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92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古代诗词文背诵默写检测题

1、在《秋水》一文中,表现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的句子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在《〈论语〉十则》中,

2、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

3、孔子认为什么可以拿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

“?

,。

4、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帮助他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

5、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的句子是:

“。

6、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7、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在《泊秦淮》中,

8、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

9、借眼前景,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是:

“,

在《无题》中,

10、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11、使用比喻,曲折丰富地表达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

“,。

在《水调歌头》中

12、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的赋予哲理的词句是

“,,。

13、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观思想,表达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的祝福的名句是:

“,。

在《浣溪沙》中,

14、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15、更为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表现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16、生动地表现诗人以释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

17、表现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的句子是:

,。

在《滁州溪涧》中,

18、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19、蕴涵诗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句子是:

“,。

20、在《约客》中,揭示内心世界的点题佳句是:

“,。

在《如梦令》中,

21、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

“,。

22、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被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的句子是:

“。

在《菩萨蛮》中,

23、以喻明志,表达诗人及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不可阻挡的句子是:

“,。

24、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但决不向敌人屈膝的坚定的报国志向的句子是:

“,。

25、在《〈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26、在《无题》中,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27、在《菩萨蛮》中,言简意深,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句子是: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

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

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汝心之固()

(2)何苦而不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5.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用“”(用原文回答)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语气。

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6.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7.《愚公移山》积极意义是

(二)捕蛇者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B.谨食之,时而献焉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D.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

(3)犯寒暑

11.填空、简答。

(3分)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分)

(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

(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

“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

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

zhì,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之:

④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分)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3分)

(四)扁鹊见蔡桓公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望桓侯而还走

(2)汤熨之所及(3)桓侯故使人问之(4)司命之所属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火齐之所及也b.又数刀毙之c.是以谓之“文”也d.桓侯故使人问之

3.当桓侯要找扁鹊为他治病时,扁鹊为什么逃走?

4.上文是按顺序展开情节的;这个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

5.《扁鹊见蔡桓公》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