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7917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ocx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产品出厂后进行包装、运输、装卸、仓储,以实现产品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时间和空间转移的传统物流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市场环境,转而被通过信息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及回收等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的现代物流所取代【1】。

所以现代物流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五大运输方式经营的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货代、电子商务、通信、银行、保险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服务企业,还涉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

可以说,现代物流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

因此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由于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物流产业带来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此外,由于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从这个角度讲,建立城市物流体系,发展城市物流,将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是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合理的规划城市物流,能够高效地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商品交易,更好的发挥其对货物的集散作用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能够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如能提升城市功能,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四是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发展现代物流,改造城市的物流系统可以降低物耗和节约能源,有效控制车辆污染,合理使用土地,及时处理废弃物,美化城市环境。

五是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

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

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基于城市现代物流的发展给城市、区域经济带来的巨大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都已开始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普遍加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也在努力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

长三角提出以上海为核心,以江浙港口群为依托,全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珠三角提出打造泛珠三角地区物流网络,成为面向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重地;东三省提出以大连为门户,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建立内陆干港为基础,建立东北物流主廊道,形成东北快速出海物流重镇,打通西北物流;中部则提出利用武汉、郑州的地理优势,建成东西南北贯通的物流中心。

1.1.2课题选题的意义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和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众所周知,郑州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和交通,而由此放大的优势是现代物流。

郑州地处中国腹心,距周边省份的一些区域距离较近,交通半径短,辐射能力强,各种运输方式市场覆盖效率高,汇集能力强,集散、分拨、配送成本低。

并且由于位置的特殊性,郑州市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

同时郑州还具有广阔的潜在购买市场和较强的周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力。

可以说,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十分突出。

因此,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郑州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编制实施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郑州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纲要》等指导性纲要来推进郑州市现代物流的发展。

随着发展政策的出台和深入实施,郑州物流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现在郑州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且分布分散;观念陈旧,经营范围窄;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落后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郑州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河南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郑州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区成功的经验,提出郑州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这不仅对郑州和整个中原城市群的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国外物流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

早在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在《SomeProbleminMarketDistribution》中提出“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

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修正了物流的定义,用“logistics”代替“PhysicalDistribution”,即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整合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物流由“logistics”向SCM发展,即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它将链上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施系统最优的集成。

目前的理论研究热点是在供应链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分支,主要有有专业物流、精益物流、敏捷物流、全球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以及高新物流应用技术等方向。

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各国内部区域、城市之间联合的趋势正在加强,因此跨国界、跨区域的供应链管理也成为重要的探讨内容。

2004物流年度报告的主题是“全球化”,报告中重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供应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各方面的发展和趋势。

总的来看,国外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研究政府的角色、政策的作用和法律、法规的建设等问题;二是研究影响特定区域物流发挥的因素、机制的问题;三是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物流节点的一体化和物流运作的合作问题;四是研究区域物流发挥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五是研究各类物流节点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规划问题;

六是研究城市物流系统的规划、评价、优化问题。

1.2.2我国物流研究现状

在我国,物流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的。

80年代初,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中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

在引进物流的80年代,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当时主要集中在宏观领域的物质系统研究上,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下降,商业系统的物流开始得到重视。

可以说我国对物流的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的物质流通到企业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早期对物流的研究主要由研究机构、大学和民间团体来进行的,政府层面对物流的研究并不多,这就难以形成对整个物流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政策,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整体、健康的发展。

直到1992年,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配送这种物流形态。

随着国家物流产业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对物流产业日益重视,同时也促使了对区域、城市物流发展的研究。

不少学者、教授从需求、信息平台的构建、评价体系等不同的方面对区域、城市物流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研究,系统的提出了区域、城市物流的发展策略。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区域物流的研究,一些省市和发达的经济区也已经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但是毕竟我国对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和世界物流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论证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需求前景

二、针对目前郑州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政府在引导和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借用民间力量。

1.3.2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

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和掌握郑州及周边城市的现代物流产业的政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实证分析法:

对郑州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进行了需求及前景预测,提出了符合郑州市及周边城市特点的规划原则及具体方案。

系统分析法:

将郑州及周边城市看作是一个物流系统,运用区域、城市物流规划理论,再结合郑州目前物流体系的现状,提出郑州发展其现代物流产业的科学的方法。

1.4本文的创新之处

郑州是个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充分发挥其最具优势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本文从现代物流网络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和阐明了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前景。

同时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探讨郑州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使郑州物流业的发展能带动整个中原城市群的经济的发展。

另外,强调了在政府引导与扶持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民间组织的协助作用。

第2章现代物流内涵及发展

2.1现代物流的内涵

2.1.1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

早在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在

《SomeProbleminMarketDistribution》中提出“PhysicalDistribution(PD)”的概念,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以及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当时的美国经济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企业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将已经生产出的产品及时而准确的送到顾客的手中,所以当时对物流的理解是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的。

后来,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技术革新导致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根据顾客的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于是从只关注成品的流动管理扩展到从原材料开始到半成品到成品的流动管理,这也促使了PhysicalDistribution向Logistics的转变。

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重新修正了物流的定义,用“Logistics”代替“PhysicalDistribution”,即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在此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整合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物流由“Logistics”向SCM发展。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它将链上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施系统最优的集成。

200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概念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即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

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从美国引PD概念,1964年开始使用这一概念。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2月编写的《物流手册》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

”1992年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JLMA)和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CLM)合并成立日本物流系统协会(JILS)后,将物流定义修改为:

“物流”是一种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率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达到满足顾客的需求。

2001年8月1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实施。

《物流术语》中,在参考了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定义及充分考虑中国物流发展现实的基础上的物流(Logistics)被统一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1.2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物流(moderntimes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

“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2】。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考虑回收和废弃物流,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回收等市场情况无缝对接,统一考虑,全过程优化,并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整个企业活动价值链的全过程的一种战略措施。

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表1-1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项目

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

物流服务

无物流中心,各项物流功能相对独立,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有限地区、部门的物流服务;单向物流服务;被动服务;短期合约;价格竞争;提供标准化服务;以第一、二方物流为主

建立物流中心,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供应链全面管理;跨部门、跨区域的物流服务;循环物流服务;主动服务;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提供增值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第三方物流为主

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以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为主;无外部网络信息整合系统;有限或无EDI联系;技术分散实施;有限或无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程度

物流功能技术机械化;实时信息系统;

广泛使用EDI联系;大量采用综合技术(物流与信息、控制、管理一体化);广泛应用GPS、RF、GIS等先进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

要素相对独立,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有限或无现代化管理制度

要素集成,产业协调联动管理体制;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实时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经济背景

计划经济;宏观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政府限制较多,且物流产业政策欠缺;经济地方化 

市场经济;宏观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升级;政府重视,物流产业政策合理规范;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2.2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2.2.1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在美日欧等国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物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目前,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物流效率持续不断改善,总体水平较高。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

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07年平均约为9%左右(2007年我国的这项指标为18.4%)。

(2)第三方物流成为主导,第四方物流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发展的柔性,越来越多的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即用第三方物流逐步的取代了需要自己处理物流活动的第一、二方物流。

相比而言,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

如美国在近20年来,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在整个物流规模总量中的比例为57%,在物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的同时,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其作用已从物流运作和物流资产的外部化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转变为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集成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由此产生了第四方物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第四方物流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被众多企业所重视,如UPS、施奈德等物流巨头已经开始了第四方物流之路。

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

  (3)企业物流组织模式朝供应链物流演进。

早期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后来逐步将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规划、制造库存、仓储、物料处理、包装、产成品库存、配送规划、订单处理、运输、顾客服务等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集成,进行统一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了单一企业的局限,全面规划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用更开阔的视野关注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总成本和效益。

(4)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国外发达国家获得物流规模效益主要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在港口、机场、车站等物流枢纽结点上建设规模巨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

建设物流园区,有利于实现物流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挥物流园区综合物流优势和物流企业专业互补优势。

二是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壮大规模。

如2006年美国联邦快递(FedEx)收购英国快递运输公司(ANC),直接服务整个英国国内快递市场;2008年美国联合包裹(UPS)收购欧洲敦豪国际(DHL)在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之间的包裹空运服务。

巨型物流企业的出现,带动物流产业向全球化方向加速发展。

(5)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形成了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技术格局。

今后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包括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射频标识技术、自动索引技术、搬运机器人、电子识别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及集成化技术等。

(6)大力发展循环物流、绿色物流

  随着经济增长受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强,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从重点关注正向物流转向统筹考虑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一体化,即着眼于构筑循环物流、绿色物流体系,这使得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在发达国家成为新的发展动向。

2.2.2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服务性行业的物流产业也经过3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已经初具规模。

具体表现在:

一、物流需求规模迅速扩大,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基本协调的发展。

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八五”时期平均为1.6,“九五”时期平均为1.7,“十五”时期平均为2.2,2006年为2.8,2007年为3.0,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于现代物流发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规模继续扩大,占GDP的比例进一步降低。

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542亿元,同比增长16.2%,呈继续扩大态势。

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由2000年的19.4%降为2008年的18.2%。

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逐渐降低,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配送、加工等现代物流业务增势突出。

2008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6981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逐年降低,而仓储、贸易、流通加工、包装所占比重却是逐渐增加,这一方面反映出物流业发展对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同时也表明我国配送、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正加速发展。

四、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

2007年,我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14亿元,同比增长17.5%。

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物流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3】。

图1-21998-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

国家发改委1998-2008《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但由于发展由于时间较短,物流水平远远落后于物流需求的发展,在管理水平、竞争力、资金等方面和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束缚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

我国政府呈现的是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产业管理机构,而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规划与投资,这就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无法从整体上对物流市场进行规划、引导和协调,导致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造成物流过程的分割,多种运输方式不协调,线路与节点不配套,各种设施之间不衔接。

并且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统一的物流法,法律制度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实现了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规模总量的快速增长;一批专业性极强的为物流运作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仓储设施大量涌现;物流信息化进程在各种先进通讯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发展很快。

但是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我国的运输网络密度,在世界上处于较落后地位,总体规模依然偏小;交通运输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存在盲目竞争和无序竞争;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东部、中部与西部在基础设施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较慢;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我国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大多素质较低,知识、观念跟不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

3.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落后。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上。

近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长,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仍较低,仅为10%,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业务的重点。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也还较小,大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且分散,大多数只是局限在供应链的一小部分,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

并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局部、孤立的应用于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环节,彼此间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难以很好的贯彻供应链一体化的思想。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3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欧等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贸易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以及相伴随的生产方式的改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对物流效率和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

发达国家能及时顺应了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放松对物流业的管制,制定了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起指导作用的方针政策,制定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在战略上调控物流业的发展;还加强交通运输、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运行平台;不断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效率;积极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等民间力量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虽然起步晚,但是经过三十年多年高速平稳的发展,2008年我国GDP总量突破23万亿元,增幅11.5%,首次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跻身世界第三。

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对物流的巨大需求,对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