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166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docx

完整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剖析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

1、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语方言七区:

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

4、汉语规范化:

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

准,以便更进一步地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①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②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③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6、现代汉语的特点:

①语音方面:

a、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

普通话的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缺少元音。

b、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词汇方面:

a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b、在构词方面,现代汉语能

运用词根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和儿化等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

3语法方面:

a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b、单双

音节对语句结构具有影响。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7、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

这种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8、音高: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9、音强: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同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有关。

10、音长: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的时间的久暂。

语音的长短是指发某个音的发音动作延续的时间。

11、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

音色不同的三个原因:

①发音体不同②使物体发音的方法不同③发音时物体的自身的状况不同。

12、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语言工作者在总结注音识字和拼音字母运动经验、集中广大群众智慧和参考世界各国拼音文字长处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包括: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13、音节:

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14、音素:

语音的最小单位。

普通话里b、p、m、f等是一个音素,a、o、e、i、u等也是一个音素,但是ai、ei、ao、ou等就是由两个音素结合而成的。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5、音位:

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做音位。

例如:

“大”(dd)“地”

(di)这两个词的词义上的差别,从语音上看是通过“a”“i”表现出来的,因此

“a”和“i”就是两个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6、元音:

发元音时,声带总是颤动的;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元音响亮,可唱,能延长。

17、辅音:

发辅音时,有的颤动声带,有的不颤动声带;发辅音时则受到一定的阻碍;辅音有的响亮,可唱,能延长,有的则不然。

18、发音部位:

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受到阻碍的部位

19、发音方法:

即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第二节声母

20、塞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部分,

受阻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普通话的塞音有b、p、d、

t、g、k。

21、擦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普通话的擦音有f、s、sh、r、x。

22、塞擦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

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普通话的塞擦音有z、c、zh、ch、j、

q。

23、鼻音:

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普通话里的鼻音声母有m和n.。

24、边音:

发音时舌尖和上颚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

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普通话里的边音只有一个l。

25、送气音:

呼出气流较强的是送气音,如普通话里的p、t、k、c、ch、q。

26、不送气音:

呼出气流较弱的是不送气音,如普通话里的b、d、g、z、zh、j。

27、浊音/清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普通话里声母中,只有鼻音m、n,边音I和擦音r是浊音,其余都是清音。

28、零声母字:

普通话里大部分音节都以辅音声母开头,但是也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例如:

“衣”、“鸦”“乌”“外”“远”“袄”等。

第三节韵母

29、韵母:

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30、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十个;其中七个是舌面元音,三个是舌尖元音。

31、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

P53-54

32、舌尖元音:

舌尖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尖起作用,由舌尖活动的前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

33、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

普通话里共有十三个复元音韵母,即:

ai、ei、ao、ou、ia、ie、ua、uo、ueiao、iou、uai、uei。

34、带鼻音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

普通话里的带鼻音韵母共有十六个,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的(前鼻韵)8个和带舌根鼻音(后鼻韵)8个的两类。

35、“四呼”:

“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

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和合口两类,每类又分为洪音、细音两种。

开口洪音称为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为合口呼,细音称为撮口呼。

P58

36、音值:

韵母的实际发音可称为音值。

37、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意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

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38、十八韵:

“十八韵”把韵文押韵的范围归纳为十八类,每类用一个同韵字为名。

P6。

39、“十三辙”:

是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韵部。

“辙”是“韵”的通俗称呼,

“合辙”也就是押韵。

辙名用两个同韵字为名,一般称为“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一七辙”、“姑苏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油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

此外,押儿化韵字时还有两道小辙儿,叫“小言前儿”和“小人辰儿”。

第四节声调

40、声调:

“北京”这两个字,除了有声母、韵母两个部分外,还有一个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

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41、调值:

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调值最基本的类型有平的、升的、降的、曲折的(包括降升的和升降的)四种。

42、调类:

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即调值)归纳出来的。

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有四个调类。

汉语方言中,调类最少的有三类,最多的有十类。

43、“平仄”:

“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是古代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第五节音节

44、音节:

音节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声母、韵母、声调各个部分,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则会得到各个因素(辅音、元音等)。

45、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构成要素,韵母内部又可分韵头、韵腹、韵尾。

46、音节结构特点:

①汉语的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有一个音素。

②每个音节都有元音,少则一个(即韵腹),多则三个。

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③有的音节没有辅音。

有的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的开头,或者在音节末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

④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第六节音变

47、音变:

音素之间或音节间相互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

48、轻声: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雨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较短的调子买这就是轻声。

轻声音节的音高决定于它前面的那个音节的声调。

一般说,在上声之后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

49、变调:

除轻声这一种特殊的变调以外,普通话里最常见的变调现象还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50、儿化:

“儿”这个音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

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51、儿化韵在汉语中的作用:

①在有些词里有确定词性的作用。

例如:

画(动词)画儿(名词)②在有些词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例如:

头儿(不是头)③此外,在有些

词里儿化还带有“小”、“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

小孩儿。

第七节语调和朗读

52、语调:

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

53、停顿:

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

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

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语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或者在书面语有标点的地方作较长的停顿。

54、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做语法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

第八节语音规范问题

55、异读词:

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

56、异读词审音原则:

①一个字的读音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而不合北京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这个音还是可以采用,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它在北方话里应用得是否广泛。

②“开、齐、合、撮”的读法,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为准。

③古代清音入声字在北京话的声调,凡是没有异读的,就采用北京已经通行的读法。

第二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字体

57、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问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是公元前一千

三百多年到一千一百多年间的通行字体。

刻在甲骨的文字就是卜辞。

58、金文:

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

又因为古人用钟鼎来作为铜器的总名,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59、六国古文:

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为六国古文。

六国古文实质是汉字的区域性的异体字。

60、大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字形结构大体上保持了西周的写法,只是变得更加整齐匀称,这种文字我们称之为“大篆”。

61、小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把秦国原来使用的篆书酌加简化后,推行到全国,这

种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小篆的字体特

点:

小篆的线条带弧形,圆转而匀称的线条使字形略带椭圆,极其整齐。

小篆把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一个偏旁只有一个形体,为汉字组字成分的统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小篆确定了每个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