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680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docx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学习手册

前言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我院办学资金的不断投入、科研方向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已经拥有包括一大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在内的功能齐备的实验设备。

师生在实验室内使用着各类化学药品、压缩气体钢瓶以及各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甚至是剧毒物品,有的实验还需要在高温、高压、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高转速等条件下进行。

同时,由于实验室功能及其本身的特殊性,涉及水、电、气的安全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产生的“三废”物质处理等,关系到师生人身安全及校园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人身伤亡事故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安全基本常识和安全意识是每一名师生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实验室的安全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保障。

为保证教学(科研)实验、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过程的安全,提高我院师生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知识学习手册。

 

一、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职责分工

1、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

张亚梅;

副组长:

梅建平庞超明

成员:

睢良兵、黄海波、张旭海、秦鸿根、王芳、晏井利

2.职责分工

根据国家、行业及主管部门的法规和规定,坚持“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各司其职,职责分工到人的管理模式。

张亚梅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总负责人,梅建平为实验中心金材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和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直接负责人,庞超明为实验中心建材实验室的直接负责人,张旭海为实验中心电材实验室的直接负责人,王芳为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直接负责人,实验室全体人员都是事故处置的责任人。

二、火灾控制与人员疏散

1、消防安全知识

1.燃烧有四种类型:

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2.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3.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4.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5.容易引起火灾的隐患有:

(1)使用明火;

(2)乱拉乱接电线;(3)乱丢烟头。

6.燃着的烟头,其表面温度达到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7.塑料桶不可以用来盛装汽油等可燃液体。

8.电气线路发生火灾,线路方面的原因有:

(1)短路;

(2)过载;(3)电阻过大。

9.据统计,因火灾死亡的人中有80%以上属于烟气窒息致死。

10.火灾烟气因为温度比较高,通常会集中在室内空间的上部分。

11.烟气传播的方向是火灾蔓延的方向。

12.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13.火场指挥权,按法律规定不属于到场的任何一位党政领导,只属于消防指挥员。

14.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法。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点,促使燃烧过程停止。

(2)窒息法。

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量或采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火焰熄灭。

例如用砂土埋没燃烧物,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火灾。

(3)隔离法。

把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

例如将起火点附近的可燃、易燃或助燃物搬走。

(4)抑制法。

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15.所有的火灾刚开始时都是小火,随着火灾的发展输出的热量越大,火灾蔓延的速度和范围也愈大,所以扑灭初起火灾最容易的。

16.灭火器担负扑救初起火灾的任务。

17.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正常。

18.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19.操作使用灭火器灭火应站上风或侧上风。

20.干粉灭火器的有效喷射距离约3-4米。

21.1211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有机溶剂、精密仪器火灾。

22.在相对封闭的房间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23.扑救电器火灾时,首先应该切断电源,在带电时可以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救。

24.如果电脑着火,即使关掉主机,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荧光屏、显像管也可能爆炸,正确应对的方法是:

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插头或关掉总开关,然后用湿地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显像管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25.CO2虽是惰性化合物,但在高温下能同强还原剂等轻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所以不能扑救钾、钠、镁金属火灾。

26.水不能扑救的火灾有:

①金属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因为水与金属(如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

②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

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③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则上不可用水扑救。

④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

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水蒸气在1000℃以上时能分解出氢和氧、有引起爆炸危险。

⑤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

⑥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

27.用二氧化碳扑救室内火灾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然后人再进入,这是为了以防窒息。

28.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29.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0.当衣物着火时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

2、灾情报告、报警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邻近单位应当给于支援。

发生的火灾较小且可以控制时,现场人员必须通过电话向实验室的直接负责人报告。

当火情不能有效控制时,应通过电话向学校保卫处、或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同时通知相邻实验室人员。

本单位教师接到火灾报告后,要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并组织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

向公安消防部门和学校保卫处报警时,要迅速准确地说明起火地点、燃烧物的类别等。

报119火警后,报警人员在道路口接应消防车进入现场,公安消防人员到场后,报警人员或着火房间人员及时向公安消防指挥员介绍已了解的火场情况,如火情火势、燃烧物品的类别、有无危险物品、有无人员被困等。

3、应急疏散程序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起火的部位和疏散的路线,在疏散通道楼梯口布置好疏散引导员,引导人员疏散。

所有人员都应协助指挥和疏导。

通知楼内人员疏散时应明确表达以下内容:

1.通报火场信息,稳定待疏散人员的情绪,避免发生慌乱;

2.分楼层按顺序疏散

疏散顺序:

1)着火层;2)着火层以上楼层;3)着火层以下楼层

3.指引疏散方向、路线。

疏散通道:

 

2~3层疏散示意图

中央大道

 

1层疏散示意图

疏散须知:

(1)听从疏散引导人员的指挥;

(2)行动迅速而不慌乱;

(3)通过烟雾区域时须用湿毛巾(或湿衣服等)捂住口鼻低姿行进;

(4)已疏散人员在楼外指定地点集合,未接到通知不得返回火灾现场。

4、火灾扑救程序

(1)发生火情时

在场人员应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并能安全撤离的情况下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扑救。

例如:

发生有机溶剂小面积着火,可用石棉布、湿抹布覆盖火焰直至扑灭,也可使用灭火器。

使用灭火器时应注意周围的环境,由于灭火器喷发出来的灭火剂具有一定的压力,使用时应避免打翻其它化学试剂,防止火势变大。

(2)发生火灾时

现场人员在扑救时不要轻易打开门窗,应切断本实验室的电源、气源,移走钢瓶等压力容器。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接到火灾警报后应立即到达火灾现场,了解火灾的性质、房间内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存量,有无人员被围困等。

要有效地组织人员使用灭火器或消防水枪进行灭火。

当火情不能有效控制时,应通过电话向公安消防部门和学校保卫部门报警,同时通知相邻实验室人员。

(3)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

消防队到场后,本单位教师应在公安消防员的指挥下,紧密配合共同灭火。

扑灭火灾后,本单位教师应组织人员检查火场是否有新的火险隐患,并配合消防部门查清起火原因,处理好善后工作。

5、烧伤急救处理

1)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迅速灭火,使伤员不再受伤。

脱去或剪去已着火的衣服,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毛衣,有时明火虽熄,暗火仍燃。

2)查看人员是否受伤,有时候诸如内脏损伤、一氧化碳中毒等很容易被忽略。

3)防休克、防窒息。

病人燥渴要喝水,不可饮水过多,以免发生胃扩张或脑水肿;有呼吸道烧伤者,应注意口、鼻的卫生,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4)用干净的衣物将烧伤处包裹起来,防止再受感染。

在现场,对创面不能处理的,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烧毁的衣服去除后,立即用清洁的衣服或被单等覆盖包裹创面。

5)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就近送往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搬运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应急救援

1、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危险化学品是指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放射性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本院可能涉及的化学危险品有主要:

各种压缩气体(H2、CH4、O2、CO2、SF6等)、易燃物体(酒精、油等)、各种酸碱化学试剂(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等)以及配制的各种化学腐蚀试剂(如王水等)。

2、灾情报告、报警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首先进行个人防护,然后按照事故不同类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置措施,并立即报告本单位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成员及指导教师,判断事故等级和趋势后采取相应的内部外部联络。

3、实验室化学品安全使用及应急处理程序

1)化学品使用者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安全技术规程,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2)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和搬运。

危险化学品必须分类分项存放,专人管理,并采取必要的保卫措施,防止被盗、丢失或误用。

危险化学品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撞击、重压、倾倒或摩擦。

3)对剧毒化学品应严格遵守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锁的制度。

4)打开浓硫酸、浓硝酸、浓氨水等试剂瓶塞时应带防护用具,在通风柜中进行。

配置药品或实验室中能放出有毒和腐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

5)配制的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新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

6)实验时根据试验的情况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防护。

根据试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佩戴必要的防护工具,例如穿好试验服,戴橡胶手套,防护面具,防毒面具等。

实验前,要注意清理试验场周围的安全隐患。

检查试验装置、药品和相关物品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等。

7)易燃、有毒气体泄漏:

现场人员首先从室外总闸切断电源(避免断电时电弧引起火灾),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然后迅速开门窗通风,并按照危险程度通知临近实验室或整座建筑人员撤离至上风区,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之后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处理。

8)易燃、腐蚀、有毒液体泄漏:

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