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750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史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史:

研究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二、研究和学习心理学史应坚持的原则

(一)以心理实质为主线原则

(二)古今参照、古为今用原则

(三)科学的历史主义原则

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德谟克利特二、柏拉图三、亚里士多德四、希波克拉底五、盖伦(Galen,公元130-200)

一、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公元前460-370,出身于工商业奴隶主家庭

(一)原子说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二、柏拉图(Plato)

(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二)学习理论

“灵魂回忆”说:

人未出生以前,他的灵魂早就存在于某个地方,出生以后,灵魂与物相结合,因而玷污了灵魂,所以生不如死。

(三)灵魂的等级说

他也把灵魂分为三等:

即理性、激情、欲望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三分法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一)四因论

质料因:

构成事物的原材料。

形式因:

事物应有的形式。

动力因:

影响质料、使之转变为形式的因素。

目的因:

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目的或功能,从而使自然界和谐有序。

(二)灵魂论

3、关于灵魂的分类

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

4、关于灵魂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知)

②动求功能(意)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过程二分法的表述

四、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体液说

四种体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盖伦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第二节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的官能心理学

(一)奥古斯丁

灵魂的官能

灵魂的主要官能是记忆、理智(理解)和意志

(2)阿奎那

把灵魂分为:

植物性、感性和理性的灵魂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达.芬奇(Da.Vinci,1452-1512)

1、视知觉方面

(1)线条透视:

(2)项目透视(隐形透视)(3)空气透视:

(4)移动透视(5)双眼视差:

(二)斐微斯(Vices,1492-1540)

心理学思想:

1、主张世界有两个实体,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上

主张用经验法,因此有人称斐微斯为“经验心理学之父”。

3、对病理心理的研究

第3节近代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

1、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

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

(一)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

经验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2、反对宗教神学,崇尚感觉经验:

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二)洛克(Locke,1632-1704)

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

心理学主要思想:

1、白板说:

人的知识观念通过后天经验获得

2、观念说

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一种是外部经验,它直接来源于感觉;另一种是内部经验,它来源于反省

4、观念的联合说

自然得联合:

指事物(或观念)之间天然的联系;

习得的联合:

自身本来毫无关系的观念之间的联系

(三)休漠(Hume,1711-1776)

近代英国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

主要心理学思想:

1、知觉理论

(1)以强度和生动性

印象:

是当前刺激心灵的最强烈、最生动的知觉。

观念:

是知觉对象未在眼前时心灵中的经验,是较不生动的知觉,是印象的微弱的拷贝。

二、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一)哈特莱

(二)布朗(三)詹姆士.穆勒(四)约翰.穆勒(五)培因

(一)哈特莱(Hartley,1705-1757)

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

2、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

(3)对联想律的总结把传统的三大联想律归结为一个接近律

(二)布朗(Brown,1778-1820)

1、联想学说

(1)用“提示”代替“联想”的概念

简单提示:

指由于感觉经验的作用使一个观念紧跟着另一个观念出现。

关系联想(提示):

指在知觉两个对象时能够;立即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心理化合说是对心理元素的结合的观点,认为由于提示引起复杂心理状态,不是集合而是结合

3、空间知觉学说对皮肤感觉和肌肉感觉进行划分

(1)认为在知觉过程中除皮肤感觉外,皮下的肌肉感觉也起重要作用。

(2)用肌肉感来解释空间知觉的形成和技能动作的执行

(三)詹姆士.穆勒(JamesMill,1773-1836)

机械论联想主义的典型代表,主要著作:

《人的心理现象分析》

心理力学说:

复杂观念不是化学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

(五)培因(Bain,1818-1903)

主要著作:

《心理与道德科学》,本书被视为心理学历史上第一本教科书

2、身心平行论:

关于身心的观点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身体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物质系统,身心互相平行而不是互为因果,按照能量守恒的原则自行运动着。

6、培因的意志学说把人的动作分为

自发的动作:

即使没有来自感观的刺激,人也能自发地作出某些动作

有意志的动作:

即由意识、情绪引发的动作

三、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

(一)笛卡尔

(二)拉.美特利(三)孔狄亚克(四)狄德罗(五)爱尔维修(六)霍尔巴赫

(一)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

主要心理学观点:

1、天赋观念说

天赋观念:

与生俱来的

外物的观念:

为感官经验而来的观念。

又分为习得观念、构想观念

2、心身交感论:

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二)拉.美特利(LaMettrie,1709-1751)

主要著作:

《人是机器》:

是在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上的,《动物是机器》

(四)狄德罗(Diderot,1713-1784)

1、感知和意识起源于物质

把感受性分为;:

活跃的感受性和迟钝的感受性

2、坚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第四节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

一、莱布尼兹二、康德三、赫尔巴特

一、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

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

《人类理智新论》(对洛克《人类理智论》)、《神正论》、《单子论》

主要观点:

1、单子论是其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基础

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由于单子是一个封闭的自为世界,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活动着,不能接受外界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单子只能像镜子一样具有照射周围事物的特性。

2、微觉和统觉的划分

微觉:

即意识水平以下的知觉

统觉:

即意识水平以上的知觉

二、康德(Kaut,1724――1804)

主要思想观点:

1、知、情、意三分法近代心理学三分法的继承者

2、统觉:

是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三、赫尔巴特(Herbart,1776-1841)

1、意识阈:

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些界限就是意识阈。

2、统觉团:

统觉过程就是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造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便成为统觉团。

第五节19世纪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

一、神经系统生理学的成就

(一)贝尔――马戎第定律:

认为脊髓后根(背部的)只有感觉神经纤维,脊髓前根(腹部的)只有运动神经纤维。

(二)神经传导速率的测定

赫尔姆霍兹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人:

50—100米;蛙:

小于50米)

(三)关于大脑机能的研究

1、加尔的颅相学

(四)神经特殊能量说:

约翰内斯-缪勒提出的,一个人的感觉神经共分为五种,每种感觉神经都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或能力,不能互相代替,而且反应的不是外部的性质,而是感觉神经自身的性质或状态。

二、感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一)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

“三色说”的提出者是赫尔姆霍兹,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海林(Hering)提出了“四色说”

第三章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第一节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

冯特把他的实验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

三、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二)身心关系的理论--身心平行论人的心里不是人脑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相互平行的独立过程。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两种基本类型的心理元素,即感觉和情感

每一种心理元素都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

2、心理元素的结合

(1)联想

①融合:

若干心理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②同化:

指当前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印象。

③合并:

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

④相继联想:

即记忆的联想,它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的心理元素相结合。

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2)统觉

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并理解这一内容和意义

3、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1)创造性综合原理(又称心理生成物原理)

由各种不同心理元素组成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加,在实质上元素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性质

(2)心理关系原理(制约关系原理)

(3)心理对比原理(强度对比原理)

(五)情绪与意志理论

1、情感和情绪理论

(1)情感

1896,《心理学大纲》,情感三度说

(2)情绪

2、意志理论

冯特把意志与情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意志是情感作用的结果

外部行为是意志的主要特征,也是意志区别于其它心理过程的最大标志

意志仍可以分析为情感和感觉

(六)民族心理学

1、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民族心理学的对象

语言、神话、风俗是民族心理学的基本要素

(2)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果分析

(3)民族心理学的任务

(4)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2、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的阶段

(2)关于语言的研究

语言是理解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重要窗口,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

四、冯特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一)感知觉的研究

1、视觉2、听觉3、触觉4、时间知觉

(二)反应时的研究

简单反应时

复杂反应时

(1)知觉阶段

(2)统觉阶段(3)意志阶段

(三)注意的研究

(四)情感的研究

(五)言词联想研究

内在型言词联想

外在型言词联想

5、对冯特的评述

冯特医生的历史功绩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是分不开的。

(一)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1、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他最大的贡献

2、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二)冯特心理学的局限早年受宗教影响,以后长期搞哲学,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

1、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2、在实验中无法摆脱内省法

3、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第二节德国其它心理学家对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贡献

一、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Ebbinghaus,1850-1909)

(1)研究方法和手段

①无意义音节②节省法

(二)吉.伊.缪勒(G.E.Mvlleer,1850-1934)

2、缪勒的主要实验研究

记忆鼓

二、意动心理学家

(一)布伦塔诺(Brentano,1838-1917)

意动心理学体系

(1)关于心理学的对象--意动

(2)关于心理学的方法--反省法、观察法

反省:

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考察(内部知觉)

内省(内部观察):

对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正在进行意识经验的内部考察

(3)认为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内在客观性

(二)斯顿夫(Stumpf,1848-1936)

在乐音心理学方面贡献大

三、二重心理学

1、无意象思维:

思维的产生并不需要意象(形象)或感觉内容的帮助

2、什么是二重心理学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内容,二为机能

第四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体系

(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验:

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和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冯特:

直接经验

(二)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心身平行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意识元素的分析——冯特:

感觉、情感;属性有:

性质和强度

基本元素:

感觉、情感、意象

意识元素的属性

性质:

一个元素区别于另一元素的特性。

强度:

是指性质从低到高的序列。

持续性:

指意识元素的时间特性。

外延性:

指意识元素的空间特性。

清晰性:

指意识元素在注意中的地位。

三、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贡献

1、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2、铁钦纳正式打出了构造主义旗帜与机能主义进行论战,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3、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4、在具体研究成果方面,铁钦纳在感觉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很大。

三、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二)局限

1、在对象上,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和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功能。

2、在意识经验的分析上更加极端,忽视了整体性。

3、在实验方法上,其内省法的限制更极端。

4、在身心关系上,坚持心身平行论。

第二节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二、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简编》中说心理学的定义最好界说为“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2)意识流

意识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

意识的五个特点

(1)意识是属于私人的

(2)意识是常变的

(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

(4)意识具有选择性

(5)意识是有用的

(三)心理学的方法

内省法、实验法和比较法

(四)习惯与本能

1、习惯

习惯的产生机制是神经系统的机能

习惯对人的实用效果有

①减少完成动作操作时所需的随意注意

②习惯使达到特定结果的活动更简化、更精确,减少疲劳

2、本能

本能受习惯的制约

本能的表现具有暂时性或者说具有关键期

(五)情绪理论

人的各种情绪不外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得身体变化的一种知觉

第三节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杜威二、安吉尔三、卡尔

一、杜威

1896年,《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主义学派的正式开始,波林称其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二、安吉尔(Angell,1869-1949)

(二)观点

1906年做了《机能心理学的范围》的讲演。

提出了关于机能心理学三个主要观点:

(1)研究心理活动

(2)是关于意识的基本功用的

(3)心与身不可分割

第四节哥伦比亚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卡特尔二、桑代克三、吴伟士

二、桑代克(Thorndike,1874-1949)

(一)关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联结学说,动物学习室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两条主要定律:

1、练习律

(1)应用律

(2)失用律

2、效果律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一)机械唯物主义

(二)实证主义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

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三)新实在论

(四)实用主义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三、自然科学背景

主要是生理学

四、心理学背景

首先,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难以适应当时美国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

其次,20世纪前10年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也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义的产生

最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诞生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一)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人和动物的行为

按照反应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是习惯的还是遗传的把行为分为

(1)内隐的习惯反应

(2)外显的习惯反应(3)内隐的遗传反应(4)外显的遗传反应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条件反射法

条件反射分为两种:

(1)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

(2)用以获得运动反射的方法

3、言语报告法

4、测验法

(四)在其它心理学问题上的主张

1、本能和动作流学说早期不否认本能,晚期否认

2、情绪理论

三种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恐惧、愤怒和爱

3、思维理论思维是语言的内化

4、人格理论

三、评价

(一)积极意义

1、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使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二)消极方面

1、把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活动规律扩大到人身上,没有考虑人类的特殊性,犯了拟人论错误

2、否认意识和内省,竭力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其极端发展犯客观主义错误,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对人行为的解释犯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错误

第三节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哲学背景

1、逻辑实证主义

2、操作主义布里奇曼(Bridgman)

(二)心理学背景

1、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危机

(1)全盘否认意识

(2)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3)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1、逻辑实证主义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小组”

含义:

一切科学命题皆源于经验,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为经验所证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命题直接与经验相印证,如果二者相符则命题为真,是有意义的,反之则命题为伪,是无意义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直接证实收到许多局限,因而也可采取间接证实的办法,如将该命题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演绎为另一能直接证实的问题,通过对后一命题的证实或证伪来间接证实前一命题的真与伪。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1、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整体行为和分子行为)

2、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与实验变量(自变量)和行为变量(因变量)想关联,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难以直接观察到,

需求变量认知变量

3、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1)期待

①记忆性期待:

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象有过经验而产生的期待。

②感知性期待:

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③推理性期待:

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生的期待。

(3)潜伏学习:

已经形成但未表现于外的学习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1、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心理学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1)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两个因素

操作及强化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

倡导者:

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创立

一、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1、康德的先验论

2、胡塞尔的现象学

3、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

4、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

(三)心理学方面

(四)自然科学背景

场论:

场是一种整体的存在,是一种新的力学结构的实体。

拓扑学:

是几何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不涉及形状、距离、大小,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

向量学:

是一种表述空间路线定位的几何学。

(一)惠特海默(Wertheimer,1880-1943)

似动现象(Φ现象):

当物体并没有实际的物理运动时,却知觉到了物体运动的现象。

1912,《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标志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始

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客观经验:

可共证的经验

主观经验:

不可共证的经验

(二)行为

整体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

地理环境

行为环境

行为分为三类

真实的行为

外显的行为

现象的行为

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

2、临近原则

3、类似原则

4、闭合原则

5、共同原则

6、良好完形原则

四、同型论

大脑皮层上的神经活动形式与知觉过程的形式是相同的,同时,知觉与大脑皮层的这种功能并不是学习获得的,而是先验的机能,这种观点就被称为“同型论”

五、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顿悟说

顿悟:

自发的对某种情境内的关系的豁然贯通。

1、利用现成工具的实验

2、制作工具的实验

(二)顿悟与迁移

整体或格式塔的迁移原理与关系的迁移

(三)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完形而发现新完形的过程。

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1)把握问题的整体而不要纠缠问题的细节

(2)要冲破形式逻辑的束缚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基本特征,知道怎样解决问题和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

教学中首要是使学生建立于顿悟基础上的理解。

(四)记忆

1、记忆痕迹

记忆过程之后依然保持在大脑中的那部分信息。

2、个别痕迹与痕迹系统

个别痕迹:

由小的、个别事物或经验所形成的记忆痕迹。

痕迹系统:

是有关个别事物或各类物体的记忆的持久特征或基本特征的联结。

3、记忆内容的动力性变化

六、评价

(一)贡献

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批判具有进步意义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3、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很大

5、对美国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二)局限

1、其理论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2、格式塔学派的实验不够严谨

第七章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的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尔在城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

二、文化思想背景

(一)达尔文和赫尔姆霍茨

(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

(三)莱布尼茨(微觉和统觉)和赫尔巴特(意识阈)

(四)费希纳无意识思想的影响(冰山理论)

三、心理病理学原因

中世纪及以前:

迷信观

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机体病因学

19世纪:

心理病因观

1、两术(麦斯麦术和布雷德术)

(1)麦斯麦(Mesmerism)

(2)布雷德术(Braidism)

2、两派

(1)南锡派

法国医师李厄(Liebault)创立

(2)巴黎派以沙可为领导者

共同点:

都相信催眠,并用于治病

不同点:

a、对催眠的性质看法不同。

南锡派:

催眠与神经症无关,它完全是暗示的结果

巴黎派:

催眠状态是一种病症,多半与神经症无严格区别

b、对催眠的机制看法不同

南锡派:

侧重从心理学方面去研究催眠,不大注意其生理变化。

巴黎派:

把催眠视为神经系统的疾病,专门注意催眠状态的生理变化。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

(一)精神分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