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643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

(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

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

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

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

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

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适时指导:

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教师简单介绍纤维)。

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纤维——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

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四、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

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

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2、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

我们该如何知道呢?

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

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

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3、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

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交流和总结

提问:

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5、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6、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特点

不锈钢碗反光光滑、坚硬

陶瓷碗光滑、坚硬

塑料碗光滑

木碗粗糙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

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

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1、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

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

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

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

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

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

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

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

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

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

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

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

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

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

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2、探索:

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

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

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

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

完成活动记录表。

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

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

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提出问题:

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板书设计】

书的历史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

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

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

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

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

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

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

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

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

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

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

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

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

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

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

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

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

(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

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

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

(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

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

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

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

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

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班级记录表】

普通纸

瓦楞状纸

按一按

□能弹回

■不能弹回

■能弹回

□不能弹回

放一放

□能支撑

■不能支撑

■能支撑

□不能支撑

摸一摸

■烫

□不太烫

□烫

■不太烫

 

《椅子不简单》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5课,是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材料以及材料的一些基本特点之后再学习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主要从椅子的构造、材料组成等方面展开观察,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一张公园里的椅子的图片,暗示了制作椅子的材料与使用场所和功能有关,木头和金属组成的椅子指向了本课研究的主题——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椅子。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观察椅子,熟悉椅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接着学生要仔细观察辨识每部分的材料,思考“每种材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三部分——研讨,通过“用多种材料做椅子有什么好处”“只使用一种材料制作椅子和使用多种材料制作椅子有什么不同”两个问题的研讨指向椅子用多种材料制作可以增加椅子的功能。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从使用功能视角认识椅子扩展到从摆放环境视角认识椅子。

【学生分析】

在前4课中,学生已经对身边常见的材料做了研究,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材料。

同时,还对材料的特点做了观察记录,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到材料的不断革新和性能的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

椅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但看似简单又熟悉的椅子,却蕴含着容易忽视的关于材料的学问。

学生接触过许多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也熟悉不同椅子的不同功能,但他们却极少将做成椅子的材料与相对应的功能联系起来。

这便是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材料的特点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各部分的组成材料及其特性。

2.在教师指导下用观察与描述、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的特点与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改进物品功能的兴趣和愿望。

2.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们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往往会用多种材料来制作物品。

2.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来选择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

材料的功能与材料的特性有关。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办公椅、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各种椅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呈现各种椅子的图片,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椅子的制作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椅子是用一种材料制成的,有些椅子则是用多种材料制成的。

2.聚焦主题——观察一把椅子中的多种材料。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椅子,让学生认识到有些椅子是单一材料制成的,有些是多种材料制成的。

通过不同椅子所处的场合不同,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功能的思考。

二、探索

(一)观察椅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1.观察前,教师组织讨论“你认为一把好的椅子应该是怎样的”,达成好椅子的标准的共识。

2.学生分组对办公椅进行观察,找出椅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汇,如靠背、坐垫、扶手、支架、椅脚等帮助学生描述。

其他不明确的,可在图片上作统一标注。

3.达成共识后,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1.椅子有哪几个组成部分”的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好椅子的标准,即美观、耐用、舒适、方便等,引发学生在后续观察活动中从这些方面思考各部分材料的作用;通过对办公椅的结构观察,认识不同部位的名称,为后续探究材料的特点确定研究范围。

(二)观察各部分所用的材料并记录特点

1.寻找各部分所用的材料。

2.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特点,完成活动手册“2.请填写主要材料,并将对应的特点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的记录。

提示: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体验材料的特性,比如坐垫的弹性、升降支架的伸缩性、转动的灵活性等。

3.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的发现。

按活动手册上的顺序进行交流,不仅要说出观察到材料的特点,还要说说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的。

4.教师呈现“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班级记录表,补充材料的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和体验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特性,通过对问题“用不同材料做椅子时,都利用了这些材料的哪些优点,实现椅子哪部分的用途”的组内交流,促进学生将材料的特性与其实现的用途联系起来,为后续班级研讨奠定基础。

三、研讨

1.组织学生研讨“用多种材料做椅子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呈现四种不同的椅子,研讨“只使用一种材料制作的椅子和使用多种材料制作的椅子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椅子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例子,期望学生能形成用不同材料制作椅子能使椅子更舒适、更便捷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研讨“用多种材料制作的好处”,使学生意识到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呈现的功能也是多样的。

再进一步对单一材料和多种材料制成的椅子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在功能上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为了满足人们更好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实现复合型功能。

四、拓展

1.小结:

椅子通常由多种材料做成,这样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优点。

2.提问:

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或场合会用到不一样的椅子,你能举例说说吗?

【板书设计】

椅子不简单

椅子的组成:

靠背坐垫扶手支架椅脚

用到的材料:

塑料金属纤维

【班级记录表】

靠背

坐垫

扶手

支架

椅脚

主要材料

网布

海绵

塑料

金属

塑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