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9844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docx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制定的时间:

2016年8月

 

一、课程基本资料

课程编号:

2306002B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主教材: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辅助教材:

[1]朱华.旅游学概论(双语).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2]马勇,周宵.旅游学概论.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3]王洪滨.旅游学概论.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3月。

[4]董观志.旅游学概论.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实践教材:

[1]魏小安.旅游热点问题实说.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2月。

[2]任媛媛.中国旅游热点问题.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课程性质:

专业平台必修课

学时:

5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6学时

学分:

3分,其中理论课3学分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

20%,考核方式:

考勤(30%)、平时作业(30%)、讨论(20%)、实践报告(20%)。

・期中成绩:

20%,考核方式:

应用性问题解答或论文写作。

・期末成绩:

60%,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参考书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1月。

[2]李云霞.旅游学概论——理论与案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推荐刊物:

1.《旅游学刊》《TourismTribune》

2.《旅游论坛》《TourismForum》

3.《旅游科学》《TourismScience》

4.《经济地理》《EconomicGeography》

5.《人文地理》《HumanGeography》

6.《中国国家地理》《ChinaScenic》

相关网站:

1.中国国家地理【网址】

2.国家旅游局【网址】

3.甘肃旅游网【网址】

4.中国旅游报【网址】

5.旅游世界杂志【网址】

文献:

1.杨振之.论旅游的本质[J].旅游学刊,2014年03期.

2.卢小丽,程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年01期.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年05期.

4.刘春济,冯学钢,高静.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4年08期.

5.王忠福,张利.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二、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考核方式

毕业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点

教与学

的方法

考核方式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意为民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3.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懂礼仪、有修养;

4.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意为民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3.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懂礼仪、有修养;

4.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通过政策解读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2.通过课堂纪律及教学秩序要求等培养学生的礼仪与修养;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

1.平时考核(考勤+作业+讨论+实践报告)

2.期中考试

3.期末考试

二、知识目标

1.熟悉历史、文化、地理等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

6.熟悉旅游信息化管理及互联网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1.熟悉历史、文化、地理等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

1.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旅游活动基本规律、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学科前沿等;

2.通过文献查阅及布置作业巩固相关知识,获取学科前沿知识;

3.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理解、巩固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能力目标

1.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从事一线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1.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1.通过课堂教学引导,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工具,参与科学研究,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建议与要求

1.积累专业素养:

(1)掌握常用专业术语;

(2)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2.建立自己的学习途径:

课堂听课——图书馆、阅览室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3.建立课程小组或兴趣小组,与同学多沟通交流。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概要

序号

内容

理论

上机

实验

实践

总时数

绪论

课程导论

2

2

第一章

旅游的历史

2

2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

6

6

第三章

旅游者

6

6

第四章

旅游资源

6

2

8

第五章

旅游业

8

2

10

第六章

旅游体验

4

4

第七章

旅游组织

2

2

第八章

旅游市场

6

2

8

第九章

旅游的影响

6

6

合计

48

6

54

五、正文

第一部分:

理论课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要点:

如何学习《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

第二节:

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如何进行《旅游学概论》学习?

授课方式:

讲授

考核要求:

1.理解:

旅游学概论的性质、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学习。

第一章旅游的历史

教学要点:

旅游活动的产生;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原始社会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一、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三、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三、中国和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六节: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授课方式:

讲授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业发展的三大阶段及特点,近代旅游业的开端等。

2.理解:

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3.简单运用:

社会生产力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

教学要点:

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及本质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二、旅游的定义

三、旅游的本质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国际旅游

三、国内旅游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理集中性

四、季节性

第五节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的相关概念。

2.理解:

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3.简单运用:

衡量旅游状况的指标。

第三章旅游者

教学要点: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联盟的解释

二、罗马会议定义

三、我国对入境游客(海外游客)的界定

四、各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五、我国对国内游客的界定

第二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要的客观因素

一、旅游需求

二、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Travelers)的分类

二、旅游者的类型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动机等相关概念。

2.理解: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

3.综合运用: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

教学要点:

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与保护措施。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定义

二、旅游资源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四、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二、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三、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和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旅游资源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3.综合运用: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

教学要点:

对于旅游业的整体性认识,了解旅游业的相关行业。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业的概念

一、旅游业的定义

二、旅游业的构成

第二节:

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一、旅游业是旅游供给的重要提供者

二、旅游业的组织作用

三、旅游业对旅游活动的便利作用

第三节:

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旅游业的性质

二、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定义

二、旅行社的分类

三、旅行社的作用

四、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第五节:

饭店与住宿业

一、住宿业的演进

二、饭店的类型划分

三、饭店的等级

四、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五、我国饭店业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二、主要的旅行方式

三、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方式的因素

第七节:

旅游景点

一、旅游景点的定义

二、旅游景点的类别

三、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四、景点经营中应注重的主要问题

第八节:

旅游业的产品

一、产品的概念

二、旅游产品的特点

三、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业及构成行业的相关概念;

2.理解:

旅游业及构成行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一般特点;

3.综合运用:

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的分类方式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旅游体验

教学要点:

旅游体验的本质与含义、游客的心理需求、游客体验的类型,游客体验塑造与强化的方法。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体验的本质

一、旅游的本质

二、体验的含义

三、体验的模式和真实性

第二节:

游客的心理需求

一、两个自我

二、两求心理

第三节:

游客体验的类型

一、娱乐

二、教育

三、逃避

四、审美

五、移情

第四节:

游客体验的塑造和强化

一、体验主体化

二、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形象

三、淘汰消极印象

四、提供纪念品

五、重视感官刺激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考核要求:

1.记忆:

体验的含义、游客的心理需求。

2.理解:

旅游体验的本质。

3.综合运用:

游客体验塑造和强化的方法。

第七章旅游组织

教学要点:

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我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一、国家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

二、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

第二节:

国家旅游组织

一、国家旅游组织及其设立形式

二、各国国家旅游组织的差异原因

三、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二、旅游行业组织

三、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第四节:

国际旅游组织

一、国际旅游组织的现状

二、同我国有关的国际旅游组织

授课方式:

讲授

考核要求:

1.记忆:

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

2.理解:

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

3.综合运用:

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

第八章旅游市场

教学要点:

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的细分方法以及类型;我国国际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市场概念的考察与旅游市场

二、客源市场的重要性

第二节:

旅游市场的划分

一、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和意义

二、旅游市场的划分方法

第三节:

旅游流

一、旅游流的概念及特征

二、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式

三、旅游流运动的区域空间格局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市场的相关概念。

2.理解:

旅游市场的涵义及其特点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的原因、意义和常用的市场细分标准。

3.简单运用:

旅游市场的细分标准。

4.综合运用:

旅游流的规律特征。

第九章旅游的影响

教学要点:

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第二节:

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一、旅游乘数的类型

二、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二、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三、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第五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一、可持续的历史渊源和可持续旅游的含义

二、可持续旅游的内容

三、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考核要求:

1.记忆:

旅游乘数、可持续旅游的相关概念。

2.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基本表现。

3.简单运用:

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4.综合运用: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

实践部分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实践的开展,旨在使学生对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够初步把握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对本门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基本要求:

参加相关知识讨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现象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撰写实践报告。

二、实践地点(基地)说明

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外自主实践和课堂集中讨论等方式进行,为课内实践。

三、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项目名称

学时

方式

项目一

兰州旅游资源调查

2

集中

项目二

兰州旅游业认知实践

2

集中

项目三

旅游热点问题分析

2

集中

四、实践项目内容及要求

总体要求:

通过热点问题或典型案例展示,掌握旅游活动的发生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一

(一)项目名称:

旅游资源调查

(二)实践内容:

分组查阅文献资料和参观调查,对兰州市某一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按照《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进行梳理。

(三)实践要求: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调查及课堂讨论,并提交实践报告。

项目二

(一)项目名称:

旅游业认知实践

(二)实践内容:

利用周末及假期时间,分组走访兰州星级酒店、旅行社及其他企业,了解旅游活动及其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实践要求: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调查及课堂讨论,并提交实践报告。

项目三

(一)项目名称:

旅游热点问题分析

(二)实践内容:

对当年旅游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选择其一分组进行汇报,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路。

(三)实践要求: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调查及课堂讨论,并提交实践报告。

五、实践考核

分组进行调查及讨论,并撰写实践报告,然后以讨论表现(20%)、实践报告(20%)计入平时总评成绩。

执笔人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