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69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docx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

07484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

第一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1】

2、《贝弗里奇报告》中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4条基本原则:

【3】

(1)普遍性原则;

(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3)充分就业原则;(4)费用共担原则

3、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3】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

(2)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4、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4】

(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非洲国家

(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

(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英国首创,北欧流行

(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原苏联

(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5、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

【7】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社会福利;------------高层次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

6、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8】

(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

(2)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障基金问题;(3)就业与失业问题;

(4)城镇的贫困人口问题;(5)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6)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问题

 

第二章

1、简述西方保障理论的流派及其发展脉络【31】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

(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2)自由主义学派;(3)中间

道路学派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应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自由主义思潮得到极度的张扬;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集合国家整体实力重振经济,国家干预主义备受推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障进入两难选择境地,而奉行中和左右,取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相互融合的“中间道路”。

2、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特点【31】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其研究的核心;

(2)理论研究内容逐步扩大并系统化;

(3)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研究对西方社会保障模式的演变产生了导向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弥补市场失败的一种制度。

其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处于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这是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最显著的特征。

3、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33】

(1)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2)关于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的关系问题;(3)关于社会保障与福利的关系问题;(4)关于社会保障与福利改革的关系问题;(5)关于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4、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37】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2)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

(3)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

(4)阐释社会保障的功能;

(5)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5、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42】

(1)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四大前;

②党的十四大至十五届五中全会;③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至今。

(2)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具体设计。

第三章

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其分类【46】

(1)社会保障基金:

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资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2)按基金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主要有:

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其他保障基金等。

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为实施社会保险项目而筹集的基金,又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47】、作用【49】、特征【49】、类型【60】

①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

(1)财政拨款;

(2)社会保险费(税);(3)基金运营收入;(4)其他资金:

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②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1)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

(2)发挥保险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3)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③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1)基金的共担性;

(2)基金的共济性;(3)基金的公益性;(4)基金的强制性;(5)基金的保值性;(6)基金的监督性

④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有三大类:

(1)DB型现收现付制;

(2)DC型完全积累制;(3)各种不同形式的混合模式,如半积累制和名义账户等。

3、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53】

(1)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重视宏观制度方式选择,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领域的技术设计与应用;

(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要对应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

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问题的3个方面【55】参考表3-1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问题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及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等多方面。

其中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及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包括缴费制、缴税制及储蓄制三种形式。

5、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发展趋势【56】

(1)筹资模式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发展;

(2)管理方式从社会统筹制向个人账户制发展;

(3)筹资形式从缴费制向缴税制发展。

6、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57】

(1)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法政出多门,筹资方式不规范,缺乏法律保障,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

(2)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还比较混乱,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社会保障资金在使用上存在漏洞,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新途径【59】

(1)开征社会保障税;

(2)发行社会保障专项国债;(3)有偿转让部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4)发行社会保障彩票

8、国际养老保险基金运作出现的两个新趋势【64】

(1)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制方面出现宽松化趋势,投资工具趋向多样化。

(2)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朝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倾斜。

9、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模式【66】

(1)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

①审慎性监管模式;②严格的限量监管模式;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模式

(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的国际比较

10、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69】

(1)股权投资;

(2)转化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资金;(3)进行国际投资;(4)开拓海外股权投资市场

第四章

1、社会保险的概念【74】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简述社会保险的内容、特征【75】

①社会保险的内容: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②社会保险的特征:

(1)保障性;

(2)法定性;(3)互济性;(4)福利性;(5)普遍性

3、简述/论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76】

(1)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而社会保障始终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2)职责不同:

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

社会保障不但包括所有国民一切可能遇到的普通危险、困难和损失的保障责任,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

(3)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分配和劳动者对保险基金的贡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原有的收入标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分配在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或社会对国民的单方面援助,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标准,它保障的是最低生活需要

4、简述社会保险的功能与意义【77】

①社会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2)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制;

(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②社会保险的意义:

(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动劳动制度改革;

(3)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5、试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主客观条件【79】

(1)社会保险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人们的社会保险需求意识的产生和不断转变与深化。

所谓社会保险的需求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可能遭遇的各种劳动危险及其经济损失寻求安全保障的渴求与欲望。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②人们对劳动危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侥幸心理的转变;③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2)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①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②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6、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85】

(1)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差异;

(2)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3)经营原则与实施的方式不同;(4)保险覆盖面不同;(5)保险费的负担原则与保障水平不同;(6)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和水平不同;(7)立法范畴不同;(8)舆论监督的差异性

7、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92-93】

(1)主要问题:

(1)覆盖面问题;

(2)管理体制问题;(3)社保基金问题;(4)社保法律问题

8、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93】

(1)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2)确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措施;

(3)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第五章

1、养老保险的概念【98】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99】

(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3、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101】

(1)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2)养老保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3)养老保险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

(4)实行养老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4、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102】

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往往与一国实行的养老保险的类型有关,也与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关。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的,即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格条件,才能享受到领取养老金的权利。

这些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年龄和投保年限;

(2)年龄和工龄条件;(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4)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5、我国养老保险的层次构成【105】

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6、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107】

(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2)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