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做20实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6985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必做20实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必做20实验.docx

学生必做20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dm=0.1m1cm=0.01m1mm=10-3m1μm=10-6m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

口诀:

“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例如:

50cm=50×1cm=50×0.01m=0.5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

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5、误差:

(1)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更精密的仪器或先进的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6、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

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紧密叠放时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

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把柔软棉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

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

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

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画图说明)

②、贴近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

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

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秒表读数:

小圈的单位是分钟,大圈的单位是秒。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测定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实验依据

1、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1

2

3

4

2、李毅同学用一辆玩具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来研究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及小车通过各点时秒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填完整下表.(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⑴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

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1)应先看___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_____,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___调零___”,即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3)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读数时视线要_垂直__刻度板。

(5)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五、测滑动磨擦力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木块,读出这时的拉力就

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例题:

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_匀速直线_运动,这样才能保证________。

(2)比较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比较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

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

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水平位置_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的调节的目的是_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_;

(2)在步骤B中,发现杠杆右端下倾,那么他应该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步骤C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

(A、B、C)(多选)

A.改变动力臂大小B.改变阻力大小C.改变阻力臂大小D.调节平衡螺母

(4)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4

5

2

10

2

1.5

10

3

5

3

2

15

3

10

4

l

20

1

20

分析上表,用F1、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___。

(5)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4)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现已在左端A点挂有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钩码应挂在何处?

(请设计两种方案,在下图中画出)

七、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1、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天平的本质是一支_等臂杆杠__。

2、天平的使用

①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如果指针向左偏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如果指针向右偏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读数:

用一个公式表示:

m左=m右+m游码示数(m物体=m砝码+m游码示数)

⑥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

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例:

1、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

(1个大头针的质量小于标尺的分度值)

用天平测出100个大头针的质量为m总,则1个大头针的质量为

2、怎样用测质量的方法测出一堆小颗粒的个数?

①测适量颗粒的质量m;②数出这些颗粒的个数n;

③测出整堆颗粒的总质量M;④总个数N=M/m×n

八、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1、测固体的密度:

A、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能放入量筒里)器材:

天平、量筒、细线、水、被测物体(石头)

①原理:

②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3)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4)用细线拴住物体,让它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2;

(5)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物体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量筒中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cm3

物体的体积

V/cm3

物体的密度

ρ/g/cm3

B、能在水中上浮的物体(能放入量筒里)器材:

天平、量筒、细线、水、木块、石头

①实验原理:

②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木快的质量m;

(3)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铁块,让它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1;

(4)用细线拴住木快和小铁块,让它们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2;

(5)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物体质量m/g

量筒中水和铁块的体积V1/cm3

量筒中水、铁块和物体的总体积V2/cm3

物体的体积

V/cm3

物体的密度

ρ/g/cm3

C、测体积较大的物体的密度(不能放入量筒里)

例:

用天平、大杯、小杯和水测一石块(体积比较大不能放入量筒中)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测出石块和小杯的质量m石、m1

(3)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放置

(4)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5)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

(6)石头的体积

(7)石头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

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待测液体

⑴原理:

⑵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③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④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⑤得出液体的密度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杯和液体总质量m1(g)

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cm3)

液体的

密度Ρ(g/cm3)

九、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一)浮力大小的测量

器材:

弹簧测力计、细线

方法:

1、用细线捆住物体

2、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出物体的重力为G物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

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F浮=G物-F拉

(二)阿基米德原理

数据记录表格:

桶的重力

G桶(N)

物体的重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F拉(N)

桶和水的总

重力G总(N)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

排开水的重力G排(N)

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

F浮=G排=ρ液gV排

(三)、猜想:

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5.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

实验探究一:

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装有砂石的小药瓶。

实验方法:

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将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调节瓶内的沙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实验记录:

比较条件

G物(N)

F拉(N)

F浮(N)

质量大

质量小

 结论: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密度)无关。

实验探究二:

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橡皮泥、大烧杯、水。

实验方法:

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通过改橡皮泥的形状,

探究浮力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记录:

比较条件

G物(N)

F拉(N)

F浮(N)

圆球型

不规则

 

结论: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实验探究三:

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者深度有关?

实验器材:

装沙石的小筒、大烧杯、水、教师演示用的弹簧测力计。

实验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小筒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圆柱体逐步放入水中,

先浸入三分之一并读出视数,再浸入三分之二并读出视重,然后全部浸没

并读出视数。

实验记录:

比较条件

G物(N)

F拉(N)

F浮(N)

浸入1/3

浸入2/3

浸没1

浸没2

浸没3

 结论: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而是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探究四: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

鸡蛋、大烧杯、水、食盐等。

实验方法:

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加入食盐使鸡蛋上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个结论。

 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十、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

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可列出下面一些步骤:

A.选择一支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B.估计一下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水中D.观察温度计,待示数稳定时,读出温度值

以上步骤的排列不恰当。

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

A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多上升到玻璃管顶。

于是大喊:

“快把温度计取出来,不然……。

”但测量的同学还来不及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温度计却已经“砰”的一声胀破了。

场景二:

B组的其中一个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同组的同学告诉他:

“要小心点,不然会损坏温度计的。

”话音刚落,温度计的玻璃泡就损坏了。

场景三:

C组同学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有的仰视来读,有的俯视来读,还有的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结果他们测出的温度值都不相同。

他们感到奇怪:

同一杯水,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了。

请你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体验,分析总结一下,应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十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

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大试管、石棉网、纸皮盖

探究过程:

(1)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同时记录水温。

(2)观察水中的气泡的大小变化。

(3)把所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观察其变化规律。

结论: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猜想和假设: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装置:

时间(min)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时间(min)

7

8

9

10

11

水的温度(℃)

100

100

100

100

100

十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00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他应如何操作?

答:

把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观察纸板NOF

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这表明: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实验结论: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十三、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2)猜想: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设计和进行实验:

在桌上放上一直尺,直尺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玻璃后面出现A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

这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从直尺上读出两支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重复实验步骤

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

(4)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1

20cm

20cm

2

30cm

30cm

3

40cm

40cm

 

(5)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虚像;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对应位置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

像与物是左右相反。

(6)实验拓展

选取玻璃板时,要选择比较薄的。

因为较厚的玻璃板的2个表面都发生

光的反射成了2个虚像,导致无法确定蜡烛B的位置。

玻璃板竖直放置,如果不是竖直放置,无法使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

选用玻璃板的作用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直尺的作用是测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不能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虚__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用灯光照亮跳棋。

十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器材:

凸透镜、刻度尺,光具座、火柴、蜡烛和光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3)分别测量出蜡烛(物)、光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4)实验结论: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透镜

U=∞

(平行光)

V=f

像与物异侧

成一点

测定焦距

U>2f

2f>V>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2f>U>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电影机

U=f

同侧

不成像

探照灯的透镜

U

V>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凹透镜

物在镜前任意处

V

同侧

正立、缩小、虚像

门上的“猫眼”

结论分析:

1、一倍焦距分虚实

(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

(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3、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4、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时(物距减少),像远离透镜(像距增大),像变大

十五、用电流表测电流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

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

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

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

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

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十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使用: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向左偏转)。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选择量程时,采用试试触法)

十七、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电流特点

I=I1=I2

I=I1+I2

电压特点

U=U1+U2

U=U1=U2

电阻特点

R=R1+R2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十八、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与假设:

(1)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_________(填“大”或“小”)

(2)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流越_________(填“大”或“小”)

3、设计实验:

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

器材:

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

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

电压表、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A:

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不变)

(1)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

打开开关,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值位置。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用较快的速度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