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9999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docx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2050年全球人口增速(  )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全球新生人口主要来自亚洲的主要原因为其(  )

A.人口出生率最高

B.人口基数最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人口死亡率最低

【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人口数量每增加10亿的年限先缩短后有所增长,说明图示时期人口的增速先增后减。

第2题,亚洲人口占全球的60%以上,人口基数最大,加上其人口出生率较高,因而新生人口数量最多;亚洲的人口出生率并不是最高的。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xx年底),回答3、4题。

省级行政区

总人口数(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北京市

2115

8.93

4.41

天津市

1472

8.28

2.28

吉林省

2751

5.36

0.32

湖南省

6691

13.50

6.54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719

14.28

7.93

3.表中(  )

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

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

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

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

4.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

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

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

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

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解析】3选C,4选D。

第3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市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4题,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主体集中在25~49岁

C.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

D.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参与率呈升高趋势

6.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B.逐步放宽生育限制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D.大幅提高养老金

【解析】5选B,6选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5~49岁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70%以上,是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参与率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原因是该年龄段人口大部分正处于受教育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第6题,由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劳动力供应量减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延长劳动力的劳动年限,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xx·广州模拟)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8.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人口潜力大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

B.②地区人口潜力大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高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

【解析】7选B,8选C。

第7题,结合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出①地人口潜力介于450~500,②地人口潜力介于400~450,③地人口潜力介于100~150,④地人口潜力介于150~200。

第8题,③地处美国西部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而人口潜力小;①地和②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因而人口潜力大;④地位于美国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而人口潜力较小。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结合河南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9~11题。

9.据图可知(  )

A.xx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最大

B.xx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最小

C.xx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为42.8%

D.三年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10.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年间河南省(  )

A.青少年数量先升后降

B.劳动力比重呈减少趋势

C.人口老龄化速度变缓

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11.针对河南省人口结构的变化,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  )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严控外来人口,增加就业机会

C.限制高能耗产业的比重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9选D,10选B,11选D。

第9题,根据人口抚养比的定义,结合图中数据可知xx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最小,xx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最大,为43.2%;三年间河南的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第10题,从图中可知三年间,河南青少年比重为先升后降,但不意味着青少年数量先升后降;河南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减少趋势;结合65岁以上人口比重的变化可知,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

第11题,针对河南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资源减少的状况,为保持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方法技巧】二维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二维坐标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二维坐标可分为Y轴向上、Y轴向下和多项Y轴三类。

一般用曲线、折线、直线、点等来表示横、纵坐标上两个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读图时既要有定性的认识,又要做定量的分析。

判读的基本方法是:

(1)认清图名及横、纵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示要素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2)根据“柱”或“线”的长短,读准对应的坐标数值,分析其变化趋势。

(3)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地理规律。

(4)当出现左、右两个纵坐标甚至多个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5)对比分析两幅二维坐标图时,特别要看清横、纵坐标表示数值的单位,不能简单地以“柱”或“线”的长短来比较大小。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xx·莱芜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材料一 自1949年到1978年末,中国国家生育国策开启了苏联模式——“英雄母亲”任意多生育的时代。

据估计,这30年中国多出生人口超过4亿。

1979年到xx年,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只生一个”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此时期中国总共减少了4亿多人口。

材料二 2015年10月30日五中全会公报指出: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分析1979~xx年我国实施一孩政策的原因。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否发生变化?

说明理由。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中“中国国家生育国策开启了苏联模式”“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只生一个′的时代”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快、数量多带来的各种问题是1979~xx年我国实施一孩政策的原因。

(2)题,全面放开二孩会使出生人口增多,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国防兵源,同时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

第(3)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使出生率有所上升,但对人口的增长模式影响不大。

答案:

(1)政策。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不相适应,加剧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

(2)提供丰富劳动力资源,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兵源,有利于国防建设;增加新生人口,减缓人口老龄化等。

(回答合理即可)

(3)不会变化。

 出生率虽有所上升,但对人口的增长模式影响不大,仍处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13.(能力挑战题)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8分)

  总和生育率(TFR),即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

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保持人口数量相对稳定。

(1)读图1,说明我国总人口数量和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情况。

(2)读图2,与埃及金字塔的形状相比,“xx年我国人口金字塔”有些“名不符实”。

请用恰当的句子描述该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并说明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

【解析】第

(1)题,结合图中总人口的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用儿童人口除以总人口数,可计算出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利用图中数据计算出各年份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后,可判断出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x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现出底部收缩、上部变宽的形态,这与我国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有关。

答案:

(1)总的变化趋势是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变缓(1964~2000年增长较快,其他时段增长较慢)。

1953~1964年儿童人口比重上升,1964~2003年比重下降。

(或先上升后下降。

(2)与金字塔相比,xx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现出底部收缩、上部变宽的形态。

原因:

(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日趋严重)。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29日发布的《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

结合下表,回答1、2题。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农民工总量

24223

25278

26261

26894

27395

外出农

民工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12264

12584

12961

13085

13243

举家外出农民工

3071

3279

3375

3525

3578

本地农民工

8888

9415

9925

10284

10574

1.四年间我国(  )

A.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

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慢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2.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

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  )

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

B.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实施压力

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

【解析】1选C,2选A。

第1题,结合表中xx年和xx年的人口数据,经计算可知,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快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第2题,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会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但会加重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举家外出的农民工会将家中的老人一起带至迁入地,因而会减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xx·江西联考)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

“候鸟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据此完成3、4题。

3.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  )

①城市老龄化严重

②国家户籍制度严格

③农民工收入还不足以能在城市买得起房

④农民工乡土情怀重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4.“候鸟式”迁移带来(  )

A.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B.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C.农村留守儿童增多

D.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解析】3选A,4选C。

第3题,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很难拥有城市户籍,同时农民工的收入较低,不能在城市买得起住房,因而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

第4题,因农民工子女不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因而“候鸟式”迁移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候鸟式”迁移不利于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会使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加固训练】

下表为2000~xx年我国中西部甲、乙、丙三个省市的人口变动情况表,据此完成

(1)、

(2)题。

地区

自然增长数(万人)

十年人口增长幅度(%)

总增长数(万人)

170

-5.0

-300

168

-0.2

-4

97

-6.6

-205

(1)关于三个省市人口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乙的人口总量最大

C.丙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甲净迁出人口最多

(2)三个省市人口的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有(  )

①“留守老人”增加②减缓人口老龄化

③加重就业压力④缓解人地矛盾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解析】

(1)选D,

(2)选C。

(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数最多,但人口总数减少最多,说明其净迁出的人口数量最多;结合人口总增长数和人口增长幅度,可计算出三地的人口总量,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数,可计算出三地的人口增长率,由计算可知甲地的人口总量最多,乙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题,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三省都出现了大量的人口外迁现象,人口的迁出有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但迁出的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使当地的“留守老人”增多。

  (xx·河南联考)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

A.15~17岁B.18~25岁

C.26~36岁D.37~49岁

6.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

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7.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

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5选B,6选D,7选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种人口类型中都是18~25岁的人口生育率最高。

第6题,结合图例对比四条曲线可知,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流动(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低,而农村流动(外来)人口的生育率较高,这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且农村的抚养费用较低有关。

  (xx·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黑龙江省B.上海市

C.四川省D.山西省

9.导致该省级行政区高迁入率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文化教育

【解析】8选B,9选B。

第8题,该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迁入率在1995~xx年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率,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级行政区,因而最有可能为上海。

第9题,该省级行政区的高迁入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有关。

  (xx·全国卷Ⅰ)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1,完成10、11题。

10.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析】10选A,11选C。

第10题,根据图1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xx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11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2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15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5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误区警示】人口自然增长不等同于人口增长

许多同学误认为人口自然增长就是人口增长,因而在分析第11题时,误以为人口增长曲线最陡的时间段即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在判断该题时首先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然后再减掉该时间段迁入人口数,即为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6分)

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个人

情况

文化特征

家庭背景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

多子女家庭

初中及以上为主

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就业

情况

打工主要目的

工作期望

劳动供给决策

为家庭,求生存

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

绝对收入比较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

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相对剥削感较弱

城市

适应

对城市的认同感

与外界的联系

生活方式

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

材料二 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xx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

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xx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1.2亿。

(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

(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4)分析xx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解析】第

(1)题,结合表中信息可知,第一代农民工来自多子女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

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

(2)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出现郊区城市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3)题,一方面“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城。

第(4)题,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安徽经济发展迅速,与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答案:

(1)相同点:

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

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

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

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任答2点即可)

(4)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

13.下表为北京xx年2月前十位的人口来源城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

2

3

4

5

城市

保定

天津

上海

西安

郑州

%

13.09

12.03

3.85

1.92

1.79

6

7

8

9

10

城市

深圳

太原

南京

济南

沈阳

%

1.71

1.64

1.63

1.62

1.62

(1)据表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

(2)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好处。

【解析】第

(1)题,据表可知,北京人口主要来自北京邻近地区,且多为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这与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交通条件好和经济活力强等因素有关。

(2)题,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北京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人口结构,同时可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答案:

(1)特点:

北京周边或邻近地区,多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

成因:

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联系密切;经济活力强。

(答出4点即可)

(2)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减缓老龄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