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124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docx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2016·课标全国Ⅰ卷·T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对内政策。

解答关键:

注意结合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正确认识国民党的性质。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把‘亲日派’‘长征时代’……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体现国民党控制舆论,维护一党专制的用意,故D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国民党反对民主,这种做法只能是加剧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进一步降低国民党的威信,故A、B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实际上掌握了抗战的领导权,故C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

解答关键:

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1930年”“赤色区”“根据地”。

【解析】选A。

由材料中信息“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土地革命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正确。

B是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不是主要原因,只是一个重要保障;C说法不符合史实;D不是原因而是作用或成果。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清末新政。

解答关键:

张之洞的阶级属性。

【解析】选D。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1903年不会出现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情况,时间不符合,排除A;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B不符合题意;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中国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并不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禁止使用外来新词,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正确。

4.(2016·北京文综·T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社会生活——近代广告。

解答关键:

正确认识图片信息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

【解析】选C。

两则广告出现在武昌起义前后。

从宣传的“人造自来血”功效变化分析,由救治贫血的良药变成了推动专制向共和过渡的工具,明显地受到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影响,故③正确;④符合辛亥革命后的发展趋势,也正确;做广告的是商人,故①说法错误;材料中商人做广告目的是宣传商品,非投身政治变革,故②错误。

故C正确。

5.(2016·北京文综·T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答关键:

正确认识陈独秀的事迹。

【解析】选B。

材料主要呈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组织与发动者的信息。

“此人”是指陈独秀。

在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党的总书记,由此可知B正确。

陈独秀并未参加中共“一大”,故A错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提出者是毛泽东,故C错误;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后被解除党的领导工作,未参加南昌起义的指挥工作,故D错误。

6.(2016·天津文综·T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

“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一声明 (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

解答关键:

正确理解国民政府外交行为的实质。

【解析】选D。

由题干可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而A、B、C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故不符合题意;由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再结合材料中“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关键性语句分析,中国共产党认为该条约的签订是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的表现,故D正确。

7.(2016·天津文综·T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

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

”……“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

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

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4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

……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

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4分)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

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

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6分)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4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

解答关键:

结合材料关键语句和时代背景分析概括。

【解析】第

(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可知该文章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再根据“我初到长沙时”可推断应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问依据信息“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

’”可得出毛泽东批判的错误态度;第三问依据“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说明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2)题第一问可依据材料二中的“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等关键语句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农民积极参加和支援革命运动方面的内容。

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应从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两个方面回答。

第(4)题注意综合上述材料,应紧紧围绕“密切”这一关键词归纳概括。

答案:

(1)文章: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分)

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

(1分)

认识: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分)

(2)进行土地改革。

(2分)

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2分)

(3)积极性: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2分)

基本方针:

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分)

(4)密切关系:

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分)

8.(2016·浙江文综·T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

“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8分)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8分)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答关键: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回答。

【解析】第

(1)题注意材料中时间“1947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个层面回答经济的变化。

“内”可以从内战、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捐税等角度回答;“外”可以从美国商品输入、资本输出等角度回答。

(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7年的经济与军事的措施与意义。

“经济”从土改角度加以回答;“军事”从跃进大别山的角度加以回答。

第(3)题“辛亥革命事业”指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何种方式”可以从领导者、纲领与道路等角度加以回答。

第(4)题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来回答。

答案:

(1)内:

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外:

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

(2)经济:

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反帝反封建。

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9.(2016·海南单科·T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

解答关键:

掌握材料出现的背景。

【解析】选A。

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主要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所以答案为A。

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错误;“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故C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错误。

10.(2016·海南单科·T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

“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 (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解答关键:

注意时间和历史背景。

【解析】选B。

由材料中“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一成五或一成”,可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不正确;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故B正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不符,故D错误。

11.(2016·上海卷·T24)“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

”这段文字写于 (  )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政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

解答关键: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解析】选C。

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

材料中“国体初建”指的是中华民国建立初期;“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是指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是指护国运动。

因此这段文字记载于20世纪初期,故选C。

12.(2016·上海卷·T25)《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

文中情景发生于 

(  )

A.淮海战役胜利后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D.平津战役胜利后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解答关键: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与平津战役相联系。

【解析】选D。

首先我们明确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幕,“王府百货”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因此是北平的一景,再就是“和平解放”,平津战役中守卫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军投诚,北平和平解放。

因此确定是平津战役,故选D。

13.(2016·上海卷·T2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胜利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答关键: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解析】选C。

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明确讲过,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