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43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马克思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马克思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马克思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马克思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题库.docx

《马克思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题库.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题库.docx

马克思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主义原理概论

一·单选题

2.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B)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

1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C)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C)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8.《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D)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B.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

C.广泛汲取了人类优秀的的思想成果D.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A.进行阶级斗争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和谐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15.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A)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等于物质D.人的头脑可以自动产生意识

24.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

(D)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D.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7.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C)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比理论更重要B.只能从经验不能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

C.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D.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纲领的讨论是无足轻重阶

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C.预付总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D.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1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1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A.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1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A.唯物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无产阶级专政C.唯物史观D.国家政权

2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C)

A.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B.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D.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两个必然”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即: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下面关于这两个问题的阐述正确的是:

(B)

A.“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矛盾的,是两回事B.“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C.“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都出自《(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

“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

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

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

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

A.因果联系B.必然联系C.主观联系D.本质联系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

6.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0.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做出的两大理论贡献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联系工作C.理论联系学习D.理论联系思想

16.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C)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致

23.马克思曾经指出:

以往的哲学都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B):

A.阶级性B.实践性C.革命性D.科学性

29.马克思、列宁经常把“社会形态”与()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A)

A.经济的社会形态B.政治形态C.意识形态D.生产形态

30.被马克思誉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是:

(D)

A.阶级斗争B.革命C.改革D.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实践C.规律D.运动

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C)A.一切从实际出发B.对立统一规律C.实事求是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A.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工业革命D.阶级斗争

1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9.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物质生产劳动B.政治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文化实验

2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2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2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C)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C)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6.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B):

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辩证法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C)

A.占人口大多数B.具有先进思想C.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2.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时空特性D.可知性

1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A)

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14.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5.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B)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D.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18.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

A.物质范畴B.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

25.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B)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30.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1.价值评价的功能之一是:

(A)

A.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B.实践发展的目的C.满足客体的需要D.认识事物的客观性

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

(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10.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1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9.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26.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C):

A.绝对性B.相对性C.一元性D.无限性

27.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表明:

(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30.生产实践是(D)A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实践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活动

C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D处理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实践活动

1.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看是否承认(C):

A.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阶级斗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0.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D.否认静止的存在

1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是:

(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做出了准确的预报。

这件事说明:

(A)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15.使用价值与价值即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决定的。

(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20.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正确解释是:

(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24.马克思指出: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这表明:

(A)

A.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B.没有人类就没有自然界

C.自然界的人与社会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D.人的本质时有时无

27.“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B)A.具体化B.理论基础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理论形式

2.看一个人要优点与缺点兼顾的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D)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3.地理环境:

(D)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的性质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12.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杰出人物D.人民群众

13.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B)

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B.事物的内部矛盾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D.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

14.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

17.“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

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

2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B)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B.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2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

2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

A.它自身的完善B.它的阶级性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

2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D)

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

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8.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D)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13.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

(A)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揭示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的相对性D.真理的一元性

1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8.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2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B)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23.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26.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C)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27.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D)A.规律B.发展C.变化D.运动

2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

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外在表现是:

(C)

A.商品与商品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D.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

10.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深打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了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根本原因(C):

A.蔬菜价格放开B.蔬菜供不应求C.蔬菜价值在增大D.蔬菜运费增加

1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C)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C.“重点论”的观点D.“两点论”的观点

16.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D)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坚持的错误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唯一正确的观点D.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

17.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

A.科学技术B.生产力C.生产关系D.人的需要

18.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是:

(B)

A.封建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农民起义

20.“任何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这句话说明:

(B)

A.任何哲学都是代表全人类利益的B.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概括总结

C.哲学必须将各门具体科学完全包括在内D.真正的哲学可以替代各门具体科学

22.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