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9339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课堂实录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引入】本节我们将通过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复习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预习案的下列问题,并说出习题的解答思路

三、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

其中ΔC指,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Δt指V表示。

2、单位:

【巩固练习】

(1)、已知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SB.5SC.7.5SD.10S

(2)、对反应A(g)+3B(g)⇌2C(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υ(A)=0.3mol/(L·min)B.υ(B)=0.6mol/(L·min)

C.υ(C)=0.5mol/(L·min)D.υ(A)=0.01mol/(L·s)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进行强调计算公式,指出此公式计算的速率为平均速率。

【学生活动】回答导学案的下列内容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

2、外因:

(1)浓度:

a.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化学反应率。

b.浓度与速率存在着定量关系即速率方程,例如aA(g)+bB(g)=cC(g)+dD(g)其速率方程为V=KCm(A)Cn(B),其中k为,m、n与方程式的系数。

速率方程表示的是速率(填平均或即时)。

c.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的影响,通常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

(2)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有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压强,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的改变必须引起改变才能引起速率的变化。

(3)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

a.加入催化剂,一般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实质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的,降低,来改变反应速率的。

【教师活动】教师点评,并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强调。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以下练习题对以上内容进行巩固,学生个别回答解题思路,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补充。

【巩固练习】

(1)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为:

2Fe3++2I-==2Fe2++I2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KCm(Fe3+)Cn(I-)已知:

C(Fe3+)(mol/L)

C(I-)(mol/L)

V(mol/(L.s))

1

0.1

0.1

0.01k

2

0.1

0.2

0.04k

3

0.2

0.1

0.02k

则m=,n=.

(2)、对于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能使该反应的速率加快的是()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

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He使体积增大

(3)、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

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

【思考】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导学案上的下列内容

(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

改变哪个方向反应物的浓度,哪个方向的速率。

(2)压强:

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但改变程度。

非等体反应:

对的速率影响大

等体反应:

对两个方向的速率影响。

(3)温度:

改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但改变程度。

一般,对的速率影响大

(4)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但加快的程度。

【教师活动】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一致的,只是影响的程度可能不同。

并对每种情况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小组讨论完成探究案上的第一个探究。

并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画出2SO2(g)+O2(g)⇌2SO3(g)ΔH<0改变下列条件的v-t图像

(1)降低反应物浓度

(2)增大生成物浓度

(3)降低温度;(4)降低压强

(5)加入催化剂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五)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

分子

总数

单位体积分子总数

活化分子总数

活化分子百分数

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

有效碰撞次数

反应

速率

加反应物增大浓度

缩小体积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用催化剂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导学案的下列问题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完成下列表格】

外部条件

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交流.研讨】

(1)增大压强既可提高反应速率,又可提高氨的产量,那么在合成氨工业中为什么不选择更高压而选择20MPa--50MPa

(2)合成氨工业中,温度为什么选择700K左右呢?

(3)通过理论计算V(N2):

V(H2)=1:

3时,转化率最高,实际生产中为什么选择V(N2):

V(H2)=1:

2.8呢?

(4)在合成氨工业流程中,为什么要对原料气进行净化?

【教师活动】学生通过以上的问题回答,教师得出选择工业生产条件的注意事项,并通过下列练习进行巩固。

【巩固练习】

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转化为SO3:

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1。

(已知制SO3过程中催化剂是V2O5,它在400℃-500℃时催化效果最好)下表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中常用过量的空气是为了。

(2)实际生产中,选定温度为400~500℃是由于。

(3)实际生产中,压强采用常压,原因是。

(4)尾气中的SO2必须回收,是为了。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

他们正处于生理的高速发展期,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正经历着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

2、学生的学习方式

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

3、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因素及基本的结论熟练掌握,但对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较差,对速率-时间图像也不能准确画出。

不能从碰撞理论的角度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掌握工业合成氨条件优化的方法,但不能准确回答温度、压强为什么这样选择。

4、学生个体间差异

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差距的,我这节课主要是采取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样既可以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带动学困生。

 

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和锻炼,高二的学生在心理上逐渐趋于理性,认识事物的能力得到加强,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定性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反应的快慢,浓度、催化剂、温度、催化剂等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没有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研究。

 

1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

他们正处于生理的高速发展期,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正经历着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

2.2学生的学习方式

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

2.3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3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预习案中的习题,我抽查了20份,有这样一个题错误率达到了50%以上,

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

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

错误分析:

这个题学生主要错在第2、3问上,学生不理解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的,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的能量这句话,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

当堂效果:

通过对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的,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的能量的讲解和强调,学生能自己得到正确答案。

评测练习,在我统计的60份作业中,每小题的正确率是1、95%2、91%3、49%4、87%5、63%6、93%7、58%

错误分析:

通过3、7两个题的错误率高可以看出学生对计算题掌握较差,原因如下:

(1)审题不清,比如第7题,把后4分钟当成了前4分钟。

(2)做题粗心,过程正确,但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3)学习习惯不好,看到相似的题不仔细看区别,就根据经验做题,如第5题,在此之前刚做过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目的是提高原料利用率,所以学生看到一半就以为是同一题而漏选。

效果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基本掌握,只是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有待改进。

教材分析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包含了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快慢和限度三方面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知识层面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化学反应,还为后续一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要复习的是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第四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化学反应速率是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

纵观整个高中化学,这部分内容是对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深化;就本教材而言,这部分内容是继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后,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全面深入的认识化学反应特征,逐步建立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体系,为学习第四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做好准备。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是前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延续,是对前三节知识的综合应用。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同时氮气、氢气合成氨反应也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

本节以合成氨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尝试综合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宜条件,从而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2、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

目前使用的三种版本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鲁科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内容编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1)从章节内容的编排上,人教版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内容的难易梯度考虑按“速率—限度—方向”的顺序;鲁科版从化学反应的研究思路出发,按“方向—限度—速率—应用”的顺序;苏教版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按“速率—方向—限度”的顺序。

只有鲁科版对《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单独作为一节来处理。

(2)从内容呈现上来看,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节,人教版主要通过3个半定量的实验和4个科学探究活动形成结论,并运用碰撞理论简单解释;鲁科版提供5组表格数据并结合基元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形成定量认识,并用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进行科学解释;苏教版通过3个定性对比实验形成结论,并运用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进行简单解释。

3、教材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用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解释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

从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从学生熟悉的合成氨入手,利用前三节所学的内容从方向、限度、速率的角度分别分析,并指出当限度和速率的影响相矛盾时主要考虑速率。

4、教材重、难点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2)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撞碰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的概念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评测练习

1、下列哪些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A.压强B.温度C.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

2、500mL1mol/L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不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升高温度

B、将500mL1mol/L的稀盐酸改为1000mL1mol/L的稀盐酸

C、用1mol/L的稀硫酸代替1mol/L的稀盐酸

D、用锌粉代替锌粒

【借题发挥】对于第2题若改变如下条件,速率如何变化?

(1)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是否加快?

(2)若用2mol/L的稀硝酸代替1mol/L的稀盐酸,能否使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3)若增加锌粒的量,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3、在A(g)+B(g)⇌C(g)的反应中,已知温度升高10℃,速率应为原速率的3倍,当温度升高30℃时,反应速率应为原速率的()。

A.9倍B.27倍C.81倍D.243倍

4、右图所示是在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以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反应达到平衡态Ⅰ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5、合成氨工业中采取的下列措施可用勒。

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采用较高压强(20-50MPa)B.采用500℃的高温C.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并补充N2、H2

6.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I)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

[Cu(NH3)2]Ac+CO+NH3

[Cu(NH3)3]Ac·C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____。

(2)醋酸二氨合铜(I)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___。

7、在25℃时,向100mL含HCl14.6g的盐酸中,放入5.6g铁粉,反应进行到2min时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行了4min,铁粉全溶解。

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则:

(1)前2min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2)后4min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是多少?

(3)前2min与后4min相比,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较快?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整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我们学校一直采用的“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本节学生易错、难理解的两个部分即:

一、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二、从碰撞的理论解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采取了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通过讨论更深刻的理解这两个问题,将难点攻破。

但这节课我在对导学案上已有的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内容解释过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大胆的放给学生。

课标分析

第一,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等基础内容,让学生课前填写导学案,来巩固复习,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让学生的预习有针对性。

每一个基础模块后我都配有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加深理解,还可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二,对于两个难点内容:

(1)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2)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给基础差的学生一个思考空间,又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动脑思考,增加学习的兴趣。

第三,在工业合成氨的条件选择上,对温度、压强选择的原则一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解决,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