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919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docx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公共管理理论

1、安全第一原则运用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什么原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原理第一节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一、安全科学管理的组织原则1.计划性原则2.效果原则效应,3.反馈原则4.阶梯原则5.系统性原则6.不得混放并存原则7.单项解决原则8.同等原则9.责任制原则10.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11.干部选择原则劳动保护干部应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技能,劳动保护工程师应当掌握生产组织、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和系统工程学。

二、安全生产五规律1.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安全规律这条规律的实质是,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

这一规律的作用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它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

这一规律则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

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措施。

3.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坚定不移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中的有害后果。

这一规律可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总规律的局部体现。

4.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

破坏这一规律,将导致新技术的效果的下降。

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事故防止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它是以经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经验是掌握客观事物所必须,将个别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科学整理,明确经验诸事实的相互关系而形成了一门知识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是以人的能量系统为主体,结合外部能量作为附带方面的人的行为科学。

与防止事故科学相关的事物相当广泛。

首先是行动着的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深入探讨;其次是应用数学的概率论来研究发生事故的几率;第三是作为劳动手段的体系,有机械、电机、化学等工程技术以及设备环境安全化的“系统安全工程”。

此外,还必须开拓人机工程,这也是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门径。

安全的科学管理,其目的是以个人或集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地探讨人的行为(Behavior);排除妨碍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不安全因素,使之达到按计划进行生产的安全概率为最高。

安全管理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有计划、纲领明确的、方法论正确的基础之上。

这一规律认为,形成劳动安全计划指标是可能的。

指标(目标)必须满足现实,对象明确,定量清楚,与客观条件相符,经济而有效,可以整体检查,并能显示以确保安全为目的作用的整体性。

总之,上述五规律表明: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保护都具有计划性质,而且有确切表述的既定目标。

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正式设计、投入生产、企业改造和生产改革等各阶段上,要真正保证安全生产,只有在认清和运用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

三、防止事故五原则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人灾的特点和天灾不同,要想防止发生人灾,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原则上讲人灾都是能够预防的。

因而,对人灾不要只考虑发生后的对策,必须进一步考虑发生之前的对策。

安全工程学中把预防灾害于未然作为重点,正是基于灾害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基点上的。

但是,实际上要预防全部人灾是困难的。

为此,不仅必须对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还必须对人的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

归根结底,要贯彻人灾可能预防的原则,就必须把防患于未然作为目标。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常见到记载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

所谓不可抗拒,也许是认为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不能避免的意思,而不是从被害者的立场考虑的。

如果站在防止这个事故再次发生的立场考虑,则应该存在另外的原因,而且那绝不是不可抗拒的,而是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而从可能预防的原则来看,人灾的原因调查可以不使用“不可抗拒”这个字眼的。

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

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

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

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

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

但是,防止灾害只着眼于事后对策的作法,可以说是从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观点出发的。

而这些则是基于把可能预防的人灾和天灾一视同仁来考虑的。

总之,作为人为灾害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对策,比事故后处置更为重要。

安全工程学的重点应放在事故前的对策上。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这两层意思,现分别论述如下。

如前所述,所谓事故就是在正常流程图上所没有记载的事件。

例如,内装物质从管道内漏出或喷出,高压装置破裂,可燃性气体爆炸,易燃气体发生火灾,锅炉过热,电气设备漏电,钢丝绳断裂,堆积的货物倒塌,物体从高处落下,货车脱轨等种种事件,都列为事故。

这些事故的结果将造成损失。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伤、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原材料、产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付及市场的丧失等物质损失。

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人的事故,造成物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的事故可分为如下几类:

(1)由于人的动作所引起的事故:

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和物相撞、人体扭转等。

(2)由于物的运动引起的事故:

例如,人受飞来物体打击、重物压迫、旋转物夹持、车辆撞压等。

(3)由于接触或吸收引起的事故:

例如,接触带电导线而触电,受到放射线辐射,接触高温或低温物体,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这些人的事故的结果,在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骨折、脱臼、创伤、电击伤害、烧伤、冻伤、化学伤害、中毒、窒息、放射性伤害等疾病或伤害,有时造成死亡。

对于人的事故,有海因里希(Heinrich)法则,例如跌倒这样的事故,如反复发生,将会遵守这样的比率:

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1:

29:

300的法则”。

这个比率是学者海因里希从很多次伤害事故统计数字中总结出来的。

实际上,这个比率随事故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坠落、触电等事故的重伤比例非常高。

因此,这个法则并不只是数学比率的意义,而是意味着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因而,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系:

“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损失。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被破坏设备的种类,有无负伤者或人数多少,负伤部位或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以及所有的爆炸事故当时发生的地点、人员配置、周围可燃物数量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律不能预测。

也有在事故发生时完全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nearaccident)。

即便是像这种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

2、安全生产管理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包括哪些

 第二章安全管理原理第一节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

一、安全科学管理的组织原则1.计划性原则2.效果原则效应,3.反馈原则4.阶梯原则5.系统性原则6.不得混放并存原则7.单项解决原则8.同等原则9.责任制原则10.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11.干部选择原则劳动保护干部应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技能,劳动保护工程师应当掌握生产组织、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和系统工程学。

二、安全生产五规律1.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安全规律

这条规律的实质是,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

这一规律的作用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它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

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

这一规律则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

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措施。

3.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坚定不移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中的有害后果。

这一规律可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总规律的局部体现。

4.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

破坏这一规律,将导致新技术的效果的下降。

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事故防止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它是以经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经验是掌握客观事物所必须,将个别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科学整理,明确经验诸事实的相互关系而形成了一门知识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是以人的能量系统为主体,结合外部能量作为附带方面的人的行为科学。

与防止事故科学相关的事物相当广泛。

首先是行动着的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深入探讨;其次是应用数学的概率论来研究发生事故的几率;第三是作为劳动手段的体系,有机械、电机、化学等工程技术以及设备环境安全化的“系统安全工程”。

此外,还必须开拓人机工程,这也是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门径。

安全的科学管理,其目的是以个人或集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地探讨人的行为(Behavior);排除妨碍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不安全因素,使之达到按计划进行生产的安全概率为最高。

安全管理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有计划、纲领明确的、方法论正确的基础之上。

这一规律认为,形成劳动安全计划指标是可能的。

指标(目标)必须满足现实,对象明确,定量清楚,与客观条件相符,经济而有效,可以整体检查,并能显示以确保安全为目的作用的整体性。

总之,上述五规律表明: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保护都具有计划性质,而且有确切表述的既定目标。

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正式设计、投入生产、企业改造和生产改革等各阶段上,要真正保证安全生产,只有在认清和运用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

三、防止事故五原则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

人灾的特点和天灾不同,要想防止发生人灾,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原则上讲人灾都是能够预防的。

因而,对人灾不要只考虑发生后的对策,必须进一步考虑发生之前的对策。

安全工程学中把预防灾害于未然作为重点,正是基于灾害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基点上的。

但是,实际上要预防全部人灾是困难的。

为此,不仅必须对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还必须对人的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

归根结底,要贯彻人灾可能预防的原则,就必须把防患于未然作为目标。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常见到记载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

所谓不可抗拒,也许是认为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不能避免的意思,而不是从被害者的立场考虑的。

如果站在防止这个事故再次发生的立场考虑,则应该存在另外的原因,而且那绝不是不可抗拒的,而是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而从可能预防的原则来看,人灾的原因调查可以不使用“不可抗拒”这个字眼的。

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

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

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

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

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

但是,防止灾害只着眼于事后对策的作法,可以说是从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观点出发的。

而这些则是基于把可能预防的人灾和天灾一视同仁来考虑的。

总之,作为人为灾害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对策,比事故后处置更为重要。

安全工程学的重点应放在事故前的对策上。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

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这两层意思,现分别论述如下。

如前所述,所谓事故就是在正常流程图上所没有记载的事件。

例如,内装物质从管道内漏出或喷出,高压装置破裂,可燃性气体爆炸,易燃气体发生火灾,锅炉过热,电气设备漏电,钢丝绳断裂,堆积的货物倒塌,物体从高处落下,货车脱轨等种种事件,都列为事故。

这些事故的结果将造成损失。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伤、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原材料、产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付及市场的丧失等物质损失。

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人的事故,造成物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的事故可分为如下几类:

(1)由于人的动作所引起的事故:

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和物相撞、人体扭转等。

(2)由于物的运动引起的事故:

例如,人受飞来物体打击、重物压迫、旋转物夹持、车辆撞压等。

(3)由于接触或吸收引起的事故:

例如,接触带电导线而触电,受到放射线辐射,接触高温或低温物体,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这些人的事故的结果,在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骨折、脱臼、创伤、电击伤害、烧伤、冻伤、化学伤害、中毒、窒息、放射性伤害等疾病或伤害,有时造成死亡。

对于人的事故,有海因里希(Heinrich)法则,例如跌倒这样的事故,如反复发生,将会遵守这样的比率:

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1:

29:

300的法则”。

这个比率是学者海因里希从很多次伤害事故统计数字中总结出来的。

实际上,这个比率随事故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坠落、触电等事故的重伤比例非常高。

因此,这个法则并不只是数学比率的意义,而是意味着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因而,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系:

“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损失。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被破坏设备的种类,有无负伤者或人数多少,负伤部位或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以及所有的爆炸事故当时发生的地点、人员配置、周围可燃物数量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律不能预测。

也有在事故发生时完全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nearaccident)。

即便是像这种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

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有哪些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

4、强制原理

4、电力国家安全四大管理理论

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陇关心他们。

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此外,我们还耍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

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耍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倶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

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

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

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帆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

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

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尚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

到期的,已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

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

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

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

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

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

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

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

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5、Deming安全生产系统理论是什么呀

戴明循环的优点

1.适用于日常的个人能或团队管理,

2.戴明循环的过程百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适用于项目管理,

4.有助度于持续发展提高,

5.有助于供知应商发展,

6.有助于人力资源发展,

7.有助于新产品开发,

8.以及流程检验。

DemingCycle[戴明循环]的4个步骤详解。

1.Plan[计划]。

计划变革,分析、预测结果。

2.Doit[执行]。

执行计划,在可控环内境下,小幅迈进。

3.Study/Check[检查]。

检查结果。

4.Act[处理]。

采取行动,对流程进行标准化或提高。

参考书:

MaryWatson-TheDemingManagementMethod[中译本《戴明的管理方法》,台湾天容下文化出版社,1997]

6、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包括

括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安全技术知识、事故调查处理等。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根据安全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3.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产品安全和交通运输安全等。

4.事故按其性质:

可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种。

5.企业为什么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方针

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的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的神圣职责之一,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安全,尽一切努力在生产劳动中和其他活动中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伤亡事故;

其次,企业的最优化目标是高产、低耗、优质、安全的统一,忽视安全,片面追求产量、产值,是无法达到最优化目标的。

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还可能给环境,给社会,乃至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6.哪些情况下除追究直接责任外还应追究领导责任

(1)领导人员,安全责任制不落实,造成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2)对贯彻上级和本单位提出的安全要求和反事故措施不利;

(3)对频发的重大事故不能有力制止;

(4)对职工的安全考核不严,造成不会操作,不懂安全规程者;

(5)现场规章制度不健全;

(6)现场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

(7)重大设备缺陷未组织及时消除;

(8)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7.三级安全教育

企业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厂级教育、车间级教育、班组级教育;

对调换新工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岗位、新工艺的安全卫生教育,受教育者,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8.企业单位对干部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二是防火、灭火知识技能方面。

9.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答:

(1)事故可以预防;

(2)防患于未然;(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4)全面处理的原则。

10.违章作业

生产、施工中,凡违反国家、部或主管上级制订的有关安全的法规、规程、条例、指令、规定、办法、有关文件,以及违反本单位制订的现场规程、管理制度、规定、办法、指令而进行工作,称之为违章作业。

11.验电

答:

通过验电笔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无电压,以防出现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12.树枝接触带电导线时,为什么要禁止人员接近?

树枝接触裸导线时,树枝、树身会带电,危及人身安全,所以要防止人员接近。

当绝缘导线接触树枝时,树枝会磨损导线绝缘层,树枝会直接接触导线金属部分,使树枝、树身带电。

13.保护接地

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构架、支架通过接地和大地接连起来叫保护接地。

其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降低接点的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

14.为什么绝缘靴、绝缘手套等胶制品,不可与石油类的油脂接触?

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等橡胶制品与石油类的油脂接触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腐蚀和降低绝缘材料的绝缘,并过早老化、失效。

15.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停电;

(2)验电;(3)装设接地线;(4)悬挂表示牌;(5)装设遮拦

16.电流通过人体造成死亡的原因

由于电流通过人的肌体,伤害了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致使心脏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呼吸停止,从而造成死亡。

17.怎样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1)切断电源。

(2)如切断电源有困难,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或其他绝缘物体将电源挑开,或用带绝缘物体的钢丝钳剪断电线,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3)如果有人在较高处触电,应迅速拉开电源开关,同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坠落。

18.电气设备高低压是如何划分的?

380伏是否是高压?

为什么?

高压:

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者;低压:

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下者;380伏因对地电压超过250伏,所以属高压。

19.漏电保护器的功用是什么?

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漏电保护器的功用主要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

其适用范围是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至250A。

20.为了防止电、气焊作业中的灼伤事故,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对上衣、裤脚、手套的穿戴有哪些要求?

答:

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脚不准塞在靴子里,手套要套在袖口外。

21.架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