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980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总复习.docx

《语文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总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总复习.docx

语文总复习

语文总复习----古文复习

第一部分-----课文部分复习

【解释加点字词指出活用类别翻译重要语句】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3.焉用亡郑以陪邻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9.吾不能早用子

10.夜缒而出

1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2.敢已烦执事

13.越国以鄙远

14.夫晋,何厌之有

1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6.若不阙秦,则焉取之

1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9.吾其还也

句子:

1.唯君图之

2.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秦王购之金千金,重金征求

4.顾计不知所出耳

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函封之

7.其人居远未来

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9.发尽,上指冠

1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11.厚遗秦王宠臣

12.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13.使使以闻大王

14.唯大王命之

15.以次进

 

16.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7.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打开;到了,尽头

18.自引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身子向上起;断

1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猝”,突然;意料;常态

20.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的原因;强迫,威逼

句子:

1.为之奈何?

怎样对待这件事

2.人无立死者

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人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我留下的原因,是在等待宾客和我一同去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知道这件事的太子和宾客等人,都穿着白色的衣冠来送他。

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荆轲知道事情不成功,依着柱子而笑,坐在地上两脚张开骂道。

《鸿门宴》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用酒食款待

2.素善留侯张良

向来;与…为善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具告以事

全,都

5.为之奈何

对付

6.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把守;使…进入

7.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情

8.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使动】使…活

9.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侍之

替;以兄长的礼节对待

10.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

11.籍吏民,封府库

编户籍,登记

12.不如因善遇之

趁;拜访

1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14.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1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于是,就

16.范增数目项王

多次;使眼色

17.若入前为寿

你;为了…;祝寿

18.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翅膀那样

19.披帏西立

掀开

20.立而饮之

站起【修饰】

2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酒器

22.此亡秦之续耳

后续(者)

23.沛公起如厕

24.何辞为?

什么;为了

25.大王来何操?

什么

26.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行

放弃,丢下

27.道芷阳间行

取道;小路

2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等到;才

29.沛公不胜杯杓

禁得住

30.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31.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座位

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是谁为大王您出此计谋的人?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领守关,为防备发生其他变故。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要被抓去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怖胜

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5.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第二册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全;都

2.引以为曲觞流水

引来,作为

3.列坐其次

排序,旁边

4.信可乐也

实在

5.夫人之相与

交往

6.曾不知老之将至

竟然

7.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往,到;附着

8.向之所欣

过去,从前

9.况修短随化

长短;自然

10.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叹息,悲伤

1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好像

句子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欢乐啊。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赤壁赋》

1.少焉

【语助】不译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往;越过;旷远的样子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凭借;太空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细丝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不及物动词使动】使…起舞;使…哭泣

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容色改变的样子;【形→使动】使…端正;

端正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动】打渔,砍柴;以…为伴侣;

以…为友

9.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句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需哦那个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游褒禅山记》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动】筑舍定居;死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名→动】命名;南边

3.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倒;模糊,磨灭

4.有泉侧出

【名→做状语】从旁边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名】深度;【形→意动】走到尽头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动→名】到达的人

7.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8.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极尽;乐趣

10.于是余有叹焉

对这件事

11.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心得,收获;【连词】因为;得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

13.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不平凡;景象;【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那里

1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到了;帮助

1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7.其谁能讥之乎?

难道

句子

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诗不能保存,后世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情况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是学习的人不可以不深思而谨慎地采取有态度的原因

《孔雀东南飞》

1.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截下来

2.何乃太区区

为什么;愚拙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爱

4.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只是;将要

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机会

6.于今无会因

7.事事四五通

8.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退出来

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我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

10.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预料,想到将来

10.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忧愁伤感的样子

11.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才;美好

1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使者,指媒人;说

1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处理;适合;依照

14.虽与府吏邀,渠会永无缘

15.莫令事不举

办,起来

16.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这样;这样

1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相互;交错相同

1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告诉,训诫;辞别

19.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刚;女子出嫁

20.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

任情,自专

2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刚刚,刚才;迎娶

第三册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谷物收成不好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3.王好战,请以战喻

做比喻

4.填然鼓之

【名→动】敲鼓;借助

5.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逃跑

6.或百步而后止

逃跑;百步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这

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希望

9.数罛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密;尽

10.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时节,季节

1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供养活着的人

12.王道之始也

开端

13.树之以桑

音节助词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动】称王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约束制止;道路;人;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归咎,归罪;那么;助词

句子: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杀别人说:

“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得。

”有什么区别

《劝学》

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合乎;成为;使弯曲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晒干;枯;晒;这样

5.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

6.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顺风而呼修饰

7.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

8.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借助;到达

9.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动】游水;横渡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在这里

11.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助

1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没有用来…的办法

1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寄托,托身;…的原因;连词,因为

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审查自己,那么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过秦论》

1.过秦论

【动】指出…的过错

2.秦孝公据嶢山之固

【形→名】险固的地势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状】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4.务更织,修守战之具

5.外连衡而斗诸侯

6.蒙故业,因遗策

7.会盟而谋弱秦

8.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9.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10.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11.追亡逐北

1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振长策而御宇内

14.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5.却匈奴七百余里

16.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7.以愚黔首

18.铸以为今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19.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0.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1.余威震于殊俗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5.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6.度长絜大

句子: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而教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吾从而师之

6.吾师道也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而耻学于师

12.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13.其皆出于此乎?

1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1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9.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2.孔子师郯子…

2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4.不拘于时,学于余

2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遗之

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第四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使人遗赵王书

3.复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4.完璧归赵

5.璧有瑕,请指示王

6.相如因持璧却立

7.大王必欲急臣

8.召有司案图

9.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0.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11.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3.不如因而厚遇之

14.使不辱于诸侯

15.左右欲刃相如

16.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7.相如廷斥之

18.独畏廉将军哉?

19.顾吾念之

20.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句子: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苏武传》

1.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武帝嘉其义

4.置币遗单于财物

5.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6.私候胜

7.恐前语发

8.见犯乃死,重负国

9.宜皆降之

10.惠等哭,舆归营

11.单于壮其节

12.而收系张胜

13.当死

1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15.天雨雪,武卧啮雪

16.扶辇下除

1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18.自分已死久矣

19.匈奴诡言武死

20.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21.如惠语以让单于

2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张衡传》

1.遂通五经,贯六艺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3.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4.大将军邓騭奇其才,累召不应

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6.衡不慕当世

7.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8.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9.宦官惧其悔己,皆共目之

10.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11.又多豪右

12.衡下车,治威严

1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3.心惮远役

4.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5.田园将芜胡不归?

6.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9.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10.感吾生之行休

11.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句子: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滕王阁序》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宇文新洲之懿范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舸舰弥津

5.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逍遥游》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水浅而舟大也

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4.而后乃今将图南

5.腹犹果然

6.众之匹之,不亦悲乎?

7.彼且奚适也?

8.此小大之辩也

9.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句子: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之二虫又何知?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彼且恶乎待哉?

 

《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8.而刘夙婴疾病

9.未曾废离

10.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1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2.臣具以表闻

1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4.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1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6.过蒙拔擢

17.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8.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9.保卒余年

选修教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摄乎大国之间

4.因之以饥馑

5.比及三年

6.夫子哂之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8.可使足民

9.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0.愿为小相焉

11.铿尔

12.舍瑟而作

13.异乎三子之撰

14.风乎舞雩

15.吾与点也

1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

2.蜀山兀,阿房出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4.盘盘焉,囷囷焉

5.不霁何虹

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7.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8.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9.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0.戍卒叫,函谷举

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句子: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1.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不赂者以赂者丧

3.固不在战矣

4.思厥先祖父

5.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

6.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8.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9.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0.其实亦百倍

11.此言得之

12.终继五国迁灭

1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4.义不赂秦

1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7.后秦赵者再

18.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1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句子: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伶官传序》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租祖,函梁君臣之首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句子: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项脊轩志》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前辟四窗

3.明月半墙

4.某所,而母立于兹

5.大母过于曰

6.大类女郎也

7.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8.轩凡遭四火

9.后五年,吾妻来归

10.吾妻归宁

11.其制稍异于前

1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种树郭橐驼传》

 

1.名我固当

2.驼业种树

3.早实以蕃

4.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去不复顾

6.非有能硕茂之也

7.不抑耗其实而已

8.若不过焉则不及

9.旦视而暮抚

10.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句子: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项羽之死》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3.然今卒困于此

4.汉军皆披靡

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6.汉军至,无以渡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8.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9.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10.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翻译句子:

1.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方山子传》

1.折节读书

2.过岐亭,适见焉

3.见方山子从两骑

4.往往阳狂垢污,

 

《大铁椎传》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2.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3.工技击,

4.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5.引之长丈许

6.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7.言讫不见

8.不冠不袜

《苦斋记》

1.岸外而臼中

2.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3.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4.野蜂巢其间

5.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6.味苦而微辛

7.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8.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9.间则蹑屐登崖

10.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11.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

12.一旦运穷福艾

翻译句子: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晋灵公不君》

1.寘诸畚

2.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犹不改。

宦子骤谏。

4.寝门辟矣

5.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6.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翻译句子

 其我之谓矣!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求谏》

1.必假颜色

2.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3.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

4.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5.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6.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7.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8.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9.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10.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