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7554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0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二)文言文阅读

2014年中考文言文考查与前几年相比,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特点。

分析今年各省市中考试题,具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兼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且选取的课外材料多为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和哲理性短文。

②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

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受到普遍欢迎。

③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

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等。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朗读与停顿。

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③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④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人物形象。

⑦分析写作特色。

⑧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等。

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断句题、翻译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有些课内文言文的篇目和段落,备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连续多年多次出现,如《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三峡》等,2015年中考复习对这些重点篇目仍要予以特别关注。

但是,单独考查课内文言文的省市在逐渐减少,文言文考题加大了课外文言文选文的比重,2014年有不少省市出现了一篇课内、一篇课外阅读的形式,但不是比较阅读。

综观近两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有以下两方面值得注意:

(1)课外文言文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文章多短小、浅显,且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2)2015年中考考查课外文言文的省市可能继续增多,且可能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评价,平时应注意知识积累和有效训练。

从题型上看,一篇课内、一篇课外阅读的形式(但不是比较阅读)会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

第15讲朗读与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

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例:

①已而/夕阳在山;②中/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例: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例: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例:

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例:

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例: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2014•宁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曰: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

“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①,吾非其师。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②家见《书》疏义③,因请寓宿④,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⑤。

……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过人者:

过人之处。

②日者:

古时称占卜的人。

③疏义:

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④寓宿:

指在别人家借宿。

⑤《易》王辅嗣说:

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用“/”标注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按语意划分两处)

传一乡秀才观之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根据语意划分朗读节奏应该是“传/一乡秀才/观之”。

【参考答案】传/一乡秀才/观之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师谓/其父母曰D.如是者/凡更三师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钱币乞之B.世祖/出王秦中

C.余闻之/也久D.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第

16讲解词译句

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

虚词考查量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

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之、其、而、以、于。

而翻译句子,实际上也是考查对于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1.字词理解的方法

(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

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就可照录不译。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只起结构作用(补充音节、表示停顿)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如:

“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就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

“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个宾语前置句,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翻译的步骤:

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3.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2014•广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理解。

第2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1)句中的关键词是“窥、自视、弗如远甚”。

“窥”意为“看”,“自视”意为“看看自己”“弗如远甚”意为“远远比不上”。

还要注意该句有两处地方有省略的内容,“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应该是“(邹忌)窥镜而自视,又弗如(徐公)远甚”的省略,而“又弗如远甚”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为“又远甚弗如”翻译的时候应该把语序还原。

(2)句中的关键词是“初下、若市”。

“初下”意为“刚发布”,“若市”意为“如同市场”。

【参考答案】1.

(1)孰:

仔细

(2)私:

动词,偏爱(3)间:

间或、偶然2.

(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1.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词。

(1)今齐地方千里()

(2)期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第17讲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文意把握,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整篇文章。

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理解: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理解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1.解答文意把握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理清思路,了解结构。

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2)确定文体,把握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

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3)精读首尾,体味主旨。

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

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4)揣摩标题,领悟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

2.解答好内容探究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

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150字左右),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

所以在答题的最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

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2014•福州)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的题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

请简要回答。

【思路点拨】这3道题都是考查对文意内容的理解。

第1题主要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醉翁’雅号由来”,文章中“故自号曰醉翁也”便是寻找答案的关键句,“故”是表结果,它前面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般就是交代原因。

第2题,应该先对全文文意理解到位,然后找到描写春夏特征的句子就可以。

第3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概括、领悟。

本文按行文的思路,内容可概括为山水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而太守之乐都源于这些。

所以太守之乐可概括为“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参考答案】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1.太守真的醉了吗?

2.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找出文中描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句子。

第18讲鉴赏品析,感悟评价

鉴赏品析能力包括对文言文写人状景的基本方法的赏析,对基本写作技巧的赏析,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品评,结合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1.人物形象、语言与表现手法的赏析

(1)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2)品味语言的方法有: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描写、说明、记叙、抒情、议论)、抓住语言的形式(句式、音韵、节奏等)进行品析。

(3)品析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正侧相映、虚实结合、烘托、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2.解答感悟评价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阅读选文。

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

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

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

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2014•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思路点拨】第1空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把握,根据文意,【乙】文中的主人公李寄是有备而来,主动出击的。

第2空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注意分析人物特点要全面、多角度。

【甲】文主要写区寄在被两个凶悍的强盗劫持后机智脱身的故事。

强盗反绑他的双手,又用布塞住他的嘴,他要逃出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他后来假装哭叫、害怕,装着胆小的样子,以此让强盗对他放松警惕,最后趁强盗放松警惕之机,想办法割断了绳索并把其中的一个强盗给杀了,足见他的机智、勇敢、冷静。

【乙】文写的是李寄斩蛇的故事。

大蛇很凶猛,它头大得像个圆顶粮囷,眼睛像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很可怕,李寄敢去斩它,可见她的勇敢。

李寄斩蛇并非用简单的办法,而是预先引蛇吞食甜香气味糍粑,趁蛇大口吃的时候,立即放出猎狗,让狗去咬大蛇,李寄再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

可见她的聪明与智慧。

综合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共同点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参考答案】有备而来,主动出击“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1.【甲】文中的区寄有什么性格特点?

2.【甲】文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甲】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第19讲拓展延伸

1.考查重点

(1)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某种写作技巧等谈借鉴作用;

(2)根据文中观点按要求补充恰当的事例;

(3)以古代文段(或事例)论证现实观点;

(4)以课外文段印证选段观点。

2.基本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阅读时,应以着眼于全篇的目光,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基本要素,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笔下人物所持的态度等。

(2)锁定范围,准确摘取。

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选出最有用的信息。

(3)调动积累,综合推理。

这一类问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材料中没有明确出现,这就需要考生既要吃透原文,又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融会贯通,进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要吃透题干要求,把握内容要点,看看是否有字数限制,是谈感悟还是描述画面或者补充事例,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2014•株洲)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有人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拓展延伸题。

辩护词要有理有据,要做好本题,必须理解文意,追溯陶渊明所处的社会背景,了解其产生这种消极避世性格的社会根源,这是辩护的证据。

【参考答案】示例:

当今皇帝昏庸无能,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我虽然想为建立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和谐平等、自由美好的理想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但无奈报国无门,唯有退居山林,著书立说,希望后人能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奋斗!

(要点:

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1.古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职。

对陶渊明归隐这种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来谈)

2.班上举行“陶渊明你该走向哪里?

”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做隐士是你最佳的选择”,反方的观点是“做父母官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方并陈述你方的理由。

专项训练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故事小说

(一)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满坐寂然

(5)众妙毕备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请用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