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像7盆 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6400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影像7盆 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影像7盆 腔.docx

现代影像7盆腔

现代影像学--盆腔

第七章 盆 腔

盆腔由骨盆和其内的器官组成。

骨盆为环状骨性结构,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所组成。

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胛上缘的连线为界,可将骨盆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大骨盆内主要为肠道,中间为小肠,两侧为升、降结肠,后方附着髂腰肌。

小骨盆内前方有膀胱和尿道,中间为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后方为直肠。

膀胱两侧后方有输尿管下段。

骨盆由腹膜皱折在膀胱、子宫、直肠间形成三个隐窝,即前腹膜与膀胱之间为前腹膜隐窝,膀胱子宫隐窝和直肠子宫隐窝,后者为腹膜腔最低位。

了解和熟悉盆腔解剖有助于作影像检查时对病变的定位。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 US检查方法

妇科超声检查多用线型或扇形实时灰阶超声诊断仪,可用经腹和经阴道检查。

腹探头频率为3.5~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7MHZ扫描角度90~240度。

经腹检查前病人膀胱适度充盈,使肠管推开能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图像,病人取平卧位。

经阴道检查可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

探头上涂耦合剂后套上乳胶套,操作者戴手套,右手持探头柄将探头徐徐送入阴道穹窿部,这种检查适合已婚妇女。

扫描时在下腹部作纵、斜、横向多角度的扫查,纵向扫查自腹中线向左右两侧平移探头,横向扫描自耻骨联合上平行移动探头,必要时可变动病人体位了解肿块的活动度,或加压了解肿块的质地。

二、CT检查方法

盆腔脏器及病变种类较多。

一般按下述基本方法进行。

扫描前24小时及3小时各口服1%泛影葡胺250ml~500ml以充盈小肠或结肠;有时需向直肠内注入造影剂以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

对于女性已婚病人可放置阴道栓子,但因避免将塞子塞入阴道穹窿部,以避免误认宫颈为肿块。

病人取仰卧位,扫描自耻骨联合下缘起向上至髂前上棘,层厚10mm,层距10mm,是否注射造影剂取决于扫描目的。

如发现盆腔肿大淋巴结,应继续向上扫描至肾静脉水平。

三、MRI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饮水300~500ml以充盈膀胱。

2去除金属物品,如宫内避孕器等

(二)扫描方法

1扫描方位的选择 盆腔基本扫描方位仍是轴位,女性盆腔尤其是对子宫病变的

检查矢状位有重要价值。

2扫描参数的选择 盆腔检查最常用自旋回波(SE)序列,一般至少应包括两个方

位的T1加权像和一个方位的T2加权像。

根据需要可以加用脂肪抑制技术。

为了提高空间分辨力,可以增加采集次数和增大矩阵,但这是以延长扫描时间为代价的。

3造影剂的选择 盆腔造影剂多选用Gd-DTPA静注后行T1加权像扫描,常规

剂量为0.1mmol/kg。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正常US表现

(一) 髂腰肌位于骨盆的两侧呈低回声,边缘呈强回声。

(二) 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呈倒置梨形, 长约7~8cm,宽约4~5cm,厚2~3

cm。

子宫纵断图像;表面光滑,轮廓清晰,前壁对膀胱有脐压,肌层为均匀点状低回声,中央可见稍强条状子宫内膜回声。

宫体横断面,呈椭圆形中低回声,宽径大于前后径,内膜呈“—”字形。

宫颈横断面呈圆形中低回声,宫颈腔为短线状强回声。

(三) 阴道位于小骨盆中央,前有膀胱,后与直肠相邻,长约7~9cm,超声图像

显示为三条线状强回声,前后两条为阴道前后壁,中央为含气的阴道腔。

(四)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弯曲的管约8~14cm长,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

伞部,因其内径约5mm,正常输卵管一般超声仪显示不清。

   (五)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外上方,是一对扁椭圆形性腺,成人卵巢约4×3×1cm,正常卵巢回声中低水平,表面不太光滑,成年妇女卵巢内可见数个无回声小囊泡。

随月经周围囊泡可长大发育成直径约2cm成熟卵泡。

绝经期及青春期前卵巢体积略小。

经阴道超声比径腹些超声可更清楚显示卵巢内卵泡发育过程及排卵后卵泡的消失或萎缩。

二、正常CT表现

(一) 膀胱和输尿管

膀胱位于盆腔的前下方,耻骨联合后方,可分为底、体、顶三部分。

膀胱底部为

输尿管入口及尿道内口组成的三角区,位置较固定。

体部分前后及双侧壁。

顶部及后壁上方覆有腹膜,其位置因膀胱充盈程度而异。

膀胱大小形态因充盈程度而异,在CT图像上,正常状态下适度扩张的膀胱壁总是光滑且均匀一致,其厚度一般不超过2~3mm。

输尿管进入盆腔后沿髂腰肌内后方下行,至膀胱水平位于膀胱外后方,平扫为两

个低密度圆点,直径约4mm左右,与血管影不能鉴别。

增强后则呈明显高密度。

(二) 男性生殖系统

前列腺呈栗子形或倒锥形,位于耻骨后,直肠前;上联膀胱颈,下部为骨盆底的三角韧带,中有尿道及射精管通过。

正常30岁以下男性基个下径平均为30mm,前后径为23mm,左右径为31mm;60~70岁可分别增大至50、43及48mm。

由于前列腺外形轮廓清楚,周围尚有足量的脂肪衬托,故CT上容易显示,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上层面,可见前列腺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CT值30~75Hu,无论平扫及增强均分不出不同的组织学区域。

精囊位于前列腺上方,膀胱之后、呈对称性卵圆形,与膀胱后下壁间有脂肪组织间隔,仰卧圆形,与膀胱后下壁间有脂肪组织间隔,仰卧时此间隙形成膀胱精囊角,约30度左右,俯卧位时精囊紧贴膀胱,此角消失。

故在判断膀胱或前列腺肿瘤有无侵及精囊时,应取仰卧位以观察此间是否存在和对称。

CT上精囊表现为前列腺以上层面膀胱后方对称性的椭圆形软组织影,CT值35~75Hu不等,双侧共长60mm左右。

(三) 女性生殖系统

阴道为一有潜在性腔隙的圆柱状结构,上端围绕宫颈,下端止于阴道口。

前壁长

约7~9cm,与膀胱或尿道相邻,期间的结缔组织称阴道膀胱隔。

其后壁长10~12cm,通过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邻。

在CT图像上,放置纱布栓子后,扩张的阴道表现为膀胱后方圆形空气密度影。

阴道旁可有少许软组织影,与侧盆壁间有脂肪相隔。

子宫位于膀胱后方,分宫体与宫颈两部位。

其大小随年龄而变。

婴儿期宫体与宫

颈比例为1:

2,成年后2:

1,绝经后子宫萎缩,此比例又减少。

成人子宫正常长度(宫颈至宫底)约7~8cm,宽4~5cm,厚2~3cm左右。

CT上自阴道上方的层面开始出现的相当于宫颈,为3cm左右之圆形软组织影,再上层面可见三角形或椭圆形的宫体,CT值40~80Hu,其外表光滑锐利,正中可见略低密度区,其位置可偏前(前倾)或偏后(后倾)或偏于一侧。

宫体前方为子宫膀胱隐窝,后方为子宫直肠隐窝。

正常卵巢呈软组织密度,在子宫体两侧或略靠上。

大小约35×20×10mm。

常与

区域内无造影剂的肠管难于鉴别。

在CT上并非常规可见。

(四) 其他

直肠在骶椎和尾骨前,有脂肪层相隔。

CT上直肠壶腹常充气,肠壁厚薄因肠管

扩张程度而异。

乙状结肠在仰卧位表现为与膀胱分开的管状结构,俯卧位时则处于膀胱边缘。

骨盆诸肌在CT上可清楚显示。

两侧盆室软组织对称,在盆腔下方两侧为闭孔内肌。

在稍上层面,前外侧为闭孔内肌,后方为尾骨肌或梨状肌。

在较上层面,盆壁两侧为髂腰肌或髂肌和腰大肌。

腹主动脉在第四腰椎水平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约长50mm,约在腰骶关节水平分为髂内和髂外动脉。

髂外动脉沿髂腰肌内缘下行,在腹股沟韧带旁离开盆腔而成股动脉。

静脉及淋巴有类似过程。

相应的静脉一般在动脉后方,较动脉直径为大。

盆腔器官淋巴引流分别注入闭孔淋巴结,骶前、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以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淋巴结除非病理性增大、钙化或含有造影剂,一般正常不能显示。

由于骨盆倾斜,有时肿大的淋巴结亦不能显示。

三、正常MRI表现

(一) 盆腔 MRI具有良好软组织分辨力。

无骨伪影及可多方位成像,故对盆壁显

示具有明显优越性。

盆壁肌肉两侧对称在T1加权像上呈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骨皮质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

骨松质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上信号也较高。

(二) 膀胱和输尿管 尿液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膀胱周

围脂肪在T1和T2加权像上信号都较高。

膀胱壁在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均匀连续,与尿液和脂肪有良好的对比。

   输尿管位置同CT,其信号与膀胱内尿液同步。

(三) 前列腺和尿道 MRI对前列腺的显示能提供一些重要的组织学的信息。

T1加

权像前列腺呈均匀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中央区呈低信号,周边带呈明显高信号,两者之间可见明显低信号的移行带。

部分前列腺可显示包膜,在T2加权像呈周边带边缘一圈低信号带。

矢状位尿道全程可见,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与尿液相似。

(四) 精囊、睾丸和副睾 精囊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冠状位

和横断面膀胱精囊角显示清晰,其内为高信号脂肪影填充。

   目前认为MRI对人体无损害,故可用于生殖器疾病的诊断。

睾丸形态轮廓光整,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与周围对比良好,T2加权像呈高信号。

白膜及韧带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

附睾位于睾丸背侧,呈逗点状。

(五) 子宫和阴道 MRI矢状位可以从正中观察子宫、阴道全貌。

子宫多呈前倾前

曲位,宫体呈椭圆形向下逐渐变细过渡至子宫颈。

T1加权像上中央部分相当于子宫内膜和腔内分泌液呈稍高信号,周围相当于肌层呈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子宫可分出三层不同信号区,中央部分呈明显高信号,外层相当于肌肉中、外层呈中等信号,两层之间交界区相当肌肉内层呈明显低信号。

正常子宫MRI表现受激素水平影响。

育龄妇女子宫中心高信号区在增生早期最薄,分泌中、晚期最厚;肌层变化基本与之同步。

青春前期、绝经期及口服避孕药妇女子宫内膜高信号区及低信号交界区范围很小。

(六) 卵巢 卵巢位置变化较大,MRI并非常规可见。

常位于子宫角两侧,成年女

子卵巢约为3×2×1cm。

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信号提高。

输卵管较细,MRI多不能显示。

第三节 膀胱和输尿管

   一、膀胱肿瘤(TumorofUrinaryBladder)

膀胱肿瘤95%以上为上皮性肿瘤,其中以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为多数。

膀胱肿瘤大部分是恶性,极少数为良性肿瘤。

如乳头状腺瘤等,但因其复发性较高,故临床一般也当成恶性肿瘤处理。

膀胱肿瘤好发于三角区,其次为两侧壁,发生于顶部者很少。

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偶表现为膀胱刺激症。

膀胱肿瘤的精确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其有重大意义。

自从CT及MRI问世以来,由于除了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外,还可显示肿瘤侵及肌层、膀胱周围组织、盆腔器官及远处转移的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率。

表2-7-1膀胱癌的浸润情况常用TNM及JSM分类法作评判标准

TNM JSM 侵及层次

Tis

T1

T2

T3

T3a

T3b

T4N1~3

N4–M1 O

A

B1

B2

C

D1

D2 表浅,局限于粘膜

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

膀胱壁表浅肌层受累

膀胱壁深层肌肉轻度受累

膀胱深部肌肉浸润

膀胱周围浸润

邻近器官及盆腔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US表现] 

(一)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突入腔内,表面不光滑。

极少数呈弥漫性增厚。

肿物以强回声者居多。

(二)早期病变基底窄或借助瘤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液体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深肌层时,肿物基底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不清,连续性中断,甚至侵犯到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三)病变后方无声影。

[CT表现] 

(一)膀胱癌本身CT表现

1无论是否用造影剂或用阳性、阴性造影剂,均可显示突入腔内的肿瘤。

肿瘤可单个或多个,可有蒂、无蒂或斑块状生长。

肿瘤组织一般呈中等密度,CT值45~120Hu不等,注入造影剂可增强。

较大的肿瘤有时可见坏死的液化,此时病灶密度甚不均匀,膀胱壁亦牵拉变形。

当肿瘤累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时,CT表现为膀胱壁增厚,CT难以区分肿瘤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晚期可见肿瘤组织充满膀胱。

如肿瘤生长在输尿管附近可引起梗阻。

2累及膀胱周围组织 正常情况下膀胱壁与周围脂肪有一清楚的分界,因此肿瘤外侵及此时此分界模糊,典型表现为膀胱周围脂肪内出现中等密度之软组织影。

3累及邻近器官 肿瘤累及前列腺时不但使它增大,并使之变形,并与膀胱肿块相连续。

当精囊受累时,精囊用疲软组织充填而消失,甚至使精囊向后移位。

如一侧盆壁肌肉非对称性增大且表面模糊则提示肌肉受累。

阴道累及可见局限性增厚或有不规则肿块形成。

盆腔的淋巴结大于15mm应诊有淋巴播散。

但CT对正常淋巴结大小的镜下浸润常漏诊。

(二)CT扫描在膀胱癌分期上的应用

   CT分期准确率约为64~90%,分期诊断错误的原因很多,在膀胱局部不增厚时不能区分T1和T2,在膀胱壁局部增厚时难以区分T3a和T3b;膀胱壁与某器官缺乏脂肪界面时,轻微的浸润很难确定;盆腔淋巴结显微累及也有局限。

(三)手术、放疗、化疗后CT复查

肿瘤复发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较大时诊断不难,小于20mm则与纤维疤痕较难鉴别,因而此时应充分考虑盆腔结构的术后改变,以正确分辨复发性。

应对各种并发症作出较正确的判断。

[MRI表现] 较小的膀胱肿瘤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并向膀胱内突出形成肿块。

较大的膀胱肿瘤可占据膀胱窝并侵及膀胱全层和盆腔器官形成盆腔巨大肿块。

少数膀胱癌呈浸润生长,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膀胱形态僵硬或异常。

MRI多方位观察能够提高表浅肿瘤的检出率,但仍存在漏诊,对于小于1.0cm浸润性膀胱癌仍有赖于膀胱镜检查。

T1加权像上肿瘤呈稍低或等信号,其信号强度位于尿液和脂肪之间,T2加权像上呈高或稍高信号,一般较尿液信号强度稍低而高于膀胱壁的信号强度。

故接合T1和T2加权像可以较好地判断膀胱壁受累情况及根据器官间脂肪影存在与否较早了解邻近器官是否受侵。

膀胱癌侵及膀胱周围表现为膀胱壁与高信号脂肪的界面模糊,或在T1加权像上见周围脂肪层为低信号软组织团块替代。

侵及前列腺则表现为前列腺轮廓变模糊,T2加权像见结节状高信号影;侵及精囊腺,膀胱精囊角变小或消失,T2加权像上精囊正常高信号部分被相对低信号的肿瘤组织替代;侵及盆腔壁则表现为盆腔壁与肿块影分界模糊,或盆腔壁连续性中断,甚至在T2加权像上见盆壁肌层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影;直肠受侵极少见。

MRI尚能发现肿大的转移淋巴结。

由于MRI多方面成像及高软组织分辨力,所以在膀胱肿瘤分期上MRI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在T2加权像上肿瘤多数呈高信号,而膀胱壁呈低信号其有良好信号对比度,如果肿瘤附着处膀胱壁仍呈正常信号则说明肿瘤处位于T3期以前,但不能区分是Tis、T1和T2期,而对于壁外浸犯(C期)MR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不增大的淋巴结受累及淋巴结增大的原因,MRI检查并不具有优越性。

治疗后随访MRI能较好地区别积液,疤痕组织及肿瘤的残留、复发等,但对一个月内新鲜肉芽组织与肿瘤的残留、复发难以鉴别。

静注Gd-DTPA,膀胱癌有强化。

有报道认为Gd-DTPA增强扫描有助于膀胱肿瘤的准确分期,对随访观察也具有一定意义。

[鉴别诊断] 

1前列腺增生 增生明显的前列腺可突向膀胱,易误认为是膀胱肿瘤。

B超纵断和全面检查有助于鉴别,MRI冠状和矢状位扫描可明确肿块影为部分增大的前列腺。

2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侵犯膀胱与膀胱癌侵犯前列腺从影像学上不易区分。

根据肿块影中心所在位置可做出大致估计,结合临床血尿在病程中出现时间的早晚有助于鉴别。

确诊依据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3膀胱内凝血块 B超上凝血块多呈强回声,边界不清晰。

CT上凝血块呈高密度,而膀胱肿瘤呈中等密度。

MRI上凝血块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与肿瘤表现截然不同。

凝血块最大特征为随体位改变而移动,B超、CT和MRI均可显示此征象。

4结节型膀胱炎 结节型膀胱炎较少见,但影像学表现与肿瘤极其相似。

临床上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尿检有助于鉴别,最后确诊有赖于膀胱镜检和组织活检。

二、膀胱炎(Cystitis)

膀胱炎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

前者常见。

可经上行或下行途径感染。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脓尿及血尿。

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膀胱镜检查。

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性,需密切结合临床。

[CT表现] 相当一部分的膀胱炎在CT上无阳性发现,如膀胱壁明显增厚或有形态学改变则有阳性表现。

CT征象为膀胱壁增厚,内外缘均毛糙,增强后有强化,膀胱形态不规则或变小。

如有输尿管下段梗阻,则可显示输尿管及肾积水情况。

厌氧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多有气体存在,称气肿性膀胱炎,除上述表现外,尚可见不同程度积气。

出血性膀胱炎膀胱壁增厚及膀胱变小的程度较严重,有凝血块形成时呈软组织样密度或高密度。

[MRI表现] 部分膀胱炎在MRI上可无阳性表现。

部分表现为膀胱壁增厚,边缘毛糙,T1加权像膀胱壁信号较低,T2加权像膀胱壁信号弥漫不均匀提高。

气肿性膀胱炎较少见,多发生于厌氧菌感染或留置导管后,有报道认为与尿潴留形成的膀胱内高压有一定关系,在膀胱炎的基础上膀胱壁内可出现气泡,膀胱内亦可有气一液面,气体在所有MR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出血性膀胱炎壁增厚明显,有凝血块形成时,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影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三、膀胱憩室(VesicalDiverticulum)

膀胱壁呈袋状突出称膀胱憩室。

它可以是先天性的,如多余输尿管芽及未闭的脐尿管等,其憩室壁常含膀胱粘膜与肌层,为真憩室。

另一种是由膀胱颈或尿道梗阻引起,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憩室壁只有粘膜和结缔组织为假憩室,常多发。

憩室内常有炎症及结石形成。

临床表现为分段排尿,合并感染时有膀胱刺激症状。

憩室内有结石或肿瘤可有血尿。

[US表现] 

1膀胱壁外周无回声区,呈囊状结构,与膀胱相通。

2囊状结构的壁薄而光滑。

3膀胱充盈时增大,排尿后缩小。

4合并结石或肿瘤时,可见相应的声像图表现。

[CT表现] 膀胱壁局限状囊状突出腔外,小的呈“乳头”状,大的可呈“葫芦”状,腔内的尿液或造影剂的密度变化与膀胱内尿液同步。

可见结石或肿瘤,肿瘤表现为中等密度,有强化,并可提供准确的定位。

[MRI表现] 膀胱憩室在MRI上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囊腔。

小的呈“乳头状”,大的呈“葫芦状”。

囊腔内液体信号与尿液信号同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憩室内若有沉积物可见分层;合并有结石,则在T1和T2加权像上可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低信号影;合并有肿瘤,则可见软组织块影,其表现与膀胱肿瘤相仿。

四、膀胱异物(ForeignBodyofBladder)

膀胱异物种类很多,多系比较光滑的条状物,大多由患者本人经尿道逆行放入,仅少数为医源性。

临床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US表现] 

1金属异物呈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或彗星尾征;非金属异物呈较强回声,后方可无声影。

强回声的形态与异物的形状和超声断面有关。

2异物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3异物存留时间较长时,可作为核心形成膀胱结石。

[CT与MRI表现] CT可用来显示异物的密度,性质及膀胱损伤情况。

MRI极少应用于膀胱异物的检查。

五、膀胱结石(VesicalCalculus)

本病常与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伴发,少数来自肾结石、膀胱憩室或异物。

男多于女,排尿时剧烈疼痛、尿频、尿流中断和脓、血尿是膀胱结石的主要症状。

[US表现] 

1膀胱无回声暗区内见团状、弧形的强回声,有声影。

2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3部分病人伴膀胱炎表现。

[CT表现] 除阴性结石或更为明确诊断,一般不需CT检查。

结石在CT上表现为圆点状或块状高密度影,改变扫描体位可移动,其CT值在100Hu以上,对怀疑该病的病人应昼平扫或采用阴性造影剂,以免掩盖结石。

[MRI表现] 膀胱结石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与尿液高信号形成对比,较小的结石可能漏诊。

六、输尿管囊肿(UreterCyst)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异常。

输尿管末端在膀胱内呈囊肿样膨出。

囊肿壁非薄,由一层膀胱粘膜和一层输尿管粘膜组织。

病程持久,囊肿增大可形成输尿管和肾盂积水。

增大的囊肿会堵塞尿道。

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出现下尿路梗阻症状,合并感染时有尿路刺激症状。

[US表现] 

1囊肿位于位于膀胱三角区后侧,于输尿管开口处可见圆形的光坏,壁薄,其内为无回声。

2环形光环随喷尿呈扩大、缩小周期性变化。

3囊肿后壁回声不增强。

4部分病人囊肿伴结石。

[CT表现] CT表现为输尿管下端囊性扩大,输尿管及肾呈不同程度积水,合并畸形可同时显示。

CT平扫有时分辨不出其轮廓,注入造影剂可见囊肿内无造影剂,而输尿管及膀胱内则有。

[MRI表现] 形态学表现与US、CT相仿。

囊肿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壁薄且均匀。

七、输尿管结石(UreteralCalculus)

大多数输尿管结石来自肾结石,原发性的很少。

常见于三个生理狭窄处,50~60%为输尿管下段结石。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及血尿。

95%的结石在x线平片上可显示。

尿路造影可见结石以上肾及输尿管积水。

[US表现] 

1输尿管内小团块或斑点状强回声,其后伴声影,部位多发生在输尿管狭窄部。

2结石部位以上的输尿管及肾盂扩张。

3完全性梗阻时患侧输尿管开口处无喷尿现象。

[CT表现] CT上阳性结石与阴性结石都可显示,以平扫效果最佳(造影剂易混淆)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CT值在1000Hu以上,位于双侧腰大肌前外侧,如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可见结石上方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

[MRI表现] MRI对结石不敏感,结石在T1和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MRI可以显示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等继发改变。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是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应用之一,其应用技术与MRCP相仿(参看相关章节),它可以良好地显示尿路全貌,并可立体多方位旋转观察,显示尿路病变极具前景。

尿路结石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锐利的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的低信号区,绝对局限于尿路范围内,类似于高信号尿液内局部“充盈缺损”。

第四节 前 列 腺

   

   一、前列腺癌(ProstaticCarcinoma)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人。

约90%发生在前列腺的外腺区且以后叶多见,90%以上早期发生在包膜下,90%以上为腺癌。

此病早期可无症状,晚期则出现下尿道梗阻症状。

前列腺癌的分期方法较多,下面介绍国际抗癌联合会TNM分类和美国泌尿科学会(AUA)进行的临床分期:

表2-7-2前列腺癌的TMN分类

分期

浸犯程度

T0

T1

T2

T3

T4N1~2

Mia

Mib

未发现原发肿瘤

肿瘤占前列腺50%以下,腺体大小正常

肿瘤占腺体50%或以上,腺体不增大

肿瘤局限在包膜内,腺体增大

肿瘤突破包膜生长,盆腔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有其它部位转移

表2-7-3前列腺癌的AUA临床分类

分期

分期标准

A

B

B1

B2

C

D

早期。

直肠指诊正常

肿瘤局限于包膜内,直肠指诊可触及,但

<1.5cm

肿瘤较局限,仍属早期

肿瘤向内部浸润。

可能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肿瘤突破包膜生长,常有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有远处转移。

最常见有为骨转移

[US表现] 

1早期癌:

(1)小病灶通常为低回声结节,多位于外腺区。

病变较大者可呈等回声、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

(2)多数肿物边界不清,较大结节可有包膜,局部隆起;(3)彩色超声显示局部病灶区域血流增加。

2进展期癌:

(1)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包膜凹凸不平,其强回声可中断,两侧不对称;

(2)肿物结节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内外腺和正常结构模糊不清;(3)精囊或膀胱颈部、直肠等邻近器官被肿瘤浸润的超声征象;(4)放疗或化疗后肿物回声增强,瘤体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