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教案例.docx
《作文讲评教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讲评教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讲评教案例
第二次作文讲评
布置时间:
2010年4月2日
批改记录:
主要问题:
1.学生没有理解“有人物、有情节”题意,在作文中没有想象,没有虚构(主要是学生不会虚构),写得太实。
比如:
今年清明节没有下雨、自己和家人去挂坟等等。
少数学生的构思有那么一点点诗意,但又不完整,一般只写了“清明上坟”之事,即杜牧《清明》诗的前两句的大意,至于后两句反映出来的“以酒浇愁”的意思,根本没有。
2.作文基本功太差,主要反映如下:
刘超玉:
①贡果→供果。
贡果:
是献给尊敬的活人的;供果:
是献给死人的。
②魂前→坟前。
因为f、h部分,而造成的别字。
(面批)③一柱香→一炷香。
(面批)
(这反映出学生没有查工具书的习惯)
蔡秋月:
①清明扫墓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
其中“演习”应为“沿袭”。
②“县城”的“县”字,上面的“且”字里多了一横。
谢朋芬:
①把逗号、句号写在行首。
(当面指出,以加深印象)②她作文前半部分哪怕是抄袭的,但还是基本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
李芳:
①作文的第一句话犯了常识性错误。
②文章的第二段全是病句,整段文字成了典型的病段。
(均当面批改)
潘婷:
文章开始时引用杜牧的《清明》诗,但没有用引号。
(当面批改)
杨光梅:
①标点位置错误。
②“前”字第三画过短。
③她的作文可做优秀作文公开,但要做修改,主要是将前面两段删去。
(当面批改)
王容平:
写成了一篇不错的抒情散文,可以,但要当面问她是不是自己构思的。
李娟:
①“够”字右边没有注意斜中求正,“多”字也如此;“扮”字右边没有注意分开;“凋落”的“凋”写成了“调”。
②他的文章可以考虑作文优秀作文。
冉冬玲:
她的作文是这次作文中最好的一篇,构思基本符合要求,语言富有诗意。
但要调查是否是她自己构思的。
黄苗:
①开始的引号用得不对。
②“假”字前面写错了,后面又写对了。
(面批)
易娇:
①她的作文依次连接的是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唐·韩翃《寒食》、(唐)张继闾门即事》、宋·王禹的《清明》、宋·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宋·程颢《郊行即事》、明·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且引用内容准确。
②逗号写在一行的开头。
(面询)
秦芹:
整体构思不错,但有两处小问题。
(面批)
朱杰平:
①从内容上看,像是自己构思的。
(待查)②“出”字写错了。
③“春风萧瑟”?
(面询)
柯凤琼:
全文基本上是抄袭《清明时节泪纷纷,阴阳两地情聚焚》一文。
(面批)
讲评方案
讲评目的:
1.通过对多数学生作文的面批,全面了解学生写作的真实水平。
2.通过面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作文先做人。
3.通过讲评,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实与虚构的关系——立足现实,学会虚构以表达自己某种情感,以此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讲评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工作:
完成面批。
面批方式:
1.按照批改记录中的名单,逐个叫到讲台上来,逐项询问、指导。
对错别字,要求学生当时在教师监督指导下多写几遍。
2.将批改记录中的错别字集中起来,用幻灯片映出来,让全班学生做一次纠正错别字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主要工作:
完成讲评,布置下一次作文任务。
讲评步骤:
一、回放题目,总体点评
1.清明节快到了,请根据杜牧的《清明》诗意,运用想象的构思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有情节、有人物,字数在800左右。
下周交卷。
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这次作文,就交卷的20多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的书写面貌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这次是多数同学对题目要求没有吃透,但是还是有不少同学的作文或者内容写得不错,或者书写工整。
她们是:
冉冬玲、柯凤琼、朱杰平、王容平、杨光梅、郑小梅、周莉、杨柳、李娟、袁海燕、苏琴、秦芹、黎小平、张容、潘婷、刘超玉、蔡秋月、丁玉梅、孙天容等同学。
下面简单地点评一下这些同学的作文。
(当然,如果她们的作文中有抄袭的,大家可以举报)
冉冬玲、朱杰平这两位同学的这里暂时不点评,先说说其他同学的作文。
秦芹:
书写工整清秀,文章整体构思不错,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诠释了自己对清明文化的理解。
尤其是文章的结尾,用李白的《长相思》那首诗歌来向另一个世界的人们问别,反其意而用之,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苏琴:
她的《梦落清明》,写现代人的失落感和坎坷的命运。
行文比较流畅。
郑小梅:
同学的作文,字字有意,句句含情,但是格调有点消沉。
周莉:
她的作文,开头结尾互相呼应,语言具有诗意。
前半部分内容很有点杜牧《清明》的味道。
李娟:
文章的整个内容能够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袁海燕:
有中心,造句通顺。
孙天容:
同学的作文,写得比较好,但是情节有点单调。
丁玉梅:
同学的作文,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开头部分,以慢衬急的那段文字写得漂亮。
从全文来看,首尾照应,字里行间包含情意。
书写工整,批阅轻松,谢谢你!
杨柳:
她的作文,我要表扬的是:
第一,书写特别认真,字体大小适中,都在格子中间规定的位置上,批阅起来格外轻松。
第二,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显得条理清晰。
但是,你这次作文的最大遗憾我也不得不说,那就是对这次作文的要求理解不到位。
张容:
书写比较工整清晰,造句比较通顺。
黎小平:
书写比较工整清晰,造句比较通顺。
蔡秋月:
同前。
潘婷:
行文有杜牧《清明》的诗意,可惜没有具体人物和情节。
刘超玉:
书写工整。
3.这次作文当中也出现了假冒产品。
有个同学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全文就是将古人咏清明的一些诗句连缀起来的。
她的作文依次连接的是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唐·韩翃《寒食》、(唐)张继闾门即事》、宋·王禹的《清明》、宋·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宋·程颢《郊行即事》、明·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且引用内容准确。
但是其中有许多诗句居然还是错的,或者字是错的,或者句子顺序是错位的。
这很不好,等会儿我还要说这个问题。
二、品味佳作,分享成功
1.有请冉冬玲、朱杰平这两位同学依次上台来为大家朗读她们的作品。
2.有请冉冬玲、朱杰平这两位同学依次上台来为大家介绍她们的成功经验。
第三课时
主要工作:
指导审题、布置新的作文任务。
三、审题指导
立足现实,学会虚构
我们要抓住题目中“运用想象的构思方法”、“有情节、有人物”等要求字眼。
诗中没有具体人物和具体情节,那么,人物和情节从何而来?
就需要运用想象,这里的想象,就是虚构。
但这虚构又必须符合这样几点要求:
1.人物和情节不能脱离诗歌所反映的基本事实范围。
这就要抓住“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等关键字眼。
2.要跳出“我”眼前的清明节、“我”曾经见过的清明节的束缚。
如果你拘泥于眼前的或是你曾经经历过的清明节,那么诗中的“雨纷纷”“行人”“杏花村”很可能就无法很好地在你文章中展现出来。
这次就是因为你们理解的太实在了,所以无法写出完整的符合诗意的作文来。
这也正是这种作文的难处所在。
要解决这这个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虚构。
这并不是说不可以用第一人称去写,不可可以在文章中写“我”怎样怎样,可以写,完全可以写,只是不要拘泥于真实的“我”的见闻。
那你可能说,写了真实的“我”有些东西是我没有见过的,怎么办?
告诉你,不起来!
怎么补?
虚构。
真正的清明那天没有下雨,但你还是要说那天下了蒙蒙细雨。
懂了吗?
3.虚构要合乎逻辑。
一是你所编写故事情节前后要符合逻辑,或者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具有承接关系。
二是你故事中的人物要符合特定的时代特征。
是古代的,就不能说现代的话,做现代的事情,乃至于穿现代的衣服都不行的;是现代的,就不要说之乎者也之类的话。
第三,不管你写的人物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他们都必须是中国的。
什么意思?
清明节是中国特色节日,所以你文中写到的季节、物候、气候等等,都必须是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你故事中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都必须凸显中国文化。
总之一句话,虚构也要符合生活真实。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虚构与生活的关系,我们给大家介绍你们师姐的两篇同题文章吧。
(见《例文》)
四、下次作文
请同学们自学语文课本147~149页上《常用表达技巧》的讲义,然后从语文书150页上的“整篇作文”训练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附录:
一、本次佳作选
清明雨纷纷
09级幼师班冉冬玲
白天里蓝蓝的天像被谁浓浓地涂了一层墨水,除了月边,不见一点明朗地色调。
望着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
雾霭里,隐约可见很多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就像仙女的彩带飘落在山坡。
羊肠小道上有许许多多的人。
心想,他们去哪里干什么呢?
路上行走的人,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有的穿着花裙套着高跟鞋,有的穿着一身运动装……总之,穿得各式各样。
路上,有许多小孩在嬉戏打闹,玩得很开心,大人们都在互相交谈,有时发出一阵阵笑声。
他们一边向前走,一边欣赏四周的环境,真像是来游山玩水的。
突然,天一下子变黑压压地暗下来了,整个天空,全是炸雷的响声,震得人耳朵发麻,锯齿形的电光,不时地划破天空,击打着山峰。
不一会儿,“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像激雷炸塌了天河,大雨瓢泼而下,滂沱而下,呼叫着,飞腾着而下!
这时,人们都纷纷往回走,但令我奇怪的是,前面有两个人不停地往前走,没有一点儿想退回来的意思。
于是,我就跟在后面。
只见她们走一片到坟地里,那里有三座坟。
我想那是她们亲人的坟吧。
于是我走向前去和他们说话,但他们谁都没理我。
我觉得很奇怪,看那碑,上面没有名字。
我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她们跪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想她们是在为自己亲人祈福吧,希望离开她们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很好地生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她们仍然一动不动,我全身早已经淋湿,可是雨并没有停,依然滂沱而下。
正在这时,她们站起来了,说道:
“小姐,你有什么事吗?
”我连忙说:
“没事,没事。
”然后她们转身就走了,她们没有往回走,而是继续往前走,在这滂沱的大雨中艰难地向前走。
她们的背影越来越模糊了,直到看不见了。
这时,雨慢慢地停了下来,太阳和乌云的拔河比赛也开始了,太阳使尽全身的力气,一点点地往回拉。
终于,太阳赢了,露出刺眼的光芒。
回到家,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山。
我不由得想到,大多数人在去思念自己的亲人的时候,就像是去游山玩水,遇到雨就躲回家中,喝着昂贵的茶,抽着上等的烟,吃着大鱼大肉,穿着名牌衣服,把亲人抛在脑后;只有少数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在清明这一天去亲人的坟前,都会思念自己的亲人;还有一些人,只是因为自己工作不顺利,显出一副欲断魂的模样。
想到这些,我不由得想到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评语】她的作文是这次作文中最好的一篇,构思基本符合要求,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比较成功。
通过人们在清明这一天的不同表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多出引用古诗,为文章增色不少。
缺陷是文中的“她们”的行为有点让人不太明白。
也还有标点和文字上的缺陷。
清明引起的回忆(节选)
09级幼师班朱杰平
我是爷爷背着长大的,爷爷是我最尊敬的长辈。
他身材不高,貌不惊人。
我从小大大,都在他的叮嘱中快乐地成长着。
可现在没有了他的叮嘱,因为他去了天堂。
我恨上帝,为什么这么早就召他去了。
……
如今,爷爷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
一晃几年过去了,又是一个春风骀荡的时节,又到了清明祭祖的日子。
我回到故乡,村口大树下,已没有了往日翘首远望我归来的爷爷。
他带着一生美德,和那淡淡的蒙昧,永远离我而去了。
可他去的太匆忙,没有来得及享受子孙的孝敬,顾不得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一眼彩色电视……
爷爷,您老人家放心地去吧,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评语】朱杰平同学的作文,语言朴实无华,哀而不伤,句句含有真情,好像直接与爷爷在对话,倾诉衷肠一样。
二、校友佳作选:
清明
04级高师
(1)班石雯
清明节又到了。
此时,官道上一中年人慢慢朝县城方向走来。
他双目无神,头发凌乱,衣衫褴褛,跌跌撞撞地走着,撞倒了路人却还浑然不知。
他是什么人?
为何如此失魂落魄?
原来,这个人叫杜陵,是临海岩峰县人。
岩峰县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可是这偏僻的小县却出了人才——杜陵。
杜陵自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王氏终日劳累,也落下了病根。
杜陵从小就很聪明,很懂事。
家里穷,没钱读书,他就在私塾的墙脚下听夫子讲学。
终于有一次,夫子发现杜陵很聪明,对他讲的课,一边就听懂了,真是个奇才。
年轻的杜陵此时已是满腹经纶、文武双全了。
天圣四年,正值朝廷大办科举考试,杜陵告别了母亲,长途跋涉来到京城。
经过他的努力,最后揭榜,已是位列三甲之中。
杜陵好高兴,心里想着终于可以让母亲过好日子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朝宰相之子庞龙也参加了科考,却是名落孙山。
他忌妒杜陵的聪明才干,于是使计让当宰相的爹上奏皇上,让杜陵去镇守边疆。
可杜陵还没来得及把母亲接进京城,就连夜赶赴边疆了。
这一去就是十年,这十年杜陵立下无数战功,被封为靖远大将军。
十年岁月,杜陵已近中年,也已娶妻生子。
杜陵回京后,方知母亲早已辞世。
当他携妻儿准备回老家时,却见一群锦衣卫和几个太监走进来。
“靖远大将军杜陵接旨!
”为首的曹公公展开圣旨高声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靖远大将军杜陵勾结匈奴,企图覆国,罪无可赦。
本应诛灭九族,但念其镇守边疆有功,仅革其靖远大将军头衔,抄其家产,贬为庶民。
钦此。
”杜陵一下呆了,没想到忠心为国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自己并未与匈奴勾结,怎么谈得上覆国?
一定是有人害我。
想到此处,杜陵大声喊道:
“皇上,臣冤枉啊……”曹公公冷笑数声说:
“算了吧!
得罪庞龙宰相的人没有好下场的。
你呀,功劳太大,官也当大了,与他平起平坐,他怎么会放过你呢?
”杜陵看着锦衣卫们在府里搬东西,看着妻儿无助地哭泣,他想到了死。
死前他想回老家去。
杜陵安置好妻儿,就上路了。
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他伸手摇了摇腰间的葫芦,没有酒了。
这时,东边小路上来了一个小牧童,杜陵上前问道:
“小兄弟,这里哪儿有卖酒的?
”牧童指了指南边的小村子说道:
“诺,就在那边,那里的酒很好喝的。
”杜陵道了声谢谢就朝那边走去了。
上了两壶好酒,几碟小菜,杜陵一个人慢慢地喝了起来。
这一喝就喝到日落西山,今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啊!
【评语】这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同学的。
她写的古代的人,但是写的有鼻子有眼睛的,完全符合作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