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64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2.docx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2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魏书生同志是中国当代知名的教育改革家。

自1978年从教以来,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在教育教学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并总结出既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的教学经验。

辽宁省委、省政府多次发出向魏书生同志学习的决定。

为进一步学习和领会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的精髓,我们特编印了这套《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以期全体师生在实践中揣摩和借鉴,并走出一条具有西中特色的教改之路。

 第一部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1.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已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已的方法少。

2.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已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3.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就不会高。

4.用学习吸收的观点看待别人,看待学问,看待事物,会使人变得强大,乐观,胸怀开阔。

不管你有多少缺点,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反正我要学习你的那条长处,就把它拿来变成我的。

5.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

6.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我们今天就该储备能力,增长能力,而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

多抢重担,少推卸责任。

7.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在挖掘自身的潜能上。

8.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9.有毅力的人,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毅力的人,能变可能为不可能。

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10.人如果学会了驾驭自已的智力,驾驭自已的认识,驾驭自已的感情,他就从一个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了。

11.荣誉是动力,也是羁绊;是担子,也是包袱,全看人们怎样对待它。

12.矛盾、麻烦是进步的障碍,但也是进步的阶梯。

13.多吃苦,干实事,尊重人,工作起来就有乐趣。

14.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愉快幸福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

强者幸福、愉快,弱者痛苦、悲哀。

15.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

以前者的态度对待工作的,工作能创造奇迹;两者兼而有之的,工作能有成绩;仅以后者为工作终极目的的,不仅工作少乐趣,不仅会限在钱眼里难自拔,工作也难出成绩。

16.人要想不背叛自已,就得制定符合实际的计划,强化检查措施,加大检查密度,并不时研究自已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对计划加以,调整不使任务量过紧或过松。

17.人真正的幸福和愉快的感觉是什么?

就是能战胜自已某些狭隘的东西的感觉。

18.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光芒和声音。

19.人对自已应经常这样提出问题:

每天能不能再多干一件事?

每小时能不能再抓紧点?

每件事能不能干得再好一点?

能不能创造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20.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21.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自已的品德修养也好,决不是说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总在这个高度上呆着了,而是稍一松劲,就会从刚攀上的高度上滑下来。

第二部分 胸怀·人际关系·思想方法

 

1.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

2.当我们在为个人的荣辱兴衰奔波的时侯,当我们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当我们在于将来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反反复复绕圈子的时侯,当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侯,实在应该把眼光放到几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

或者干脆把自已当成一个几百年以后的人,像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那样,来看一看今天的自已和旁人,这样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3.那些善于自我埋没的人,总是刚一看到百分之一失败的可能,就已泄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勇气。

4.胜利者比失败者常常只是少一点怯懦。

5.人不管被生活的波浪冲到什么位置,都不能看作这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作向更远大的奋斗目标奋进的起点,总觉得只要奋斗,就有广阔的前途,总有一种今天要比昨天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的信心。

6.受人喜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乐观开朗是受人喜爱的重要条件。

7.悲观者在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者则在每个困难中看到机会。

8.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也好处理,也不好处理。

想得太多反而不好。

处理只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宗旨,对谁都好心,能助人时且助人,即使对反对自已的人也决不加害,一片好心,一片诚心就好办。

9.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

“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

“我尊重你----”。

10.学校领导一定要尊重老师,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要把自己放在服务员的地位,至少也放在平等的地位,而决不能以为自己是个负责人,就强迫人家接受自己的观点。

11.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就会感到学习生活天高地广,到处都是学问,都是欢乐。

12.聪明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助手,于是他的力量大起来,明明是对手,后来也会帮助他。

狭隘的人到别人脑子里去找对手,指责人家,挑剔人家,猜疑人家,浪费智力,到处树敌。

到后来,连朋友也经受不住他的猜疑,不得不和他分道扬镳。

13.要深切地理解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与人为善,要有以德报怨的胸怀。

14.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

15.人其实都要到相对真理中去寻找幸福,适当用自我安慰的方法去获得幸福。

谁如果追求绝对的幸福,谁如果不会抑制自己的贪欲,就会真正跌进了痛苦的深渊。

16.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百折不挠地朝前走。

另有一部分人是走走停停,盘算一下是否吃亏。

更多的人是在正确与不正确之间徘徊、选择:

在正道上走一段,折回来,再回到邪路上走一段,又折回来,坐在中间犹豫一下,再重演一遍。

所以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固定的理想。

他们本来可以为人民贡献很多光和热,结果却在这选择、犹豫中消耗掉了许多。

17.常有这样一些人,当犯了错误或有了罪行受到批评或惩罚时,便深感委屈地诉说起自已过五关斩六将的功劳来。

他们是这样理解功过的:

把功看作正数,把过看看作负数,两个绝对值相等的功过之和应为零。

所以,他们面对着过,就数起自已的功来,目的自然是在求两者之间的和为零。

功过可以抵消,只是在特殊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

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加减法。

如果功过抵消成为一条法律了社会将会大乱。

拾金不昧者便有盗窃的资本;今天提前上班了,明天便可以迟到;甚至曾经舍已救人的人,会因此而具有了杀人的权利。

功过必须分明,自然科学的许多法则不能和社会科学的法则互相代替。

第三部分事业·奉献·务实·惜阴

 

1.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

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已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数倍的幸福。

2.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了答案。

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老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学校像地,学生像种子,像苗;校领导、教师像农民,像园丁。

3.教师就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已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4.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和效率。

5.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

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明天,热爱人民吗?

那么收回你向他们索取名利的手洒下你的热血,捧出你的诚心,献出你的汗水和力气,你会在这献身中寻到欢乐与幸福的真谛。

因为你不想索取,你就永远不会有索取不到的痛苦;因为你总想献身,你就无论何时何处,都能享受到因献身欲望满足而产生的幸福。

吃苦吃得很多的人,便不以苦为苦,便很容易满足,生活稍有好转便感到自已贡献太少,而对不起生活。

6.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7.人常常做错事,然后懊悔。

谁都会懊悔,但很少有人能适当地掌握懊悔的量的合适程度。

有的懊悔得不够,于是常常重犯同类错误。

更多的还是懊悔得过了份支付给懊悔的时间过多,以至把就支付给补过的时间,开创新局面的时间,也都用于。

懊悔结果,时间在懊悔中流逝,懊悔者收到了双倍的懊悔。

当你懊悔时,赶快抓起一件实事来做,就容易变得快乐。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

8.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9.人如果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干,实事那么谁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人最愉快的时侯,是劳动的时侯,工作的,时侯而不是悠哉悠哉,空耗时日的时侯。

10.时间在忧郁中溜走,时间在拖拉中溜走,时间在自我原谅中溜走,时间在不知应做什么中溜走。

用果断抓住它,用雷厉风行抓住它,用自我折磨抓住它,用严格的计划抓住它。

11.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

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

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12.如果让人去买生气,买牢骚发,买忧虑,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

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虑、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13.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14.犹豫是时间的窃贼。

如果认真计算一下,许多人的一生中,会有五六年的时间是被犹豫偷去的。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场上的时侯,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往常的几倍;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的劳动量也是往常的几倍。

如果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工作、锻炼乃至娱乐效率,那么谁都会做出双倍甚至几倍于平常人的贡献。

15.属于正常生活范畴内的事务、家务,模范也该做。

即使确实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做的,在总体职责上,也是一种失职,不该宣扬,更不该提倡。

第四部分 教育改革·教育管理

 

1.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

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

2.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点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3.过多地强调多方面外因,懒得过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发展,师生的心长期不能相通,教改必然沦为一厢情愿。

4.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种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

教改应该是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

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力。

5.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6.与其将成绩的提高寄托于分了学苗,拉好学苗上,不如将力气用在提高本班中下等学生的能力上。

7.用计划去管理,用好习惯去指挥,领导就越干越高明。

8.宇宙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亿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不是对人的启示吗?

9.我想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

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法律的科学性上。

这些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

10.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

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五部分知人·育人

 

1.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2.不要轻易地说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瓶装的蒸馏水,一看就透。

一看就透的情况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式各样的东西包裹着的人。

3.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4.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5.自新的心理能使人不断进取,以至创造奇迹。

自卑的心理则使人步步后退,以至不可救药。

6.自新,自卑,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如何扶正祛误。

应该启发学生经常浇灌、莳弄自的心理,使之茁壮成长。

7.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上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

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

8.教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

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导向河汊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

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去干那样。

趋利避害,乐以忘忧,流连于美好、广阔的精神境界而忘返狭隘自私的小圈子。

9.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挖掘出美好理想的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育。

这样植根于学生原有心理基础的理想,才易于成长。

10.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去观察,多想学生的难处,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脑子里的方方面面。

切忌把一位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只有一种思想的整体,也想方设法打碎这个真善美、假丑恶混杂而结合成的整体,然后重新排列组合。

11.弃恶扬善决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事。

教师不是板着面孔站在学生对面的上级领导,而是立在学生脑子里扶助上进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的助手。

12.更深刻意义上的教师,就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个性、欲望、素质的教师。

13.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不是一件难事。

困难的是如何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使这一火花不仅不熄灭,而且越烧越旺。

这就需要在学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筑起桥梁。

14.意志薄弱是学生目前学习的大敌,也是将来工作的大敌,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

15.许多中国家长对子女是重养不重教。

以前是大家纷纷比赛着看谁养得多,即所谓多子多福,至于孩子如何教育,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

16.懒学生,爱拖拉的学生,也有不懒、不拖拉的时候。

不信,看看在考场上,他们不也很勤奋、很会抓紧时间吗?

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和考试基本相同的条件,使懒学生勤奋起来。

17.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

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面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

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18.使人感到轻松,有的用延长休息法,有的用劳动法。

两者适当结合,人才会感到轻松。

19.不要把人理想化,不要把自己理想化,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点,不要在表扬学生时把他说得十全十美。

20.内疚久了,有的也就不内疚了。

为什么?

因为上进心麻木了。

21.大凡一个很淘气的中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的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

这样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几朝几夕的事。

22.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

大可不必。

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

23.不要以为今天强调过的东西,学生今后就记住了,永远执行了。

不是的,人无论有多么好的习惯,如果失去了约束和自我约束,还是可能变坏。

如同飞驶的列车,无论有多么大的惯性,只要蒸气机或内燃机停止,不再工作,列车总要停下来的。

24.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听不愿听。

25.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也能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

26.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

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27.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为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将会受益无穷。

28.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匀努力一辈子也不可能达不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

 

第六部分开发大脑资源

 

1.人的潜力无穷无尽,做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2.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

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差;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工作中心还没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来;谁开采得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

3.思想观念能控制人的生理机能;落后的观念,能压抑、腐蚀人强健的生理机能,当然也包括大脑的生理机能。

先进的观念,能使病弱的生理机能强健起来,能使愚钝的大脑生理英勇变得聪明起来。

 

第七部分 教学民主

 

1.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

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学习效率。

2.要统一,就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大家讨论表决。

这样,学生才能从小养成民主的习惯,包括一事当前,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中,给自己寻找论据和注意倾听别人论据的习惯;表决后,特别是个人意见被否决后,坚决执行多数人决议的习惯。

3.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

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

5.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

商量什么?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致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的认识统一。

6.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7.民主和科学紧相联系。

科学发达,人们善于从科学的角度去理智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只从私欲的角度,单凭感情去思考,这样才谈得上民主

 

魏书生教育思想

一、自强:

魏书生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

1、“自强、育人、教书”,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金字塔”。

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

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听到一句话:

我们不是被对手打败了,而是被自己打垮了。

因此,构筑自己的精神堡垒,对每个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教育者来讲更是如此,而这个“构筑”的过程我想就是魏书生讲到的自强。

“把教书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强放在第一位”,一直是魏书生多年以来所提倡的。

如果把它竖立起来,便成了一座“金字塔”。

塔基是“自强”,塔身是“育人”,顶端是“教书”,每一层次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建造塔基的过程也就是自强的过程,其底面积愈大,稳度就愈高。

育人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离开育人去构筑金字塔的顶端,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因为平时我们缺少了这个稳固的“自强”基础,支建造了上面的两级,结果才不理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教授在他的“尊重平等教育新的德育观”中曾经提到一个观点:

“我们过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的时候,起点或开端往往是不恰当的,从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次序上来说,应该说是一个从自我向他人、从低向高的演进的过程”,即德育的“自我----他人”途径。

这一观点,从受教育者自身出发,让学生首先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尊严、有自身存在价值、又有社会责任的人,同时,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每一个人也都是这样的人,无疑是有道理的。

假如我们再进一步探析,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在一起考虑,那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又是什么呢?

我想塑造“健康的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教师自身找到了自己的支点后,心理才能建议一个平衡,才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生沟通,因此,从广义上说,这一“起点”还应该前移。

选择教育者的自强,更为合适些。

 2、境界与享受,魏书生的“自强”快乐观。

境界是“事物所到达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享受往往是对人自身而言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人对事物的追求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和状态,那他从精神上就会得到一种满足,对自己来讲就是一种享受,否则,便是一种痛苦。

记者在采访《延安颂》和《长征》的剧组人员时,感觉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好像经过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样,感慨万千。

“要用延安精神去拍《延安颂》,要用长征精神去拍《长征》”,这是最初对演员的要求。

开拍之前,大部分演员只是一个皮毛的理解,可是当他们真正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真正踏上了长征路,一下子全变了。

“苦是苦了点儿,但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食粮,钱就让别人去挣吧……”经过艰苦的生活体验,他们进入了一种境界,享受了苦中的乐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有着特有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绝不是简单地抒情,而是因为他们经过陶冶,升华到了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在泰山,有一位根雕老人。

当问及他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

“有活干,有饭吃”,就这么简单,这也是一种境界。

南宗六祖慧能和北宗六祖神秀在五祖面前有一段偈语,北宗六祖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南宗六祖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南宗六祖悟到了佛的真谛,达到了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

“误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仕途生活对陶渊明是一种痛苦,而弃官归隐的田园生活倒成了一种享受。

从事艺术更是如此,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陶醉于管弦之间,享受于笔墨之趣,从中获得艺术带给人的快乐与享受。

有一位书法家曾说过:

“用刀割开我的血管,流出的并不是鲜血,而是墨”,可以想象他对书法的追求到了何种境界。

“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化作水声听”,这是启功先生的境界,“学习是享受,工作是享受,尽责是享受,做人也是享受”,魏书生把生活当成了艺术,从生活中得到了艺术的乐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支点,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就享受到了生存的快乐与幸福。

 3、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是“自强”的关键。

人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最奇妙的生命体。

人人都在生活,但享受生活,也绝非一件易事。

人人都想自强,可真正做到自强也不是容易的。

魏书生提到如果要想自强,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这里边包涵两层意思,其一,“适者生存”的观点。

魏书生强调“人总以理想主义的态度鼓励自己去学习、去奋斗、去钻研、去思考、去工作,但不能用理想主义的标准要求社会”,“一是不神话任何人,二是不瞧不起任何人,三是与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

其二,“超越自我”的观点。

有人认为,魏书生的观点就是知足常乐,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他的理念中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他所讲到的快乐是建立在奋斗之上的,知足常乐并不乐,在奋斗中寻求生活的乐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他谈到:

“道德是解放自我,其次是珍爱自我,第三是超越自我,这包括观念的超越、能力的超越、情感的超越、行为习惯的超越”,这一点与近代公民人文主义所探讨的积极活跃生活是相吻合的。

 二、创新:

魏书生教育思想不竭的动力

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性,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创造”这一词使用频率愈来愈高,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就会发现,这应该说是件好事。

可是回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