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6384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精编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精编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生活故事,人间真情”,共安排了《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分别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抓住生活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在表达特色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通过典型事件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反映人物特点,二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文章对于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十分到位,多处留白,给人想象。

为了扩大阅读量,充分落实单元主题目标,我们又增选了《主题读写》两个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电影《极限救援》,经典文章《孔乙己》等。

《经典诵读》诗文《水调歌头》《浪淘沙》等。

二、单元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此本单元教学以“选择典型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特色为主线,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唤醒学生主动发现生活故事的意识,写出生活细节,写出人间真情。

另外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预习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自主预习任务。

因此,就不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堂预习。

可根据课型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4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特别是“廉、庸、凹、薄、餐”等难写的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诠释、生死攸关、简短有力、潸然泪下”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话剧的形式特点,能写一篇文章或一部影视作品的故事梗概。

3.掌握推想词句表达作用的阅读方法,学会写批注。

感受“人间真情”。

4.拓展阅读《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上的文章,能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5.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从不同视角抓住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特点。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学段,学生已经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学生已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篇幅和内涵相对高于教材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

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内容,概括时能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叙述时语言不仅简练,而且有条理。

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但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立了“选择典型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特色为主线,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借助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章,强化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次

基本课型

学习内容

核心能力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1至2课时

单元导读能力习得课

单元导读+精读《船长》

1.联系上下文推想“简短有力”的意思,想象“简短有力”的对话情景,感悟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写出船长的心理活动。

1.单元导读。

(谈话引出单元主题;浏览单元文章,感知故事梗概;明确单元主题。

2.精读《船长》习得方法(自读课文,深入领悟典型细节描写;归纳要点总结细节描写;想象“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写出心理活动的细节。

3.自主作业,回归单元主题。

第3至4课时

以文带文变式练习课

《最后的姿势》+略读《口技》

1.联系上下文推想“最后的姿势”的表达作用。

2.学习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烘托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2.精读课文,运用上节课习得的方法(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环境等进行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精神。

3.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提升谭老师的人格魅力

4.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的部分,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第5至6课时

以文带文变式练习课

精读《负荆请罪》+略读“负荆请罪”的故事+合作学习创作剧本《完璧归赵》+自主创作剧本《渑池之会》,练习表演

1.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相关资料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和由来。

感受人物品质。

2.掌握话剧形式特点

3.学习抓住细节,合作创作剧本。

1.了解剧本特点。

2.按照“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品读剧本,借助“惧怕、昏庸、宽恕”三个词语走进剧本,感受人物品质。

3.合作学习、创作剧本《完璧归赵》,自主创作剧本《渑池之会》。

第7至8课时

读写联动综合运用课

精读《爱之链》+评论电影《极限救援》+仿写篇章

1.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批注“细节描写”,推想“爱之链”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拓展阅读评论电影《极限救援》。

3.仿写生活中感人故事,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特点。

1.回顾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

2.精读细节,感悟真爱。

(运用学到的方法感悟人物特点)

3.品读细节,,理解“爱之链”的含义。

(感悟另一个爱的故事)

4.评论电影,练习表达。

5.自主作业,回归单元主题。

第9课时

分享展示课

展示和复习本单元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和经典诗文

1.规范书写本单元字词,语句抄写做到行款整齐。

2.吟诵表现“人间真情”的经典古诗词,或者朗诵刻画人物特点的优秀文章或片段。

3.演出之前排演的话剧:

《负荆请罪》或者《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1.单元自主单展示,明确目标.

2.汇报交流,分享展示。

(从字、词、优美句段等方面分组展示)

3.吟诵经典诗词或优秀文章。

4.合作演话剧。

5.习作片段展示。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进行评价)

 

单元导读能力习得课《船长》

(第1至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单元表达主题:

通过描写生活故事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间真情。

2.学会《船长》一课生字新词,理解“巍然屹立、忠于职守、井然有序、简短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规范书写“薄”字,摘抄课文中描写人物表现的语句,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练习背诵最后六个自然段。

4.联系上下文推想“简短有力”的意思,想象“简短有力”的对话情景,感悟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5.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场景描写以及场面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写出船长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联系上下文推想“简短有力”的意思,想象“简短有力”的对话情景,感悟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难点:

明确本单元表达主题:

通过描写生活故事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间真情;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场景描写以及场面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写出船长的心理活动。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根据第二单元主题表达特色,教师设计“单元导读自学单”。

自学单要具有开放性和研究性,能通关整个单元。

注重学习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思考。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板块一:

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小组合作交流。

课前,同学们结合“单元自主预习单”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自主预习。

现在请拿出各自的“单元自主预习单”,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

(1)字词学习。

互评书写,轻读生字词,交流自学弄明白的词语。

(2)朗读课文。

组内同学人人参与,可朗读全篇或一段,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做到正确、流利。

(3)内容的把握。

说内容,说方法,人人参与,互相指导。

2.班级交流。

对于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情况我们在具体学习课文时交流,现在我们只交流第二项。

在交流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优点,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1)说说这一单元中一篇或几篇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主要内容,并说说用什么方法总结出来的。

(2)说说单元文章的共性和不同。

(预设:

共性1.都是通过生活故事,来刻画人物特点,描写人间真情;共性2.表达的方法相同,都是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故事,进行细致描写。

不同3.文章体裁不同,《负荆请罪》是历史故事剧本,其余三篇文章都是小说。

不同4.故事不同,真情不同,刻画的人物性格不同。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点明主题,引入《船长》。

四篇课文分别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抓住生活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特点,表现了不同的人间真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船长》一课,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船长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什么人间真情的。

板书课题。

(二)板块二:

初读《船长》,学习字词,把握内容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是否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字词,了解学情

(1)出示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薄、号”,重点指导“薄”的写法。

薄雾秩序顷刻间不可开交

呼号哭泣阴森森井然有序

巍然舰桥阴森可怖忠于职守

(2)通过课前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顷刻间:

形容速度很快,一眨眼的功夫。

井然有序: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都不乱。

忠于职守:

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

不可开交:

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查词典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对于这些词语,我们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

3.思考:

作者抓住什么故事来刻画船长形象,表达什么人间真情?

请用一段话进行总结。

(学情预设:

这篇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通读故事,了解表达方法

1.默读课文画出总写船长形象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理解以下词语本意: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英雄的权利

(2)联系上下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

预设句一: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学生可能会说:

船长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安排逃生顺序;船长心里只想他人,把自己给忘了;他决心把所有的人都带出去,自己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1)指名朗读。

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和决心。

(2)这段话作者是从船长的哪方面写的?

(语言、语气)

(3)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个“吼”字的含义,并练习朗读。

(感受到船长命令的威严,语气有力量。

小结写法:

这句话作者是通过船长的语言、语气表现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板书:

语言语气)

预设句二: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1)换词理解“顷刻间”。

(刹那间、转眼间、瞬间)

(2)说说你的感受。

(学情预设:

这句话简短有力,却字字惊心,让人感受到当时场面的混乱,急切、恐怖,如临其境。

(3)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疑难指导并板书。

(学情预设:

这是运用场面描写,用乘客的慌乱衬托描写船长的沉着冷静和镇定自若,这也是间接描写。

像这样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就适合用这样短促的句子来表达。

读起来有一种急促的感觉,容易敲击读者的心,使读者也变得紧张起来!

(四)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说说单元导读学习方法。

(课前借助单元导读预习单自学;课上小组交流自学情况;全班围绕主题重点交流;以《船长》为例学习写法。

2.教师总结:

以后每进行一个单元学习之前,我们都可以这样进行单元导读。

在以《船长》为例学习写法中,同学们通过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了解了抓住语言、语气直接描写人物性格和运用场面描写借助别人的表现衬托人物的性格,从而初步认识了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品格。

3.布置作业

(1)继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意思,感悟写法,并在书上进行批注。

下节课交流。

(2)抄写你感兴趣的语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美观,并记下书写的时间,下节课展示。

(枣师附小刘艳丽)

 

第二课时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五)联系上下文,推想“简短有力”的意思,学习表达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通过人物语言和场景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交流:

上节课作业(继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意思,学习写法。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并进行方法的运用。

其中重点方法指导:

结合当时的情景,围绕一个意思进行语言描写

出示:

黑暗中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略)

(1)谈谈你的发现。

(前部分没有提示语)

(2)联系上下文,想象试着加上提示语。

提示语预设:

(船长大喊了一声: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机械师急速跑过来答道:

)“船长叫我吗?

  (船长高声问道:

)“炉子怎么样了?

  (机械师难过地回答:

)“海水淹了。

  (船长一皱眉头又问道:

)“火呢?

  (机械师快速答道)“灭了。

  (船长又问:

)“机器怎样?

  (机械师低沉却有力地回答:

)“停了。

  船长(大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大声)回答:

“到!

  船长(提高嗓音,大声)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大副也大声回答: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自信而果断地)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大副应声答道:

)“在,船长。

  (船长斩钉截铁地说: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3)对比阅读,谈谈体会。

(学情预设:

加上提示语读不出语言的简短有力,表现不出情况非常危急,船长的镇定自若。

不加提示语,语言简洁,更具想象力,更显船长的果断、镇定自若。

同时也让我们想象到了很多,想到了人物说话的语气,想到了心理活动,想到了神情)

(4)教师小结:

一段“简短有力”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情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这样围绕“简短有力”这一意思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方法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5)练习朗读,读出“简短有力”,读出当时的情景。

可采用同位合作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合作读等方式。

(六)联系上下文,想象“心理活动”,练习表达

课件出示:

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1.轻声读读这句话,并说说你读这句话的心情,可以用一句话,也可以用几个词语。

(学情预设:

心情沉重,百感交集,视死如归、千言万语汇聚心头,舍不得更不忍心看到船长离开)

2.联系前文描写船长表现的语句,模仿“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运用简洁却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写出哈尔威船长和人们的心理活动。

(学情预设:

“船长,您舍弃自己生命,救了我们。

“我的决定,我不后悔。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您是我们的好船长!

“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我不辱使命!

“我们说好到了目的地要好好欢聚的呀!

“我虽随船而去,但我很快乐,很光荣!

“您是船长,您不能葬身大海。

我们多想您一起回家——”

“你们平安是我最大的幸福!

“安息吧,船长,您是我们永远的船长!

“永别了,我的水手,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

3.朗读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点评要点:

是否符合当时的情景,是否联系上下文,是否围绕一个意思写出心理活动。

4.此处无声胜有声。

练习朗读“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出当时的情景并练习背诵。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联系生活,读写结合

1.联系生活实际情景(你经历的或看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抓住人物的表现写一段话,要突出人物的性格。

2.学生写作,教师围绕本节课方法学习进行针对性巡视指导。

3.交流书写结果。

师生进行针对性评价。

(八)学习总结,回归单元主题

1.说说《船长》一课让你认识了怎样的船长?

感受到了怎样的人间真情?

(学情预设:

忠于职守、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一心为着他人,做事果断、英勇;感受到了危急时刻,生死关头船长依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人间真情。

教师总结:

这就是船长的“做人之道”。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故事。

2.说说本课学到的描写方法。

(学情预设: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围绕一个意思,结合当时情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还有用环境描写、夹叙夹议的方法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间真情。

3.布置作业,回归单元主题。

本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雨果,在“诺曼底”号遇难的典型故事中认识了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船长。

自主作业1:

结合课后“作家卡片”,了解雨果,阅读更多雨果的作品。

自主作业2:

预习《最后的姿势》等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抓住关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学习表达方法,在书上做批注,下节课交流。

六、板书设计:

7.船长

忠于职守做人之道

语言(简短有力)语气(吼)场面(衬托)

 

(枣师附小刘艳丽)

附:

单元导读《船长》前置性自主学习单

一、字词学习。

(1.需要帮助2.自主达标3.帮助别人)

1.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生词,并在书上练习描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点字?

在书上标记。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了解词意,学习结果写在书上。

二、朗读课文。

(1.需要帮助2.自主达标3.帮助别人)

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三、感知单元课文主要内容(1.需要帮助2.自主达标3.帮助别人)

1.在书上写出本单元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主要内容,要能写出运用的方法。

2.如果有困难,可参考以下提示完成。

《负荆请罪》是一篇,分为两幕,第一幕主要写了。

第二幕主要写了。

《最后的姿势》一文按照的顺序,记叙了在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的短篇小说。

课文按照、、的思路展开描写,着力描写的是,写出了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爱之链》按照,记叙了,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心传递之歌。

3.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后,你认识了哪些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本单元课文在表达上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四、你收集了哪些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资料?

可以摘抄,可以剪贴。

五、写下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温馨提示:

以上目标如果达成,在每一任务后面选择自己达到的层次。

(枣师附小刘艳丽)

以文带文变式练习课《最后的姿势》

(第3至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表达顺序,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推想“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悟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4.体会环境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并进行片断练笔。

5.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的部分,并体会表达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联系上下文,推想“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悟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积极参与搜集有关2008年抗震救灾资料的实践活动。

品悟人物形象,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难点:

进行片断练笔。

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的部分,并体会表达作用。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能理解、会运用”。

2.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有关资料、图片。

了解谭千秋老师的事迹。

浏览本单元课文内容及写法,体会其共同点和不同观点。

3.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检查初读情况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人间伟大的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人间真情,大爱无边的文章《最后的姿势》。

2.师声情并茂地描述——2008年5月12日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顿时,山崩地裂,家园损毁,山河呜咽,生命消逝,请同学们看看惨不忍睹的场面吧。

(出示地震时“惨不忍睹的场面”课件)

3.师继续引入——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姿势”,读准平翘舌音。

这一姿势,成了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

读读课文,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5.出示词语“洗漱、坍塌、废墟、震撼、凹陷、诠释、生死攸关”。

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词语。

——这些红色的字是生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说易错字的部件)——强调“凹”的笔顺及字形书写。

(师范写,生再描红)

6.交流“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震撼”与“震动”区分程度不同;“诠释”更加书面语;“生死攸关”理解攸的意思,结合课文句子说说在这里的意思,尝试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7.运用上面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课题“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在文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

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齐读句子,在头脑中感受谭老师的形象。

(板书: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2.说说在你的眼中谭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想好了写在黑板上。

(聚焦人物形象,用一些词语定位人物精神品质——热爱学生、恪尽职守、无私大爱、关爱家人、尽职工作、言传身教、临危不惧……)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细读课文开头至“楼房塌陷了……”(1—7自然段)体会自己眼中的谭老师,感悟人格魅力。

1.默读课文开头至“楼房塌陷了……”思考:

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在有关的语句旁做出批注。

也可以从标点符号来理解(教师巡视学生自学)

交流预设:

(1)谈到第1节时,引导学生感受谭老师“爱孩子、敬业”读出敬佩之情。

(2)谈到第3节时,引导学生感受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言传’为下文的‘身教’埋下伏笔。

”(出示3节的句子)

(3)谈到第4节时,引导学生感受谭老师“临危不惧、以学生为重的无私大爱”。

引导读出急速中透着的大爱精神。

(出示4节的句子)

(4)谈到第6节时,引导学生感受谭老师“坚定的责任、无声的大爱。

”引导学生读出“这一最后的姿势深深地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出示6小节的句子课件)

(5)第四段的5个叹号,(语言简洁有力,临危不惧,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