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5963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docx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

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

一、制绒

a.目的

在硅片的表面形成坑凹状表面,减少电池片的反射的太阳光,增加二次反

射的面积。

一般情况下,用碱处理是为了得到金字塔状绒面;用酸处理是为了

得到虫孔状绒面。

不管是哪种绒面,都可以提高硅片的陷光作用。

b.流程

1.常规条件下,硅与单纯的 HF、HNO3(硅表面会被钝化,二氧化硅与

HNO3 不反应)认为是不反应的。

但在两种混合酸的体系中,硅则可以

与溶液进行持续的反应。

硅的氧化

硝酸/亚硝酸(HNO2)将硅氧化成二氧化硅(主要是亚硝酸将硅氧化)

Si+4HNO3=SiO2+4NO2+2H2O (慢反应)

3Si+4HNO3=3SiO2+4NO+2H2O (慢反应)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快地将硅氧化成

二氧化硅。

2NO2+H2O=HNO2+HNO3 (快反应)

Si+4HNO2=SiO2+4NO+2H2O (快反应)(第一步的主反应)

4HNO3+NO+H2O=6HNO2(快反应)

只要有少量的二氧化氮生成,就会和水反应变成亚硝酸,只要少量的一

氧化氮生成,就会和硝酸、水反应很快地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会很快的

将硅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与硝酸、水反应,这样一系列化

学反应最终的结果是造成硅的表面被快速氧化,硝酸被还原成氮氧化物。

 

二氧化硅的溶解

SiO2+4HF=SiF4+2H2O(四氟化硅是气体)

SiF4+2HF=H2SiF6

总反应

SiO2+6HF=H2SiF6+2H2O

最终反应掉的硅以氟硅酸的形式进入溶液。

2.清水冲洗

3.硅片经过碱液腐蚀(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腐蚀掉硅片经酸液腐蚀后的

多孔硅

4.硅片经 HF、HCl 冲洗,中和碱液,如不清洗硅片表面残留的碱液,在

烘干后硅片的表面会有结晶

5.水冲洗表面,洗掉酸液

c.注意

制绒后的面相对于未制绒的面来说比较暗淡

d.现场图

 

奥特斯维电池厂采用 RENA 的设备。

二、扩散

a.目的

提供 P-N 结,POCl3 是目前磷扩散用得较多的一种杂质源。

POCl3 液态源扩

散方法具有生产效率较高,得到 PN 结均匀、平整和扩散层表面良好等优点。

b.原理

POCl3 在高温下(>600℃)分解生成五氯化磷(PCl5)和五氧化二磷

(P2O5),其反应式如下:

>600︒C

过过 O2

但在有外来 O2 存在的情况下,PCl5 会进一步分解成 P2O5 并放出氯气

(Cl2)其反应式如下:

4PCl5 + 5O2 −−−− → 2P2O5 + 10Cl2 ↑

在有氧气的存在时,POCl3 热分解的反应式为:

4POCl3 + 5O2 −−→ 2P2O5 + 6Cl2 ↑

生成的 P2O5 在扩散温度下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

其反应式如下:

2P2O5 + 5Si = 5SiO2 + 4P ↓

c.结论

由此可见,在磷扩散时,为了促使 POCl3 充分的分解和避免 PCl5 对硅片

表面的腐蚀作用,必须在通氮气的同时通入一定流量的氧气 。

POCl3 分解产生的 P2O5 淀积在硅片表面,P2O5 与硅反应生成 SiO2 和磷原子,

并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磷-硅玻璃,然后磷原子再向硅中进行扩散 。

d.现场图

 

SEVEVSTAR 扩散设备。

三、刻蚀去边

a.目的

由于在扩散过程中,即使采用背靠背的单面扩散方式,硅片的所有表面(包

括边缘)都将不可避免地扩散上磷。

P-N 结的正面所收集到的光生电子会沿着边

缘扩散有磷的区域流到 P-N 结的背面而造成短路。

此短路通道等效于降低并联

电阻。

经过刻蚀工序,硅片边缘带有的磷将会被去除干净,避免 P-N 结短路造

成并联电阻降低。

b.原理

湿法刻蚀原理

大致的腐蚀机制是 HNO3 氧化生成 SiO2,HF 再去除 SiO2。

化学反应方程式

如下:

3Si+4HNO3=3SiO2+4NO+2H2O

SiO2+4HF=SiF4+2H2O

SiF4+2HF=H2SiF6

中间部分有碱槽,碱槽的作用是为了抛光未制绒面,使其变得更加光滑;

碱槽的主要溶液为 KOH;H2SO4 溶液的目的是为了使硅片在流水线上漂浮流动

起来,不参与反应。

d.现场图

湿法刻蚀现场图

 

干法刻蚀现场图:

 

干法刻蚀是用等离子体进行薄膜刻蚀的技术。

当气体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

时,它具备两个特点:

一方面等离子体中的这些气体化学活性比常态下时要强

很多,根据被刻蚀材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气体,就可以更快地与材料进行反

应,实现刻蚀去除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电场对等离子体进行引导和

加速,使其具备一定能量,当其轰击被刻蚀物的表面时,会将被刻蚀物材料的

原子击出,从而达到利用物理上的能量转移来实现刻蚀的目的。

四、镀膜

a.目的

光在硅表面的反射损失率高达 35%左右。

一方面,减反射膜提高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光生电流密度,

起到提高电流进而提高转换效率的作用。

另一方面,薄膜中的氢对电池的表面钝化降低了发射结的表面复合速率,

减小了暗电流,提升了开路电压,从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在烧穿工艺中的

高温瞬时退火断裂了一些 Si-H、N-H 键,游离出来的 H 进一步加强了对电池的

钝化。

由于太阳电池级硅材料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的杂质和缺陷,导致硅中少子

寿命及扩散长度降低从而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

H 能钝化硅中缺陷的主要原因

是:

H 能与硅中的缺陷或杂质进行反应,从而将禁带中的能带转入价带或者导带。

 

b.原理

在真空、480 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通过对石墨舟的导电,使硅片的表面

镀上一层 SixNy。

c.注意

根据镀膜在硅片上的氮化硅的厚度不同,反映出电池片不同的颜色;注意

石墨舟的电机朝向;电池片周边显示的白点为镀膜石墨舟内的勾点。

d.现场图

 

五、印刷

a.目的

第一道背面银电极,第二道背面铝背场的印刷和烘干,主要监控印刷后的

湿重;第二道铝浆;第三道正面银电极的印刷,主要监控印刷后的湿重和次栅

线的宽度。

第二道道湿重过大,一方面浪费浆料,同时还会导致其不能在进高

温区之前充分干燥,甚至不能将其中的所有有机物赶出从而不能将整个铝浆层

转变为金属铝,另外湿重过大可能造成烧结后电池片弓片。

湿重过小,所有铝

浆均会在后续的烧结过程中与硅形成熔融区域而被消耗,而该合金区域无论从

横向电导率还是从可焊性方面均不适合于作为背面金属接触,另外还有可能出

现鼓包等外观不良。

第三道道栅线宽度过大,会使电池片受光面积较少,效率

下降。

b.原理

物理印刷、烘干

c.注意

刮刀压力:

刮刀压力越小,填入网孔的墨量就越多;

印刷速度:

湿重在某一速度下达到最大值,低于此速度,速度增大湿重增

大,高于此值,速度增大湿重较小;

印刷高度:

印刷高度值越大,湿重越小;

丝网间距:

丝网间距增大,油墨的转移量也增大,但随着刮刀压力的增加,

丝网间距对油墨转移量影响趋小;

刮刀截面对刮刀的截面形状来说,刮刀边越锐利,线接触越细,出墨

量就越大;边越圆,出墨量就越少。

d.现场图

 

六、烧结

a.目的

烧结就是把印刷到硅片上的电极在高温下烧结成电池片,最终使电极和硅片

本身形成欧姆接触,从而提高电池片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 2 个关键因素参数,使

电极的接触具有电阻特性,达到生产高转效率电池片的目的.烧结过程中有利于

PECVD 工艺所引入-H 向体内扩散,可以起到良好的体钝化作用。

b.原理

烧结方式:

高温快速烧结

加热方式:

红外线加热

c.注意

1、烧结是一个扩散、流动和物理化学反应综合作用的过程。

在印刷状况稳

定的前提下,温区温度、气体流量、带速是烧结的三个关键参数。

2、由于要形成合金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Ag、Al 与 Si 形成合金的稳定又

不同,所以必须设定不同的温度来分别实现合金化。

3、将印刷好的上,下电极和背场的硅片经过网印刷机的传送带传到烧结炉中,经

过烘干排焦、烧结和冷却烘干排焦、烘干排焦烧结和冷却过程来完成烧结工艺

最终达到上下电极和电池片的欧姆接触。

烧结要达到的效果

1、正面 Ag 穿过 SiNH 扩散进硅但不可到达 P-N;

2、背面 Ag、Al 扩散进硅。

这样,Ag、Ag/Al、Al 将与硅形成合金,建立了良好的电极欧姆接触,起

到良好的收集电子的效果。

d.现场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