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6794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docx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分析

 

院感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二类:

(1)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

⑴引起社区感染的病原体均可引起医院感染中的外源性感染,如鼠伤寒沙门菌、乙型肝炎病毒等,但它们并非是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主流。

⑵90%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为机会致病菌,且多为耐药菌株,可引起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

⑶免疫力低下病人病原谱广,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如器官移植受体和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结核、巨细胞病毒、弓体虫感染等,多为内源性感染,也可发生外源性感染。

⑷医院感染病原体可随时间变迁如随抗菌药物的应用可发生真菌二重感染;随免疫功能缺损的进展而发生病原体的改变。

⑸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病原菌感染。

4.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哪些?

⑴常见病原菌:

①共生菌:

是健康人的正常菌丛,它们有预防病原微生物定植的重要作用,但当宿主免疫低下时有些共生菌能引起感染,如皮肤上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以引起血管内感染。

②致病菌:

有很强的毒性,无论宿主身体怎样均能引起感染(散发、流行)。

a.革兰阳性厌氧菌:

如梭状芽胞杆菌属能引起坏疽.

b.革兰阳性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肺、心脏、血源的各种感染,常对抗菌素耐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很常见。

c.革兰阴性细菌:

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或侵入性操作时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粘质沙雷菌)也可定植引起严重感染,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⑵病毒:

许多病毒有引起医院感染传播的可能,如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粪-口传播,还可因内源潜伏感染活化而发病。

⑶真菌:

病人在大量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和严重免疫力低下时能引起真菌感染,如:

白假丝酵母菌、曲酶菌属、新生隐球菌多为内源性感染。

⑷寄生虫:

有些寄生虫如篮氏贾第鞭毛虫很容易在成人和儿童中引起传染,有的寄生虫是机会病原菌如隐孢子虫可在艾滋病病人中引起腹泻。

⑸其他:

如朊毒体,近年有医院内发生医源性(神经外科手术、角膜移植)所致克雅病的报道。

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⑴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粘膜屏障。

如处科手术、各种穿刺、各种插(留置)管、气管切开等。

⑵现代医疗新技术,如器官移植、人工装置、人工关节、人工晶体。

⑶损伤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的广泛使用。

⑷基础疾病致宿主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艾滋病等。

⑸使用能引起正常微生态失衡的抗菌素,破坏集体正常微生态屏障。

⑹其他原因:

如医院消毒、灭菌存在缺陷、医疗场所过于简陋等。

6.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⑴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⑵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等

⑶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⑷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⑸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7.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8.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9.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1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14.什么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链?

感染源: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5.什么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16.什么是个人防护用品?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17.何谓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8.什么是保护性隔离?

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9.隔离原则是什么?

①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②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③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④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⑤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⑥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

20.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

(1)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2)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3)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4)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2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相关术语和定义

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速干手消毒剂: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2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3.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4.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25.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的方法?

①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②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

③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26.手卫生合格标准?

①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②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7.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针刺伤或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同上。

28.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

(1)乙型肝炎病毒:

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

①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②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处理。

③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④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测,根据结果确认是否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

(2)丙型肝炎病毒:

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29.何谓医疗废物?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0.医疗废物分为几类?

医疗废物分为5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31.换药时应注意的事项?

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在医疗废物袋内及时送固废中心处理。

32.何谓消毒、灭菌?

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

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33.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⑴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进入手术室应当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⑶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以及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被污染,不得使用;

⑷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

⑸手术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

⑹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应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⑺手术过程中手术间的门应当关闭,减少人员的出入;

⑻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时应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⑼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规定容器内。

34.何谓高度、中度及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

是指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2)中度危险性物品:

指仅和破损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

(3)低度危险性物品:

指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物品和器材。

35.试举5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1)、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2)、徒手传递锐器

(3)、徒手缝合创口

(4)、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

(5)、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

(6)、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7)、弯曲针头

(8)、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9)、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10)、用手直接挤压污物

(11)、锐器盒放置位置不合理,不方便及时处理锐器

(12)、锐器使用后处理不及时

(13)、锐器盒装载过量

3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37.清洁手术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吗?

不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8、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若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

30°~40°。

(2)定时口腔护理。

(3)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4)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5)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39、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置管和导管维护人员应经过培训。

(2)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

(3)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透析导管例外。

(4)置管部位至少消毒3遍,每遍均要待其自然干燥。

(5)尽早拔除导管。

40、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手术备皮:

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可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备皮。

(2)血糖控制: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6AM血清血糖应≤200mg/dl即11.1mmol/L。

(3)预防用药:

有预防用药指征时,首次用药应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0.5~1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若手术时间≥3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个剂量,必要时可再次追加;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使用一剂即可。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4)术中保温: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41、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3)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

(4)断开导尿系统时,包括放尿,应做手卫生。

(5)尽早拔除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