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207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x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目录

中英文摘要1

1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内涵2

2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特点2

2.1自主性2

2.2合作性2

2.3探索性3

3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现实意义3

3.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

3.2提高课堂效率4

3.3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5

4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5

4.1科学分组5

4.2具体实施6

5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现状及发展趋势7

6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出现的问题7

6.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7

6.2小组合作形式化7

6.3课堂秩序混乱8

6.4评价机制不合理8

7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运用中的几点建议8

7.1树立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8

7.2合理分工注重实效9

7.3合理安排课堂9

7.4注重评价过程9

7.5提高教师素质10

参考文献:

11

声明12

致 谢13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蒋辉龙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法起源于美国,因其为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被大力推广,高中地理教学中也频频运用该方法。

本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特点和现状,浅析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法;地理;新课程改革

BrieflyTalkabouttheApplicationofMethodologyofGroupCooperationinHighSchoolGeographyClasses

JIANGHui-long

(SchoolofGeography&ResourceScience,NeijiangNormal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641112,China)

Abstract:

methodologyofgroupworkoriginatedinAmerica,andithasbeenadoptedbymanyCountriesintheworldbecauseofit’screativeandeffectiveteachingmethodology.Reformofnewcurriculumadvocatestransitionofteachingmethod,autonomy,cooperationandinquirymodeofmethodologyofgroupworkispopularizedatfullblast,andgeographyteachingofhighschoolalsousesitfrequently.Thisarticlegivesaelementaryanalysisofsomeproblemswhichexistintheprocessofimplementationanditssolutionincombinationwiththecharacteristicsandcurrentsituationofmethodologyofgroupwork.

KeyWords:

methodologyofgroupwork;geography;reformofnewcurriculum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蒋辉龙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被广泛提倡和推行。

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要求,以讲授法和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如教师重视课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高中地理课程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以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出结论并收获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强调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在反思我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参照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提出的,是对我国传统学习和教学方法的提炼与再发展[1]。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合作,以每个小组的考核总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并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要将课堂开放化,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它的实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思想。

2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特点

2.1自主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际上是将个体探究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个体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同化新知识并积极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又是通过学生之间合作,使得个体认识得到升华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法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自主性的实现需要教师营造出平等民主的环境,只有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

2.2合作性

合作性是小组合作学习法最突出的特点。

合作,不仅能使人们加强沟通、交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能集思广益,解决一个人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2}。

在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表现出它的合作性,合作性包括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课程。

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而是要在分析学生心理、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交流后作出合作学习目标;同时在完成合作学习目标时,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多元思考与交流,能够收到较好的合作效果,最终使得学生的合作思想得到培养和提高。

2.3探索性

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讨论和交流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能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所以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提出多方面的答案和假设,发散学习的思维,最终获得更多地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3.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1.1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分组时,充分考虑了每个组员的性格和学习情况等,使得小组内部能够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合作学习消除了不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参与,从而增强了部分性格内向者的信心;在讨论学习中,平时较懒惰的学生也会被吸引加入学习,并通过自己摸索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提高了思维的活跃性,在追思和质疑中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不应该一味强调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信心,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合作学习也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习兴趣对提高地理成绩有很大帮助。

中学地理划分在文科中,但学习地理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很多学生觉得地理学习很难,地理成绩也有待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提前,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渠道增多,并且在小组内部和全班讨论交流时,增加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其中有不少地理知识会吸引学生进一步探讨。

3.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自觉、主动、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改变了过去高投入、低产出的单纯机械模仿式学习状况[3]。

合作学习不再是死板的填鸭式学习,课堂的有趣性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创的思维和见解,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起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人家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出群体效应的积极影响。

合作学习建立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合作学习中,为达到小组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充分地合作、交流和互相帮助,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4]。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讲述者,还是聆听者,这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还学会如何相处、如何做人、如何交往,这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到的几个方面。

3.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性,所以学生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上。

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很多分歧,那么学生要想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必须要质疑其他成员的观点,从而带来认知的改变,通过小组成员的不断交流,新的观点也不断产生,知识不断融合,最终以一种全新的观点提出。

总之,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2提高课堂效率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授为主,整节课由教师一气呵成,少数不喜欢地理的学生和部分跟不上进度的学生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就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加入讨论,而且都要有自己的观点。

对地理问题的讨论学习,并不局限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对地理的喜爱程度,即使小组内存在不喜欢地理的同学,那么经过明确分工,可以让他们起来回答组内讨论出的结论,同样能够让他们加入到地理课堂中,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地理知识。

组内经过讨论,不断完善议题答案,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提高课堂效率。

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虽然鼓励大家积极思考,但还是难免存在乱答或者不经思考之间回答的现象,少数同学可能思考方向存在错误。

合作学习在大家讨论下得到最终答案,激烈的讨论氛围能够吸引大家积极思考,思考方向错误的同学也能快速改正,学习方法得到交流,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3.3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置身于学生分组学习之中,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学习,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讨论学习中不断加深。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当遇到难题时,学生会处于很迷茫的状态,这时通过组员互相帮助解决难题,成功的喜悦充满每个组员的心中,小组合作学习法促使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转变,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抛弃单纯的提高学生成绩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合作创新、情感交流等全面发展。

在学习方式上也由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转变为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合作学习方式。

4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4.1科学分组

4.1.1合理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确定为4到6人,且偶数更容易分配任务。

人数过多可能出现相互推诿,人数过少会导致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量大,两者都不能顺利完成讨论,最终导致小组学习效率低。

当然人数是可以变动的,针对不同的讨论问题和不同的课程安排,也可以灵活变动小组人数。

比如,当在野外考察学习时,多人数更能方便管理,而在课堂讨论学习时,也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握。

4.1.2构成

各个学习小组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5]。

为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可以先按自愿原则进行初步分组,通常是个性比较相似的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多,积极性高,但是不利于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

分组时教师也可以不同学习能力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较好的提高班级整体能力,但是这种方法给学生生拉硬拽的感受,在小组讨论时会降低积极性。

所以将两者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爱好等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各显其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1.3分工

学习小组成立后,需要进行明确分工,自荐或选举出组长、记录员、提问员等,明确小组成员承担的各项工作。

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全组成员完成各项任务,所以组长的选取很重要,需要找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

记录员则需要一位细心的同学,通常情况下女生比较合适。

提问员则需要一个性格较外向,思维敏捷的同学担任。

明确分工的目的是要将小组的管理权真正交给学生,并让学生各尽其能,提高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增加团队意识。

4.2具体实施

4.2.1科学选取议题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

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合小组讨论学习,简单的知识点不需要探究学习,教师应提前想好议题数量和内容。

首先要保证议题的价值性,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不管是采用哪种学习方法,都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是要注意议题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的议题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思考讨论。

最后是注意议题的恰当性,因为教师准备的议题是针对全体同学,但是一个班级上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需要议题具有层次性和恰当性,难易程度要恰当,要让学生有话说。

4.2.2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前提

合作学习应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作为前提,不然会造成学生之间的隔阂、排斥,形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过多的合作探究使得课程内容无法按时完成,课堂纪律无序,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6]。

教师在讨论之前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下去查阅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无话可说,也能够深入探讨一些问题。

4.2.3小组评优规则是动力

当把全班分成了各个小组后,应该由教师和学生讨论达成共识形成一份小组评优规则,有竞争才有动力。

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积极回答问题不仅给自己加分同时还为小组加分,对于未按时完成讨论的小组要进行扣分惩罚,做到奖惩分明,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4.2.4课堂设计是关键

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保证,也是学习目标的设计者和情境的创作者。

课堂设计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所以教师需要科学的设计课堂,使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竞赛式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普遍的一种课堂设计。

这种课堂设计主要抓住了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在学生中存在一个“争强好胜”心理,每一个小组都不愿意落后。

通过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地理趣味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

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式,由教师当主持人,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开张竞赛学习。

首先安排学生讨论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结合世界地图了解各种气候的大致分布区域和气候特征;然后教师随机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让小组进行抢答说出分布区域,小组成员可以对不完善的答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在给每个小组分布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小组说出该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竞赛式学习,并不能将整个课堂时间都用在知识抢答上,教师一定要灵活掌握这个度,将抢答和指定回答结合。

竞赛之前需要指定出一套竞赛规则,评出优秀的小组,给予学生精神奖励。

这种竞赛式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自身能力,将课堂推向高潮。

5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组合作学习法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得到大力推广,在2001年全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

但是纵观整个运用课程,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科中,在地理以及其他课堂中的运用较少。

高中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传统地理教学很难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不断搜索资料,讨论过程中不断交流、补充、提升,能够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虽然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程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但它的前景却相当大。

6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出现的问题

6.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小组内部同学具体分工不明确,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依赖关系,同学的合作意识较差,在谈论学习时,有部分学生坐享其成。

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在问题出现后,不能有效地展开谈论,同时有的小组内部出现不信任,不理解对方的情况,最终问题不能得到建设性解决。

6.2小组合作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法因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都将其作为研究重点。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还是有较多的存在,偏离了它最真实的作用,实际收效较差。

首先是学生可能没有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讨论时将时间花在了聊天或者其他事上,不能按计划进行。

其次是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讨论未出结果就草草收场,使得小组学习的流于形式,毫无成效。

同时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无法按时完成。

教师给出的议题较简单,学生不同讨论学习都能够很容易的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用于合作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3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培训力度不够,在摸索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加是经验匮乏。

当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十分忙碌但有的学生有显得无所事事。

课堂声音过大,主要是在讨论时学生控制不住自己,遇到争执的地方易提高音量[7]。

同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需要对课桌进行合理布局,会占用大量时间,教学秩序也很难维护。

6.4评价机制不合理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忽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将重心放在了小组的整体表现上。

虽然小组的整体表现应该作为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主体部分,但是如果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缺乏积极性,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6.5教师缺乏经验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对议题做必要的讲述,没有对议题是否适合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有问题就进行小组讨论,使得学生厌倦了合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未能做到同步,使得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最本质的理解。

7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7.1树立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师在分组时强调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大家的集思广益,需要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对于小组内部来说需要团队意识,但对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则需要引进竞争机制,只有做到“组内有合作,组间有竞争”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才能得到发挥。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教师可以不时加入讨论组,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7.2合理分工注重实效

在分组时小组内部成员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分工,在探讨问题分配到各组时,根据每个组员的具体情况再细分问题,要保证每个组员都有事做。

问题的选取是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问题的选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保证内容的合理性又要具有适当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只要将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就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最后树立组员的集体荣誉感是组员认真完成讨论的保障,多数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是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去,树立起组员的集体荣誉感,因为组间的竞争使得那部分坐享其成的学生也耳濡目染的参与到了议题的讨论之中。

7.3合理安排课堂

合作学习的课堂不可能是静止的课堂,但也不是没有秩序混乱的课堂。

首先,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做必要的讲述,不要让学习盲目去探讨一些不相关的知识,不能脱离主体。

其次,在制定小组评分标准的时候,应该将课堂纪律纳入其中,合作学习的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需要有评分标准限制着学生。

最后,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课堂时间,合作学习不是整节课都在谈论学习,比如一节课40分钟,前面10分钟由教师讲述,讨论学习20分钟,最后收集分析结果10分钟,当然具体分配还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

学生对中学地理课堂的兴趣较大,那么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学生的配合。

7.4注重评价过程

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前应充分听取学生的制定建议,通过和学生协商,最终形成评价标准,这样在后期评价时学生更能服从最终的评价结果。

对于合作学习表现突出的小组,教师应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当小组讨论出非标准答案时,教师应认真引导,绝对不能完全否认,不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要维持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当然评价的过程并不局限于由教师来做评价,也可以一组回答问题后,由其他小组成员来做评价,评价指出优缺点,教师只做最后点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7.5提高教师素质

构建主义认为,每个个体的认识都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地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自我形成的[8]。

教师要充分考虑议题的合理性和实际性,找到学生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议题。

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具有宽厚的知识储备,课堂上方能运筹帷幄,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

加强教师思想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加大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教师知道新课改和传统教学的区别,积极收集学习地理教学中的典型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的进入新课改的角色,提高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合作学习的前景展望[J].教育革新,2006,(03):

61.

[2]张红,张东.合作学习的要素与特点再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5):

68.

[3]陈华.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09):

39.

[4]陈成刚.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运用实验研究报告[J].中国教学参考,2012,(18):

84

[5]耿夫相.高中地理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2):

37.

[6]赵静静.新课改中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01):

10.

[7]刘佳.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J].学园,2013,(19):

77.

[8]朱海阳.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特点、问题及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7):

39.

[9]马阗.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等教育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

(1):

55.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江师范学院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毕业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本毕业论文成果是本人在内江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论文成果归内江师范学院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

2014年5月10日

 

致  谢

本论文在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屈小斌老师的的耐心细致指导下完成。

屈老师在该论文的内容编排、字词推敲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且文中的某些数据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