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803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7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单元学海苦作舟--------------1

1、学习苦乐辩-------------------1

2、尴尬的朗读-------------------3

3、温故而知新-------------------5

4、磨刀不误砍柴工-------------8

5、学习习惯“义诊”----------10

6、当天事情当天做-------------12

第二单元多想增智慧--------------15

1.家鸭与野鸭--------------------15

2.聪明的鱼鹰------------------------18

3.梦想剧场----------------------------21

4.猜球游戏----------------------23

5.命题画图-----------------25

6.脑筋急转弯-----------------28

第三单元排解心中忧------------31

1、情绪轮------------------31

2、手掌图----------------33

3、说说心里话---------------35

4、“自私鬼”的故事-------------37

5、想法不同,心情不同---------------40

6、张冠李戴----------------------------42

第四单元立下自强心-----------------45

1、成长记录--------------------45

2、警钟常鸣---------------47

3、预防“红眼病”---------------49

4、勿做两面人--------------51

5、坚强的小树-----------------54

6、成功之路---------------------57

第五单元浇灌真诚花-------------59

1、歌德与席勒的友谊-------------59

2、击鼓传花------------------62

3、真正的朋友-----------------64

4、小柳树与小枣树--------------67

5、“补丁老师”-------------------71

6、开心的家长会-----------------73

第六单元迎接新挑战---------76

1.蜘蛛结网的启示------------76

2.今天我当家---------------------79

3.角色互换-----------------------81

4.紧急救助---------------------83

5.离家出走危害多---------------86

6.生日的意义------------------89

第一单元学海苦作舟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4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一、学习苦乐辩

(一)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树立苦中有乐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活动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生活角”的内容:

晓冬对待’“学习”的态度合适吗?

2.将全班学生分成8人一组;组内同学分成两部分,相互进行辩论;:

学习是苦还是乐?

要求摆事实,讲道理,根据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或有关证据据理力争。

3.每组选派一名辩论中占优势的代表,参加全班辩论。

辩论时将各组推选的代表分成“正方”和“反方”,相对而坐。

其他同学根据个人的倾向性,分别坐在正方一侧或反方一侧’,为之助阵加油。

4.组织正方和反方同学分别朗读下面的儿歌: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苦中求乐心态好,

勤奋学习添劲头。

学习苦乐大家辩,

你追我赶争上游。

5.经验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学习是苦还是乐?

怎样才能化苦为乐,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

6.提醒学生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去做:

在日记中简要记下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长,听听家长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三)指导建议

1.全班辩论时,正方和反方的代表有可能人数不等。

为公平起见,宜采取增加或减少的方式使双方人数相等。

2.对学生的辩论不作干预,导向性的语盲可在经验分享中适当体现。

(四)参考资料

1.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直接学习动机向间接学习动机发展,但以直接学习动机为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与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相联系,以后才逐步与学习的结某、目的相联系。

他们最初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直观形象的讲授方式、活泼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未意识到学习的长远目的。

只是到了中高年级,他们才开始将学习活动指向未来的间接目标,如希望将来能考上大学,成为一名科学家等。

(2)从外在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转化,但以外在学习动机为主。

低年级小学生努力学习,往往是为了获得好的分数,以此来博得教师、家长的奖励或同学们的羡慕,至少是免遭冷落、拒绝、批评或责备。

因此,他们对于考试的分数和对自己在班级里的名次十分关心。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人,儿童的学习兴趣逐步发展起来,其学习动机才逐步由外部向内部转化。

儿童开始为了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而努力学习,学习已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

(3)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发展,但社会性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和稳定。

低年级小学生还不能认识到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与责任,他们进行学习主要是遵循父母和教师的要求,带有明.显的被动学习性质。

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中年级刁学生开始逐步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被动学习的状态有所改变;到了高年级,这种认识进一步加深,从而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提高。

(4)学习动机的发展存在分化现象。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一些李生的学习动机开始出现分化。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上领先,且往往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动机更加坚定。

相反,二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教师对他们关心又少,同伴冷眼相待,使他们的学习动机逐渐削弱,有的学生甚至不喜欢学校,开始厌恶学习。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容易产生偏爱和实用主义的不良倾向。

有些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而不想学习其他学科,不了解学好各门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些学生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和物质享受而学习,出现明显的动机偏差。

对此,教师应注意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针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学习动机特点设计的“学习’苦乐辩”活动,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具体感受出发,通过“苦”与“乐”的争论,使学生对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初步的辩证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2.小学高年级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

进行教育时要避免空洞说教,尽量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例如,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参观访问、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把社会的需要转化成为自己学习的需要,树立正确、稳定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同祖国的建设、人类的未来联系起来。

(z)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只有教学内容新颖、组织合理、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富于改革和创新精神,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相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愿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多下功夫,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疲弱状态,甚至导致厌学情绪。

(3)正确评定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生取得优良成绩,要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这会反过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考试测验、作业检查,都要让学生及时了解结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添进一步向上的动力。

多次失败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消极情感,兴趣低落,甚至逃避学习。

教师对这些学习挫折较多的学生应加强辅导,布置力所能及的作业,批改作业时适当照顾他们的情绪,避免笼统地给予否定,有时甚至可以“笔下留情”,使其在保持自尊和’自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习技能,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大有好处。

(4)坚持表扬为主,辅以适当的批评。

研究和实践均已证明,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习动机,但是过度表扬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所以,教师应坚持以表扬为主,辅以适当的批评。

表扬时,应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批评时,应首先肯定学生的进步,然后再指出其存在的缺点与问题,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改过迁善。

只要理念正确,方法得当,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名词解释

(l)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的批动力量。

系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包括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

(z)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苏联心理学家包若维奇将学习动机分为来自活动本身的动机和社会性的动机。

前者指与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的动机;后者指与学生的社会环境相联系的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前者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因素激发的动机,效应强且持久;后者是由竞赛、奖赏等外在诱因激发的动机,效应弱且短暂。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前者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结果引发。

后者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由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与结果引发。

4.推荐阅读文献

p)李维编著,《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55一166

(z)张惠玲,《谈谈学习心理指导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四川心理科学,1995,(3):

10-14

二、尴尬的朗读

(一)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

(二)活动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生活角”的内容:

孙新宏与王陆的学习一成绩出现了差距,这与他们课前是否预习有没有关系?

2.挑选一名学生讲述“尴尬的朗读”的故事、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走进了教室,开始上语文课。

在讲新课之前,王老师问同学们:

“你们都预习课文了吗?

”多数同学举起了手,表示预习过了。

赵慧敏没有举手,可老师偏偏让她来朗读课文,赵慧敏的心里“咯瞪”一下,紧张起来。

赵慧敏拿起课本,开始朗读。

提前预习过与没有进行预习,效果就是大不一样。

以前预习得充分的时候,赵慧敏朗读起课文来非常流畅,感情表现得也很有特色。

可是这一次,她却读得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特别是在遇到长句的.时候,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同学们都在暗地里为她着急,有的同学甚至急出了一头汗。

王老师对此心中有数。

他没有批评赵慧敏,而是请她坐下,又另外邀请了一位预习过的同学重新朗读课文。

这位同学朗读课文过去不如赵慧敏,可是这一次由于预先读过课文,该查的生字都已经查了,因而朗读起来十分流畅、生动,同学们听了频频点头。

下课后,王老师请赵慧敏到语文教研组来一趟。

一进语文教研组的门,赵慧敏就似乎觉得所有老师的眼睛都在盯着她看。

王老师让赵慧敏谈谈今天朗读课文的感受,起慧敏低着头,很不好意思地说:

“老师,我也不用多说了,总之一句话:

预习不预习,效果就是大不一样。

以后我一定不会放过预习这一关。

听到赵慧敏这番发自内心的话,王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3.小调查:

(1)每天有多少同学对各门功课都能预习?

(2)每天有多少同学只对一门功课预习?

(3)每天有多少同学从不预习任何功课?

4.集体讨论:

预习对学习有什么作用?

怎样预习效果更好?

5.集体朗读下面的儿歌:

课前预习不预习,

听课效果不一样。

主动预习思路清,

成竹在胸不慌张。

忽略预习图省事,

课堂被动损形一象。

预习方法巧积累,

学习成效有保障。

6.经验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预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预习效果更好?

7.提醒学生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去做:

从本次活动后的第二天起,连续一周每天记录自己预习的情况;将预习与不预习的情况加以对比,看看在学习的结果上有无明显变化。

:

(三)指导建议

L.小调查可由讲故事的同学主持,也可由其他同学主持。

2.一调查的结果应写在黑板上,以引起全班同学关注。

(四)参考资料

1.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一般而言,它由预习、。

听课、做作业、复习四个梦节组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独立的作用。

预习是学习的准备,听课是学习的关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和巩固,复习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和提高、只有把四个环节都把提好,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基础,是学好功课的必要准备。

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也同样如此。

在学习中,要想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就必须预习。

小学高年级儿童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的预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不布置预习任务,他们就不进行预习;即使教师要求预习的内容,多数学生也只是马马虎虎地看一遍,不知道怎样预习效果更好。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预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1)预习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中的主动地位。

通过预习,学生明确了学习的轮廓和学习的目标,知道哪些地方是新的知识,哪些地方是、已有的知识,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地方是难点,哪些地方需要记忆,哪些地方需要理解,哪些地方应请教老师,哪些地方该多做练习,这种提前进行的学习检查与自我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

,这也是现代学习心理学的基本要求。

(2)预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听讲的效果。

不预习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顾上听,顾不上记,顾了记,又忘了思,顾此失彼的现象较多。

而事先认真预习的学生_,书上有的内容、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在课堂上就不用再记笔记了,能够带着问题听课,集中精力跟看老师的思路走J,,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听讲的针对性,取得理想的听课效果。

(3)预习可以从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的教师责怪学生自学能力差,其实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缺乏具体指导。

而加强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预习是一个独自求知的自学环节。

虽然预习过程中所要接触的内容,教科书中都有系统论述,但是,由于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由已知向未知的进军,需要校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通过预习的锻炼,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并带动整个自学能力的相应提高。

(4)预习可以从总体上节约学习的时间。

有些学生对预习不够重视,常常觉得时间不够,没有功夫预习;个别学生甚至认为预习浪费时间。

上述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这是由于,经过预习,扫清了听课的障碍,从而可以节省因准备不充分而浪费的听课时问;经过预习,对于新内容在课堂上便容易理解了,如此一来就能大大节约复习的时间;再加上预习的查缺补漏效应,使得做习题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样所节省的时间就会更多。

因而从学习的总体上看,预习不但不浪费时问,而且还节省时间,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策略。

2.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1)预习不宜过粗。

预习过粗,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往往只能流于形式。

有些学生在预习中,只是走马观花似地粗略一览,浅尝辄止,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既然要预习,就应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要善于发现问题,找到难点。

如果是读了一段却看不出层次,全部读过仍理不出头绪,’浑浑噩噩,不得要领,那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

所以,预习时一定要“读进去”。

只有读进去了,才能有心得、有体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预习不宜过细。

古人说得好:

一“过犹不及。

”预习过粗了不行,过细了也不行。

如果预习过细,花的时间过多,事实证明同样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这是由于预习过细会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兴趣是一个人在求取知识时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都不可缺少的,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3)预习的深度要合适。

一般情况下,合适的预习深度应当是:

重温有关的己有知识,在现有基础上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基本上理清新知识的思路,找出难点,提出不明白和需要深人钻研的问题。

(4)对预习的具体要领进行指导。

如要求学生预习时把每段的中心意思用笔标出;对于疑难问题采用提问的灰式写在课本上等。

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学会抓住重点或中心,提示自己在哪些问题上应该深人钻研、反复学习或者注意听讲。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可以在课内适当安排预习的时间。

短课文可边预习边导人新课,长课文可以分散到几个课时中预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5)培养预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预习‘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

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或者是没有理解预习的意义;或者是忘记了老师的要求;或者是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或者是由于疲劳所致;或者是原有习惯的消极作用等。

这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真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而不能一味责备学生,使学生丧失信心。

3.名词解释

(1)学习

一般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的变化过程。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

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习活动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预习

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有关的新授课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准备的学习过程。

4。

推荐阅读文献

(t)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8.--}}

(2)程学林,《怎样指导学生预习》,教学与管理,1997,(5)"r

三、温故而知新

(一)活动主题

弓!

导学生认识复习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的科学方法。

(二)活动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生活角”的内容;晓军学习知识为什么像货车司机开快车而没有把货物绑牢一样,到达目的地后,车上的货物已所剩无几?

2.将学生分成8人一组,_围绕“复习有什么作用”进行讨论。

3.每组推荐一名代表,结合个人经验和本组同学讨论情况,向全班同学谈谈复习的作用。

发言时要求尽量不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

4。

围绕“怎样复习效果更好”,进行全班集体讨论。

5.用一张旧报纸把事先准备好的绘有图表的白纸全部遮住,然后一点一点地显示图表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猜测图表中的更多内容以至全部内容。

6.引导学生归纳:

这是一种什么复习方法?

7.组织学生集体朗读下面的儿歌:

知识遗忘不可怕,

关健在于巧复习。

若想巩固新知识,

及时复习少不了。

出现漏洞需弥补,

归纳整理显成效。

单调复习易厌倦,

多样复习效果好。

8.经验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个人有哪些复习的方法或经验可供其他同学参考?

9.握醒学生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去做:

.采用“及时复习法”,巩固当天所学的重要知识;采用“多样复习法”,巩固一周内所学的重要知识。

(三)指导建议

1.事先在一张白纸上以图表方式:

将学生最近学过的某一学科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

2.学生归纳时,只要接近“图表”或“整理”的意思就应予以充分鼓励。

(四)参考资料

1.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顾赶进度,不注意及时复习,就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是很不经济的。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才口灵中知识和思想的基础,建立得愈加巩固,将来在这个基础上就愈能建立起来更加巨大和更加巩固的建筑物”,反之,就如同“一个赶着未曾把货物捆载结实的醉酒的车夫,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反而夸张他走了很长的路程”。

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复习在巩固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z)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些论述道出了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加深理解已有知识所起的作用。

人的学习是一布写茎步深人的过程。

在开始接触新知识的时候,由子经验不足或方法限制一,人们的理解往往限于知识表层。

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及多角度思考,人们就会发现一些过去未曾认识或认识不深刻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对年龄教小的学生来说,“温故而知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因为认知偏差、理解偏差而出现错误或漏洞。

有些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及时纠正了错误,填补了漏洞,而更多的学生则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把错误或漏洞存留了下来,以致造成知识掌握中的某种缺陷。

要想消除学习中的这些缺陷,必须依靠复习这一环节。

复习不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知识缺陷的重点弥补和把握。

从这个意义上说,复习是学习的“成功之母”。

(4)使学习的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

读、写、算是小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

在复习的过程中,小学生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这种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读、写、算的要领,而且可以使其基本技能更加熟练化,逐步形成技巧,这无论对小学生当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学习,都将大有裨益。

小学高年级儿童对复习问题已不陌生,但对复习究竟有什么作用,怎样复习效果更好,知道的学生不多,能够说出其中道理的更少。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种状况,引导他们认识复习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有效复习的科学方法,不仅是高年级儿童学习指导的应有内容,而且也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适宜小学高年级儿童使用的复习方法

(1)及时复习法。

复习必须及时,这是由遗忘的规律所决定的。

及时,就是在学过知识后的较短时间内,进行巩固和强化。

在一项心理学的实验中,要求三个组的学生识记一首诗,第一组间隔一天后进行复习,只需4次就记住了;第二组间隔三天后进行复习,需要6次才能记住;第三组间隔6天后进行复习,则需7次方可记住。

这说明,及时复习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就小学高年级儿童来说,应引导他们养成当天功课学完之后,当天就进行复习的良好习惯。

(2)分散复习法。

许多实验表明,集中复习不如分散复习效果更好‘。

例如,让两组学生分别识记同一首诗,一个组集中复习,另一个组分散复习,结果表明:

集中组需要复习1}.}分钟才能记住,分散组只需9分钟就可以记住。

在分散复习时,到底间隔多少时间为宜,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需要根据学习材料的难易、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状态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小学生学习1}个语文生词,或者2个数学公式,,可在学后的当天复习1一2遍,第二天再复习一遍,第三天不用复习,第四天复习一遍,第五天、第六夭不用复习,第七天继续复习一遍,以后就可随着期中、期末或者考前复习来复习。

这只是一个分教复匀的典型示

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3)归纳整理法。

归纳整理是指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化零为整,构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复习方法,小学生通常不易掌握。

但是,要求他们把有关的知识串接起来,列成表格或画出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则是学生完全可以做到的。

通过这种简易归纳法的初步训练,学生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就有可能逐步迁移为具有较高层次的归纳整理方法。

(4)查缺补漏法。

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弥补缺陷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提出学生复习的重点,然后要求家长配合,围绕学生的常见错误或易疏忽的地方,指导学生进行重点复习。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见效快,实效好,但对教师的因材施教素养和家长的辅导经验有较高要求,因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采用。

(5)多样复习法。

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乏味,而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眼、耳、口、手灵活使用,则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质量。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要求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