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87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2.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理解1954年宪法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重点:

我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

2.难点:

理解三大政治制度各自的特点,认识其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现实。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军事上: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2)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为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发展

(1)职能转变: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

1954年9月,北京。

(2)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6“学思之窗”,思考:

请说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

【提示】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主权在民”理论。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实施: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5.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合作探究·攻重难]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史料一]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1)结合史料一,说明政协会议性质和职能的变化。

 史料一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性质提取“统一战线组织”回答。

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提示】 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史料二] 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3040

中国共产

党党员

668

(占54.5%)

708(占57.7%)

1667(占54.8%)

民主党派

274

(占22.3%)

284(占23.2%)

565(占18.6%)

无党派

284

(占23.2%)

234(占19.1%)

808(占26.6%)

(2)史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

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

 构成依据不同人员的身份回答。

特点从人员的多样性及其所占的比例解答。

【提示】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

特点:

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不同点

性质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产生

方式

民主选举产生的

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相同点

①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二者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特点

(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个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2.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当堂达标·固双基]

1.1949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

“中国革命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

”“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

A.筹建新中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召开中共七大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A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1月”可知,答案为A项。

]

2.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

“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B [毛泽东“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共产党要和其他政党团体等合作治理国家。

这就形成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

A项是1954年建立的;C项是民族政策;D项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

3.“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 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知该宪法是1954年宪法。

A、B、C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

故选D项。

【答案】 D

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

“(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

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提取关键信息“1954年9月21日”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A、B两项是在1949年,D项是在1956年。

]

5.我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出的代表参加,讨论并表决由国务院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各项法律、法案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坚持的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B.人民民主

C.依法治国D.政治协商

B [题干信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出的代表参加,讨论并表决由国务院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各项法律、法案”,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B项与题意相符。

]

6.目前,在西藏,藏族公民占自治区、地、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80%以上,这说明现阶段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正确。

]

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一届全国图二 政协第一图三 新疆维吾尔自

人大纪念邮票届会议召开治区成立30周年纪

念银币1985年发行

(1)指出与图一相关的两大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

(2)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解析】 本题以三幅图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1)问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成果,但评价一定要概括。

(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判断即可。

第二小问实际上要求回答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 

(1)信息: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2)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点:

①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社会主义特色。

②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④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于国情而实施的重要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