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467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6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步步高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1640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十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展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核心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含义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内容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图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提醒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2广东高考·35

2012浙江高考·30

2012新课标全国卷·23

2012大纲全国卷·38

(2)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命题点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典例1 (2012·浙江高考)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面对房价上涨这一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群体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涨和跌”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②错误;无论是涨还是跌,都是基于自身实际的反映,说明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均源于社会存在,④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命题点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典例2 (2012·大纲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

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

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

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

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

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的认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体现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先进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1.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民的物质生活较为贫困,解决温饱尚是问题,休闲服务消费近无。

改革开放后,出现多种生活生产方式,人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手段,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更丰富,消费观念和财富观念也有了质的飞跃。

娱乐休闲、精神享受方面的支出逐渐占据人们消费的更大比例。

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引发了人们消费观念、财富观念的变化,体现了D。

A、C与材料无关;B不具体。

2.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苏文忠认为,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当世界一流企业的自信,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思想。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答案 A

解析 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符合题意。

B与题意不符;C、D错误。

核心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提醒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提醒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图示 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山东高考·24

2011浙江高考·29

2011江苏高考·32

2009安徽高考·11

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考查,尤其后者,在理解上难度很大。

命题点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典例3 (2009·安徽高考)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农村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故选①;农村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可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选③。

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会带来社会性质的变化,故②错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巩固维护经济基础,但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要看其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故④错误。

命题点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典例4 (2011·山东高考)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答案 C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C项正确。

A项观点混淆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错误的;政治制度属于认识的范畴,应该是社会实践决定认识,故B项观点错误;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3.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法律制度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矛盾的

答案 A

解析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修改民事诉讼法的行为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都说明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故选A。

4.“……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一曲《走进新时代》,唱出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我们之所以能够“改革开放富起来”,是因为(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改革就是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④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我们之所以能够“改革开放富起来”,是因为①④。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错误;③混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核心考点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具体阐释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提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地位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提醒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关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

提醒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4.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2浙江高考·40

(2)

2012广东高考·32

2011北京高考·28

2011海南高考·16

此考点一方面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人民群众地位、作用的理解;另一方面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运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命题点1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典例5 (2012·浙江高考)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

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

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 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解析 本题以W村开展的文化创建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中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知识。

应从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的来源、物质条件和直接创造的精神财富等方面具体回答。

命题点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典例6 (2011·北京高考)毛泽东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就是要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所以B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统一战线的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人民的监督。

故选B。

5.“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

“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靡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为民兴利除害,使不匮乏,故所以阜财。

“阜财”谓财丰大也。

“厚生”者,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

这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②群众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要坚持群众观点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执政者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为政者应“正德”“利民”“厚生”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决定的,①应选。

②说法错误。

“利用”“阜财”“厚生”体现了③。

“正德”“利用”思想体现了④。

6.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矛盾易发多发。

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都要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否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等。

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请结合材料回答: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解析 回答本题,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作用及其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来分析。

易错点1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提醒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矫正训练1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答案 C

解析 诗中的“时”“事”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歌诗”则是社会意识,C符合题意。

A、B观点正确,但在题中没有体现;D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易错点2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提醒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都起推动作用,只有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起推动作用。

矫正训练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的关键句“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可以看出,只有A表述符合题意。

B表述不符合题意;C、D项表述错误。

易错点3 错误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提醒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矫正训练3 2012年,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①错误;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②错误。

故选B。

易错点4 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提醒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矫正训练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

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银发浪潮”来袭,养老“大堤”能否抵挡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据统计,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养老领域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迭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①。

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②。

2012年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而此前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

这说明养老困境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③。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的形势,决定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

信息点②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用联系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