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79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公报

 来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

2012-09-19  阅读次数:

16  作者: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科技大学向东春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

EIA080272)。

课题组主要成员有:

周巧玲、田凌云、唐安奎、周荣秀。

一、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社会目标:

系统归纳现有多元形式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困境与阻力因素,探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新模式,为检讨和制定大学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

本项目的理论目标:

考察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轨迹,从学理层面对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聚焦于权力、信任两个维度剖析我国现阶段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情况,全面分析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并提出保障大学多元基层学术组织协调运行的具体措施,以便为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二、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正在进行多元形式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创新。

基于此,进一步探讨多元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效。

本项目的理论价值在于:

1.本项目将从学理层面切入,对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拓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视域,有助于深化和完善对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的认识。

2.本项目将对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理论进行研究,有助于为解决我国多学科交叉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探索,有助于推进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3.本项目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以往的研究方法多是思辨性的,较少使用调查、统计、定量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更是缺乏,本项目对这些研究方法均有涉猎,将从第一手材料出发,为建构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项目的现实意义在于:

1.本项目从权力、信任两个维度调查并解剖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有利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3.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健康运行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生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重要命题,本项目研究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提供新视角。

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将直接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首先详细地阐述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与特征,并从权力和信任两个维度切入,论述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应然状态,进而剖析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现状等,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与特性。

第二部分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应然状态。

第三部分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实证调查

第四部分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阻力因素

第五部分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正常运行的对策

四、研究方法

本项目研究主要选取和运用跨学科研究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社会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论

(一)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与特性

1.多元化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类型。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针对“高层学术组织”的学校和“中层学术组织”的学院而提出的,是指以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为目标而进行适当管理与协调的具有高度学术自主性的大学基本实体。

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的细胞,在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着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咨询服务职能,如教研室和研究室,以及大学内部学院制改革之后某些纯粹学术性的系、项目组、跨学科研究平台等。

2.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一个发展学术、充满质疑、无限求索和崇尚自由的学术共同体。

无论政治力量如何干预,高等教育市场化潮流如何冲击,基层学术组织仍然是一个较单纯的学术组织,对学术的追求仍然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原始动力。

它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即发展学术;又有共同的信念——即对知识和学术的提问、质疑和不断求索;还要对组成成员有较高的要求——基层学术组织的成员从事的是专门化、学术性的职业,必须具有广博而系统的知识积累,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同时必须接受学术道德规范的普遍约束,以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纯洁性,防止外行人的侵蚀和控制。

3.基层学术组织是依靠智慧而生存的组织,其特性主要有学术性、独立性和松散联合性。

学术性的特征表现为:

学术具有专门化的特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组织,以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为逻辑起点,具有严格的有些甚至是强制性的学术规范。

独立性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科研管理上,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应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合理科学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在教学管理上,针对具体教学任务的分配工作,基层学术组织应结合实际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要求而定。

松散联合性表现为:

松散主要是指基层学术组织的成员组成不太稳定,教师的流动性以及成员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联合主要是指教师的工作迫切需要知识的沟通,需要理论的相互借鉴,需要考察对方的研究方法。

(二)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应然状态

1.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相关利益者主要有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

关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成员组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类。

一是纯粹教师,即纯粹承担教学、科研职责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

二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的双肩挑教师,主要包含诸如系主任、项目或基地负责人等人员。

三是学生群体。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是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这里的学生包括大学生、研究生。

2.本项目主要从权力和信任两个视角切入,分析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应然运行状态。

构建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三方协商的权力运行模式——即权力运行的“协商模式”,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实现健康、有效、民主管理的有力保证。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集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一身,其教学和科研都属于学术性事业,其管理也必须按学术性机构的特点与规律来运作。

因此,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的系部,还是跨学科平台等新兴组织,基层学术组织的权力运行模式必须尊重其使命。

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都有参与学术事务管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三方都应当广泛对话,深度交流,寻找管理中的“协商点”,尽量消减专断,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和协调,以维护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在“基层”的视域中,权力运行“协商模式”重视相关利益者间的协商、沟通和良好的“和谐一致”。

其核心内容是:

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以学术利益与集体理性为导向,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话语和应有诉求,搭建平等、妥协、自我控制的对话平台,建立通畅的矩阵式沟通渠道,强调权力关系的非强制性影响、非约束性指导和不至于产生疏远和陌生的柔性控制,实现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自治。

这种“协商模式”把群体间的协商、沟通作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常规活动,发现并化解群体间各自原本易被遗漏的问题或易引发矛盾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群体间的异见、冲突和抱怨,增进彼此的理解、宽容和妥协,促进基层各利益群体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

4.主体间性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协商模式”的前提假设。

简言之,纯粹教师与双肩挑教师、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以交互主体、双向度的方式存在,其本质既是个体性的,又是个性间的共在,是个性的普遍化和应然的存在方式,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

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学术事务管理过程中,纯粹教师、双肩挑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身份介入到权力运行之中,他们保持自身的独立与个性,坚守主体间的平等交流与协商,自始至终不受任何其它力量的干扰和侵犯。

5.偏好的内在转变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协商模式”的关键要素。

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进行某项决议之前,要充分让纯粹教师、双肩挑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偏好或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和全面阐释,在共同协商和民主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妥协和认同的方式使持其它偏好或意愿的利益相关者改变原有的偏好或意愿,使三方偏好或意愿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保证决议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得以有效执行。

这就是“协商模式”的精髓所在。

6.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就是一种双边关系,可以形成一种互动圈。

在这个互动圈中,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三方可以彼此产生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其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即双肩挑教师与纯粹教师、师生在大学学术事务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相互间所拥有的依赖和期待。

从信任产生的来源分析,双肩挑教师与纯粹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来源于过程的信任,即来源于双肩挑教师与纯粹教师在进行学术事务管理过程时屡次交往、沟通与合作的经历。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交往与对话的体验。

另一种是来源于特征的信任,即来源于被信任方的人格魅力、学术地位、职位、身份等。

7.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嵌入在广阔的组织内部关系脉络当中,具备三个独有的特性。

一是认同性,建立在信任关系主体相互间意愿的高度理解与认同及情感相连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说,这种信任关系扎根于关系主体进行自我意愿的相互揭示同时对相互间的想法进行回应,从而习得互相信任,并且判定相互间的回应是否是发自内心的。

二是不对称性,信任关系主体分工合作,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是互惠性,通过信任关系主体屡次合作,进行互惠交换并使之持续可靠和稳定,从而培育出信任关系主体间的信任。

(三)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实证调查

本项目主要考察同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等18所四种不同类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共发放教师问卷800份,回收问卷共730份;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

同时,访谈了双肩挑教师和纯粹教师共30多位。

本项目统计分析实验室采用SPSS14.0对大量问卷的数字资料进行统计和整理,了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权力运行和信任关系的具体情况。

1.从权力运行的现状考察,纯粹教师和学生参与基层学术组织管理的程度不高。

从调查中发现,纯粹教师参与学术事务管理尚处于表层,他们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重要学术事务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话语权。

这种表层化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纯粹教师的参与比率偏少。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许多重要学术事务管理过程中,以纯粹教师身份参与管理者(尤其是副教授以下)甚少。

譬如,教师的职称高低与是否参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342,二者之间属于正向的相关状况,而且在0.01的水平上相关显著。

也就是说,教授比副教授参与学科规划和建设的机会要多,副教授比讲师多,讲师比助教多。

另一方面是纯粹教师的参与力度不够。

即使有纯粹教师参与管理,他们的参与内容和参与方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他们的参与与否主要决定于双肩挑教师的主观意志。

在师生间,主要考察了课堂中的师生权力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权力的主导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选择等方面,86%教师很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很少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没有足够的权力来选取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等。

91%的学生选择以逃课的方式对待乏味的课堂教学。

2.从信任关系的现状考量,在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相关利益者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

纯粹教师对双肩挑教师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占45.3%,对工作效率的满意度占45.2%。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显示双肩挑教师对纯粹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和学术事务处理能力的满意度分别是54.4%和55.6%。

两相比较,纯粹教师对现有的双肩挑教师的满意度不高,双肩挑教师在关系处理方面和处理学术事务能力两方面对纯粹教师也有不满的态度,良好的信任关系还未形成。

调查中得出,72%的教师在学生考试作弊方面对学生的诚信有质疑,87%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满意度不高,认为大部分教师采用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新不快等。

(四)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阻力因素

1.官本位意识渗透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影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模式,阻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长足发展。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双肩挑教师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如系主任相对于科级,有的实验室主任相当于处级等。

“管理至上,而非服务至上”,“以官为本,而非以学为本”的官本位观念侵蚀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意识,占据主流。

在官本位思想的渗透下,不管是双肩挑教师,还是纯粹教师,他们缺乏忠实于真理和客观事实,缺乏“为知识而知识”,缺乏对客观知识负责的学术性格。

这种性格使得他们对真理和客观事实的深入理解和无限追求并不很在意,有时他们缺少甚至主动放弃对学术自由和学术权力的执著追求,缺乏主动保护学术权力的精神动力,这种基层学术组织的权力模式甚至影响到师生间权力关系,影响着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健康运行。

2.教师职称的科层化,使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纯粹教师中出现不成文的等级性,人为在纯粹教师内部制造一道沟通屏障,阻碍纯粹教师内部的良好互动。

即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教师内部权力主体关系呈现单向度的的关系,基本上是话语权集中在教授和副教授身上,成为独有的权力承担者和践履者,助教、讲师等其他群体没有充分的话语权或话语的影响力极弱,只有执行权。

这是一种职称中的科层化。

这种科层化阻碍了不同职称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与理解,吞没相互间的共在与共生关系。

3.在工作信念和工作行为上,基层学术组织中的双肩挑教师和纯粹教师存在冲突,容易阻碍二者间信任的建立和维系。

在工作信念上,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中,双肩挑教师要在效率与约束、平等与自由之间来回变换,难以准确把握角色的更换,这些信念体现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如果双肩挑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很有可能和纯粹教师的平等与自由发生冲突与矛盾,对基层学术组织的正常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行为上,双肩挑教师由于受双重工作信念的影响,在基层学术组织事务管理过程中,时常把上级的命令和指示掺杂在其中,其工作行为会有维系大学与社会、校际间、大学中的复杂关系的元素,未能保持批判现存大学和现实社会行动的纯度。

而纯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主要源自于学术的角度,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这些信念和行为冲突可能导致他们之间交往亲密度、融洽度和协调度打折扣,影响双方的交往深度,阻碍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4.师生沟通平台残缺,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师生信任度降低,影响基层学术组织的和谐运行。

在大学中,绝大多数师生交流主要在课堂中,而在大学课堂中,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师下课走人的传统模式,课堂交流很少,师生间缺少相互了解、理解的机会。

另外,多数教师不会对同一班级上多门课程,教师刚刚认识学生,课程就已结束了,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与这些学生见面或交流,这减少师生间的沟通机会。

师生沟通平台严重残缺,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彼此信任度降低。

(五)现有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的对策

1.建立自由合意决策团队,削弱官本位意识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的渗透和蔓延,淡化纯粹教师间因职称差异而导致的身份等级化。

自由合意团队能够促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协商模式”的建立与成长。

其实质就是指在利益分化、文化多元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不同权力主体持续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强调自愿和超越个体私利,关注真实意志的表达,拒绝胁迫、强制和高压下的扭曲或屈辱,促使彼此在话语与价值立场间实现妥协与包容。

在决策中,自由合意决策团队中各成员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森严的等级之分。

在处理基层学术事务时,如果他们之间出现观点或意见的分歧,都应自愿地遵守自由合意原则,把分歧摆在桌面上心平气和、公平公正地进行协商,只有这样,方可为团队中成员偏好的内在改变提供可能。

2.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协商文化制度化。

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间的真正协商,应该是嵌入到基层的日常治理中的一种习惯和文化,不会根据决策主体的偏好或意愿和变动而改变。

基层协商文化制度化就是把这些协商民主观念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规制,指导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一切具体治理制度,形成各方认可的既定力,避免人为随意改变和控制。

这种协商文化是一种决策意识和决策文化,是一切民主制度制定的基本准则。

在基层民主制度的生成过程中,我们同样应该坚守协商民主的准则,保证各权力主体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以事实为依据,尊重多元参与者的讨论、辩驳等对话方式,履行各权力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使权力与责任对等,确保基层民主制度的正当性和中立性。

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层面上确保相关利益者表达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为利益相关者享有足够的表达空间,确保制度的正确性和公信力,保护“协商模式”的正常运行。

3.在信任关系上,培养教师的学术归属感,提升教师的学术品性,倡导学术自由,激化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活力,缩小不同职称教师间的差距,保证基层学术组织中的学术创新。

针对教师现有学术品性的缺陷,我们必须培养所有教师“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性格,增强教师对高深学问的学术归属感和对大学的依赖感,提高教师的学术品性,从而增强和提升其他成员对教师学术品性的认可度,为信任的培育和高扬提供可能。

4.建立互惠的活动平台,加深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相关利益者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基层学术组织间人际信任的形成与维系。

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经常举行各种各样(包括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竞赛、座谈、聚会或娱乐活动,以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的混合为单位构成小组参与,强化彼此间的接触与交往。

这种交流与合作在工作和生活空间两方面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为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彼此间的深度交往与了解提供情感平台,有助于加深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激化相互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双肩挑教师、纯粹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畅通。

5.建立基层学术组织相关利益者间的信任机制,确保基层学术组织运行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针对双肩挑教师和纯粹教师间深层交往与高度理解缺乏问题,我们应建立当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信任机制。

这种信任机制的功能是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解决双肩挑教师和纯粹教师间存在的问题,调解二者间的摩擦与冲突,促进二者信任的构建。

在信任机制中,为赢得对方自愿接受决策,建立和维系彼此间的信任,一方面在决策过程中,要求双肩挑教师和纯粹教师都应保持中立和无偏见的决策理念与行为,从工作、地位和品性三角度强化相互认同度,赢得对方自愿接受决策的意愿,建立彼此的信任。

另一方面,要求双肩挑教师在信任战略上起带动作用,主动与纯粹教师在学术事务管理上创建民主空间,需要纯粹教师的积极投入,分工合作,以促成合作和信赖的产生。

六、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的创新——从权力运行和信任关系两个维度系统分析现代大学多元化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创新问题。

2.研究内容的创新——丰富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以多元的形式出现,提出了现代大学多元化基层学术组织正常运行的对策等。

3.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来分析大学多元化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创新问题。

七、研究成果

1.向东春: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权力运行的“协商模式”》,《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2.向东春:

《论当代大学组织中的信任——基于关系判断的视角》,《教师教育研究》,2010(5);

3.向东春:

《大学学术人与行政人信任培植的阻力与化解路径——基于工作文化冲突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12

(1);

4.向东春:

《大学学术人员在学术事务管理中影响力的实证调查》,《教师教育研究》,2008(5);

5.向东春:

《从高度内聚到分工合作:

西方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的发展历程》,《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4)。

八、社会影响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主持人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其中4篇CSSCI发表在来源期刊,1篇发表在CSSCI拓展版。

另外,本项目部分研究成果投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在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初显成效。

九、研究过程

2008年6月,《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作为全国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正式立项。

2008年7月,项目主持人向东春博士召集了项目组主要成员和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的学术人员以及教育学院的研究生,成立项目小组,召开了第一次项目组成员会议。

本次会议具体参与人员是周巧玲、唐安奎、周荣秀、田凌云、徐代珍、江献书等人员。

本次会议决议是确定项目的总体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并对项目研究进行具体分工。

2008年9月,项目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并就项目组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展开讨论,其中主持人发表了一篇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即《大学学术人员在学术事务管理中影响力的实证调查》发表在《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拟发表《论当代大学组织中的信任——基于关系判断的视角》等实证性论文。

同时,主持人针对研究状况,对研究进度进行了一些修改。

2009年7月,项目组召开了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主要是项目组各成员汇报已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向主持人汇报研究的进程以及其中的难题和困境等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项目组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四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根据以前会议的讨论结果,商讨后期项目成果,尤其是选取论文题材。

最后一次会议的结果是计划从组织信任和权力配置两个方向撰写论文,初定论文题目是《从高度内聚到分工合作:

西方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的发展历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权力运行的“协商模式”》、《大学学术人与行政人信任培植的阻力与化解路径——基于工作文化冲突的视角》。

总体来说,本项目共4篇相关论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1篇发表在CSSCI拓展版上。

十、改进与完善

该项目研究需要改进与完善之处是:

由于研究团队在语言上的局限,比较研究运用不够充分,对西方相关理论研究不多,未能获取和更新西方的最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