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566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docx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总量规模,尤其关系到消灭贫困和实现社会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对丘陵山区增加财政投入、降低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完善有偿资金政策等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了丘陵山区“三农”工作,特别是在丘陵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但我们要对丘陵山区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就必须了解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内涵、目的、作用和意义。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内涵

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就是在现有基本农田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现有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应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作用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基本农田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科学规划,对废弃地进行复垦整治,建成田面平整、格田成方、绿化成行、灌排设施配套、地力水平较高的高标准农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效益共赢,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意义

在丘陵山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解决丘陵山区农村部分可耕地高低不平、农田环境面貌零乱、农田灌排系统不配套、抗灾能力降低等问题,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丘陵山区县与平川县相比,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1、农民自筹压力大。

丘陵山区的农民普遍收入水平较低,每年的经济收入在保证日常生活开支、承担上学、看病等的开销后,再承担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自筹资金就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民普遍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筹资投劳是应尽义务,但较大的自筹资金数目,与他们较低水平的收入是一个明显的反差。

2、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成本高。

丘陵山区的地形以丘陵和半山区为主,成千上万亩开阔平坦的大面积农田很少见,大多以小流域的几百亩或几十亩连片,而且地形错综起伏,复杂多变。

加之丘陵山区往往基础设施落后,到自然村落和田间地头的机耕路基本没有,交通极其不便。

农业综合开发施工条件差,材料二次转运费用高,加之物价上涨幅度大等众多原因,造成欠发达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造价高。

现在寿阳县的中低产田投资标准是980元/亩,从绝对数看确实在逐年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逐步推进,越到后面实施的地方,立地条件越差,但越是这种偏僻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实施开发,相应的投资要求也就越大;同时随着物价的上涨,工程造价大幅上涨。

仅就农民工工资而言,2001年的普工工资是15元/工日、技工工资30元/工日,由于物价上涨,2008年普工工资已涨到55元/工日、技工工资已超过100元/工日,成三倍增长,造成现在的亩投资标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我们认为在丘陵山区搞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当提高亩建设投资标准:

一要加大对丘陵山区的投资力度,丘陵山区往往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高,但由于经济不发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乏力,所以请求上级财政加大对丘陵山区无偿资金投入力度,降低县级财政配套及农民筹资投劳标准,减少或取消土地治理项目中的自筹资金,以实现丘陵山区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二为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提高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必须提高亩投资标准,建议将投资标准提高到1200-1500元/亩为宜;三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费比例,丘陵山区财力有限,仅靠财政拨付的办公经费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和项目实施管理不太现实,应提高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管理费比例,达到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管理水平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就寿阳县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亩投资980元、亩投资1200元、亩投资1500元情况作一对比:

一、寿阳县基本情况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太行山西麓,晋中市东北部、潇河中上游,东北与阳泉市交界,西北与太原市为邻。

全县辖7个镇、7个乡,总面积2116平方公里,人口21.4万人。

寿阳县属黄土丘陵山区,境内四面环山,中间为丘陵盆地,平均海拔1200米,境内地形为西北部最高,海拔1700米,由西向中部逐渐低斜呈阶梯状下降,到中部县城海拔为1020米,由中部向西南又逐渐倾斜,到西南边缘西洛镇,海拔仅为813米,境内相对高差达934米。

境内地形地貌又可分为台塬、丘陵、河谷三个类型区。

丘陵区分布于台塬区到河谷区过渡地带,在丘陵区,深厚的黄土层地表由于自然冲蚀形成了许多较为宽广而平坦的垣地和残垣地,出现了本地区特有的丘陵山地地形地貌;四大、八小较平坦宽广的台塬垣地及残垣地间以数以千计的沟壑、山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变。

河谷区主要为境内潇河、白马河、向阳河及其支流沿河两岸,地势平坦而狭长,范围较小。

境内主要河流有潇河、白马河、人字河等,均属汾河水系。

此外还有向阳河,属海河水系。

就全境来讲是较典型的侵蚀形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地形地貌。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其较为独特的特点。

寿阳是农业大县,寿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及全国最大的旱垣无公害茴子白生产基地县,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寿绿”无公害茴子白以其低糖、高钙、多VC的优势销往全国各地。

寿阳全县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近5亩。

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属高寒气候类型。

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四季分明,日温差较大。

全年平均气温7.8度,日照2858.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1.3mm,平均无霜期140天左右,素有冷寿阳之称,民谚曰“冷寿阳、春晚无花秋早霜”。

境内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我们选择寿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景尚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为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亩投资对比,该项目区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地类对于全县来讲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

项目区东部是寿阳四大坪之一的景尚坪,属台塬坪地(旱垣地)地类,耕地面积约为4400余亩,占项目区的44%。

向西是台塬坪地向沟谷地段过渡的坡梯田,耕地面积约2700余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7%;项目区西部是潇河上游木爪河河谷地段,耕地面积约2900余亩,占项目区面积的29%。

项目区涉及我县景尚乡景尚(北下洲村民小组)、库韩(包括北下洲、南库韩、北库韩三个自然村)、重桃(重桃、圪垛)、禹家寨(禹家寨、南下洲)、松塔镇的郭村五个行政村九个自然村。

共有人口1052户,2979人,劳力1301人。

其中青壮年劳动者占到总劳力数的6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力占到总劳力的85%,农业技术员占到总人口的5%,具有一定的科技推广能力。

项目区五个行政村九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为16286亩,耕地总面积为13197亩,项目划定的治理面积为10000亩,项目区去年耕地产量平均亩产600公斤,小面积可达1000公斤,人均产粮6865公斤。

去年完成机耕面积7800亩,占总耕地59.18%,机播面积7800亩,占到播种面积59.18%。

去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812元。

三、项目区亩投资980元、亩投资1200元、亩投资1500元(高标准农田)三个投资方式项目建设内容及经济效益对比情况

Ⅰ、亩投资980元标准模式:

项目总投资为98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73万元,自筹资金207万元。

项目建设水利措施投入资金389.5万元,占总投资的39.74%;农业措施投入资金417万元,占总投资的42.55%;林业措施投入资金97万元,占总投资的9.9%;科技推广投资43万元,占总投资的4.39%;其它支出33.5万元,占总投资的3.42%。

(一)水利措施建设总投资389.5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349.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0万元

1、机电井。

新打机电井8眼,投资13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4万元。

在河谷地段结合当地历年来打井水文资料,新打80-160米中层井6眼,并配套建设水泵房和井用提水水泵设备,总投资85万元;在靠近坡耕地地段新打290米机电深井2眼,并配套水泵和提水设备,投资51万元。

2、输变电线路。

架设低压输变电线路5.3公里,配套变压器1套,完成对机电井电力配套,工程投资35.5万元。

3、灌排渠系工程。

共埋设管道25.5公里,投资110万元。

其中河谷地以机电井为水源配套埋设管道18公里,台塬坡地结合人畜饮水埋设管道7.5公里。

4、小型蓄水工程。

针对项目区不同地形地类,建设不同类型蓄水工程,共建设小型蓄水工程84座,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万元,河谷沟地配合机电井和管道埋设工程建设100M3蓄水池3座,投资16万元,充分利用山区地形条件,蓄水池建于坡地高端,通过管道自流灌溉农田;对台塬坪地地形,在台塬边缘土石结合层处,利用台塬析出地下“控山水”,建设100M3截潜流蓄水工程3座,投资17万元;建设100M3蓄水池3座,投资16万元,通过管道埋设既解决项目区禹家寨、重桃三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又能完成300亩耕地水利灌溉;利用横穿项目区九榆公路和县乡公路及村通水泥路面作为天然集雨场,沿路建设集雨旱井75座,旱井采用砖砌瓶式结构,每座蓄水30M3,解决约400亩农田旱作用水。

(二)农业措施总投资417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26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50万元。

1、改良土壤。

对项目区4000亩耕地进行改良,共投资75万元。

结合机械平田改土、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秸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增施农家肥等多项农业、生物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2、购良种。

采取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在项目区推广使用良种,购置玉米、蔬菜良种8500公斤,总投资45万元。

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5万元。

3、机耕路。

项目区修建标准为4米宽河卵砂石机耕路18公里,总投资155万元,机耕路两旁配套种植道路防护林。

4、农业机械及农机具配套。

购置和配套农业机械145台套,总投资10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

其中购置和配套15-60马力的农用动力机械35台,总投资68万元;配套农机具95台套,总投资35.2万元;购置植保喷雾机械15套,总投资1.8万元。

5、推广旱作农业。

在项目区推广旱作农业2500亩,总投资3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7万元。

其中进行保护性耕作1000亩,总投资19万元;玉米秸杆地膜二元双覆盖1500亩,总投资18万元。

(三)林业措施总投资97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8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7万元。

项目区种植农田防护林615亩,总投资85万元。

其中机耕路两侧种植道路防护林网400亩,河滩种植小片防护林215亩;另外苗圃杨柳类树种育苗35亩,投资12万元,出圃树苗用于项目区绿化需求。

(四)科技推广总投资43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43万元。

(1)技术培训。

培训农民2000人次,共需投资10万元,主要聘请有关专家,围绕农作物选种、栽培、管理等内容,采用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技术手册等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轮流培训。

(2)示范推广。

推广农业高新实用技术3项,示范面积500亩,需投资33万元。

包括配方施肥技术、生物覆盖技术、优质粮食高产栽培等。

(五)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33.5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33.5万元。

其中管理费用21.5万元,主要用于前期考察、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工程质量监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费用;监理管护费用投资12万元,主要用于工程监理管护。

项目按亩投资980元建设完成后,台塬坪地和河谷地基本达到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相比较坡梯田中低产田耕地因投资资金量限制、治理难度大及投入产出比高仅能达到农业基础设施有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的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Ⅱ、项目总投资为12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47万元,自筹资金253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投入资金462万元,占总投资的38.5%;农业措施投入资金549.5万元,占总投资的45.79%;林业措施投入资金97万元,占总投资的8.08%;科技推广投资52.5万元,占总投资的4.38%;其它支出39元,占总投资的3.25%。

农发工程在亩投资980元工程基础上增加如下工程:

1、新增新打300米机电井1眼,配套水泵房及提水水泵等配套设备共投资34万元。

主要为坡地梯田埋设管道提供水源,解决坡地梯田水利灌溉。

2、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增加低压1.2公里并配套50KVA变台一座,主要是为增加的机电井提供电力配套,投资8.5万元。

3、灌排渠系工程增加埋设管道6公里,配合机电井为坡地梯田提供灌溉用水,共投资30万元。

4、改良土壤对项目区坡耕地结合机修水平梯田,配套测土配方,增施农家肥,修筑梯田梗等多项改土措施,改造坡耕地700亩,共投资113万元。

5、增加推广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1000亩,投资19.5万元。

主要在坡地梯田区域进行,进一步改善坡耕地基础设施建设。

6.科技示范推广增加优质蔬菜模式化栽培示范100亩,投资9.5万元。

7、其它工作及措施增加投资5.5万元。

其中管理费用增加2.5万元,监理管护费用投资增加3万元。

按亩投资1200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后,可极大地改善坡地梯田区域的农业生产水平,整个项目区基本上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Ⅲ、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84万元,自筹资金316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投入资金482万元,占总投资的32.13%;农业措施投入资金686.5万元,占总投资的45.77%;林业措施投入资金220.5万元,占总投资的14.7%;科技推广投资65.5万元,占总投资的4.37%;其它支出45.5万元,占总投资的3.03%。

农发工程在亩投资1200元工程基础上增加如下工程:

1、河谷区、台塬区土地条件好,水源有保障,耕地结合微灌配套建设大棚蔬菜种植园区50亩,总投资125万元。

2、河谷向台塬地过渡的坡梯田种植灌木式地埂500亩,投资13万元;种植山地防护林1250亩,树种包括刺槐、山杏、仁用杏、核桃,总投资110.5万元,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秀美山川,增加农民收入。

3、坡梯田区域建设4米宽机耕路3公里,投资32万元,便于坡梯田耕地农田作业。

4、科技推广增加扶持镇农技服务站1个,购置测土、蔬菜农药残留及农民培训仪器7台套,投资9.5万元;增加液体地膜粮菜种植应用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科技示范推广200亩,投资3.5万元。

5、其它工作及措施增加投资6.5万元。

其中管理费用1.5万元,管护费用投资5万元。

按亩投资1500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后,整个项目区耕地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质的跨跃,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综上所述,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改造占我国耕地面积较大比例的丘陵山区中低产田为高标准农田,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的意义;但另一方面改造丘陵山区中低产田相比较平原地区而言,存在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现代化农业意识滞后、自筹资金筹集难度较大、项目建设初期投资大改造难、工程建设投资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平原地区有差距等一系列特殊情况,所以考虑目前的人力、物价等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建议丘陵山区中低产田改造亩投资标准提高到1400-1500元为宜,以便于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高标准现代农田中的重要作用。

 

寿阳农发办

二00九年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