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773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docx

四下品社表格式备课

第一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能为你做什么”。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有一些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还比较单薄。

所以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并且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各种公共秩序的双重作用,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

2.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良好品德的体现,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

  3.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4.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出援助的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的人的行为。

三、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

四、课时安排

1在公共汽车上3课时

2想想他们的难处3课时

3生死不离3课时

4伸出我的手3课时

 

课题

1在公共汽车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

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

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

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

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

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作业设计

说说身边的文明事。

板书设计

1在公共汽车上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课题

1在公共汽车上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知道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2.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懂得社会公德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不妨碍和损害他人。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

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

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

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

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

什么?

板书:

自觉遵守

(2)师:

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

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

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

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

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

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

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

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板书设计

1在公共汽车上

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反思

 

 

课题

1在公共汽车上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情景组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各种公共秩序的双重作用,明白在乘车和不同的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德。

教学重点

以呈现情景,故事续编,讨论,抢答,让学生体会,感悟,明白在不同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组织一次公共场所行为准则小组抢答活动,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以生活实际自然导入

1.你乘过公交车吗?

2.你有过怎样的体验?

二、呈现乘车情景,续编故事

1.教师以课件或幻灯呈现故事续编情景。

2.学生自由表述,设想各种故事的结局。

3.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为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呈现情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及道德认识水平,设想几种可能,然后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在自己设想的故事情节中,在对不同人物不同的想法,做法中,做出理智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评判。

三、实话实说

1.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样做?

2.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说出心声,初步体会遵守公共秩序的双重作用,得出结论,明白道理。

四、拓展提升

1.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如何遵守公共道德呢

2.出示幻灯,在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公共规则.

3.你知道的公共场所有哪些呢

4.教师随即播学生熟悉的公共场所课件图片.

5.在哪里人们所应有哪些行为准则呢

6.小组交流:

课前准备的自己熟悉的公共场所应有的行为准则.

五、开展“公共场所行为准则”小组抢答

活动可以纵向小组为单位,推举主持人,宣布抢答规则,教师作适当指导,点评,抢答优胜的小组,可给一个“公德智多星”荣誉。

这一环节的设计,所选内容取材于学生生活,娱乐实际,对那些学生熟悉的公共场所应遵守哪些公共秩序和行为准则,学生已有一定知道,采用抢答形式既可增强活动的挑战性,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参与面,又可强化学生对相关公共场所应有行为准则的牢固掌握,用于现实生活,做个讲文明的有教养的人。

作业设计

了解公共场所行为准则。

板书设计

1在公共汽车上

做个讲文明的有教养的人

 

课题

2想想他们的难处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

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名画欣赏:

  

1.出示图片:

  

(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2.指名说。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

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叙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4.全班交流:

  

5.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

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说。

  

作业设计

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板书设计

2想想他们的难处

身残志坚

坚强的毅力

课题

2想想他们的难处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

上节课我们看了一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谈谈这个话题。

2.学生说。

3.师书述:

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

在你的周围,有残疾人吗?

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4.小结:

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

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

没有。

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

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

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

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

桑兰、刘涛、林林、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作业设计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

板书设计

2想想他们的难处

身残志坚

坚强的毅力

不屈的精神

课题

2想想他们的难处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难点

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述: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

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2.师总结。

二、辨一辨

1.出示图画。

提问:

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P11《小辞典》。

3.出示P12《一个残疾儿童的信》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

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学生发言。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3.师:

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

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作业设计

说说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想想他们的难处

     尊重关心  帮助   残疾人

教学反思

 

课题

3生死不离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抗震小英雄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述: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的概况。

2.过渡。

二、学习林浩的故事

学生自读书上林浩的故事,思考:

林浩这么小,他在地震中做了什么?

一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交流、讨论。

三、小组学习“美丽天使”张春玲的故事

小组学习:

为什么同学们称张春玲为“美丽的小天使”?

她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

四、同桌学习“留在最后的邹雯樱”

在书上写一写:

你想在邹雯樱的遗像前留下一句什么话?

交流。

五、新闻链接  

学习课本第17页上的新闻。

作业设计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英雄小故事。

板书设计

3生死不离

大爱无疆

课题

3生死不离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抗震小英雄们在大灾中顽强拼搏、舍己救人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抗震小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抗震小英雄的勇敢无畏、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抗震小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灾后评选出了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与“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今天,我们就要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出示小英雄的话语

王彬:

我得回去找同学!

马小凤:

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

陈浩:

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何翠青:

遗憾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指名读。

三、学习英雄事迹

小组交流他们的故事。

指名说故事。

从他们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地震中被压在为放下的同学,听到他们的话,你会怎么想?

作业设计

说说你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3生死不离

勇敢无畏、先人后己

教学反思

 

课题

3生死不离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抗震中人们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质。

2.激发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抗震中人们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歌曲《生死不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所有中国人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吧。

二、看一看

1.出示一组图片,学生自主看图,思考: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心中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三、说一说

1.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一些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身边的人之间曾经有过爱心传递吗?

谈谈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四、听一听

1.播放歌曲《生死不离》,学生认真听。

2.谈一谈你在听歌时的感受吧。

3.诵读《生死不离》。

作业设计

谈谈你和身边的人爱心传递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板书设计

3生死不离

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课题

4伸出我的手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2.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

教学难点

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教学准备

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4.师:

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

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我在电视里看到(    )

我在报纸上看到(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

我在网上查到的(    )

5.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

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板书设计

4伸出我的手

献出一份爱生活更美好

 

课题

4伸出我的手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理解弱势群体的需要,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学重点

学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教学难点

愿意为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日记引路

1.学生自主阅读日记《在妈妈的节日里》。

2.小组讨论:

天雨最需要是什么?

我的帮助是:

常到天雨家和他在一起……

我的帮助是:

()

我的帮助是:

()

3.讨论:

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孤儿,我的痛苦,我最需要

如果我是失学儿童,我最需要,我

如果我的父母就业困难,我最担心,我希望

我国我是,我

二、指导实践

阅读P.24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三、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四、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

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4伸出我的手

懂得为他人着想

课题

4伸出我的手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2.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

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教学难点

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教学准备

歌曲《熊猫咪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25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25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看看P.26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

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

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

1.小组交流理解P.26“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

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上学、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

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

活动形式:

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作业设计

帮助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4伸出我的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人人献爱心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家乡在变化”。

《绿色小卫士》旨在能够使学生从小认识到环保问题是关系地球和全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把自身个体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

《我们的民风民俗》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我国重大的传统民间习俗和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也知道一些社会上还存在的陈规陋习及其危害。

《家乡的变化》是通过教学,萌发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