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音虚词.docx
《复音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音虚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音虚词
三、复音虚词
1.【比(bì)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不然】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3.【不啻】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仅”。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治平篇》)
②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聊斋志异·促织》)
4.【得无】副词,表示委婉反问。
“是不是”“莫不是”,“难道没有”“怎么能没有”。
得无教我猎虫所也?
(《聊斋志异·促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5.【而后】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6.【而已】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意思是“就停止”。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战国策》)
②语气词,意思是“罢了”、“就是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7.【何其】【一何】 表感叹,意思是“多么”。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8.【何如】【何若】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为“如何”“若何”的倒置,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怎么办”“怎么对付”等。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②作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
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也?
(《墨子•公输》)
③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荆州大小孰与海内?
(《三国志•诸葛瑾传》)
9.【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
有两种情况:
①意思是“……干什么”。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②意思是“为什么”。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
“若何为生我家?
”痛哉斯言。
(黄宗羲《原君》)
10.【何也】【何者】【何则】【何欤】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
独五人之徼徼,何也?
(《五人墓碑记》)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齐桓晋文之事》)
11.【何以】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
有两种情况:
①作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
何以战?
(《曹刿论战》)
②作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2.【既而】【已而】【俄而】【俄顷】【顷之】【始而】【继而】【未几】【无何】表示在前一个动作之后不久的动作,意思是“没有过多少时间”“没多久”。
既而儿醒,大啼。
(《口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口技》)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
13.【可得】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齐桓晋文之事》》)
14.【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相当于“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②表示可能或许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15.【奈何】是“何奈”的倒置,表示询问。
有四种情况:
①作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②作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冯谖客孟尝君》》)
③作谓语,宾语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把、拿)……怎么办”。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
④作“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
16.【且夫】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进层,意思是“再说”。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17.【然而】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过秦论》)
18.【然则】连词,连接分句。
有两种情况:
①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②表示转折,同“然而”,意思是“但是”。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19.【若夫】【若乃】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另提,意为“如果说到”“像那”“至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
(《西都赋》)
20.【是故】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故是”的倒置,用于后一分句前,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说》)
②意思是“这乃是”“这就是”。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21.【是以】【是用】“以是”“用是”的倒置,表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高启《书博鸡者事》)
22.【孰若】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表示比较,意思是“哪赶上”。
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后汉书·逸民传》
②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哪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23.【孰与】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是“与……孰……”的倒置,意思是“……与……比谁怎么样”。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作谓语,表示反问,意思是“怎么能”。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③作连词,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
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后出师表》)
④表示疑问,意思是“跟谁……”。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
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西厢记》)
24.【虽然】意思是“虽然(即使)是这样,但是……”。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
25.【所自】【所从】介宾结构倒置,做状语,意思是“从哪里”。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
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26.【为(wéi)……所……】表被动,“被”。
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7.【无乃】也作“毋乃”,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表示猜测,意思是“或许”“只怕”“恐怕”。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蹇叔哭师》)
②表示反问,但语气比较委婉,意思是“难道不是”“莫不是”。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庄子·让王》)
28.【无非】意思是“没有什么不是”。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庖丁解牛》)
29.【相与】表示双方共同的关系,意思是“互相”“彼此”或译为“一齐”“共同”。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蔺相如列传》)
30.【向使】表示假设,意思是“假如”。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六国论》)
31.【以为】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意思是“认为”“认为是”。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②意思是“把(拿、用)……作为(当作)……”,介词的宾语常省略或前置。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
③相当于“而作为”“而成为”(“以”表承接)。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
④意思是“使(让)……成为……”。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察传》)
32.【于是】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介词结构,做状语或补语,意思是“在这……”,要根据上下文恰当译出。
于是(在这时)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荆轲刺秦王》)
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
(《捕蛇者说》)
②连词,表示因果承接。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
33.【有以】 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相当于“有用来……的(办法等)”。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
34.【无以】 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等)”。
河曲智叟无以应。
(《愚公移山》)
35.【至于】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动词,意思是“达到”“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②连词。
表示另提一事。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
③连词。
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
相当于“以致于”“到了……地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36.【之谓】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后边无宾语时,可译为“说的就是……”。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②后边有宾语时,意思是“叫……为……”“把……叫做……”。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