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0870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开始

B.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使教育心理学更科学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杜威实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2.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进行层级分类,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

3.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斯洛B.班杜拉

C.加涅D.阿特金森

5.“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这种观点是()。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6.有的人属于“聪明早慧”,而有的人是“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7.“无论我们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这是()的观点。

A.斯金纳B.桑代克

C.布鲁纳D.班杜拉

8.学生王明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

“你又违反纪律了?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

你的脸皮实在太厚!

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

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明同学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

9.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皮尔曼B.霍华德·加德纳

C.斯滕伯格D.比奈

10.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D.没有什么规律

11.某儿童特别害怕猫,心理老师让她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她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她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她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

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自我控制法B.系统脱敏法

C.特定性训练D.强化法

12.儿童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看它是“大帽子”;一会儿看它是飘动的“小船”……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D.幻想

13.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14.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

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

A.程序性知识B.操作性知识

C.理性知识D.元认知知识

15.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A.服从B.屈服

C.场依存性D.从众

16.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

17.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

A.绝对的B.相对的

C.恒定的D.本质

18.一般来说,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A.不平衡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9.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A.经验类化说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D.认知结构论

20.认为学习个体的理解过程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D.顿悟学习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A.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B.学习注意力的集中

C.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D.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列举例中不符合前运算阶段特征的是()。

A.将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粗的杯子和高而细的杯子让儿童辨别哪个杯子中的水多,一部分儿童认为矮而粗的杯子的水多,而另一部分认为高而细的杯子的水多

B.向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

假定A>B,B>C,问A和C哪个大,他们难以回答。

若换一种说法:

“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

”他们可以回答

C.对于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的玩具,儿童既可以把它归入“白色物体”一类,也可以把它归入“长方形”物体一类

D.将一大杯中的水倒入小杯时,儿童能够考虑水从大杯倒入小杯,而且还能设想水从小杯倒回大杯,并恢复原状

3.学习迁移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在概念的教学中,以下哪些建议可供遵循?

()

A.概念分析B.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C.正例与反例的辨别D.变式

5.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

A.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B.诊断学生困难的能力

C.口头表达能力D.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心理发展

2.遗传因素

3.意义学习

4.学习迁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2.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3.简述人的发展的涵义。

4.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上,王老师说:

“我的课没人听。

”李老师说:

“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

”张老师说:

“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辩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问题: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C4.B5.B6.B7.C8.A9.B10.A

11.B12.A13.D14.A15.D16.C17.B18.B19.A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CD3.ABCD4.ABCD5.ACD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遗传因素也叫遗传素质,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遗传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3.意义学习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参考答案】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儿童1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

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3.【参考答案】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具体指人作为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生理方面,包括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成熟;心理方面,包括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也包括个性的形成。

4.【参考答案】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五、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

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外部因素:

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3)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确定学习策略;科学教授学习策略;提供元认知指导;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课没人听讲,说明他的课缺乏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没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对此,王老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

(2)李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首先,张老师错误的认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途径,片面地放大了考试的功能。

教师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借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其次,张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创造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创造力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期末测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学生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学生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学生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小学生在细心阅读时,经常用红色笔画重点线,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B.理解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3.小学生在学习较长时间后,发觉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4.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6.“为成功而喝彩”这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B.心境

C.热情D.应激

7.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8.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B.怀特海

C.布鲁纳D.克伯屈

9.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符号记忆B.抽象记忆

C.命题记忆D.形象记忆

10.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D.分化概念

1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

12.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1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B.想象力

C.思维力D.判断力

14.“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从教学过程的特点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社会经验B.直接经验

C.间接经验D.生活经验

16.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

A.理解B.保密

C.自然适度D.促进成长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

C.讲授法D.练习法

1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

A.可塑性B.稳定性

C.天赋性D.动力特性

1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A.说服法B.榜样法

C.陶冶法D.锻炼法

20.影响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B.遗传

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B.课堂气氛

C.师生关系D.同学关系

2.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请求B.交流

C.拒绝D.信心

3.在做练习时,下列关于专家教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A.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练习

B.帮助他们把握做作业的速度

C.在课堂上来回走动,以便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D.对练习情况提供系统的反馈

4.为了帮助学生把当前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采用的策略是()。

A.举例子B.类比与比喻

C.证明D.复述

5.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为核心。

A.创新意识B.创新能力

C.创新精神D.创新文化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性格

2.陈述性知识

3.程序性知识

4.精细加工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2.简述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

3.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五个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

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

“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

”没有学生能够回答。

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

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

”“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

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测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A4.B5.B6.A7.C8.C9.D10.D

11.B12.B13.B14.C15.C16.C17.A18.B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C3.ABCD4.ABCD5.ABC

三、名词解释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2.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

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2)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3)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答案要点】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有:

(1)直观操作性:

通过实物、模型及其形象性的语言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而获得知识经验。

(2)指导模范性:

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仿教师的教授活动及其他同学的活动而获得知识经验。

(3)基础再现性:

学习是以获得和再现基础知识、形成规范的行为、内化基本生活态度为目的,而不是为掌握前沿领域知识或发明创造。

3.【答案要点】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答案要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

是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

是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

(3)各自尽力。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转而同心协力追求学业成就,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就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

(4)社会互动。

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大家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

(5)团体历程。

是指由团体活动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

这些团体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五、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不正确。

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

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2.【参考答案】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

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只进行机械识记。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有其严格的定义,即在正式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介绍的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概括和包摄性引导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应高于正式的学习材料并用学生熟悉的术语呈现。

即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稳定地纳入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给学习者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