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78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学年高二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青浦区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为烟草花叶病毒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质B.核糖核酸C.磷脂D.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

【详解】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和RNA即核糖核酸构成,所以B正确,A、C、D错误

2.检查某奶粉是否属合格的脱脂无糖(还原糖)奶粉,无需选取的试剂是

A.苏丹Ⅲ染液B.龙胆紫溶液

C.双缩脲试剂D.班氏试剂

【答案】B

【解析】

苏丹Ⅲ染液用于鉴定脂肪,可以鉴定该奶粉是否脱脂,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溶液可以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该实验中无需使用,B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脱脂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C错误;班氏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该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D错误。

3.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到乙需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B.甲、乙、丙不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液泡内溶液浓度较低D.由乙到丙的过程中需滴加清水引流

【答案】D

【解析】

由甲到乙,由于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收缩,不需要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A项正确;由乙到丙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甲、乙、丙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项错误;与甲相比,乙液泡内溶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由乙到丙的过程中需滴加清水引流,D项正确。

4.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A.图中S代表载体,C代表离子

B.该物质跨膜方式是协助运输

C.该物质跨膜方式是主动转运

D.图中C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S表示某种物质,C表示载体蛋白,S的跨膜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属于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向高浓度一侧,但不等于膜外一定是低浓度,膜内一定是高浓度。

【详解】A、从图象可知,图中S代表某种物质,C代表载体,A错误;

B、C、该物质跨膜运输需要有载体和能量参与,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正确;

D、图中C是载体蛋白,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脂质分子不停地运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属于中档题。

5.使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下测量变形虫,测得虫体长占10格,转换高倍镜40×后虫体所占格数为()

A.5格B.10格C.20格D.40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越小。

【详解】低倍镜10×转换高倍镜40×后,物像放大四倍,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虫体长度缩小四倍。

所以在低倍镜10×下测量变形虫,测得虫体长占10格,转换高倍镜40×后虫体所占格数为40格。

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与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的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6.基因型为AaBb的马铃薯要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可采用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营养繁殖D.有性生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型为AaBb的马铃薯通过自交的方法子代即可出现aabb。

【详解】分裂生殖的子代细胞基因型与亲本相同,所以用分裂生殖的方式不能得到aabb的个体,A错误;出芽生殖和营养繁殖均为无性生殖,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得到aabb的个体,BC错误;AaBb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产生ab的雌配子和ab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可形成aabb的个体,D正确。

故选D。

7.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图甲乙丙丁的几个特定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联会

B.图乙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粒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乙图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减数一次分裂末期;丁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甲中,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联会,A正确;

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错误;

C、图丙中,形成新的核膜,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一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错误;

D、图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不能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是姐妹染色单体在分离,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图4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两种细胞,造成这两种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核中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C.信使RNA不同D.转运RNA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由题意知:

同一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据分析,两种细胞细胞核中DNA碱基排列顺序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信使RNA不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但转运RNA相同,根本原因为信使RNA不同。

因此,C正确,A、B、D错位。

9.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D.催化过程中有氢键的断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详解】具体图可知:

该酶能与底物RNA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RNA,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A错误,B正确。

催化过程中酶和底物先形成双链区,然后解开双链,所以既有氢键的形成,也有氢键的断开。

10.人体骨骼肌细胞可发生“葡萄糖→丙酮酸→Q”的反应,则可以代表产物Q的物质是()

A.氧气B.乳酸C.酒精D.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酶→2C3H6O3+能量。

【详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据分析平静状态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最终产物包括乳酸、二氧化碳和水。

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不同状态下细胞呼吸的方式,无氧呼吸的产物,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关系,分析题干明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11.将沾有5%HCl溶液的小纸片贴于去除皮肤的脊蛙脚趾后,正常情况下曲腿反射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电位变化情况为()

A.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变为外正内负的动作电位

C.仍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D.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曲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脚趾皮肤,题中所述脊蛙去除了皮肤,反射弧不完整,据分析,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该种情况下不会产生反射,传入神经元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2.某研究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已知0

A.3.6

B.3.9

C.4.6

D.4.9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枝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详解】题中与对照组相比较,b浓度为抑制作用,而a

①促进作用,C、D正确;②既不促进也不抑制,B正确;③抑制作用,但由于a

13.现有一种治疗晚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新型疗法,即通过基因工程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并摧毁ALL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该免疫疗法属于()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天然免疫D.人工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1、源头不同:

体液免疫源头是B细胞,细胞免疫源头是T细胞。

2、作用物质或细胞不同:

体液免疫的作用物质是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的是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

3、作用对象不同:

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是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或体内异常细胞。

【详解】分析题意,ALL细胞是体内异常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T细胞将其摧毁并识别,因此该免疫疗法属于细胞免疫。

故A正确,B、C、D错误。

14.科学家将家蚕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移接到性染色体上,导致发育成雌蚕与雄蚕的卵颜色有所区别,以便性别筛选。

此方法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情况。

【详解】据题意分析,家蚕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移接到了性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故C正确,A、B、D错误。

15.某地区甲虫的抗药性如图所示,据图判断()

A.农药引起了原始甲虫的变异

B.原始甲虫发生了定向变异

C.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

D.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生物在过度繁殖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变异,其中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则不适应环境,它们在生存过程中,生活环境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了定向选择,保留了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

即使没有环境的诱导,变异也会发生,环境的诱导会增加变异的概率。

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

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最适于环境的变异。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物的变异在先,选择在后,所以原始甲虫的群体中本身就存在变异个体,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且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题目中只是体现农药对不同变异的个体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弱的个体以及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中抗药性的个体以及强抗药性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没有体现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

此时体内调节过程不包括()

A.皮肤血管收缩B.骨骼肌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

C.蒸发散热为唯一散热方式D.汗腺分泌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2)机理: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时体温调节过程为: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原因是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而另一方而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所以面色苍白,A、B正确。

据分析,此过程中汗腺分泌减少,D正确。

散热方式除了汗液分泌增加,还包括呼气、排尿等,C错误。

17.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Ⅰ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所得到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

B组

血浆渗透压

(mmol/L)

300.2

320.2

 

A.B组血糖浓度低于A组

B.B组排尿量低于A组

C.B组血浆胰岛素量高于A组

D.B组血浆ADH浓度高于A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尿病患者相比健康人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

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

Ⅰ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少造成的。

【详解】据分析,B组血糖浓度高于A组,B组排尿量高于A组,B组血浆胰岛素量低于A组,A错误B错误。

C错误。

B组渗透压高于A组,因此B组血浆ADH浓度高于A组,D正确。

【点睛】本题从Ⅰ型糖尿病病因入手答题,属理解型题目。

需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糖尿病的机理。

18.科学家制备了以蜘蛛丝蛋白为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①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C.②步骤后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D.该抗体能与蜘蛛丝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

制备:

1、细胞来源:

B淋巴细胞:

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

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

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两次筛选:

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4、两次抗体检测:

专一抗体检验阳性。

5、提取单克隆抗体:

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6、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详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A正确。

B.①细胞是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B错误。

C.融合后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C正确。

D.该抗体是以蜘蛛丝蛋白为抗原生产的,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所以其能与蜘蛛丝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19.蛋白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活性,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

【详解】分析题意,蛋白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酶活性,则应选择包埋法的固定工艺,即D正确,A、B、C错误。

20.某种花的花色有条纹和非条纹、红色和白色的差异,图为花色的杂交遗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条纹对条纹不完全显性B.红色对白色镶嵌显性

C.控制该花性状的这两对基因完全连锁D.控制该花性状的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红色和白色的后代为粉色,即中间性状,所以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

条纹和非条纹的子代仍为条纹和非条纹,非条纹和条纹之间不存在不完全显性关系。

【详解】据分析,非条纹对条纹不是不完全显性,A错误;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B错误;F1粉色条纹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简答题

21.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由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的某种原核细胞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而来的。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作答。

(1)图中乙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原始真核细胞吞噬某些原始原核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____(物质)有关。

(2)研究发现,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

(1).一定的流动性

(2).糖蛋白/蛋白质/受体蛋白(3).内外膜的来源不相同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

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

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

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

【详解】

(1)由题意知:

某种原核细胞侵入原始真核细胞或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入的过程属于胞吞,该过程体现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吞噬作用具有选择性与膜的识别功能有关,即和糖蛋白有关。

(2)“内共生学说”中线粒体

内膜来源于原核细胞,线粒体外膜来源于真核细胞,所以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

【点睛】本题通过图示过程考查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课外资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图表示细胞周期以及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

图中箭头长度表示各时期所占比例

(1)胸腺嘧啶核苷(TdR)可抑制细胞DNA合成,它主要作用于图中的[___]时期。

(2)由图可知,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可能出现的状态包括____。

(多选)

A.继续下一个细胞周期B.分化为无增殖能力的细胞

C.细胞凋亡D.进入G0期,成为暂不增殖细胞

(3)如果细胞内存在DNA解旋的现象,则此时细胞可能处于____。

(多选)

A.S期B.G2期C.分裂期中期D.分裂期后期

(4)据图信息可以推断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个时期的长短?

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

【答案】

(1).Ⅱ

(2).ABCD(3).AB(4).G1期因为由图可知G1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时间最长,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G1期的长短变化可以对细胞周期的长短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知:

Ⅰ、Ⅱ、Ⅲ、Ⅳ分别为:

G1、S、G2和分裂期。

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会出现四种可能:

进入下一细胞周期、分化后无增殖能力、死亡、进入G0期暂不增值。

【详解】

(1)细胞DNA合成在间期的S期,胸腺嘧啶核苷(TdR)可抑制DNA合成,所以它主要作用于图中的Ⅱ时期。

(2)据分析可知,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可能出现的状态包括:

继续下一个细胞周期、分化为无增殖能力的细胞、细胞凋亡、进入G0期,成为暂不增殖细胞。

(3)DNA复制或转录发生DNA解旋,如果细胞内存在此现象,则此时细胞可能处于:

S期(DNA复制)、G2期(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

(4)整个细胞周期中G1期最长,所以可推断细胞周期长短取决于G1期。

【点睛】考查细胞周期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为了研究小鼠肥胖形成的内在机制,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材料1:

科学家发现小鼠脂肪组织中穿插着一些交感神经,这些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时会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进而促进细胞内的脂肪分解。

(1)材料1中去甲肾上腺素经过的体液是____。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D.细胞内液

(2)下列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相似的有________________(多选)。

A.胰岛素B.性激素C.胰高血糖素D.肾上腺素

材料2:

此外发现脂肪组织中交感神经周边存在SAM细胞。

而高脂食物投喂会促进小鼠SAM细胞的增殖。

进一步研究发现SAM细胞膜上具有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进SAM细胞内)。

为明确SAM细胞与小鼠肥胖的关系,对普通小鼠和肥胖小鼠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鼠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

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相对值

实验一

肥胖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

70

实验二

肥胖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

90

实验三

普通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

100

实验四

普通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

110

(3)高脂食物投喂将造成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合成较多的____。

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

(4)表中数据显示,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能____(提高/减缓)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5)综合以上研究,请阐述高脂饮食下小鼠肥胖形成的机制是____。

【答案】

(1).B

(2).CD(3).A(4).提高(5).高脂饮食下肥胖小鼠交感神经周围SAM细胞增多,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进入SAM细胞增多,导致与脂肪细胞结合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脂肪分解速度减慢,从而造成肥胖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够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它们共同调节,相辅相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通常以神经调节为主。

它主要通过反射调节,使动物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具有更灵敏的感应,从而使其对环境的适应更加高等和完整。

而体液调节主要是以激素调节的方式,使激素分泌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器官组织,从而调节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例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二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详解】

(1)材料1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

(2)去甲肾上腺素能够促进细胞内的脂肪分解,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3)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能将吸收的脂质合成乳糜微粒。

(4)分析表格数据,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相对值实验二大于实验一,实验四大于实验三,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能提高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5)由表格数据知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能提高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即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降低脂肪细胞脂肪分解速度。

SAM细胞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