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992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Word版含答案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印巴战争。

2.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重点:

印巴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2.难点:

理解地区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知识点一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背景

(1)国内

①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建立了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

②印度两党在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权力分配问题上出现分歧。

(2)国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下降,曾利用宗教差异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2.蒙巴顿方案

(1)时间:

1947年6月。

(2)内容:

组成两个会议,单独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

(3)结果:

建立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3.印巴分治

(1)过程

①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

②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立。

(2)影响

①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②带来了居民迁徙浪潮,在两国间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教材互补]印巴分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在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政策的挑拨下,印度的印度教派和伊斯兰教派分别主张建立符合自己宗教性质的共和国,它们分歧尖锐,不断造成流血冲突。

虽然根据英国提出的方案,分别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但矛盾的种子已经深深埋下。

(岳麓版)

知识点二 “三次印巴战争”

战争

起因

经过

结果及影响

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1947年秋,克什米尔发生流血冲突,印度军队进入该地区,巴基斯坦号召“圣战”,巴印展开激战

1949年1月,在联合国干预下双方停火,并确定停火线。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第二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巴军率先进攻,双方激战一个月,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1965年9月下旬,双方宣布停火

印巴双方宣布将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

1971年11月,印军进入东巴基斯坦,同时又进攻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军;印军在东巴基斯坦取得胜利,12月双方停火

东巴基斯坦独立,1972年1月,孟加拉国成立

[重点精讲]印巴分治的影响

(1)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2)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三 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历史渊源:

英国“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2.宗教信仰

(1)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导致冲突。

(2)对自然资源占有的不同,成为冲突的又一诱因。

3.主权问题:

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确定。

克什米尔成为引发印巴战争的“火药桶”。

4.大国的推动:

美苏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思维导图]印巴冲突的根源

主题一 对印巴分治的认识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

(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世界近代史》

史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曾三次大动干戈,发生了多次边境武装冲突,1999年5月,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双方再次大战一个多月,死亡逾千人,导致核军备竞赛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思考

(1)根据史料一说明《印度独立法案》中提出的印巴分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有何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原则:

宗教信仰。

影响: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愈演愈烈,引发流血冲突,甘地也成为其中的牺牲者。

(2)原因:

印巴冲突的根源在于英国“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此外还有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等。

【史论归纳】

1.三次印巴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

都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

(2)不同点

①起因:

前两次起因都是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第三次是在东巴基斯坦问题上发生尖锐对立而爆发的。

②结果:

前两次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克什米尔问题并未解决。

第三次印度取得胜利,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成立。

2.印巴分治的影响

(1)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2)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3)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大批的难民。

(4)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5)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为它们后来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隐患。

(6)特别是遗留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主题二 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理解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

他曾说: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

史料二 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说过:

“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选辑》

思考

(1)史料一中印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造成克什米尔问题悬而未决的根源是什么?

(3)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2)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3)启示:

①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②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尊重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③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应尽早确定;④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史论归纳】 印巴争夺克什米尔的原因

1.克什米尔地区重要性

(1)地理上:

与中、印、巴、阿交界。

(2)战略上:

在冷战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价值。

①军事价值:

建立机场可对亚洲其他国家构成战略威胁。

②政治价值:

与克什米尔联系在一起的南亚次大陆在东西方集团中的归属将对冷战格局的稳定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印巴对克什米尔的认识角度不同

(1)印度:

从整个亚洲政治格局、战略位置的角度认识,反映了印度想通过控制克什米尔,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2)巴基斯坦:

从民族荣誉、民族独立的角度认识。

1.19世纪晚期印度先后成立了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两个政党。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党是印度教徒的政治组织

B.两党从未有过合作的联合

C.两党都主张脱离英国独立

D.两党在印度独立后政府组成上承认“对等原则”

答案 C

解析 国大党是印度教徒的政党组织,故A项错误;两党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方面目标一致,也有过合作反英的经历,故B项错误;但国大党不承认印度独立后政府组成上给予穆斯林联盟平等地位,D项错误。

2.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宗教原则来划分统治区域,在一个宗教比较复杂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区域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这样容易导致不同信仰的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3.下列史实与第一次印巴战争相关的是(  )

①克什米尔王公同意加入印度 ②双方开展了激烈的空战和坦克大战 ③穆斯林进行“圣战” ④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得以解决

A.①③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③属于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原因和表现,第一次印巴战争并未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②所述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故本题选A。

4.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

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存在领土争端

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

答案 C

解析 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

5.南亚地区与中东地区时常出现紧张局面,共同的历史根源在于(  )

A.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异常激烈

B.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冲突错综复杂

C.始终没有解决边界划分问题

D.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答案 D

解析 “贝尔福宣言”和《印度独立法案》都贯穿了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

基础巩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首要任务是(  )

A.民族独立B.民主革命

C.宗教自由D.实现和平

答案 A

解析 18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继续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2.“分而治之”政策的推行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造成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敌视

B.造成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和敌视

C.会引发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

D.印巴并立对英国不利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分而治之”政策的理解。

“分而治之”政策是导致引发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3.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如下图)。

这些居民(  )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

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答案 B

解析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几年中,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逃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这是依据宗教信仰分立国家导致的。

4.克什米尔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有人将之比做“乐土”,爱尔兰诗人穆尔则视之为“人间天堂”,它曾是蒙古皇帝和英国统治者的夏季避暑胜地。

该地区(  )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 ②居民中印度教徒占多数 ③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 ④归属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前两次印巴战争是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排除③。

克什米尔居民中穆斯林占多数,排除②。

5.右图展示的是1985年孟加拉国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莎德赠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礼物。

孟加拉国诞生于(  )

凤首箜篌

A.第一次印巴战争之后

B.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

C.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

D.中印边界冲突之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孟加拉国诞生。

6.要解决好印巴冲突,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真正和平,你认为应(  )

A.大国插手

B.通过战争打败对手

C.联合国斡旋

D.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

答案 D

解析 造成印巴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能力提升

7.20世纪40年代以后,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教徒的爱国心切

B.《印度独立法案》的实施

C.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D.印巴战争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按照宗教信仰原则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选B。

8.印度总理尼赫鲁说: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

“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做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 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 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 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取排除法。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并不是美国蓄意制造的,故③错误,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公布至1951年,约有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注:

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二 印巴分治形势图

材料三 1947年分别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印巴两国已经爆发了三次战争,其中两次源于克什米尔争端。

半个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松,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巴基斯坦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

(2)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其根源又是什么?

(3)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4)印巴冲突的升级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 

(1)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2)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根源是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

(3)长期积怨很深、外部力量插手、两国动辄诉诸武力。

(4)引起新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南亚地区的动荡,威胁着世界和平。

【学思之窗】(教材第128页)

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1)原因:

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起到的挑拨作用;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唯一原则的弊端;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启示: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129页)

一、本课测评

1.试分析二战以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

提示 

(1)背景原因:

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实际状况;“分而治之”的政策的恶劣后果;分立后遗留的领土、边界等严重问题。

(2)影响:

使中亚和南亚次大陆长期以来矛盾丛生,印巴之间冲突不断,使矛盾一触即发。

2.列举大国插手印巴事务的典型事例,分析其与冷战的关系。

提示 美苏两国向印巴双方出售武器,美国把巴基斯坦拉入针对苏联的条约体系。

冷战对抗主轴——遏制与反遏制;在亚洲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

二、学习延伸

1.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提示 1600年12月31日,英国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于1698年和1765年先后取得了加尔各答和孟加拉的收税权。

这一时期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主要是为建立政权准备条件。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成为英国在印度扩张领土最突出的时期。

到1818年除个别邦外,英国已控制了整个印度,印度成了英属印度帝国。

在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过程中,英国女王宣布直接管理印度。

2.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提示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反英起义。

1919~1922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第四次印度独立运动。

1947年印巴分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