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827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docx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10.1系统概述

目前,日常工作业务对网络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

网络系统必须提供文字、语音、动态与静态等图像信息,包括语音信箱、电子信箱、语音应答、可视图文、传真图像、数据业务通讯,桌面会议电视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等。

因此,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通讯带宽,以满足今后大楼内部各种应用组网的要求。

为保证系统适应技术的发展、保持与技术同步,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相关产品按最新标准配置,系统必须支持100M、千兆及未来万兆以太网、622MATM等较先进的网络技术,包括所有的数据系统链路/信道必须达到此技术性能的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现代生活中传输计算机信息和电话信息的主要通道,是埋藏在建筑物中的电缆(或光缆),因此它与计算机系统和电话系统的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建筑物的基础建设和装潢设计应该融为一体。

如果在建楼时已经充分考虑了信息系统的使用需求,那么在大楼建成后,一方面能使办公人员获得极其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为了增加通信电缆而对大楼“开肠破肚”,使大楼内外的美丽保持始终。

在这一方面,无锡苏嘉大厦业主的领导在大楼建造伊始已经考虑到布线系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将为布线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实现带来相当多的益处。

为了使本布线系统得到长期的、更多的收益,本方案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重点考虑了今后的系统扩充、可靠性、易维护、易管理等问题,希望本方案书能给院方带来最大的实惠。

在这次无锡苏嘉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中,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性能价格比、造型等实际问题,在本方案中将推荐选用IBMACS超五类非屏蔽布线系统。

本综合布线系统在安装完毕后,能够满足每星期7日,每日24小时无休息地正常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的要求。

本方案是根据业主要求,在充分考虑了无锡苏嘉大厦的环境、运行方式和可能采用的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参考以往的经验所形成。

10.2需求分析

10.2.1工程概况

无锡苏嘉大厦位于无锡纺前镇,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该建筑物主体结构已开始施工,所有弱电子系统应根据此项目的特殊条件进行针对性设计。

10.2.2客户需求

根据医院提出的语音、数据网络的招标要求,酒店管理/POS机计费系统、办公系统、客房宽带系统和VOD视频点播系统、语音系统五个系统

插座面板采用国标86系列面板,视安装位置采用双孔、单孔面板并加防尘盖保护,插座模块采用5e类UTP产品,每个信息点将均可应用于电话,也可应用于数据、图像等系统终端连接。

水平子系统对应UTP信息插座全部采用5e类4对UTP电缆配置。

将来用户根据设备连接需要,随时将任一UTP信息点跳线连接成语音或数据应用。

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水平布线不得超过90米的限制。

楼层配线间可以每层或多层设置一个,但应保证每个配线间管理的布线设备及网络设备在1个19寸机柜所容纳的范围内。

主干子系统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部分,主要连接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机房与管理子系统楼层分线箱。

本系统中语音主干采用3类大对数主干UTP电缆,具体容量对应各楼层分线箱的用户语音信息点数量配置,并保证20%扩充余量。

数据主干采用62.5/125μm室内多模光缆,每个管理间设置1条。

光纤以ST或SC连接头端接。

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根据各功能区划分,将一层消控中心作为综合布线设备间MDF。

所有楼层配线间的语音及数据主干全部集中连接至设备间。

10.2.3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

考虑各方面的业务要求建立数字通讯系统和千兆网系统。

为此建立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应能适应并适合业务发展的要求。

本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

根据要求,此次综合布线系统方案的核心要求如下:

满足以上业主信息点的应用要求;

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能够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

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可互换性和可扩充性。

10.3布线系统的设计说明

10.3.1基本结构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1801)的设计原则,布线系统将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描述时分为主配线间和楼层配线间两部分)、垂直子系统及建筑物间子系统构成。

在本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布线系统的高度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及可扩充性。

根据业主方的布线系统的要求,配置方案如下: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设在各办公室内的信息插座、跳线(连接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之间的线缆)构成。

根据业主对信息点布置的说明及平面图的布置,规划信息点如下:

铜缆信息点:

647点其中数据点:

2407点语音点:

264点

光纤到桌面点:

4点

(详见信息点点位表)。

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各大楼内楼层配线间至各个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

水平子系统对应UTP信息插座全部采用甲方提供的5e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水平布线不得超过90米的限制。

同时,根据大楼建筑的结构,合理分配管理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对应光纤信息插座全部采用甲方提供的4芯多模室内光缆。

光缆的连接从大楼主配线间直接至工作区。

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各层分设的楼层配线系统及中心机房的主配线系统构成,负责楼层内及信息通道的统一管理。

主要由跳线面板、跳线管理器、跳线、光缆端接面板、机柜(或机架)等组成。

管理子系统的布局将对今后的线缆管理起重大的影响。

管理区子系统分大楼主配线间和楼层配线间。

楼层配线间可以每层或多层设置一个,同时,但应保证每个配线间管理的布线设备及网络设备在1个19寸机柜所容纳的范围内。

楼层的电信间分布如下:

Ø1、2、3层设置1个楼层配线间,1层消控中心为整个大楼的主配线间;

Ø4、5、6设置1个楼层配线间;

Ø7、8、9设置1个楼层配线间;

Ø10、11、12设置1个楼层配线间。

垂直区子系统:

垂直数据主干线缆将直接从大楼的设备间铺设到各楼层配线间。

语音采用甲方提供的大对数通信电缆,即垂直语音主干线缆将直接从大楼主配线间铺设到各楼层配线间。

数据采用甲方提供的4芯多模光纤,即垂直主干光纤将直接从大楼主配线间铺设到各楼层配线间。

建筑物间子系统:

垂直主干子系统是指连接总设备间配线架(或光纤接线盒/箱)与各建筑物总配线架(或光纤接线盒/箱)之线缆。

本系统中的楼群子系统为从门诊楼4层的中心机房至各区域及各楼的设备间之间的线缆。

语音采用甲方提供的大对数通信电缆;数据采用多模光纤。

10.3.2布线系统的性能

10.3.2.1布线系统需符合的标准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

招标书和图纸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DB31/219.1-19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

国际布线标准(ISO/IECISO11801)

IEC332-3的阻燃要求

IEC1034对低烟的要求

大厦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200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欧洲布线标准(EN50173,1995年8月)

商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EIA/TIA-569)

商用建筑电信设施管理标准(EIA/TIA-606)

商用建筑通信接地接续要求(EIA/TIA-607)

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EIA/TIATSB67)

电磁兼容标准EMCStandardEN55022]

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CCITTISDN)

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EIA/TIATSB-67)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EIA/TIATSB-72)

开放式办公布线系统标准(EIA/TIATSB-75)

相关标准和规范中如有内容不一致之处,按如下优先级顺序使用:

国际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规范

部颁标准、规范

行业标准、规范

地方标准、规范

制造商使用的标准、规范

10.3.2.2布线材料的技术要求

水平配线电缆为超五类或高于ISO11801的技术性能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增强型五类布线系统应满足ClassD+的链路技术性能指标和信道性能,要求水平双绞线系统的综合性能应超过ISO11801的ClassD+的应用。

所组成的布线系统的各种链路应超过ISO11801的ClassD+的链路。

水平数据配线电缆为增强型五类100阻燃型平衡电缆。

满足或高于ISO11801的技术性能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频率(MHz)

PairtoPairNEXT

PSNEXT

PSELFEXT

ReturnLoss

ChannelPSACR

PairtoPairACR

1

83.1

80.1

72.1

30.0

68

69

4

71.0

86.0

60.0

30.0

61

64

8

65.0

62.0

54.0

30.0

54

56

10

63.1

60.0

52.0

30.0

49

50

16

59.0

56.0

48.0

30.0

47

50

20

57.1

54.0

46.1

30.0

41

47

25

55.1

52.0

44.1

30.0

41

44

31.25

53.2

50.2

42.1

28.1

36

38

62.5

47.2

44.2

36.2

22.1

30

32

100

43.1

40.1

32.1

18.0

18

20

125

41.0

38.2

29.0

18.0

14

15

155

37.0

34.3

23.2

17.0

8

10

三类电缆

1)最大衰减(dB/100m):

10MHz

9.8

16MHz

13.1

2)最小近端串音衰减(dB/100m):

10MHz

26

16MHz

23

3)特性阻抗(欧姆):

1~16MHz

10015

水平与垂直光纤均为62.5/125m多模光纤,必须符合ISO11801技术性能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a)最大传输衰减

850nm

3.5dB/km

1300nm

1.0dB/km

b)信号最小传输带宽

850nm

200MHz.km

1300nm

500MHz.km

垂直干线光缆采用松套式或骨架式结构,必须有非金属保护层和PVX护套。

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转换接头和交叉连接配线架等连接硬件必须满足或高于ISO11801第9章中对连接光纤和三类、五类电缆时所提出的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a)5类配线架的最大衰减

10MHz

0.1dB

16MHz

0.2dB

100MHz

0.4dB

b)5类配线架的最小近端串音衰减

10MHz

60dB

16MHz

56dB

信息插座为超五类RJ45型双孔或单孔插座。

在双孔插座上应有文字或图案来区分话音插口和数据插口。

光纤插座ST光纤模块。

所有插座面板尺寸均为88×88(可以使用国标86型底盒)。

所有信息插座均为45○斜插座且必须具有防尘盖。

所有配线面板必须是19”模块化部件,可以方便地安装在19”标准机柜中。

该机柜应具有玻璃门(带锁),后门和侧门可拆卸,带交流电源插座和风扇。

10.3.2.3布线链接的主要性能指标

根据大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