横隔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45MPa。

外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50%30MPa。

底模的拆除,除#0块外,必须在该节段钢束张拉完毕后,才能进行。

7、拆模操作要选择不损环混凝土表面和楞角的方法,确保外观完整和混凝土质量。

8、节段之间的接缝,如不平整,应用砂轮修整,保持整个梁体的外观。

第21条非预应力钢筋材质有20MnSi和A3两种,钢筋进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运到工地后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9.1.3条的规定进行抽样试验,检验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以及焊接试验。

合格后方能使用。

20MnSi主钢筋接头,必须采用闪光接触对焊。

第22条钢筋应按设计长度加搭接长度下料,钢筋加工以顺直、平滑、不受损伤为原则。

由于种类繁多,成型后应分类挂牌存放,且应架高堆存,以防污梁和锈蚀。

第23条定位网是关键构架,应严格按设计图先制成胎模,然后在胎模上点焊成片。

定位网的网格允许误差为+3mm~0mm。

定位网的位置应准确,上下左右均不能移动,偏差应在6mm以内。

顺管道方向偏差不大于10mm。

定位网应与四周钢筋绑紧,以加强定位网的准确位置。

第24条钢筋的安装,一般采用在模内散装,误差庆符合下表的规定。

1、主筋横向位置±7.5mm

2、蹬、箍筋位置±1.5mm

3、其它钢筋位置±10mm

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第25条钢筋绑扎时,若与预留孔道、波纹管等相碰,可适当调整钢筋的位置。

第26条梁体预埋件包括:

#9墩、#15台支座预埋顶板、梁两端伸缩缝预埋件,锚下垫钣,φ内15cm、(φ外16.2cm)、泻水管、φ5cm通气孔、合拢段处预埋件、人行道预埋钢筋N27和N30、挂篮底锚杆预留孔、导梁吊杆预留孔、外模板滑道吊杆孔、竖向、横向预应力钢筋设置的槽口和凹台等。

第27条预埋支座顶版直接安放在上盆顶面上,并用螺栓联结,容许误差:

支座预埋顶版四角相对高差2mm

中线横向、纵向偏差±3mm

允许扭转偏差≤1mm

第28条锚下垫钣用螺栓联结在模板上,拆模时,先将螺栓帽拆掉,泻水孔、通风孔、凹槽等均应按图埋设。

第六章制孔

第29条预应力束孔道采用波纹管制孔,要用定位网固定,保证孔道的线型,方便穿束,减小张拉时的摩阻。

波纹管直径:

顶版束波纹管φ130mm

底版束波纹管φ110mm

0#块横隔版处波纹管φ56mm

竖向束波纹管φ50mm

横向束波纹管70×19mm

波纹管两端的连接细节,见设计图ZS一73。

1、波纹管接头采用套接法,套接波纹管直径要大一号,长度为250m,接头两端各插入套管125mm,接头用胶布密封,防止漏浆。

2、波纹管与喇叭管的接头处要套处8cm直段,用棉花等物塞实间隙,并用胶布密封。

3、为保证压浆质量,纵向波纹管道中部应设置二通管,以利排气及排水。

4、孔道制成后应用木塞将孔口堵封,防制止物落入孔道内。

5、为避免顶版和底版的孔道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变形,要穿入相应直径的硬质塑料管。

混凝土终凝后,抽出作通孔检查。

第六章混凝土施工

第30条技术要求:

1、砂、石、水泥集料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的规定办理。

2、碎石粒径为5~20m,石质应做压碎试验和耐冻试验,经筛洗后,泥污含量应小于1%。

3、选用天然中砂,泥污含量应小于3%,并应按规范规定的办法进行试验。

4、梁体混凝土设计为#60,按JTJ041-89规范规定,水泥标号的选用应为混凝土标号的1.0~1.5倍,因此应用不低于软练625标号的水泥。

因625号水泥货源匮乏,现拟全换普通硅酸盐525标号水泥,水泥自身强度应大于51.5MPa。

每批水泥要有出厂技术证件,应按规定做水泥试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过期的、结硬块的不准使用。

5、拌合用水应经过化验,确认适合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水才能使用。

6、为提高混凝土的缓凝及早期强度,改善和易性和节约水泥,可以掺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减水剂。

第31条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应由试验室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实地试验选定。

根据季节、施工条件的变化呆作相应调整。

2、水灰比不得大于0.4。

3、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当采用625标号水泥时,不宜超过500Kg。

当采用525标号水泥时,不宜超过550Kg。

报经工地监理工程师认可。

4、混凝土的陷度不宜过大,以利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和外观光滑美观,避免收缩裂纹的发生。

一般按能满足灌注、震捣的需要,控制在入模10cm为宜。

5、混凝土应加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宜少于5小时。

第32条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预埋件、预留孔位置、标高等详细检查,模板内的杂物要清理干净,并应办理签证手续。

2、混凝土灌注顺序的原则是:

由低处向高处进行。

首先灌注底版,再灌腹版,最后灌顶版。

为避免挂篮和模板支架承重后,因弹性变形引起超过初凝时间的新旧混凝土接缝处产生裂缝,灌注顶版时,应从悬臂端向后端灌注,灌两侧悬臂的顶端时,应从外侧向内侧灌注。

3、腹版采用水平分层的办法灌注,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并应在初凝时间内灌好、震捣好上一层混凝土。

容许混凝土从内模的水平压板下冒出,待腹版全部灌完后,再处理冒出的混凝土,不要过早铲除。

4、灌注混凝土要保证不间断的连续进行,不准中途停盘中断。

5、冬季施工时,应按规范中冬季度施工的有关规定办理,并采取措施保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混凝土应掺复合防冻剂,并采用保温措施。

6、悬浇时梁体稳定性是极端重要的施工技术问题,两端加载的多少、先后的差距和悬出距离,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第33条混凝土震捣

1、混凝土震捣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工序,根据悬浇梁的施工条件确定,以插入式震捣为主,侧模上安装的附着式震捣器为辅的震捣体系。

2、震捣完好的混凝土可以提高密实度、提高强度和抗渗性、提高耐久性,还可提高表面的光滑程序,因此要保证震捣质量,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

如震捣不足,表面会出现蜂窝、麻面,内部会存留空洞,使混凝土疏散,强度降低等缺陷。

如震捣过度,会出现粗集料沉底,砂浆上浮,集料分布不均,水泡过多等缺陷。

因此要培训能掌握好震捣技术的人员进行震捣操作。

3、要根据灌注的顺序进行震捣,实行分区专人负责,并配有专人检查。

根据需要可在内侧模上开孔进行震捣和检查,确保震捣质量。

特别是锚下混凝土一定震捣好。

第34条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注意:

1、立即清理轧丝锚及支承钣上的混凝土浆渣。

2、用通孔器通过波纹管道,对波纹管进行检查。

3、指定专人抹平箱内底版混凝土,腹版下冒出的混凝土应清理干净。

在水平模板下划出一条缝隙,以利脱模。

4、检查所有压浆管道埋设是否正常,便于及时处理。

5、调整高程:

每节段灌完混凝土后,在初凝以前进行,应调整到设计要求的高程。

调整后要在新浇混凝土接缝处进行震捣,防止出现裂纹。

如发现受拉情况要及时处理。

第35条混凝土养护,一般取覆盖草袋洒水的办法养护。

在高温季节要增加洒水的次数,顶板上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

当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能洒水,要用帆布覆盖保温或用蒸汽养护。

第八章预应力施工

第36条预应力钢材采用鞍山钢铁厂按美国标准ASTMA416-87a生产的250级钢绞线,纵向顶版采用XYM15-27钢束,底版临时束采用XYM15-19钢束,XYM型锚固体系。

横向束采用Φj15.24钢铰线,用BM型扁头锚固体系。

竖向预应力筋用直径φ32mm40Si2MnMoV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YGM型锚具。

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进行抽样检查。

第37条设计配束情况与张拉吨位

主桥连续刚构上部箱梁之预应力束。

分为顶版束、底版束、边跨顶版束、临时束、横向预应力束、竖向预应力束等六类,其配束情况与张拉吨位大致如

序号

名称

编号

束数

张拉控制力(t)

附注

1

顶版束

T1一T27

270根

486.4

2

底版束

B1一B36

144根

342.3

3

临时束

S1一S3

12根

342.3

4

横向束

1310根

72.1

5

竖向筋

N1一N116

3536根

54

6

边跨顶版束

T28一T29

4根

342.3

7

0#块横隔版处

60根

90

第38条张拉设备

LSW一62型(纵向)--20台;

YC60型(竖向)--20台;

横向YCJ—20—12台,YCD-120-3台;

油泵—10台

第39条预应力

1、张拉前⑴对所有钢束孔道用经过滤的压缩空气清孔。

⑵混凝土灌注后强度达到15MPa,拔出孔道中的衬管,用通孔器对每个孔道进行通孔检查,发现问题处理,通孔器规格如下:

管道直径(mm)通孔器直径(mm)

φ130φ120

φ110φ100

φ50φ50

φ50φ44

70×10(扁锚管道)50×12

⑶锚具在使用前用轻质柴油或煤油浇洗干净,包括锚环、锥孔内夹片,工具锚锥孔要用棉纱将油污杂物清除干净,均匀涂一层石蜡粉,便于卸锚。

⑷清除锚具、支承板表面的水泥浆及杂物。

⑸千斤顶、油压表应进行校验,并具备书面校验报告。

油顶的磨擦系数不得大于1.05,并应建立制度定期进行校验。

2、张拉原则:

(按设计图进行)

⑴设计规定#0、#1节段混凝土需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张拉。

⑵施加预应力时,内模、外模应完全脱离梁体,但底模应在张拉后拆除。

⑶梁体为三向预应力,先张拉纵向束再张拉横向束,最后张拉竖向束。

3、张拉条件:

⑴各节段梁体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5%,才允许进行张拉。

⑵张拉时锚具、千斤顶、孔道必须“三对中”。

⑶安全设备、设施配备齐全。

4、张拉顺序及要求:

⑴纵向束:

纵向束在断面上尽可能对称张拉,每次对称两边同时张拉两束。

先张拉腹版束,后张拉顶版束。

⑵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