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51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docx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

 

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

监测实施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4

2、监测目的及工作量5

2.1监测目的5

2.2监测工作量5

3、监测精度要求及报警值6

3.1监测精度要求6

4.2观测成果取位要求6

3.3监测报警值6

4、监测工作实施方案7

4.1监测工作程序7

4.2测斜监测8

4.2.1测斜管的埋设8

4.2.2测斜观测

10

4.3分层沉降监测11

4.3.1分层沉降标的埋设11

4.3.2分层沉降观测12

4.3孔隙水压力监测13

4.3.1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13

4.3.2孔隙水压力观测14

4.4沉降监测(沉降板)15

4.4.1沉降板的制作与埋设15

4.4.2沉降观测16

4.4.3沉降观测要求17

4.5水平位移监测(沉降标)19

4.5.1沉降标的制作与埋设19

4.5.2平面控制19

4.5.3水平位移观测20

4.6地下水位23

4.6.1地下水位观测管的埋设23

4.6.2地下水位观测23

5、观测频率24

6、监测的设备及人员配置25

6.1监测设备配置25

6.1.1材料设备组织计划25

6.1.2主要监测设备25

6.2监测人员配置26

6.2.1劳动力组织计划26

6.2.2监测组织机构27

7、项目信息管理27

7.1项目信息管理总体安排27

7.2监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28

8、监测工作制度30

9、工期保证措施31

1、编制依据

(1)《某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示范区施工图,2011年9月);

(4)《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96);

(9)《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78-97);

(1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5)《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16)《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17)《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

2、监测目的及工作量

2.1监测目的

为了了解整个填海整形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变形,排水固结的发展过程以及施工对周边已建道路、建(构)筑物产生的影响,从而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地基稳定、评价加固效果、总结工程经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周边已建道路、建(构)筑物的位移变形、被加固土体的位移变形及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掌握因施工而引起的整个场地的变形状况,对确保安全施工、信息化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监测工作量

监测内容包括:

深层位移(测斜管)、分层沉降(分层沉降标)、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计)、表层沉降(沉降板)、表层沉降(沉降标)、地下水位(水位管)及真空压力等七项,监测工期不超过10个月。

监测工作量见下表:

监测工作量一览表表2-1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1

深层位移监测(测斜管)

8

2

分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标)

2

3

孔隙水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计)

2

4

表层沉降监测(沉降板)

2

5

水位监测(水位管)

2

6

真空压力

10

7

边桩

8

3、监测精度要求及报警值

3.1监测精度要求

(1)监测基准网执行二等水准测量和二等三角(或二等精密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

(2)变形观测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和二等三角(三等精密导线)测量的观测精度执行。

(3)沉降板的沉降观测按照二等水准精度要求执行。

(4)坐标高程系统:

坐标系统采用***市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黄海高程。

4.2观测成果取位要求

各监测项目的观测成果计算和分析中的数据取位要求如下表所示:

内业计算取值精确度要求表4-1

等级

类别

角度

(″)

边长

(mm)

坐标

(mm)

高程

(mm)

沉降值

(mm)

位移值

(mm)

二等

控制点

0.01

0.1

0.1

0.01

0.01

0.1

观测点

0.01

0.1

0.1

0.01

0.01

0.1

3.3监测报警值

(1)水平位移监测:

5mm/d,当大于此数值应延缓加载速度;

(2)表层沉降监测:

15mm/d,当大于此数值应延缓加载速度;

(3)孔隙水压力:

实测孔隙水压力增加值△u/相应荷载增加值不超过0.5~0.6,当大于此数值应延缓加载速度;

(4)填筑高度测量:

分级堆载高度偏差在设计高度的±0.5%,最终堆载不应小于设计堆载高度。

4、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4.1监测工作程序

(1)接受任务后,明确监测技术要求,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踏勘,搜集资料,办理各种进场手续及证件,协调好周边关系,同时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确保监测质量;

(2)项目组编制监测实施方案,经审核后下达给监测队各班组,并进行技术交底;

(3)按有关规范、规程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实地埋设监测设备和仪器;

(4)监测班组根据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入现场进行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作好记录,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指导、监督,审核人进行中间检查,及时提出野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5)整理、分析原始数据;

(6)工程技术负责人每日汇总各项成果,按时提供监测月报,中间报告,总结报告,编写施工监测报告书;

(7)在监测期间,若出现监测指标超标或有危险情况出现时,即刻发出监测警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8)审核人审核各项成果和报告书,整理成册,原始资料归档,报告书交送业主单位。

4.2测斜监测

4.2.1测斜管的埋设

测斜监测专用测斜管用钻机配合进行埋设,采用钻机成孔套管护壁工艺,孔径不小于100mm,成孔深度应保证测斜管进入淤泥下卧层2.0m以上。

钻机成孔清孔后将成品测斜管底端封口后下入孔内,边下边接,直至预定深度,回填完毕拔出套管,测斜管管口应高出地面0.5m~0.8m,截去多余部分,并在管口加盖保护。

具体埋设过程如下:

具体埋设要求如下:

(1)钻孔

采用XY-100型钻机进行埋设,使用不小于φ100mm的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地安装到位,一般钻孔都需比安装深度深1.0m~2.0m,即钻至淤泥下卧粘土层3.0m~4.0m以下,并用套管护壁。

(2)清孔

钻进到预定位置后,不立即提钻,需反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水洗孔,直到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再提钻后立即安装。

(3)测斜管安装

测斜管的标准长度为1m、2m或3m每根,需要一根一根地连接达到设计的长度,连接的方法是采用插入连接法,首先拿起一根测斜管,在没有外接头的一端上底盖,用4只M4X10自攻螺丝拧紧(这是每孔最下面的一节管子),然后向孔内下管,接着安装下一节,在向外连接头内插一节管,这时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插到测斜管端平面相接为止,并使导向槽严格对正不偏扭,再用4只M4X10自攻螺钉把它固定好,才算该接头连接完毕,按此方法一直埋设到设计的长度。

测斜管安装到位后,需要调正方向后才能回填,将测斜管的双向垂直对开导向槽中的一组沿主位移方向(垂直围堰的方向)严格对正,转动前可先把管子向上提起后再转动对准,对准后再把测斜管压到位。

方向就调正好后盖上盖子方可进行回填。

(4)孔内回填

测斜管调正方向后就可回填,回填的原料一般是用中砂,回填在测斜管外和钻孔之间的空隙内,一边回填,一边轻轻地摇动管子,使之填实为止,回填速度不应太快,以免塞孔后回填料下不去形成空隙。

每回填一段即将套管拔起一段,直至整个钻孔回填完毕并将套管全部拔出,最后盖上测斜管顶盖。

时隔一两天后再去检查一下,回填料若有下沉再回填满即可,管子周围加上保护措施,即可进行首次测量。

(5)注意事项

在下管子时为减少地下水的浮力,可向管内灌清水,一边下管子,一边灌充清水,直到能顺利地放到位。

清水不能放得太多,否则管子会迅速下沉,抓不住而掉在孔中,无法继续工作。

管子全部下到位置后,用清水充满,避免泥浆进入管内形成沉淀。

4.2.2测斜观测

测斜观测使用RT-20M、CX-3C型测斜仪进行观测。

观测时先由测头导轮沿位移主方向导槽将测头下入孔底,由下至上每1.0m自动记录一次读数,直至孔口。

观测时测头在孔内的移动应平缓,测头在测斜仪读数时应保证稳定,每次记录时应等测斜仪读数稳定后方可记录。

具体观测过程如下:

4.3分层沉降监测

4.3.1分层沉降标的埋设

分层沉降主要是监测软基在加载期和固结期不同深度的沉降量,以确定淤泥的分层固结沉降特性。

插板完成后用钻机配合进行埋设,钻机套管护壁成孔,钻孔孔径为φ127mm,孔深要求进入淤泥下卧层3.0m以上。

分层沉降磁环套于测管外壁上,按设计要求布置在淤泥层内,由淤泥层顶面开始,向下每3.0m安装一个分层沉降磁环,淤泥层和淤泥下卧层分界处安装一个分层沉降磁环,淤泥下卧层中距分界处2.0m再安装一个。

具体埋设过程如下:

4.3.2分层沉降观测

分层沉降使用CY-82型分层沉降仪进行观测。

观测时松开绕线盘的紧固螺丝,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将测头放入测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向下移动,当测头通过磁环时,分层沉降仪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出并记录钢尺电缆在测管管口处的深度值(进程读数),这样一直测量到孔底。

当收回测量电缆时,再将各磁环的深度值(回程读数)读出并记录。

各磁环的实际深度值为进程读数与回程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具体观测过程如下:

4.3孔隙水压力监测

4.3.1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孔隙水压力是监测淤泥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情况,确定软土的固结状态。

埋设工作在插板完成后进行,采用钻机配合进行埋设,钻机套管护壁成孔,钻孔孔径为φ100mm,孔深要求进入淤泥下卧层3.0m以上。

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主要在淤泥层中布置,按照设计要求由淤泥顶面以下2.0m开始,每隔3.0~5.0m左右均匀布置一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淤泥层和下卧层分界处布置一个传感器,分界处以下3.0m处再布置一个。

埋设时保证传感器放置垂直,与传感器连接的电缆测线由保护管引出。

具体埋设过程如下:

4.3.2孔隙水压力观测

孔隙水压力观测使用FY-ZX-2数字式钢弦频率孔压测读仪进行观测。

观测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对于影响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因素如堆载预压情况、天气变化情况、地下水抽排情况等应记录在册,以备分析时使用。

接收仪只在测读时方通电使用,在测读观测值时,应注意观测值的变化情况,原则上应通电一定时间待观测值稳定后方可读数。

具体观测过程如下:

4.4沉降监测(沉降板)

4.4.1沉降板的制作与埋设

沉降板板面采用400mm×400mm×5mm大小的钢板,测杆采用

φ20mm镀锌水管,每段测杆长1.0m,使用时以高强度接头(管箍)相连。

测杆与板面(钢板)采用4块三角形肋板双面侧焊的方式连接,要求焊接牢固,测杆对中、垂直。

为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埋设工作在插板完成后立即进行,沉降板板面埋设于砂垫层顶面以下2/3厚度处,并确保测杆垂直,测杆随着填土厚度的增加而接长。

具体埋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