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21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docx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绪论

1.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拉斯维尔公式明确地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种研究,也是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

作为应用科学。

先有术后有学。

传播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勃兴于50年代。

一般认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从学科体系看,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第一,理论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

第二,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

理论新闻传播学是新闻传播从应用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的突飞猛进,要求新闻传播科学无论在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三,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

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部分和历史部分来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部分可以说是其认识工具和入门途径。

3.如何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第一,要认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所用。

第三,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4.理论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方法:

第一,描述性研究:

侧重于对当前的传播政策保护下的现实传播现象进行概括与提炼,从中做出经验性的总结或理论性的描述。

这种研究在于说明现存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偶尔也论及现存的一些不足,提出若干纠正的举措,但绝不希求突破传播政策允许的框架。

第二,先导性研究:

是从社会大环境,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互动进程中考察现存的走势、强势与弱势。

这种研究往往很少顾忌当前传播政策的制约,而着眼于世界大传播与基本传播规律的考量。

由于这种研究常常是超前的,所以较多时候会碰撞现行政策的禁区。

5.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对于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以概念为媒介,运用判断、推理手段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和抽象,揭示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为特征的理论思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经常应用的主要方法。

第二,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

定性分析是判断测试各类事务性质属性的分析方法。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事实的价值,新闻传播者的倾向,新闻和意见的种种特征,都宜采用这种方法加以科学判断。

定量分析,不仅要测试对象本身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考察其在同类事物及全局中所占的比重。

因此,定量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必须找到这种对比素质及其信息,才能进行计算,并进而对被测试物做更广泛的分析。

这种方法,对于新闻事业的变迁、布局,新闻体制的优劣及改革,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功能等研究,较为适用。

第三,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

新闻传播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因此必须紧紧地联系经济与政治背景,展开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

第四,此外,研究传播内容的时候,可借助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的对比研究法;研究传播者,可使用守门人个案研究法、来源可信度研究法;研究受众,可使用动机研究法、收视率调查法;研究媒介,可借助媒介生态研究法、媒介通道研究法;研究传播效果,可借用媒体计划、媒介功能与反功能、议程设定等方法。

6.新闻传播学至今还没有科学体系:

第一,新闻传播学这门学科过于年轻,发展又过于超速,研究者们还无法驾驭它的演进过程中的种种规律,研究资料的积累过于浅少。

第二,新闻从业者以致新闻研究者过于重术而过于轻学,对于技巧改进和媒介功能的功利主义追求往往大于对基本规律的研讨与基本理念的完善。

媒介的有意与无意的错位运作与短期效应,常常压抑了媒介的有机发展,给人以理念的误导与规律的漠视。

第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缺少自己的学科语言、学科体系与学科方法,常常由于过多地借用其他学科的语言、体系与方法,而损减自己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个别阶段曾经被其他学科所替代,或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

1.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在人类的太初年代,面临着强大的外敌。

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和灾难,人们以原始的道德感和维系社群联络的血缘关系,本能或自觉地把新近发生的事实通报给本部落的其他人。

正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必须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正是这种生理上的需求,刺激了最初的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因此,对于新闻的起源,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是: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2.新闻欲:

格劳德认为:

想知道人及事物的欲求,是由于希求生存的保证或安全化而促成,而形成的原始的冲动。

约斯特认为:

报纸是适合于探求新闻报道的人类性的一般需要和欲望的东西,报纸不是创造它的需要的;反过来说,需要是常存在着的,而报纸乃是它的必须的产物。

约斯特还认为:

人类对新闻的嗜好并不是文化发展后才产生的。

人一生下来就有着一个传播消息的说话器官,和一个接收消息的听觉器官,这两个东西不仅是生着而已,永远在想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

人类同时又被赋予了无穷的好奇心,创造了一种对事物不断的兴趣

杉村广太郎在《新闻概论》中说:

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是一种共通的欲望。

由这种欲望才产生了新闻纸。

由欲知道的愿望产生了读者,由欲使人知道的愿望才产生了新闻纸,由欲被人知道的愿望才产生了新闻的广告。

3.群居说和好奇说:

按照心理学者的说法,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应而产生的一种派生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

所以群居本能和好奇本能有同样价值,他也是形成报刊的根本条件。

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对群居说和好奇说的批判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一旦离开了他人,就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与种种猛兽,无法克服他力所不及的困难与灾难。

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求产生了群居,而群居则又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交流即新闻传播行为发声的本质动因。

群居的本能,成了传播行为产生的中介的、次位的原因,而不是本质的、原始的动因。

人对什么最感兴趣?

同样离不开生存与发展这一本质动因。

人的好奇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可见,人们好奇心产生的动因,最根本的是对自己生存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关注。

人们对这些因素的关心,调动产生了好奇的心理。

因此,好奇心只是人们传播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传播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因,仍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5.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一,陈述事实: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忠实报道,尽管报道者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不免掺入他个人的看法及评价,但传播该事实的信息,是新闻的主体与受传者欲获知的主要内容。

新闻传播的信息主题,是一种客观信息。

第二,具有新意:

新闻总是同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新闻是对变化着的生活的记录,新闻的活力,来自生活的不断变动,来自生生不息的事物的永恒的运动。

第三,报道及时:

常规变动即量得运动中,缺少足够的新意,此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可称之为普通事实;而当量变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会出现质的变化,质变出现时的事物往往具有明显的新意,此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称为新闻事实。

接着该事务又回复到一般量得变动之中,又成为普通事实。

报道及时是新闻的运动态,具有新意是新闻的静止态,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操作上的主要保证。

第四,公开传播:

新闻只有最大程度地让全社会闻知,为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6.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

1.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

第一,新闻传播者是消息流通的动力

第二,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

第三,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

第四,新闻传播者是社会公众的教师

2.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

从新闻传播者同物质世界的关系方面来看

第一,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以全社会为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了解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心理

第二,思想敏捷,视野开阔,及时把握外界的变化和变化的脉搏

第三,以独特的新闻手段向公众报道第一手资料

第四,以社会的新闻传播者面目出现,完成社会教育者的使命

第五,以巧妙的手法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服务,自觉地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

第六,落笔成章的写作能力

第七,有效地运用一切传播的技术手段

第八,同时新闻传播的职业特征也有短处,即由于不直接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反应领域极其广泛的群众社会实践,并且做出判断、分析和评判,这就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第一,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传播工作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极强的工作

第二,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永远是创造性工作

第三,新闻传播工作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有时还是一种体力劳动

第四,新闻传播者的报道和言行,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的检验和群众的监督

概括来说,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点是:

同实际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同政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同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报道者,又是社会活动家。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有两方面构成,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

第一,素质: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政治素质:

这是新闻传播者的基本素质。

是指新闻传播者在大量错从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所具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新闻传播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素质。

主要包括:

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有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第二,修养:

新闻传播者的修养是指,新闻传播者为了工作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一般包括,理论、知识、道德三个方面。

1.理论修养:

较高的马克斯主义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将其贯彻在实践始终;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功底

2.知识修养:

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两个方面。

专业知识有:

新闻传播者在实践中经常运用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对自己分工报道的行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基础知识有,同新闻传播者日常工作有关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

3.道德规范: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4.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规范的表现:

第一,社会责任

第二,真实全面

第三,客观公正

第四,遵纪守法

第五,坚持真理

第六,廉洁奉公

第七,增进友好

第八,团结合作

5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一,新闻采集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1.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2.忠实地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3.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不遗漏重要的信源与信息

第二,信息制作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这时,新闻传播者最重要的角色责任在于正确把关,合理控制新闻信息的流量和流向。

所谓正确,即新闻传播者对信息的选择与加工取舍有法,增删有援,令新闻调控机关、受传者和传播者自己三满意。

新闻传播者其次的角色责任是制作加工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并使其快捷传播。

第三,信息反馈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这时的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是,全面地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

6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分为一般权利和角色权利两种。

一般权利,是指新闻传播者同非专业传播者即普通公民一样,依法享有从事传播新闻信息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权利。

角色权利专指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主要有:

知察权、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秘匿权、著作权、人身安全权等。

第一,知察权:

新闻传播者的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

第二,编辑权:

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具体内容包括决定和实施编辑方针,行使信息、讯息和新闻作品的取舍、加工制作、调配等业务权利,自主经营与管理媒介的权利等。

第三,传播权:

新闻传播者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送达至受传者的自由。

第四,新闻传播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的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与批评的权利。

第五,秘匿权:

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第六,著作权:

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

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第七,人身安全权:

新闻传播者享有特殊的人身安全保护权

7.新闻传播者责任和权利的统一: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他们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没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就难以完成社会和民众赋予他们的使命。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普通的公民。

他们不仅应该享有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也应该享有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

新闻传播者只有充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和职业权利,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责任,完成国家和民众交给他们的任务。

新闻传播者也只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才有资格享受这些权利。

8.新闻传播者的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新闻他律,是指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等对新闻传播者得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

新闻自律是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它以新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

新闻自律指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传播者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其目的是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和民众尽责。

在民主社会里,新闻他律同新闻自律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新闻他律为的是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

新闻自律也是为了运用充分的职业权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扰,尽心尽责,履行好自己的职业使命。

在这里,外界强制性的法律监控是不可缺少的,是第一位的。

但新闻传播者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强化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才能更加自觉地、彻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9.新闻传播者的培养:

新闻传播者的来源不外乎三个:

一是通过正规的职业教育二是以师带徒,有资深记者手把手培育三是从各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聘通过短期培训上岗。

现代新闻传播教育源于美国。

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可追溯到内战后初期。

1869年华盛顿-李大学曾举办印刷工兼编辑培训班。

美国正规的新闻传播教育始于20世纪初。

俄克拉荷马州中央州立大学新闻系于1903年建立。

四年制的新闻教育1904年首创于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

1908年,密苏里大学开办了美国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院。

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

美国大学授予新闻学硕士学位始于30年代。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于1934年开始授予新闻-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新闻教学和科研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报学阶段、新闻学阶段和大众传播学阶段。

中国在新闻教育开设之前,新闻从业人员沿袭英国等西方国家做法,以师带徒。

中国正规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

进入20年代后,中国高等院校新闻教育开始奠定基础。

从1920年到1929年间,全国共有十二所大学相继创设新闻学系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创办新闻教育事业。

1946年到1949年,先后办有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华北联合大学新闻系、华东新闻干部学校、新华社新闻训练班等。

建国后,新闻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教育有了快速发展。

10.新闻的终身教育:

是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

我国现行新闻终身教育的方法有业务培训、脱产进修、定期轮训、岗位学习等。

此外,还有个人安排或新闻媒介机构组织自学。

11.新闻社会教育:

新闻社会教育是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更好地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社会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普通中小学课堂,传播新闻学常识,参观新闻传播机构,组织阅读视听新闻传播媒介。

第三章新闻传播内容

1.事实:

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2.新闻传播的本源:

指新闻的基本来源。

本源问题,指新闻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接收的新闻与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3.生活中的事实事实与新闻传播中的事实的差别:

有着本质差别。

生活中的事实,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发现它而传播于他人,变成新闻。

新闻传播中的事实,称为新闻事实,严格说来,新闻传播中的事实,既含有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播者的主观信息。

这是因为,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把事实传播出去才是新闻。

客观事实本身并没有价值特征,人们对事实的报道常常带有对它的评价,新闻总是反映着不同报道者的价值评价的差别。

4.信息: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映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这种存在方式与运动过程的陈述。

5.新闻信息:

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6.用事实说话:

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

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

从表面上看,新闻似乎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实际上,在事实的选择,叙述事实的角度,甚至用词遣句之间就隐含着某种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种立场与倾向。

7.新闻的价值:

传播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对收受者信息缺乏的满足程度。

8.媒介的社会规范功能:

新闻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传递着各种价值观,传播者以各种公开或隐匿的方式散步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被报道事物的价值判断。

这种价值观的传播和价值判断的显示,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价值教化。

9.新闻价值:

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

10.新闻价值要素:

第一,时新性:

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

其二,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

第二,重要性:

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就是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要素,是由受传者的求近需求心理决定的。

第三,显著性:

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称为显著性。

第四,接近性:

新闻事实同接收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

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利害关系决定的。

心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新闻受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所致。

第五,趣味性:

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

11.新闻价值观:

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受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

12.新闻的传播效果:

即新闻公开传播之后引起广大受传者的共同兴趣和广泛关注的程度。

13.新闻的传播价值:

新闻传播之后所实现的各种价值效应之和。

14.宣传价值:

宣传事实中所具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

15.审美价值:

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

16.符号与信号的区别:

信号和符号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

在传播学中,两者却是有区别的。

符号是人们生活经验抽象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只有人才能创造符号,理解符号的意义。

符号是人类意义范畴的一部分,而信号是物质存在的一部分,两者引起不同的反应。

信号引起的是与某事物是否存在有关的反应,符号引起的则是关于事物的概念。

在实际运用中,两者的功能也不同。

信号仅仅是某种物理的或实体的存在,符号则具有功能性价值。

因此,信号是低级的、简单的信息载体,符号是高级的、复杂的信息载体。

17.符号语言:

运用各种符号和标志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形式称为符号语言,它是人类传递信心的主要手段。

广义的符号语言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体姿、表情等,狭义的符号语言则单指图画和实物标志。

18.新闻传播符号:

新闻传播使用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

语言符号指口头语言-话语和书写语言-文字。

非语言符号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

19.讯息:

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的符号系列

20.新闻选择:

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

21.新闻选择的意义是:

从新闻传播的数量看,每时每刻发生的事实,总比所有新闻媒介能够承载的新闻事实的信息要多得多。

从新闻传播的质量看,传播者和决策者总要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品的首要依据,受传者也总是以自己特定的标准取舍新闻,从而使新闻选择成为不可避免。

从新闻媒介的生存发展看,新闻选择是其维护自身机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

没有正确的新闻选择,新闻媒介既不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又不能完成创办人赋予的使命。

22.新闻传受主体的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的重要主体是传播者。

对传播者来说,选择即把关,因此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新闻传播的每一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

对受传者来说,选择即满足。

在四处涌来的新闻信息洪流中,受传者只选择自己关注、与己有关的信息加以消费。

受传者所追求的是最巨大的传播通道与最广泛的选择领域,尽可能多的直接传播和尽可能少的多级传播,最少障碍与干扰的接收通道。

23.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施拉姆提出,选择的或然率等于

报偿的保证

费力的程度

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使受传者感到满足的可能性,费力的程度指使用某种传播途径的难易和所花费的精力。

要提高受传者选择某种传播途径的或然率,就要降低分母值,提高分子值。

24.新闻选择的依据:

在实施新闻选择过程中,传播者要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控制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

传播环境包括媒介生态和传播生态两个方面。

媒介生态指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

传播生态指新闻体制、法制、规章、社会心理等与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