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9774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docx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定稿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

(5年规划、长期规划)

 

规划设计单位:

农业大学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

实施单位:

夏河安多投资(集团)

项目性质:

新建

设计承担单位:

农业大学

设计总负责人:

罗玉柱教授博导

参与规划人员:

罗玉柱教授博导

滚双宝教授博导

盛贵副教授硕导

胡江副教授硕导

马小军副教授硕导

珍副教授硕导

王继卿助理研究员

 

依托单位:

农业大学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必要性

(一)规划背景

安多藏区是整个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是经济的主要来源。

以甘南为例,其属高原高寒湿润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草原以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场为主。

畜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是牧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源于畜牧业。

主要家畜有藏绵羊、甘南牦牛、合作猪、河曲马等,2009年全州存栏各类家畜397.61万只(头),其中藏绵羊200多万只,甘南牦牛100多万头,占家畜总存栏量的75%,可见牛羊是最主要的畜种,也是甘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由于牛羊存栏量大、草场面积大,饲草料资源丰富、放牧环境污染少,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甘南牧区具有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产业的优势。

但受传统观念和地理气候条件的束缚,牛羊产肉性能低下、屠宰季节不均衡、“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补饲体系不健全、粪便等废弃物利用效率低、屠宰加工水平低、卫生条件差,饲养方式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未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应,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为加快甘南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体现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复建设的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园区为契机,在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中规划成立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良种繁育基地、有机健康养殖基地、有机牛羊肉加工厂、有机牛羊肉副产品再利用加工厂、活畜交易中心、生态观光园、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安多现代牛羊生产培训基地,对于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产学研结合,打造“安多”牦牛藏羊肉品品牌,增加附加值,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安多藏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必要性

1.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增效、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国家及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扶持畜牧产业化、养殖加工一体化、农牧业循环发展等畜牧产业关键技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国务院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强调畜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退牧还草、暖棚养殖、饲草料加工基地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力度,……积极发展高原草原旅游、回藏风情旅游,打造九色香巴拉风情旅游品牌”(国办发〔2010〕29号)。

国家也重视农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把甘南--陇南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列为省7大循环经济基地之一,把夏河安多投资公司设为32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提出了甘南高寒阴湿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可见,建立畜牧产业园区,修建饲草料加工基地,实行健康养殖,发展循环型畜牧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无公害、有机牛羊肉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省为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明确要“落实草食畜牧业扶持办法,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步伐。

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

加快畜种改良和良种推广,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

高度重视秸秆转化利用工作,发展人工种草,推广青贮氨化”,突出了规模养殖、种草养畜、杂交改良等在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安多畜牧产业园区设立饲草料加工基地、良种繁育中心也完全符合省地方政策。

委、州政府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结合地方畜牧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突出特色基地,依托基地建设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强化各级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的引导、扶持、协调、服务职能,把“千家万户”与“龙头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等草地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

同时甘南也坚持畜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种草养畜”,使牧区成为绵羊的繁殖带,农区成为绵羊的肥育带。

如《甘南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农牧互补战略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牧村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和畜牧业效益,提升农牧业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也是我州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点任务”。

2.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天然优势

青藏高原牧区是中国传统的羊肉、牛肉生产区,畜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及周边地区在家畜存栏量、饲草料、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天然优势。

(1)藏绵羊、牦牛存栏量大。

藏绵羊是我国三大粗毛绵羊品种之一,分布于、、、等高原地区,目前存栏约3300万只,主要有高原型和山谷型两大类型。

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绵羊存栏200多万只,有甘加、乔科和欧拉三个类群;牦牛存栏约100万头,它们对高寒牧区粗放管理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畜种之一。

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的《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将玛曲县和夏河县列为肉羊优势产区,《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将玛曲县、夏河县和碌曲县列为肉牛优势产区,由此说明在省乃至全国肉羊、肉牛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2)草场面积大,饲草料丰富。

省为全国6大牧区之一,各类草原面积为24959万亩,其中草原面积为4084.88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0.28%),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饲草料基础。

(3)环境无污染,肉产品品质优良。

与农区相比,青藏高原区环境无污染,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已成为中国绿色、无公害牛羊肉产品的主要生产区。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逐步改变,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许多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对采用天然牧草饲养的优质牛羊肉备受关注,市场前景看好。

(4)国牛羊肉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牛羊肉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7年全国人均家庭消费羊肉量年均递增约6%,按这一趋势外推,预计2015年全国家庭人均消费量将比2007年增加54%,羊肉生产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因此,为满足国日益增大的牛羊肉需求量,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特色肉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园区地理位置突出。

安多畜牧产业中心园区拟建于甘南的北出口。

213国道、兰合高速、王达公路均通过王格尔塘镇,即将建成的兰合铁路也以王格尔塘为夏河火车站所在地,这里便捷的交通为筹建活畜交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园区北面是大夏河,南面是格河,10千伏输电线路从厂址附近通过,在水电方面保障了园区的建设;同时它毗邻市,种植业比例高,饲草、饲料丰富,为解决甘南冬、春季节饲草缺乏、牲畜越冬困难等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整合两地资源优势,建立互惠互利的“畜—草”双向对流模式,打造甘南-有机食品品牌,突出草地畜牧业的优势。

3.是实施畜牧产业化,保护牧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

虽然牛羊存栏量大,饲草料充足,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先天条件,但受生态经济条件的制约,家畜饲养管理和经营比较粗放,基本上实行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饲养方式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不能明确地生产适合消费市场的牛羊肉产品。

同时不利于采用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也不利于抗御自然灾害。

建立畜牧产业园区,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下,引领广大牧户“科技养殖,科学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机产品的市场效应,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同时由于分散饲养,牲畜粪便、副产物骨骼、血液、脏等绝大部分被作为废弃物排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草原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牲畜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

实行规模化饲养,集中利用粪便、副产品等废弃物,探讨“牛羊-粪便-有机肥料-牧草(玉米)-牛羊”等循环经济模式,既可有效利用废弃物,又可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4.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藏、汉、回、土、撒拉、满等24个民族,其中藏族36.7万,占总人口的54.0%。

草地畜牧业是的主导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最主要的物质资源,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源于畜牧业,主要牧业县畜牧业收入占牧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因此草地畜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全州的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建立安多畜牧产业园区,集成饲草料加工、良种繁育、牛羊育肥、健康养殖、产品加工、和活畜交易等牛羊生产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牛羊肉产品,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对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振兴民族经济、维护少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目标

(一)五年规划目标(2011-2015年)

建成活畜交易中心,年交易藏绵羊90万只、牦牛30万只;建成牦牛、藏羊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优良种公牦牛5200头,优良种公羊1650只;建成有机藏绵羊、牦牛健康养殖基地,年出栏藏绵羊30万只、牦牛10万只;牛羊肉加工厂年屠宰牦牛10万头、藏羊30万只,生产有机牦牛肉产品30000吨、藏羊肉产品4500吨,建立牛羊副产品加工再利用工厂,年处理血液2300吨,畜骨5520吨,脏3680吨,年生产藏毯51万m2。

逐步打造“安多”有机牛羊肉品牌。

初步实现“草-畜-产品-废弃物再利用”循环发展模式。

(二)长期规划目标(2016-2020年)

到2020年,活畜交易中心年交易藏绵羊150万只、牦牛60万头;牦牛、藏羊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优良种公牦牛10000头,优良种公羊2750只;有机藏绵羊、牦牛健康养殖基地,年出栏藏绵羊50万只、牦牛15万只;牛羊肉加工厂年屠宰牦牛15万头、藏羊50万只,生产有机牦牛肉及产品45000吨、藏羊肉及产品7500吨;牛羊副产品加再利用工厂,年处理血液3500吨,畜骨8400吨,处理脏5600吨,生产藏毯74.3万m2;实现“草-畜-产品-废弃物再利用”循环发展模式,把园区建成“藏区一流、西北一流、全国一流”的畜牧产业园。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被国务院“确定为循环经济试验区、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契机,立足安多藏区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经济、生态、社会)为中心,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大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将安多畜牧产业园建设成省最大、全国一流的现代畜牧产业园区,打造成具有区域性优势、地方性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集饲草料种植与加工、牦牛和藏羊良种繁育、牛羊健康养殖、有机牛羊肉加工、有机牛羊肉副产品加工、活畜交易、生态观光、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建立“安多”畜牧循环经济模式,发挥示带动效应,使安多藏区畜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发展之路,实现畜牧产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努力把“安多畜牧产业园”建成“藏区一流、西北一流、全国一流”的畜牧产业园区。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原则。

安多畜牧产业园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夏河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夏河县畜牧产业布局规划》目标和规划相一致,按照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城镇布局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畜牧业升级换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控化”原则

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布局接口,形成循环链,使上一级废弃物成为下一级生产环节的原料,周而复始,有序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有效防控有害物质或不利因素进入循环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3.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本规划与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相协调,园区设计与建设不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建筑风格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突显民族特色风格,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4.产业延伸原则

园区突出现代畜牧产业链延伸增值功能与产品、技术开发应用潜力,按照产业链有序延伸要求,实现有限空间的集约化增效扩能目标,充分展示现代畜牧产业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省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5.循序渐进发展原则

规划要保证意识超前,思路超前,科学规划。

在实施中,依据实际需要,按顺序、分年度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按照阶段发展思路,不同阶段确定不同发展重点,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提高完善。

5年规划、长期规划

6.示带动原则

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就是为了带动畜牧业不断升级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示带动作用,园区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管理和运行,切合当地发展实际,向周围地区和牧户扩散、辐射。

四.产业园规划容

(一)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

1.规划背景

青藏高原牧区牧草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饲草料全年供给不均衡造成了家畜“夏壮、秋肥、冬瘦、春乏”四季体况的变化,致使每年牛羊屠宰时间约为3个月,严重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何突破饲料瓶颈,发展补饲育肥技术成为安多公司扩大屠宰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的前提。

2.规划依据

根据国家提出的“甘南高寒阴湿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基于州玉米等饲料资源丰富和青干草产量充足这一现状,利用夏河毗邻及合作、交通便捷这一优势,在安多畜牧产业园区规划成立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实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种草养畜”的发展模式,为牛羊越冬、育肥奠定饲草料基础。

3.设计思路

(1)人工种草补饲粗饲料(干草),牧户在定居点周边及畜圈种草,有机健康养殖基地牦牛补饲肥育或补饲保膘延长出栏,补饲2个月,人工草地1.5亩/头;良繁基地核心群牦牛冷季补饲4个月,2亩/头;藏绵羊补饲2个月。

(2)实施订单式收购,把及其周边农区建设为安多畜牧产业园区饲料基地,把包括夏河在的甘南及其周边牧区建设为安多畜牧产业园区饲草基地,确保有足够的饲草料来源用于牛羊冷季补饲和短期育肥。

(3)充分利用安多公司下属饲草站资源,种植适宜牧草,为牦牛、藏绵羊补饲育肥提供饲草保障。

(4)建设精料加工厂以加工配制补饲用精料,原料从周边农区或农牧结合区收购。

4.建设规模

饲草料基地的规模根据健康养殖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活畜交易市场饲养的牛羊数量决定,5年规划和长期规划中所需饲草料量均按这3部分计算。

(1)5年规划

①有机健康养殖基地牦牛藏羊补饲肥育或保膘出栏:

年出栏肥育羊30万只,12万只(即40%)藏绵羊补饲肥育或补饲保膘延长屠宰期;牦牛年补饲数量平均为年计划出栏数量的52%,即5.2万头牦牛通过补饲肥育出栏,或补饲保膘措施延长。

藏绵羊及牦牛补饲期均为2个月,即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期间屠宰。

牦牛日补饲青干草5千克,精料2千克;藏绵羊日补饲干草2千克,精料1千克。

补饲保膘用青干草由有机健康养殖基地牧户在定居点周围或牛羊棚圈人工种草解决,牦牛补饲需人工种草7.8万亩,藏绵羊补饲需人工种草4.8万亩。

牦牛补饲肥育或保膘共5.2万头共需补饲精料6240吨,12万只藏羊共需精料7200吨;精料由园区从周边农区及农牧交错区收购所需原料后加工配制,按需要统一配送到牧户牛群。

②良繁基地核心群母牛及母羊冷季补饲:

良繁基地存栏核心群母牦牛6000头,母羊6000只。

在冷季补饲越冬草料,补饲期4个月(每年1-4月)。

牦牛日补饲草料5千克/头,共需青干草3600吨;藏羊日补饲草料2千克/只,共需青干草1440吨。

补饲青干草由牧户在定居点周围及棚圈种植,需人工种草1.68万亩。

核心群母牛、母羊每天补饲精料平均1.5千克/头和0.4千克/只计,补饲4个月,共需精料1368吨;精料由园区从周边农区及农牧交错区收购所需原料后加工配制,按需要统一配送到牧户牛群。

③活畜交易中心交易牦牛、藏羊饲养:

年交易90万只藏绵羊和30万头牦牛,年交易时间180天,按交易牦牛及藏羊的60%在交易中心饲养1天计划各类饲草料用量。

牦牛饲喂干草8千克/天及精料2千克/天,藏羊补饲干草3千克/天及精料0.4千克/天。

活畜交易市场年需干草3060吨,需人工种草1.02万亩;活畜交易市中心年需精料576吨,由园区从周边农区及农牧交错区收购所需原料后,饲料厂加工并供应。

(2)长期规划

①牦牛、藏羊补饲肥育或保膘:

15万头牦牛中86.7%(13万头)及50万只藏羊中50%(25万)通过2个月补饲肥育出栏或补饲保膘延期出栏,共需补饲青干草6.9万吨(藏绵羊3万吨);补饲用草料由牧户人工种草解决,需人工种草23万亩(藏绵羊10万亩)。

延长出栏牦牛日补精料2千克/头,绵羊补精料1千克/只,共需补饲精料3.06万吨(藏绵羊1.5万吨),由园区收购原料加工后统一配送。

②牦牛藏羊核心群冷季补饲:

良繁基地存栏核心群母牛10000头,核心母羊群11000只。

每头母牛日补饲草5千克,精料1.5千克;母羊日补饲干草2千克,精料0.4千克/只,牛羊年补饲期4个月(1-4月)。

补饲干草由牧户人工种草解决,共需种草2.88万亩;补饲精料共需2328吨,由园区收购原料加工后统一配送。

③活畜交易中心交易牦牛藏羊饲养:

年交易150万只藏绵羊60万头牦牛,年交易时间4-5个月,按交易牦牛及藏羊的40%在交易中心饲养1天计划各类饲草料用量。

牦牛饲喂干草8千克/天及精料2千克/天,藏羊补饲干草3千克/天及精料0.4千克/天。

活畜交易市场年需干草3720吨(藏绵羊1800吨),需人工种草1.24万亩(藏绵羊0.6万亩),由夏河县饲草站人工种草并收割晒制后运至交易中心,不足部分从周边地区收购补充;活畜交易市中心年需精料720吨(藏绵羊240吨),由园区从周边农区及农牧交错区收购所需原料后,饲料厂加工并供应。

5.饲草料基地建设

牦牛及藏羊补饲肥育或保膘,以及核心群牦牛藏羊冷季补饲所需人工种草由牧户完成。

即基地牧户在定居点周围及牛羊圈暖季时种植多年生或一年生草地。

(1)牦牛藏羊核心群冷季补饲饲草料基地建设

根据良繁基地核心群牦牛及藏绵羊布局,人工种草集中在省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及合作市。

核心群母牦牛存栏按30头/户计,每户牧户人工种草60亩,共计1.2万亩;核心群母羊存栏按100只/户计,需人工种草0.96万亩,以满足冷季补饲需要。

(2)牦牛、藏羊补饲肥育或保膘饲草料基地建设

根据有机健康养殖基地出栏牦牛及藏羊补饲数量布局人工种草面积。

①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及合作市有机健康养殖基地,补饲肥育或保膘牦牛、藏绵羊分别为3.6万头和8万只,户均补饲肥育或保膘牦牛、藏绵羊分别为10头/户及120只/户;基地牦牛及藏绵羊肥育牧户人工种草15亩/户及30亩/户,共计人工种草5.4万亩和3.2万亩,以满足冷季补饲肥育或保膘的需要。

②、有机健康养殖基地牦牛、藏绵羊补饲肥育或保膘分别为1.6万头及4万只,牦牛及藏绵羊肥育牧户人工种草15亩/户及30亩/户,共计人工种草2.4万亩和1.6万亩,以满足冷季补饲肥育或保膘的需要。

(3)活畜交易中心饲草料基地建设

活畜交易中心年需人工种草1.5万亩,部分由夏河县饲草站人工种草并收割晒制后运至交易中心,不足部分由交易中心从周边地区购入。

(4)饲料加工厂建设

在园区(王格尔塘交叉路口)建设牛羊精饲料加工厂,年加工牛羊精料2.5万吨。

建设饲草料加工贮存间及库房1栋,面积500m2(39.75m×12m),包括饲料加工间170m2,原料库150m2,成品库180m2。

采用轻钢结构。

购置精料加工机组等设备。

6.饲料加工厂

建设饲草料加工贮存间及库房1栋,面积500m2(39.75m×12m),包括饲料加工间172m2,原料库172m2,成品库133m2。

采用轻钢结构。

购置精料加工机组等设备。

建成的饲料加工厂可年产饲料2万吨。

7.投资预算

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估算总投资为2756.4万元。

(1)采取“公司投入牧草种子+牧民投工”的方式开展人工种草,公司为各类基地人工草地补贴200元/亩;基地人工种草共计15.28万亩,总计投资3056万元。

(2)饲料加工厂土建投资190万,设备投资220万元,共计410万元。

(二)良种繁育基地

1.设计思路

受自然条件及传统观念影响,牦牛、藏绵羊品种原始、生产性能低下,极限制了牦牛、藏绵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当地草地畜牧业经济收益的提高。

但牦牛、藏绵羊为当地特色畜种,在选育改良以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不应失去其特色畜产品生产性能,且牦牛、藏绵羊也不适合引入其他牛种或羊品种进行杂交生产。

因此,充分利用现代畜牧适用遗传育种技术,采取恰当的本(品)种选育措施,是既保持牦牛、藏绵羊高原特色畜产品品质,又提高其产肉性能和生产效益的有效举措。

2.建设规模

(1)藏绵羊良种繁育基地

5年规划:

为达到年出栏30万只藏绵羊的总体目标,需饲养1650只种公羊。

具体思路:

通过不断的积累,在第5年时,省、省、省等藏绵羊良种繁育基地有核心群母羊6600只,年提供良种种公羊1650只。

长期规划:

在10年时间,使藏绵羊良种繁育基地的核心群母羊数从6600只增加到11000只,年提供良种种公羊数从1650只增加到2750只。

(2)牦牛良繁基地

5年规划:

在省及毗邻的、牧区,建设年出栏优质牦牛10万头的有机养殖基地。

为满足有机养殖基地25万头母牦牛繁育改良需要,在省建设牦牛良繁基地,5年提供种公牦牛5200头。

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及合作市各牦牛良繁基地组建核心群母牦牛6000头,引入野血牦牛200头及其冻精10000枚进行改良“复壮”,5年累计为有机养殖基地提供种公牦牛5200头,有机养殖基地所需其余2800头种公牦牛来源于基地牧户牛群中选留种公牛。

有机养殖基地25万头基础母牛年繁育出栏阉牛(或小公牛)7万头,淘汰母牛3万头。

长期规划:

充分利用省的地域优势,辐射带动省及省毗邻高寒牧区牦牛生产,在10年时间,建设年出栏牦牛15万头的有机养殖基地,以满足项目牦牛屠宰需求。

①牦牛良繁基地核心群母牛扩大到10000头,年选育种公牦牛3000头(4-5年时间累计投入野血公牦牛1万头)用于及、等省有机养殖基地母牦牛繁育改良以生产肥育牦牛。

②有机养殖基地37.5万头母牦牛除使用良繁基地选留的1万头野血公牦牛配种改良外,在牧户牛群中选留优秀种公牛用于繁育。

繁育基地年出栏阉牛(或小公牛)11万头,淘汰母牛4万头。

3.选址及布局

(1)藏绵羊良繁基地选址与布局

5年规划:

以户均饲养300只繁殖母羊,100只核心群母羊计算,在及周边省、省等地需逐步发展羊群规模较大、群体质量较好的牧户66户,组建核心群母羊6600只,提供种公羊1650只,用于向藏绵羊有机健康养殖基地提供良种种公羊,提高后代个体的生长及产肉性能。

投资估算:

暖棚建设费用260元/m2,总投资为780.0万元。

长期规划:

在5年规划的基础上,保持群体规模不变,使核心群母羊养殖户从66户发展到110户,核心区数量从6600只增加到11000只,年提供种公羊2750只。

选址要求:

良种繁育基地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周围无采矿场、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厂等污染源。

(2)牦牛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