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01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居里夫人D.道尔顿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B.P2O5C.AgNO3D.H2O

3.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

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

A.水银(Hg)B.升丹(HgO)C.朱砂(HgS)D.轻粉(Hg2Cl2)

5.用H2O2、KClO3、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气B.氧分子C.氧原子D.氧元素

6.甲状腺肿大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合理食用的食物是

A.加碘食盐B.富硒鸡蛋

C.葡萄糖酸锌口服液D.高铁酱油

7.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

8.下列名称和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氧化铁FeOB.氯化铝ALCl3C.氢氧化钠Na(OH)D.氮气N2

9.下列图示符合2H意义的是

A.

B.

C.

D.

10.某些大理石,花岗岩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相对原子质量为222,则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0B.86C.136D.222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的单质()

A.常温下为固态

B.在空气中含量也最多

C.可用来灭火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A.

取液时挤入空气B.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13.物质的分类是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

下图中,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表示一类物质,则符合该图所示关系的物质分类选项为()

A.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

B.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C.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D.混合物、单质、氧化物

14.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

A.核电荷数增加1

B.相对原子质量增加1

C.生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D.生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15.在装运酒精的箱子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6.莲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

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6:

5

C.含有18个原子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7.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不一定有明显现象B.燃烧不一定产生新物质

C.燃烧不一定放热D.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

18.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高锰酸钾制氧气

时间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质量

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塑料瓶通入石灰水

时间

密闭装置内的压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0.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准备施加CO(NH2)2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要求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2,则固体混合物中CO(NH2)2和KH2PO4的质量比为

A.15:

17B.10:

7C.5:

17D.17:

5

二、填空题

21.请用“>”或“<”或“=”填空。

(1)物质的沸点:

氮气___________氧气;

(2)氢元素质量分数:

C2H6O___________C2H6;

(3)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

(4)着火点:

纸片_____________煤。

2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氨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②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

③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④含有8个硫原子的硫分子_____________;

⑤紫黑色固体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SO2”中数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

23.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____(写出微粒符号),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最新】5月,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结果表明,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氢气的是_____________(填“a”或“b”)。

(4)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大于1:

8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24.煤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下列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

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图例:

化学式

C

H2

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中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微粒符号),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__。

(2)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写出乙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5.某“铜绿”的试剂瓶的部分标签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问题。

(1)Cu2(OH)2CO3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瓶试剂中Cu元素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

(3)某实验需要纯净的Cu2(OH)2CO311.1g,则需取用该试剂的质量最多为多少?

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四、实验题

26.化学实验中,常常要涉及到仪器和装置的连接。

(1)甲、乙、丙装置中都用到了导管、橡皮塞和_____________。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将甲中导管a端与丙中导管_____________端相连接(填字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前先加入一定量的水用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再将集气瓶的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③为节约时间,红磷熄灭后立即读数

④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3)如果实验室用乙装置收集氢气,氢气的进口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4)若用丙(实验前装满水)收集气体,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与空气成分是否反应⑤与水是否反应

五、科学探究题

27.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两个问题(夹持装置已略去)。

(1)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固体的反应。

已知:

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二氧化碳。

A中盛有碳酸钙固体,B中盛有氢氧化钠固体,C中盛有稀盐酸。

将C中稀盐酸滴入A中,观察到气球1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用白磷和热水研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

1.白磷的化学式是P4,2白磷的着火点为40°C)

(步骤1)向A中加入少量白磷,向B中加入80°C的热水,塞好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2)将仪器向左倾斜,B中热水流入A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3)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

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总结)对比步骤1和步骤3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对比步骤2和步骤3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28.84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然后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作反应物,NaClO与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

作____________,类似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过氧化氢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

每次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次氯酸钠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

(3)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

切记:

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不同的消毒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喷洒

29.学习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药品和设计装置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2室温时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3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的进行。

(设计与实验)实验一:

选择药品。

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1)图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2)据图2分析,_____________对反应程度有影响。

(3)据图3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实验二:

设计装置。

小组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测定。

(4)图4中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有试管内产生气泡,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