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72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docx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

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

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

设计时间:

2012年6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运动分析题目:

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50mm,β=97°,BC=400mm,CD=300mm,AD=320mm,BE=100mm,EF=230mm,FG=100mm,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2上点F的轨迹及构件5上点G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1.

建立以点A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x,y,如图所示。

2.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原动件AB(Ⅰ级组),BCD(RRRⅡ级杆组)和FG(RRPⅡ级杆组)组成。

 

3.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原动件AB(Ⅰ级组)

已知原动件AB的转角

ψ1=0~2π

原动件AB的角速度

ω1=10rad/s

原动件AB的角加速度

α1=0

运动副A的位置坐标

xA=0yA=0

A点与机架相连,即该点速度和加速度均为0。

运动副A的速度

vxA=0vyA=0

运动副A的加速度

axA=0ayA=0

原动件AB长度

lAB=150mm

可求出运动副B的位置坐标

xB=xA+lABcosψ1yB=xA+lABsinψ1

运动副B的速度

vxB=vxA-ω1lABsinψ1vyB=vyA+ω1lABcosψ1

运动副B的加速度

axB=axA-ω12lABcosψ1-α1lABsinψ1ayB=ayA-ω12lABsinψ1+α1lABcosψ1

(2)BCD(RRRⅡ级杆组)

(1)知B点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

运动副D点位置坐标

xD=320mmyD=0

D点与机架相连,即该点速度和加速度均为0。

运动副D的速度

vxD=0vyD=0

运动副D的加速度

axD=0ayD=0

杆BC长lBC=400mm

杆CD长lC=300mm

可求得BC杆相对于X轴正方向转角

ψ2=2arctan

CD杆相对于x轴正方向转角

ψ3=arctan

其中A0=2lBC(xD-xB),B0=2lBC(yD-yB),C0=

求导可得BC杆ω2、α2和CD杆ω3、α3。

则运动副C的位置坐标

xC=xB+lBCcosψ2yC=xB+lBCsinψ2

最后求导得vXc、vyC以及axC、ayC。

(3)构件2上E点的运动仍然使用

(1)中的方法分析。

BE为同一构件上的两点

(1)知B点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以及构件2的转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可求出点E的位置坐标

xE=xB+lBEcosψ2yE=xB+lBEsinψ2

点E的速度

vxE=vxB–ω2lBEsinψ2vyE=vyB+ω2lBEcosψ2

点E的加速度

axE=axB-ω22lBEcosψ2-α2lBEsinψ2ayE=aYB-ω22lBEsinψ2+α2lBEcosψ

(4)构件2上F点的运动仍然使用

(1)中的方法分析。

EF为同一构件上的两点

由(3)知E点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

杆EFlEF=230mm

由几何关系知

 

杆EF与y轴夹角即杆2相对于x轴正方向夹角ψ2

运动副F的位置坐标

XF=xE+lEFsinψ2yF=xE-lEFcosψ2

运动副F的速度

vxF=vxE+ω2lEFcosψ2vyF=vyE+ω2lEFsinψ2

运动副F的加速度

axF=axE-ω22lEFsinψ2+α2lEFcosψ2ayF=ayE+ω22lEFcosψ2+α2lEFsinψ2

(5)FG(RRPⅡ级杆组)

由(4)知F点置坐标、速度、加速度

杆FGlFG=400mm

导轨DG与x轴正方向夹角ψ5=180°-β=83°

由几何关系解出杆4与x轴正方向夹角

ψ4=arcsin(A0/lFG)+ψ5

其中A0=(xF-xD)sin(ψ5)-(yF-yD)cos(ψ5)

得运动副G点位置坐标

xG=xF+lFGcos(ψ4)yG=yF+lFGsin(ψ5)

滑块G在导轨上的位移

s=(xG-xD)/cos(ψ5)

最后求导得vXG、vyg以及axg、ayg。

 

4.编程程序段

以下程序段采用MATLAB编写

(1)用RR类模块求B点运动

f1=[0:

pi/180:

2*pi];%原动件AB杆转角范围0~2π%

w1=10;%AB杆角速度%

e1=0;%AB杆角加速度%

xA=0;yA=0;vxA=0;vyA=0;axA=0;ayA=0;%运动副A位置、速度、加速度%

l1=150;%杆AB长%

xB=xA+cos(f1)*l1;%运动副B位置%

yB=yA+sin(f1)*l1;

vxB=vxA-w1*l1*sin(f1);%运动副B速度%

vyB=vyA+w1*l1*cos(f1);

axB=axA-w1^2*l1*cos(f1)-e1*l1*sin(f1);%运动副B加速度%

ayB=ayA-w1^2*l1*sin(f1)+e1*l1*cos(f1);

plot(xB,yB)%绘出运动副B运动轨迹%

(2)用RRRⅡ级杆组模块求C点运动

xD=320;%运动副D位置、速度、加速度%

yD=0;

vxD=0;vyD=0;axD=0;ayD=0;

l2=400;%杆BC长%

l3=300;%杆CD长%

LBD=realsqrt((xD-xB).^2+(yD-yB).^2);%BD间距离%

A0=2*l2*(xD-xB);

B0=2*l2*(yD-yB);

C0=l2^2+LBD.^2-l3^2;

f2=2*atan((B0+1*realsqrt(A0.^2+B0.^2-C0.^2))./(A0+C0));%杆BC转角%

xC=xB+l2*cos(f2);%运动副C位置%

yC=yB+l2*sin(f2);

f3=atan((yC-yD)./(xC-xD))+pi;%杆CD转角%

C2=l2*cos(f2);

S2=l2*sin(f2);

C3=l3*cos(f3);

S3=l3*sin(f3);

G1=C2.*S3-C3.*S2;

w2=(C3.*(vxD-vxB)+S3.*(vyD-vyB))./G1;%杆BC角速度%

w3=(C2.*(vxD-vxB)+S2.*(vyD-vyB))./G1;%杆CD角速度%

vxC=vxB-l2*w2.*sin(f2);%运动副C速度%

vyC=vxB+l2*w2.*cos(f2);

G2=axD-axB+w2.^2.*C2-w3.^2.*C3;

G3=ayD-ayB+w2.^2.*S2-w3.^2.*S3;

e2=(G2.*C3+G3.*S3)./G1;%杆BC角加速度%

e3=(G2.*C2+G3.*S2)./G1;%杆CD角加速度%

axC=axB-l2*e2.*sin(f2)-l2*w2.^2.*cos(f2);%运动副C加速度%

ayC=ayB+l2*e2.*cos(f2)-l2*w2.^2.*sin(f2);

plot(xC,yC)%绘出运动副C运动轨迹%

(3)用RR类模块求构件2上E点的运动

lBE=100;%杆BE长%

xE=xB+lBE*cos(f2);%E位置、速度、加速度%

yE=yB+lBE*sin(f2);

vxE=vxB-lBE*w2.*sin(f2);

vyE=vyB+lBE*w2.*cos(f2);

axE=axB-lBE*w2.^2.*cos(f2)-lBE*e2.*sin(f2);

ayE=ayB-lBE*w2.^2.*sin(f2)+lBE*e2.*cos(f2);

plot(xE,yE)%绘出点E运动轨迹%

(4)用RR类模块求构件2上F点的运动。

lEF=230;%杆EF长%

xF=xE+lEF*sin(f2);%运动副F位置、速度、加速度%

yF=yE-lEF*cos(f2);

vxF=vxE+lEF*w2.*cos(f2);

vyF=vyE+lEF*w2.*sin(f2);

axF=axE-lEF*w2.^2.*sin(f2)+lEF*e2.*cos(f2);

ayF=ayE+lEF*w2.^2.*cos(f2)+lEF*e2.*sin(f2);

plot(xF,yF)%绘出运动副F运动轨迹%

(5)用RRPⅡ级杆组模块求G点的运动

l4=400;%杆FG长%

f5=-83/180*pi;%导轨DG与x轴正方向夹角%

A0=(xF-xD)*sin(f5)-(yF-yD)*cos(f5);

f4=asin(A0/l4)+f5;%杆FG转角%

xG=xF+l4*cos(f4);%运动副G位置%

yG=yF+l4*sin(f4);

s=(xG-xD)/cos(f5);%滑块在导轨上距D点的位移%

Q1=vxD-vxF;

Q2=vyD-vyF;

Q3=l4*sin(f4)*sin(f5)+l4*cos(f4)*cos(f5);

w4=(-Q1*sin(f5)+Q2*cos(f5))/Q3;%杆FG角速度%

vxG=vxF+l4*w4.*(-sin(f4));%运动副G速度%

vyG=vyF+l4*w4.*cos(f4);

vG=vxG*cos(f5)+vyG*sin(f5);%滑块沿导轨运动速度%

Q4=axD-axF+l4*w4.^2.*cos(f4);

Q5=ayD-ayF+l4*w4.^2.*sin(f4);

e4=(-Q4*sin(f5)+Q5*cos(f5))/Q3;%杆FG角加速度%

axG=axF+l4*e4.*(-sin(f4))+l4*w4.^2.*(-cos(f4));%运动副G加速度%

ayG=axF+l4*e4.*cos(f4)+l4*w4.^2.*(-sin(f4));

aG=axG*cos(f5)+ayG*sin(f5);%滑块沿导轨运动加速度%

f=f1/pi*180;

plot(f,s)%绘出滑块在导轨上的位移-时间曲线%

plot(f,vG/1000)%绘出滑块在导轨上的速度-时间曲线%

plot(f,aG/1000)%绘出滑块在导轨上的加速度-时间曲线%

 

5.计算结果

(1)构件2上点F的轨迹

 

(2)构件5上点G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图为原动件旋转一周内的变化曲线)

6.计算结果分析

部分计算结果:

原动件转角

ψ1/(

点F位置xF/mm

点F位置yF/mm

滑块位移

s/mm

速度vG/(m/s)

加速度aG/(m/s^2)

0.0000

380.5971

-98.6154

502.3594

425.0139

-3.94222

30.0000

318.7249

-90.0654

489.0513

-844.475

0.611558

60.0000

249.533

-50.2023

433.9424

-839.844

-4.58916

90.0000

176.7367

-27.9442

382.8357

-302.479

-8.97987

120.0000

112.5211

-36.637

351.2741

319.0395

-5.79345

150.0000

74.00878

-71.0125

350.4821

751.9475

-9.23259

180.0000

73.09238

-114.585

388.44

824.7465

-9.35227

210.0000

110.3469

-146.969

450.3591

516.8982

-6.07583

240.0000

174.7666

-152.634

499.189

-24.6047

-1.33762

270.0000

249.8311

-127.991

509.2963

-527.57

2.156972

300.0000

322.0139

-86.4975

486.007

-593.501

3.575107

330.0000

380.5643

-66.6736

470.1648

282.8707

17.37621

360.0000

380.5971

-98.6154

502.3594

425.0139

-3.94222

原动件AB为曲柄,转动范围0~360°,本程序设AB杆与x轴正向夹角为0时为起始位置,以10rad/s的角速度逆时针旋转。

本程序分析以原动件旋转1

为计算步长。

如右图所示箭头为点F运动方向。

当原动件转至ψ1=97°时,F运动至最高点,坐标为(160.3493mm,-27.1619mm)

至ψ1=230°时,F运动至最低点,坐标为(151.2773mm,-154.2379mm)

至ψ1=166°时,F运动至最左侧,坐标为(68.5036mm,-94.4155mm)

至ψ1=345°时,F运动至最右侧,坐标为(392.3184mm,-79.7941mm)

由点G的位移图可知,滑块先是远离D点,即向下运动,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运动

至距离D点507.0015m处后返回(此时ψ1=10°),并运动(先加速再减速)至最高点

DG=346.2678mm(ψ1=136°)。

然后向下运动(先加速再减速)至DG=510.6920mm(

ψ1=262°),接着向上运动(先加速再减速)至DG=469.5058mm(ψ1=326°)最后返回

至DG=502.3594。

此为一个周期,对应原动件逆时针旋转一周。

由G点速度、加速度图

可知。

滑块运动总是先加速后减速到极值位置再返回。

最大速度为0.9551m/s。

加速度

变化较不平稳,最大加速度为24.8634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