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915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docx

古籍摘录清代奏折汇编

在龙胜侗族地区,平等村牙寨的一首琵琶歌《金银王歌》中也有描述侗族

人在山上开田的情形:

苗、瑶、侗、壮等同胞,相互依存心相同,同住一山藤子紧牵在一起,开

山造田高山弄,有种糯谷有种红粘禾,男种玉米女帮下肥同出工,大种旱禾与

子,许多人日夜种下高粱山连冲,千山万弄种满杂粮全靠人发狠,陡坡、石缝

也都长起黄豆与芋蒙。

……

所谓的“苗”并不仅是苗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

正如《清史稿·土司一》所示“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

明郭子章《黔记》卷五十九云“苗人,古三苗之裔,其人有名无姓,有族属无君长。

近省界即经制府、州、县界为熟苗,输租服役,稍同良家,则官司籍其户口,息耗登于天府。

不与是籍者谓生苗。

生苗多而熟苗寡。

”清初陆次云《峒溪纤志》云“近为熟苗,远为生苗。

熟苗劳同牛马,不胜摇役之苦。

”清方亨咸《苗俗记闻》云“自沉州以西即多苗民,至滇黔更繁,种类甚多,⋯⋯但有生熟之异。

生者匿深警不敢出,无从见熟者服力役纳田租,与汉人等,往往见之。

”龚柴《苗民考》云“其已归王化者,谓之熟苗,与内地汉人大同小异生苗则僻处山洞,据险为寨,言语不通,风俗迥异。

方显:

《平苗纪略》,清同治武昌刻本

赵尔巽:

《清史稿·土司一》,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2月第1版,页10231

贵州土司向无钳束群苗之责,苗患甚于土司。

而苗疆四周几三千余里,千有三百余寨。

古州踞其中,群寨环其外,左有清江可北达楚,右有都江可南通粤,皆为顽苗盘踞,梗隔三省,遂成化外,如欲开江路以通粤,非勒兵深入,遍加剿抚不可,此贵州宜治之边夷。

 

《清史稿》记载:

“镇远清水江者,沅水上游也,下通湖广,上达黔、粤,而生苗据其上游,曰九股河,曰大小丹江,沿岸数百里,皆其巢窟。

”《清史稿·土司四》

“苗疆四周几三千余里,千有三百余寨,古州居其中,群砦环其外。

左有清江可北达楚,右有都江可南通粤,皆为顽苗蟠据,梗隔三省,遂成化外。

”《清史稿》

民国《贵贵通志·前事志》卷20《张广泅奏疏》

“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爽,必改土归流”。

《朱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五年正月十一日“黎平、古州苗地,稻禾每茎长七八尺,又有两三穗者,竟至遍亩,生熟苗众莫不欢呼,以为从来所没有。

道光26年《广顺州志》卷二食货志物产

广顺州地窳而土贫瘠,山多而水少,无沟洫水利,民田多资雨泽,故有雨师爱黔中之说。

山高箐深,遮蔽日月,一日之间乍寒乍暖,百里之内此热彼凉,田功三月始犁,四月播种,五月插禾,九月纳稼,动作稍迟则苗不茂,夏初无雨则收必歉,入秋有大风则秀不实,谓之青空。

农民岁入除正供外恒不食,所赖勤于种植。

汉民田多佃给熟苗种之,以其完租无欺罔之习,苗人虽无壤必种,无圹土,无游民,山坡隙地杂种燕麦,收麦水稗旱稗之属,以佐饔饭,故民鲜隔岁之蓄,其谷宜稻稻:

有红壳糯、牛毛糯、老鸦糯数种,须膏腴田始可种,收成较晚,用作酒极醇,又用作糍食有米花、米月、穿饺各种,亦精致。

粘壳、亦有红粘、白粘、紫茎粘,专做饭,若作酒则味淡。

又有晚稻略似糯,收亦迟,可作酒而逊于糯稻。

《广顺州志》道光30年食货志土贡土物

谷之属则有稻:

稻有红粇白粇,俗呼红粘白粘,有黑糯、毛糯,又有旱稻种,于旱地蝉鸣稻,俗呼为旱香,粒圆性芳熟,先他稻熟,味厚于粘米,又一种羊毛粘米,粒坚细,舂白如玉,糯壳有红壳糯、牛毛糯、老鸦糯数种,须肥田始可种,收成较晚,其来多用之作糍,有米花、米月、米线、穿饺各种,尤香腻,又可作酒,味醇美,粘壳、亦有红粘、白粘、紫茎粘,各因其土性,所宜而种之,中作饭,作酒则味淡。

又一种晚稻,略似糯又次之,亦收较迟,而可作?

《乾隆贵州通志》卷七苗蛮

食惟糯稻,舂甚白,饮熟必成圃冷食,食惟野蔬,无匙箸,皆以手掬。

卷七风俗地理

每临饮,始取稻把入臼手舂之。

卷十一食货志户口

八寨厅化诲生苗户口四千九百七十三户原额全征化诲苗民认纳粮赋银二百八十六两三钱二分

黎平府亲辖:

原额户口丝万九千二百四十户,新增户口一千九百六十户,原额人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丁,俱系黑苗。

原未丁征银,康熙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四十一丁,有征丁差银八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八丁。

康熙五十年编实额征差人丁七十九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五两八钱,又康熙五十年至雍正九年编新增盛世滋生人丁六十六丁永不加赋。

黎平府亲辖原额熟田二万六千三百三十六亩原额全征本色米九百七十八石五斗二升原额全征折色米一千三百七十八石五斗

乾隆《黔南识略》卷九

八寨同知田亩东北称饶沃,西北多跷瘠

安军八百一十户,每户岁额征米六斗加耗三合,岁征屯粮为

丹江通判田亩无甚肥瘠,大率畏旱,苗民只中山坡沟涧畸零之田。

台拱同知略有平,无虞小旱

《黎平府志》卷二下苗习

P179开泰县属客籍,独少苗民无土司管辖。

花衣苗近习汉俗,悉以耕凿诵读为事。

高坡苗在八洞等处多散居悬崖峭壁,其性顽蠢,男妇皆蓄发跣足。

常食糯米,蒸饭捏团以手掬食,无无匙箸。

《黎平府志》卷三上

府辖成熟田二万六千三百三十六亩有奇,额征地丁银七百零二两有奇

《黎平府志》卷三下农桑

P237水田皆宜,冷水田独宜糯。

“香禾俗名为釉禾,味极香美”

《黎平府志》卷三下物产

稻有粘有不粘,粘者为稬,俗作糯,不粘者为梗,音庚即籼也,俗称为籼米,南人以为常食,其秧及其三旬不择田而栽者,曰大陇籼,曰银挭籼,曰西阳籼,曰红挭,其及三旬必肥田可栽者,曰贵阳籼,曰六十籼,曰百日籼,曰白挭籼,曰洗耙早,曰香稻(俗名籼禾味极香美)曰薄壳籼,必肥田又必及四旬栽者,曰红衣籼,曰麻壳籼,曰晚稻。

又有旱谷可栽陆地者皆清明前后种,白露前后收,以上稻之种数十。

糯稻其秧及三旬不择地而裁者,曰大穗糯,曰红广糯,曰白广糯,曰金釵糯,其及三旬必肥田可栽者,曰早黄糯,曰黄丝糯,曰黑芒糯,曰三可寸,曰四可寸,曰秃头糯,曰鸡爪糯,与籼稻相似。

其及四旬即瘠地可栽者,名曰冷水糯,曰红米糯,曰迟黄糯;种亦薄收。

又有早秧可栽陆地者,皆谷雨前后种,寒露前后收。

 

《古州厅志》卷四食货志

稻之种有十,有粘有不粘,粘者为糯,不粘者为挭,挭即籼也,其秧及三旬不择地而裁者,曰大陇籼,曰银挭籼,曰西阳籼,曰红挭,其及三旬必肥田可栽者,曰贵阳籼,曰六十籼,曰百日籼,曰白挭籼,曰洗耙早,曰香稻,曰薄壳籼,必肥田又必及四旬栽者,曰红衣籼,曰麻壳籼,曰晚稻。

又有旱谷可栽陆地者皆清明前后种,白露前后收。

糯稻其秧及三旬不择地而裁者,曰大穗糯,曰红广糯,曰白广糯,曰金釵糯,其及三旬必肥田可栽者,曰早黄糯,曰黄丝糯,曰黑芒糯,曰三可寸,曰四可寸,曰秃头糯,曰鸡爪糯,与籼稻相似。

其及四旬即瘠地可栽者,名曰冷水糯,曰红米糯,曰迟黄糯;种亦薄收。

又有早秧可栽陆地者,皆谷雨前后种,寒露前后收。

食糯稻,春甚白,炊熟必成团,冷食,佐食惟野蔬,无匕箸,皆以手掬

《古州亲记》

P573苗民俱食糯米,收获较迟,九十月方始登场,屯军均种粘谷,收获最早,五月内即吐芯结实,六七月新谷满市矣。

苗民置产惟记田几丘,收禾若干把或记收获若干斤以等券据。

 

《黔南识略》卷12镇远等地“(苗)男勤耕作,种糯禾”,卷13苗疆腹地的台江等地“苗人惟食糯米”;

卷三,苗蛮:

“食惟糯米,不尽用匙等,半以手捏团食之”

“田分上中下二则。

……大约上田宜晚稻,中田宜早稻,下田宜旱粘,山坡跷确之地宜包谷、燕麦、黄豆,而红稗、水稗、春肢、秋改皆次之”。

117页:

(台拱)“军户多食晚米,苗人惟食糯米”。

179页:

“苗人皆食杂粮,其收获稻米,除纳赋之外,皆运售楚省者也”。

184页:

(古州)“谷多种糯,丰年每亩可收谷三十把,每把可得仓斗八斗”。

192页:

(开泰县)“产米可敷民食-------常食糯米,蒸饭捏团,以手掬食,无匙著,食蔬菜少用盐----

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卷1、卷11

“源水浸溢终年不竭者,谓之滥田;滨河之区编竹轮用以戽水者,谓之水车田;平原筑堤可资蓄浅者,谓之堰田;地居以下溪洵可以引灌者,谓之冷水田;积水成池旱则开放者,谓之塘田;山泉泌涌井汲以资溉者,谓之井田;山高水乏专恃雨泽者,谓之干田,又称望天田;坡陀层递者,谓之梯子田;斜长诘曲者,谓之腰带田。

《黔南识略·原序》

“山川幽秀而郁塞,雾露霖潦以为常,梯田确,刀耕火种。

无菽泽之饶、桑麻之利,岁赋所入不敌内地一大县”

《八寨县志稿》卷一十八物产谷类

P179籼稻稻不下二三十名······皆清明前后种,八九月收成。

早粇俗名百日黄,早收歉乏水田及计利者种之。

晚粇种不一,有红籼,麻籼,马尾籼,白籼,皆清明后种,白露熟,又旱稻即陆稻也种于陆地乏水田者。

秫稻俗名糯谷,亦不一种,有早糯,折糯,香梗糯,紫糯,皆秋分后熟。

《八寨县志稿》卷28,张广泗《汉覆苗疆善后事官疏》

“苗人所种上田,每亩可出稻五石,中田可出四石,下田可出三石”。

《明英宗实录》卷260,景泰六年十一月甲申条

地在万山之中,刀耕火种以给食。

《黔南识略》

“黎平山多载土,树宜杉。

土人云,种杉之地,必预种粟及包谷一二年,以松土性,欲其易植也。

杉阅十五六年,始有籽。

择其枝叶向上者,撷其籽,乃为良;裂口坠地者弃之,择木以慎其选也。

春至,则选粪土,覆以乱草,既干而后焚之,而后撒籽于土面,护以杉枝,厚其气以御其芽也。

秧初出谓之杉秧,既出而复移之,分行列界,相距以尺,沃之以土膏,欲其茂也。

稍壮,见有拳曲者,则去之,补以他栽,欲其亭亭而达也。

树之五年即成林,二十年便供斧柯矣。

民国都匀县志稿卷六物产

籼稻之种数十,其秧及三旬不择地而栽者曰火赕籼,亦曰谷王、曰茅香早,曰云阳白,曰大小齐籼、曰百日黄、曰白凤籼、曰汉麻籼、曰飞蛾籼;其及三旬必肥田可载者,曰大小贵阳籼、曰麻贵阳、曰至笨籼、曰油籼、曰旗籼、曰白籼、曰大南籼;必肥田又必三旬栽不择地肥瘠者,曰早黄糯、曰竹了糯、曰金钗糯;必肥田又必及四旬者,曰黄丝糯、灰包糯、杯杯糯、簷尘糯、迟黄糯、白果糯、牛虹子、白杨糯、江西糯。

乾隆镇远府志

卷2风俗:

(谷)“其类最多,偏桥每纂可三升余至十纂谓之把,苗人与江外屯中盈握为手,则谓之溜,谓之秸,荞麦、胡豆、豆、粮最稀”。

卷16物产:

谷物:

早占、晚占、早稻、晚稻、香根禾、乌髧糯;

 

乾隆清江志卷一天文气候

其各屯军皆种粳谷,籼稻之类,四月望后方可栽秧;诸苗则种糯,五月栽插方完。

稻谷九月内可以尽刈,诸苗之禾则须十月,其收时以手摘,谓之摘禾,以索缚之,或谓之把,或谓之编;屋后皆竖木架层挂之,俟干乃入仓,春夏雨多,旱时甚少;

乾隆清江志卷8艺文志

苗人所种水田,上田每亩可出稻谷五石,中田可出四石,下田可出三石,---且苗人止耕种水田,所有山土悉皆抛弃。

今所设屯军除不许侵占苗界外,其余附田山土尽其垦种杂粮。

康熙天柱县志下卷土产

谷之属“观邑人所艺者唯早中晚三禾,其余所收无几”。

嘉靖贵州通志卷之三土田

黎平府“以稻熟刈把为则,以四剪为手,十手为把,每把纳秋粮二升焉”。

光绪古州厅志·艺文古州杂诗

“种稻十之五,平畴禾黍稀,问农何以故,农云地利宜,良田不耐旱,甘露无定期。

闻言吾喟然,古风殊可思,田高不雨枯田低岂如斯,万亩半濒江,”

嘉庆古州杂记573页:

苗民俱食糯米,收获较迟,九十月方始,登场屯军均种粘谷,收获较早,五月内即吐颖结实,六七月新谷满市矣。

山头地角高下田邱方圆大小阔狭形势依地而成,不能以丈量计亩,苗民置产惟计田几邱,收禾若干把,或计收获若干斤以登券据。

民国榕江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

集成本595页:

风俗:

边胞多食白米饭,但其所食之味少用籼米多食糯米,糯米既煮为饭,再搓为团以手送于口中,鲜有用碗筷者,倘如到山中或田内工作,则纳其糯米饭团于竹

康熙,定番州志,卷七田赋

稻,色白味香于他处---即二麦麻菽亦少,水稗之属全无,人不知种,土亦不宜;

民国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

集成本595页:

农产,粘谷、糯谷两种;粘谷分大向粘、水难干、十月旱等三种;糯则可分粘谷糯、猪尿糯、打斗糯、黄糯、碗米糯、黑糯六种;土产有小麦、大麦、玉蜀黍、高粱、菽麦、番薯、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

道光《晃州厅志》卷37物产

粳稻早熟者曰六十月早油、占麻、占京、占其3中熟者曰思南早红脚、占贵阳、占富贵、占城里、占沙

清乾隆《独山州志》“食惟糯米,不尽用匙等,半以手捏团食之”

清代,许缵曾《滇黔纪程摘抄》黔东南“清平、偏桥、镇远一带,居民稠密。

其地产香稻,因而实大”

清平绅士任克定、孙成德的笔记中提到“晚清,清平、重安、凯里、清江、台拱、偏桥、镇远、思州一带农户植稻,能辨别种类之迟早,明地力之肥瘠,植必相宜,时不可失,养畜当顺其情,栽培勿违其性。

 

P3乾隆元年(1736年)

贵州布政使冯光裕六月初一(7月9日)奏

黔省栽插稻苗,原系水田者俱已早为栽插,其系干田必待大雨浸泡者,今俱霪雨,栽插虽觉少迟,此后雨水调匀,仍属丰稔。

······遵义府所属春麦极茂,四月(5月11日~6月8日)内微伤雪雹,今仍各有五六分收成。

乾隆二年(1737年)

P12贵州古州镇总兵韩勋五月初七(6月4日)奏

都匀、黎平二处秧苗现在栽插,惟古州地方节气稍迟,秧苗已有三四寸长,于是月望后方可栽插。

P13贵州总督张广泗六月十七日(7月14日)奏

贵州地土饶瘠,民鲜富瘠,家有水田数亩或十余亩者即称有力之家,列为上户;其次或有水田三五亩更间有山土数亩,堪以糊口者即为中户;贫陋者无力买田,止觅山坡荒土,播种杂粮,藉以度日,此为最下之户。

P15贵州总督张广泗闰九月二十五日(11月17日)奏

黔省民间所种稻谷有早、晚两种,往年早稻约在八月内收获,晚稻约在九月内收获。

今年遇有闰月,节候略迟。

下游地方贴近处楚省,气候稍暖,于八月(8月26日—九月23日)底至九月(9月24日—10月23日)中旬,早稻、晚稻俱已刈获登场。

上游地方贴近滇省,气候稍寒,九月初旬俱已收获,晚稻甫经成熟,正届收割之期。

乾隆三年(1738)

P23贵州古州镇总兵韩勋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奏

迨自八月(9月14日—10月12日)以来,古州屯军所种籼稻,苗人所种糯禾,悉已刈获完毕,收成俱获十分。

其各屯军家属俱已陆续搬接到齐。

乾隆四年(1739年)

P34贵州古州镇总兵韩勋十一月初十(12月10日)奏

今岁古州一带及臣所属各协营地方,·····屯军所种早稻有十分收成,晚稻更觉丰稔。

苗民所种糯米亦有十分收成,于十月(11月1日—30日)内收获完毕。

乾隆五年(1740年)

P42贵州古州镇总兵韩勋七月初十(8月30日)奏

·····惟苗人所种糯米收割稍迟,于八月(9月21日—10月20日)间方可收获。

乾隆十五年(1750年)

P115贵州提督方士杰六月二十四日(7月27日)奏

黔南通省山多地少,地土瘠薄。

兼之民间田亩滨临水际,足资蓄泄者颇少,虽有田间沟浍以备灌溉,但一经雨泽稀少,其涸也甚易。

故必得雨水调匀,始可丰收有望。

乾隆十六年(1751年)

P121贵州按察使严有禧四月十八日(5月13日)奏

黔省处处皆山田,高低不等,旱者低田有收,潦者高天无碍。

年岁纵或不齐,所产米、谷、杂粮素未至于缺乏。

乾隆十八年(1753年)

P127贵州巡抚开泰五月十五日(6月16日)奏

屯军之设,实于苗疆有益。

惟是安设之初,每军一户分授上田六亩或中田八亩、下田十亩,在当日筹计,约略每年出谷可足一家之食。

迄今为日渐久,生齿渐繁,其中人口稍多者,已不无食指维艰之虑。

乾隆二十年(1755年)

P149贵州巡抚顶长六月三十日(8月7日)奏

黔省跬步皆山,陂塘稀少,向来春夏雨多,方于农田有益。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P168贵州提督哈攀龙六月初十日(7月14日)奏

黔省地处山谷之中,气候寒凉,五谷种植多在夏秋之间。

处糯稻、籼稻而外,有荍(荞)二种····又有毛稗、红稗二种····民苗多为粮食····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P213贵州巡抚乔光烈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奏

黔省山多田少···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P237贵州镇远镇总兵李煦闰五月十九日(7月11日)奏

黔省山多田少,全赖播种燕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P250贵州学政孙士毅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20)奏

黔省到处皆山,起伏纡折,偶遇歉岁,不独邻省米粮断难接济,即本省有产米较多之地,势亦难以转移。

至大有之年,小民纵以余米出售,径路崎岖,人力不能远运,总在一二十里之内存贮。

此黔地舟楫不通,民间亦往往阴受其利。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P265贵州布政使郑大进二月初二(3月21日)奏

土人佥称黔省傍山种植,土脉寒涩,气候较迟,三四月始届播种之期。

······向以湖南为最便觅食之区,今抵贵州转觉边民之谋生尤易,缘地不通商,故岁有余粟。

嘉庆十一年(1806年)

P352贵州巡抚福庆四月十九日(6月5日)奏

黔省地土瘠薄,民间田亩凡系种植秋禾者不能兼种春花。

近因生齿日繁,荒土日辟,民苗勤力耕作,一切高阜无水之区及山头地角咸皆广种豆、麦,以资日食。

嘉庆十七年(1812年)

P372贵州巡抚颜检四月十八日(5月28日)奏

贵州地方山多田少,舟楫不通。

向无别处粮食贩运入境。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P386贵州巡抚曾燠二月初九日(3月7日)奏

黔省苗疆古州等厅,原设九卫,分立一百二十堡,共置屯军等八千九百三十九户。

每户或授上田六亩,或中田八亩,或下田十亩。

每亩上田征粮一斗,中田八升,下田六升,共田六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亩,每年共征屯粮五千五百石零。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P401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伯麟四月十二日(5月23日)奏

黔省地方山多田少,舟楫不通,全赖本处所产之粮以供食用,是以民苗勤于耕作,凡山头地角皆布种二麦。

道光二年(1822年)

P408贵州巡抚明山四月十一日(5月31日)奏

黔省地方山多田少,舟楫不通,全赖本处所产之粮以供食用,是以民苗勤于耕作,凡山头地角皆布种二麦。

光绪六年(1880年)

P539贵州巡抚岑毓英五月二十八日(7月5日)奏

黔省田少山多,又无水路可通

光绪八年(1883年)

P544贵州巡抚林肇元十月二十六日(12月6日)奏

黔省跬步皆山,田亩半居山阜,全赖雨泽频沾,方足以资长发。

宣统二年(1901年)

P617贵州巡抚庞鸿书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27日)奏

黔省跬步皆山,田亩半居山阜,全赖雨汤时若,方资长发。

 

贵州省统计年鉴——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

谭启栋编贵州省政府统计室编印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出版

 

贵州经济研究丁道谦著贵阳中央日报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二十日出版

 

贵州经济地理丁道谦著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贵州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编印

P14第二章人口状况第一节人口密度

本省人口,究有多少,无精确之统计。

据贵州通志所载:

明万历六年(1578年),前后十九万余人,清康熙年间增至二十七万余户,以每户平均五人计,则有一百三十九万余人,鼎革以后,据邮政总局之调查,在民国八年为一千一百二十一万六千四百人,十四年为一千一百二十九万一千二百六十一人;据交通部二十三年之调查,则为一百九十九万二千零五十八户,九百五十一万二千零三十五人,内男四百九十万零九千九百零五人,女四百六十万零两千一百三十人。

又据二十六年民政厅发表之数字,则为一百八十五万零四百九十七户,一千零四万八千六十六人,内男五百四十三万一千八百三十二人,女五百零五万四千七百八十六人。

比较以上各项数字可靠性,均可疑问。

P25第二节农产

本省农产据张心一氏之估计,籼粳稻之常年产量,为三百一十五万九千九百舊担,

乃我国黄河以南产量最低之一省,以人口一千万计,平均每人可得三舊担·····兹将各主要农产常年产量之估计数列后:

 

作物名称

米类

豆类

 

 

 

 

 

籼粳稻

玉蜀黍

九千一百二十九

二千七百九十五

二千六百四十五

一千九百二十一

 

六百六十三

 

六百九十一

三千一百七十六

 

二百零三

二千三百零八

 

二十八

 

一百三十五

 

一百八十二

 

五十

 

三百八十三

 

八百二十二

 

三十六

 

三十七

每亩收获量

三百四十六

三百二十四

一百七十三

一百六十

一百零一

一百二十八

一百八十八

一百七十

三十

 

三万一千五百九十九

 

九千零四十七

 

四千五百七十三

 

五千零六十五

 

六百六十八

 

八百八十三

 

五千九百八十四

 

一百二十二

 

三千九百二十一

 

二十一

 

一百九十一

 

一千二百三十

 

五十

 

三百

 

二百四十七

 

七十一

 

三十七

每人平均分配量

三百一十五

、九

 

九十

、五

 

四十五

、七

 

五十

、六

 

、七

 

、八

 

五十九

、八

 

、二

 

三十九

、二

 

、三

 

、九

 

一十二

、七

 

、三

 

、零

 

、五

 

、七

 

、四

面积单位:

千舊亩重量单位:

舊斤产量单位:

千舊担人均分配量单位:

舊斤

 

P26兹在将各主要农产分述如下:

稻本省位居高原,山峦起伏,绝少大块平原,农民多就山谷低洼之地,筑成梯田,耕种水稻,故耕种面积,颇受地形之限制,又以河流稀少,灌溉不便,设于需水时期,雨量欠足,辄受旱荒之影响,本省稻作之所以落后,其主要原因,似即在此,就各县而论,大致均有稻谷出产,据二十七年之调查,全省除舊省溪县无报告外,共产食米二千六百零四万五千四百八十市担,有四十县自给犹有余裕。

兹将余额及县名列表如后:

P27

 

有余额(市担)

县名

十万以上

黄平天柱安龙

五万以上十万未满

开阳平坝剑河都匀织金遵义德江

一万以上五万未满

贵定岑巩台拱江口三穗都江兴义贞丰镇宁仁怀绥阳

五千以上一万未满

修文独山荔波丹江大塘务川

一千以上五千未满

平越瓮安榕江关岭湄潭习水

五百以上一千未满

定番普定普安

一百以上五百未满

麻江黔西

一百未满

广顺长顺

(注)二十七年县区尚未调整,县名及余额均根据旧县

有九县即清镇、玉屏、印江、黎平、安顺、郎岱、紫云、水城、后坪(该县现经裁并),生产与消费数量,约略相等,

P28另有三十一县所产不足以自给,兹将其不足额及县名列后:

不足额(市担)

县名

十万以上

龙里松桃思南石迁永從赤水

五万以上十万未满

施秉余庆

一万以上五万未满

镇远铜仁沿河锦屏青溪平丹罗甸八寨三合兴仁凤岗正安毕节

五千以上一万未满

贵阳息烽卢山下江盘县桐梓

五千以下

册亨安南大定威宁

各县多余及不足之额,端赖县际间之酌盈济虚,惟边区缺粮县份,其不足之额每由邻省运来弥补,兹列二十七年之情形,以为说明:

县名

全年输入额(市担)

来源地

赤水

四十三万

四川

毕节

四万五千

云南镇雄

罗甸

二万七千

广西

盘县

五千

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