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11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进行朗读和圈点勾画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文中蕴涵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品评欣赏文章。

教学方法:

讨论与点拨相结合;品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课题和作者。

《散步》这篇年轻的、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等各地中学教材。

获得无数人的喜欢。

它已经成为传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齐读课文(或指名学生朗读,或师范读),学生听读,感知课文内容。

2.思考: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主要表现什么主题?

(亲情)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以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作为全文理解与分析的切入点,抓住三个关键词,依次进行品读。

(一)品读“我们”

1.师读第一句,设问:

“我们”有哪些人?

(我,母亲,妻子,儿子)句中的两个“我的”是否多余?

2.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家庭成员各有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

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请找出并勾画文中人物说的话,用演读的方式来探究人物的特点。

你觉得谁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话读好,并且点评几句。

3.学生自主寻找勾画,并演读。

师【投影展示】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4.学生汇报交流(演读并点评人物),教师点评(朗读指导、人物特点)并归纳整理。

(1)孙子:

(重读“也是”)可爱、聪慧、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我:

体贴、温柔、坚定;很孝顺,很理解老人;很理性,知道自己的责任;顾全大局,爱家里的一切人。

(3)“母亲”:

很慈祥,疼爱孙儿;理解儿子的难处,他不想让儿子为难,很开明;善解人意,能够感受所有人的感受。

(4)“妻子”在文中没有说话,请根据提示,为她设计一句话。

【投影展示】

我说:

“走大路。

妻子说:

“ 。

点拨:

品读“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句话,设想妻子会怎样说话。

小结:

妻子很贤惠。

5.小结:

这就是“我们”。

当再读“我们”这个词语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

(温暖、安全、幸福、有归宿感)

6.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带着“慈爱”、“孝顺”、“贤惠”和“聪慧”来读。

(生读:

我们在田野散步。

(二)品读“田野”

1.“我们”散步的地方,特别值得研究,不是马路上,不是小区里,不是公园里,而是在——田野上!

速读课文,找出表明是在“田野”上散步的语段或句子。

(学生汇报)

2.品读“田野”。

现代人离田野太远了,让我们走到田野里边去——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田野中去呢?

【投影展示1】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生朗读)

思考:

这是我们的田野,更是母亲的田野,母亲看到了——

【投影展示2】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生朗读。

强调用欢欣的语气来读。

重读“金色”、“整齐”、“水波粼粼”。

【投影展示3】

5

就这样,我们

在阳光下,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指导学生深情地读。

启发、联想:

(1)这幅田野里的画很美很神奇哟!

菜花?

你的头脑中会蹦出什么诗?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桑树更美。

我们常说“沧海桑田”,干嘛不说“沧海桃田”呢?

在《范进中举》中刚学过一个词“桑梓”,什么意思?

为什么称故乡为“桑梓”?

“桑”在中国文化中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有诗为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中国古代有一位美女叫罗敷,汉乐府中写她的美,就写她“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可见,有“桑”的地方就有——人家,就有生气,就有和平……

齐读,加深理解。

【投影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

桑树和鱼塘走去。

启发、引导:

(1)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就是向 走去!

(和谐、快乐、幸福、美丽……)

(2)进一步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景物的描写,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吗?

【小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衬托幸福的心境,铺垫出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暗示出多元深刻的主题。

(三)品味“散步”

1.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什么是“散步”呢?

散步不是跑,不是跳,不是追,不是捱,不是挪。

是一种挺美好的“走”。

什么样的“走”才算散步呢。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

快速找出,并齐读——“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2.启发思考:

(1)为什么走得“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这样一个表现“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表现中年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主题居然用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就表现出来了,这种写法叫什么?

(以小见大)

四、总结

1.品读这篇散文,我们应该获得了不少美的享受和深刻的人生启示,你能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吗?

回答示例:

生命、责任、爱、温暖、担当、生命……

2.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悟,在那阳光下,朝着我们生命中的菜花、桑树、鱼塘,走去,慢慢地,稳稳地走去吧!

学生朗读体会。

【投影展示】

我们

在阳光下,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我们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你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一文被安排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主题是“人生体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文章阅读,了解社会人生,丰富生活体验,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作一

些生活积累。

这篇散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作者一家三辈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样的内容和主题很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也与很多学生的生活现状有一定距离,对文中成年人的言行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教学此文时,我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确定为:

感知文中蕴涵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鉴于文章内容相对浅易,语言朴实无华,学生难以读出味道,所以,我也将“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选用上,我借鉴了王君老师对课文的解读方法,以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作为全文理解与分析的切入点,抓住“我们”“田野”“散步”三个关键词,依次进行品读。

在对“我们”一词进行品评时,学生过于活跃,喜欢七嘴八舌地相互演说,却少有人愿意举手起立面对全班同学来演读,点名演读的学生又往往过于羞涩,怕人哄笑,不能很大方地演读,演读的效果自然就要打折扣了,一些可以引爆思维火花的引发与点拨就显得不太自然。

在较严肃的掌控下,三个词的品味基本按照预设顺利地完成了。

最后,匆匆总结其主题、以小见大的写法,便告结束。

临近期末,时间特别紧张,语文课存在赶课的问题,40分钟内处理完本课的内容理解也是有些匆忙,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点遗憾:

(1)本文语言朴实,而在句式结构上独具特色,课堂上没有时间来进行欣赏品读,只是对“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

的妻子和儿子”及“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这两句作了一个变式比较品读(。

2)没有提前作好课件,学生在品读语段或语句时还要在课文里边去寻找,不如用“课件展示”出来看着读有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