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docx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篇一:
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h)(27)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28)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29)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34)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30)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7.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
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a)→(b)→(c)→(d)(e)(f)(g)→(h)
28.”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2分)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2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30.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
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31.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①
②
32.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
(3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33.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2分)
答:
34.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2分)
答:
27.B(3分)28.C(2分)29.B(3分)30.A(3分)
31.(2分)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
答对一句得1分,句子不完整不给分,摘录时中间用省略号删节也算对。
32.BDEI(3分)答对两个得1分,三个得2分,全对得3分
33.(2分)朴素
34.(2分)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篇二: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从题材、技巧、思想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揣摩语句,概括提炼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情感的艺术技巧。
3.学习课文通过写景状物体现主旨的方法,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4.引导学生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追求。
?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理解托尔斯泰墓“美在何处”,“为何最美”。
2.体会文章如何运用清丽简洁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结合实际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
教学难点
1.本文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死观,学生首先会对文章的取材及内容有疑惑;另外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必须了解两位文学家的精神内涵,这对学生又是一难点。
2.引导学生挖掘“朴素美”的内涵,把握文本的主观性和学生的个人体验的结合点,避免产生距离感。
?
教学课时
三课时
?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问导法、点拨法
?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学生课前借助名著类书籍或上网查资料,以PPT的形式完成《寻找托尔斯泰》、《寻找茨威格》这一主题作业,准备介绍给全班同学。
2.课前阅读或者欣赏影视:
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阅读茨威格的《回望昨日的忧伤》等作品。
二、课堂导入(结合学生的介绍对托尔斯泰加以总结)
以《追梦人·神秘园》为背景音乐配以说明文字如下: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震撼世界文坛的响亮名字;
一位出身贵族却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学巨匠;
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天才艺术家”;他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他是一位文学巨匠,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那么,拥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安息于何处?
让我们怀抱最真挚的感情和作者一起瞻仰托尔斯泰灵魂的安息之地吧!
(出示课题)
三、课文学习
(一)介绍阅读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疏通音义、理解内容、体味感情。
朱熹说:
“文须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
四级阅读法:
音义读——文意读——情境读——美感读
(二)分级阅读。
一级阅读(音义读)
1.词语积累
尘嚣chénxiāo荫庇yīnbì禁锢jìngù
飒飒sàsà穹隆qi?
ngl?
ng墓冢mùzhǒng
2.多音字
空
k?
ng地
挖空kōng
3.形似字
当即jí
既jì然
二级阅读(文意读)
1.速读课文找出客观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句子,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在文本中圈画出关键句、关键词)
(1)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明确:
①“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
②“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③“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
④“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2)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坟墓特征——朴素
只有:
长方形土丘、几株大树、开满鲜花、不关闭的木栅栏
没有:
守护者、管理者、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姓名
2.跳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托翁墓直接评价的句子,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1)作者对托翁墓直接评价的句子
明确:
①“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
②“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
③“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
④“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
⑤“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
(2)概括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
(也用文中的一个词)
总体评价——最美
(3)探究:
联系两次阅读的结论,我们可以在“朴素”与“最美”之间替茨威格画上等号,那么你是否认同呢?
请从以下的一些世界著名的陵墓与托尔斯泰墓的对比中去思考,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请同学简单介绍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深入挖掘伟人的人格力量。
明确:
坟墓的风格与主人的人格完美的结合——“返朴归真”之美
作者的思想与托翁的思想惊人的一致——“心灵相通”之美
开放的圣地与游人们的呵护配合默契——“世人认可”之美
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感动了作者。
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级阅读(情境读)
1.要求学生以导游者的身份,根据课文的描写,向前来瞻仰的游客介绍托尔斯泰墓。
2.采用的艺术手法:
对比(详讲)、排比(略讲)、白描(略讲)
排比: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
例如:
“夏天,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A: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
B:
墓地周围的自然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
C: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
3.探究:
作者是如何让我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到坟墓之美的?
明确:
对比的运用:
(1)无名墓冢——伟大声名
(2)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其他伟人墓的奢华
(3)瞻仰者的心情--观赏者闲情
(4)尊严圣地--孤寂冷清
(5)永为后人敬畏朝拜--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4.想一想:
与几位伟人的坟墓的比较能表明什么?
明确:
托尔斯泰墓与拿破伦墓穴和莎士比亚石棺的奢华美相比: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和“宏伟”,使读者产生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5.品味语言:
文字清丽简洁,行文朴素自然,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却蕴含作者
深挚动人、油然而生的热烈感情。
四级阅读(美感读)
1.拓展阅读,体会感受。
(1)世间最美的坟墓——逼人的朴素。
对有的人来说,墓地就是他的一种生命体态,一副心灵表情。
托翁墓便和其作品一样,为世间添设了最壮阔最优美的人文景观。
这位一生都梦想作农民的人,终于有了一间朴实得可被称作“农舍”的茅舍,他睡在自己亲手种下的阴凉里,那阴凉将随着时间的飘移而愈发盛大?
?
墓地——如果非要为生命留下遗址的话,那它应该是富有美感的,应充分体现“生命”特征(而非“死亡”特征),应注重地理节约、以不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完整性为前提。
如此,墓地将不失为人类生态中的一抹重要风景。
应以对生命的尊重态度对待它,应最大限度地赋予它以爱意和活性。
一块好的墓地,看上去应像“家”一样,是适于生命居住的地方:
干净、朴素、安谧、祥和、自由,阳光、水分、草木、风雨、呼吸皆充足,符合生命本身的审美设计和要求。
因为,它是一个灵魂永远栖息和长眠的田园,是生者为自己保存一段情感一场怀念的地方,是人间离上帝和天堂最近的所在。
因此它最神性、最人道、最纯净?
?
世上有些墓地,虽巍峨巨硕,如宫殿般豪华,却由于缺乏自然感和生命性,并不感人。
比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陵、明孝陵?
?
凸起的都太夸张、太生硬,有意突出“业绩”反将生命格式化,强调权力至尊反使人格符号化,扎眼的体形,空荡荡捆着一团死气和历史瘴雾,太具表面的公共色彩和彰显意味,太具物质的膨胀力?
?
总之,有一种疏远人世的工具味,让人觉得那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庙宇或殿堂,高高在上,流布奢华糜烂之感,虽威风凛凛,反远离了人间体息和泥土的温情,一点儿不像生命栖息的地儿。
(2)《有的人》节选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2.总结
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
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
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
三、介绍阅读散文的方法:
写景状物的作品
景对比情
物(客观存在物)(主观情思)
情景交融、物志一体
例: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语、情语融为一体,给人悲壮之感)
四、写作训练
谈“美”
以最美的为题进行写作。
可作以下点拨:
1.首句落笔点题,用凝练的语言准确地对事物作评价。
2.描写运用白描,淡淡几笔便揭示出景物的本质特征。
3.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远的意味。
五、拓展延伸
1.以《豪华落尽见真淳》为题,谈谈你对“朴素美”的理解。
2.阅读《回望昨日的忧伤》一文,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篇三: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了解托尔斯泰及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
3、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断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一、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二、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断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设想:
一、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二、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诵读、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
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
尘归尘,土归土。
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
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
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
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
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出示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明确: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和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外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的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
进行改革。
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评现实主义的高峰。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的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
茨威格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瞻仰了托尔斯泰墓,被坟墓的朴素及透过朴素流露的伟大精神震撼了。
他借《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
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幻灯显示)托尔斯泰生平
(一):
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
3.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参考: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庇。
”(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
(6)“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一节。
4.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参考:
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宁静)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
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
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
5.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词语。
参考: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
更宏伟、更感人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打动人心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震撼
7.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
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
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出示三幅图片)运用对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更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伟大,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显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8.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参考:
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9.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
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
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
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10.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
(学生思考,讨论)
参考:
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
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
因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这种对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