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731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docx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

1.(2019南京)“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

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

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

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注]①几希:

很少。

②央:

未尽。

③春草:

指离愁。

④王谢:

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明:

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

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

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词做了四个注解。

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

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

“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

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①  ”的“大赏”。

(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

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

②属于  ,因为  

【分析】参考译文:

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

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

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

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

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

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

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

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

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

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

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根据诗句“曲里犹残玉树音”可以判断“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故选:

A。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

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几何,多少;以,用;希,少。

句意为:

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3)第一问考查信息的筛选。

阅读《赏心亭记》可知,“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由此可得出答案。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根据诗句“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和“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可以判断作者只是借古怀今,虽然想与古仁人同行,却不过是一场梦,醒来后一切如故。

答案:

(1)A

(2)示例:

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3)用实心办实功;骚人赏;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

(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2.(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

“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

“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

“多矣!

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畜(xǜ):

富养。

②比年:

到了一年。

③限(wēi):

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

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

  

②网之,果得三百斤

  

③问鱼苗几何

  

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

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

我又在塘桥池当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

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

我认为应当辅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旁边说:

“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

”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

我问其中原因,他说:

“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

”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说:

“多啦!

这个池塘只可以富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

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

夏天炎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减少。

如果商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

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

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

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

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

每条鱼一斤左右;.许:

表示约数。

②句意为:

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网:

用网捕。

③句意为:

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几何:

多少。

④句意为:

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向:

从前。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

余,我;食,吃。

句意为:

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重点词语有:

固,固然(本来);岂,怎能。

句意为:

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由文章的最后“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可知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是畜养太多而死亡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文章的最后西乡人给我讲述的原因中来概括。

答案:

(1)①许:

表示约数②网:

用网捕③几何:

多少④向:

从前

(2)①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3)养的鱼太多了。

(4)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

②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

③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料的量;

④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

⑤知晓一年四季鱼的成长规律(或“状况“)。

(意思对即可)

【点评】固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3.(2020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因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

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

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

“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

“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赤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已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

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

②堂皇:

厂大的堂厦。

③茨:

用茅或苇盖屋子。

④阖:

草帘子。

⑤夭阏(è):

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余购以月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  

②为南唐避暑所  

③以一官易此园  

④太守之乐其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

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

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

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

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

我拿薪水买下来。

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

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

“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

”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

听苏轼说过:

“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

”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

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

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写此文。

【乙】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

我拿薪水买下来。

故停顿为:

余/购以月俸。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

从北门桥向西走。

西:

向西。

②句意:

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

所:

处所,地方。

③句意:

拿官职换这个园子。

易:

交换。

④句意:

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乐:

以……为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

句意:

使,让。

于,在。

至,到。

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②重点词:

以,用。

述,记述。

句意: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梳理原文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概括即可。

根据“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可知,“随”体现在整个园子的建筑、布局都就势取景,得地利之便;根据“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可知,“随”体现了作者率性自然的处世态度;根据“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可知,“随”表现了作者辞官后对洒脱不羁生活的憧憬。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甲】文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显得郑重之至。

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作者的趣味,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乙】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答案:

(1)余/购以月俸。

(2)①向西;②处所,地方;③交换;④以……为乐。

(3)①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②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整个园子在修葺时每处景致都是就势取景;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辞官后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5)【甲】向往宁静闲适、随意洒脱的生活;【乙】与民同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

“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

“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

“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

”老翁曰:

“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

“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

美丽的水草。

②暗:

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拄杖偻步

偻:

弯腰

B.斩伐其居

伐:

攻打

C.绛衣素带

素:

白色

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顾:

回头

(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

“老臣冒死启奏。

”就看到在宫殿房梁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翁。

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着拐杖,驼着背,样子十分苍老。

老翁从柱子滑下,来到汉武帝面前,只见这老翁只是放下拐杖默默朝汉武帝行礼之后便一动不动,也不作声,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

一会儿,仰头看了一下四周这琳琅的殿宇,然后又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的土地,忽地不见了。

东方朔说:

“那老翁的名字应该叫‘藻’,夏天成群居住在茂密的森林里,到了冬天就潜居在深深的河底。

陛下建造了如此之多的宫殿,怕是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所以来向陛下诉苦。

他仰望殿宇,这座宫殿名叫‘未央’,是想告诉陛下,您正在不停止地侵害他们的住所。

又指了指陛下您的脚下,应该是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本已足够华丽的宫殿,不要再破坏他的住所了吧!

”汉武帝连忙下令停止修建宫殿。

又过了几日,汉武帝到河都游玩,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还看见美丽的水草。

一会儿,有几个人踏浪而来,是之前在宫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还有几位少年,他们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

汉武帝问道:

“朕刚刚听到水下有人奏乐,奏乐的是你们吗?

”屋梁上的老翁回答道:

“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亏陛下体恤,即刻下令停止砍伐森林,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这才私自在这里奏乐庆祝。

”老翁拿了一枚紫螺献给汉武帝,(紫螺中的东西)形状像牛脂一样。

汉武帝说:

“我不够聪明,不知道这是什么。

”老翁说:

“东方朔一定知道。

”武帝说:

“你可有东西送给他吗?

”老翁就回身让人去取洞穴之宝。

一个人就马上沉入泉底,不久就回来了,捧着一颗直径有一寸多的光彩夺目的大珠子(送给武帝)。

汉武帝非常喜欢这颗珍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

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

伐:

砍伐。

故选:

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补充。

梳理语段内容,根据前后文的暗示补出缺失的词语(修改错误的词语)。

根据前后文可知,这几句话是汉武帝和老翁的对话,汉武帝说自己愚昧不认识老翁送他的东西是什么,老翁让武帝去问东方朔,武帝就说:

“你有没有宝物送给东方朔呀?

”据此,“吴”应该是“异”的排版错误,脱漏的字应该是“珍”或“宝”,这个词是“异宝”或“异珍”,整句话是“君可思以异宝(异珍)贻之”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

巢,筑巢,居住。

潜,潜入。

句意为:

(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②中重点词语有:

以,用。

赐,赏赐。

句意为:

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梳理语段内容,根据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可知,老翁不说话,用动作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5)本题考查人物评价。

梳理语段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句子来评价人物。

从“上为之息宫寝之役”能够看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从“老臣冒死自陈”“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献帝一紫螺壳”“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等语句可以看出“藻”不仅勇敢,而且聪明机智,又知恩图报。

根据“东方朔曰……”“东方生知之耳”等语句可知,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

答案:

(1)B

(2)宝(珍)

(3)①(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②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4)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5)汉武帝: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

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

聪明机智,见多识广。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5.(2020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

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

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

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

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

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

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

容曰:

“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①容:

刘容。

②中统:

年号名。

③退:

这里指退朝。

④国子祭酒:

官名。

⑤驻跸(bì):

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⑥掾(yuàn):

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