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0 ,大小:105.41KB ,
资源ID:40755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755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

1、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文言文阅读2014年中考文言文考查与前几年相比,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特点。分析今年各省市中考试题,具体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兼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且选取的课外材料多为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和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等。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有:朗读与停顿。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色。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断句题、翻译题、选择题、简答题等。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有些课内文言文的篇目和段落,备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连续多年多次出现,如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三峡等,2015年中考复习对这些重点篇目仍要予以特别关注。但是,单独考查课内文言文的省市在逐渐减少,文言文考题加大了课外文言文选文的比重,2014年有不少省市

3、出现了一篇课内、一篇课外阅读的形式,但不是比较阅读。综观近两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有以下两方面值得注意:(1)课外文言文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文章多短小、浅显,且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2)2015年中考考查课外文言文的省市可能继续增多,且可能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评价,平时应注意知识积累和有效训练。从题型上看,一篇课内、一篇课外阅读的形式(但不是比较阅读)会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第15讲 朗读与停顿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先帝/不以/臣卑鄙。(2

4、)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已而/夕阳在山;中/轩敞者为舱。“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可/以一战。(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人不知/而不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也”“乎”等语气助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例: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

6、后面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2014宁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7、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过人者:过人之处。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8、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用“”标注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两处)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根据语意划分朗读节奏应该是“传一乡秀才观之”。【参考答案】传一乡秀才观之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师谓/其父母曰 D.如是者/凡更三师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钱币乞之 B.世祖/出王秦中C.余闻之/也久 D.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第16讲 解词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以考查实

9、词为主,虚词次之。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虚词考查量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之、其、而、以、于。而翻译句子,实际上也是考查对于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1.字词理解的方法(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

10、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就可照录不译。(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11、。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只起结构作用(补充音节、表示停顿)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就可省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个宾

12、语前置句,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翻译的步骤: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3.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2014广东)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13、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理解。第2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1)句中的关键词是“窥、自视、弗如远甚”。“窥”意为“看”,“自视”意为“

15、看看自己”“弗如远甚”意为“远远比不上”。还要注意该句有两处地方有省略的内容,“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应该是“(邹忌)窥镜而自视,又弗如(徐公)远甚”的省略,而“又弗如远甚”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为“又远甚弗如”翻译的时候应该把语序还原。(2)句中的关键词是“初下、若市”。“初下”意为“刚发布”,“若市”意为“如同市场”。【参考答案】1.(1)孰:仔细(2)私:动词,偏爱(3)间:间或、偶然2.(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1.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词。(1)今齐地方千里( )(2)期年之后( )2.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第17讲 文意把握,内容探究文意把握,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整篇文章。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理解: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理解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1.解答文意把握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理清思路,了

17、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2)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3)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4)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

18、思路。2.解答好内容探究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150字左右),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所以在答题的最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2014福州)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的题目。醉翁亭记欧阳修环

19、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0、,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思路点拨】这3道题都是考查对文意内容的理解。第1题主要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醉翁雅号由来”,文章中“故自号曰醉翁也”便是寻找答案的关键句

21、,“故”是表结果,它前面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般就是交代原因。第2题,应该先对全文文意理解到位,然后找到描写春夏特征的句子就可以。第3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概括、领悟。本文按行文的思路,内容可概括为山水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而太守之乐都源于这些。所以太守之乐可概括为“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参考答案】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1.太守真的醉了吗?2.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找出文中描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句

22、子。第18讲 鉴赏品析,感悟评价鉴赏品析能力包括对文言文写人状景的基本方法的赏析,对基本写作技巧的赏析,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品评,结合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1.人物形象、语言与表现手法的赏析(1)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2)品味语言的方法有: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描写、说明、记叙、抒情、议论)、抓

23、住语言的形式(句式、音韵、节奏等)进行品析。(3)品析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正侧相映、虚实结合、烘托、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2.解答感悟评价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4)组织语言。语言

24、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2014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童区寄传节选)【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

25、步而归。(李寄节选) 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思路点拨】第1空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把握,根据文意,【乙】文中的主人公李寄是有备而来,主动出击的。第2空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注意分析人物特点要全面、多角度。【甲】文主要写区寄在被两个凶悍的强盗劫持后机智脱身的故事。强盗反绑他的双手,又用布塞住他的嘴,他要逃出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后来假装哭叫、害怕,装着胆小的样子,以此让强盗对他放松警惕,最后趁强盗放松警惕之机,想办法割断了绳索并把其中的一个强盗给杀了,足见他的机智、勇敢、冷静。【乙】文写的是李寄

26、斩蛇的故事。大蛇很凶猛,它头大得像个圆顶粮囷,眼睛像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很可怕,李寄敢去斩它,可见她的勇敢。李寄斩蛇并非用简单的办法,而是预先引蛇吞食甜香气味糍粑,趁蛇大口吃的时候,立即放出猎狗,让狗去咬大蛇,李寄再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可见她的聪明与智慧。综合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共同点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参考答案】有备而来,主动出击“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1.【甲】文中的区寄有什么性格特点?2.【甲】文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甲】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第19讲 拓展延伸1.考查重点(1

27、)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某种写作技巧等谈借鉴作用;(2)根据文中观点按要求补充恰当的事例;(3)以古代文段(或事例)论证现实观点;(4)以课外文段印证选段观点。2.基本方法(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阅读时,应以着眼于全篇的目光,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基本要素,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笔下人物所持的态度等。(2)锁定范围,准确摘取。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选出最有用的信息。(3)调动积累,综合推理。这一类问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材料中没有明确出

28、现,这就需要考生既要吃透原文,又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融会贯通,进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要吃透题干要求,把握内容要点,看看是否有字数限制,是谈感悟还是描述画面或者补充事例,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2014株洲)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

29、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拓展延伸题。辩护词要有理有据,要做好本题,必须理解文意,追溯陶渊明所处的社会背景,了解其产生这种消极避世性格的社会根源,这是辩护的证据。【参考答案】示例:当今皇帝昏庸无能,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我虽然想为建立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和谐平等、自由美好的理想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但无奈报国无门,唯有退居山林,著书立说,希望后人能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奋斗!(要点:政

30、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1.古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职。对陶渊明归隐这种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来谈)2.班上举行“陶渊明你该走向哪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做隐士是你最佳的选择”,反方的观点是“做父母官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方并陈述你方的理由。专项训练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故事小说(一)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31、,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满坐寂然 (5)众妙毕备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4.请用自己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