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63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docx

兽医寄生虫学汇总

兽医寄生虫学(VeterinaryParasitology)(06级)

目录

第一篇总论-1-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1-

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2-

第四章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2-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2-

第六章常规寄生虫学实验技术-2-

第七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3-

第八章兽医寄生虫学基础-3-

第二篇兽医寄生虫学基础-3-

第一章原虫学-3-

第二章吸虫学-3-

第三章绦虫学-4-

第四章线虫学-4-

第五章棘头虫学-4-

第六章蜱螨学-5-

第七章昆虫学-5-

第三篇兽医寄生虫病-5-

第一章猪寄生虫病-5-

1、猪蛔虫病的生活史(移行)、流行特点、症状与病变、诊断、治疗、预防-5-

2、姜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诊断-6-

3、后圆线虫病(肺线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诊断-7-

4、弓形虫的五种病原和生活史,该病的诊断和预防。

-7-

5、猪囊尾蚴的生活史,该病的预防。

-7-

6、旋毛虫的生活史,该病的预防。

-8-

7、蛭形巨吻棘头虫的外部形态,尤其头端。

-8-

第二章家禽寄生虫病-8-

第三章牛羊寄生虫病-10-

1、哺乳动物和鸟类隐孢子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病原形态、生活史-10-

2、肝片形吸虫(F.hepatica)病原特征、生活史、病的症状、诊断、治疗、预防-10-

3、双腔吸虫的病原特征、生活史-12-

4、莫尼茨绦虫的病原(成节和虫卵)特征、生活史、诊断、治疗、预防-12-

5、棘球蚴的生活史、该病的流行特点、预防-13-

6、脑多头蚴的生活史、诊断-13-

7、牛羊消化道线虫的常见种类,捻转血矛线虫的主要特征,“春季高潮”,该病的诊断、治疗-13-

8、丝状网尾线虫雄虫尾端的主要特征,该病的主要症状和病变特点、诊断-14-

9、日本分体吸虫病的流行特点、病变特点和治疗-14-

10、东毕吸虫和日本分体吸虫在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区别-15-

11、羊鼻蝇蚴的生活史、该病的流行特点、预防-15-

12、牛皮蝇蚴的生活史、该病的流行特点、预防-15-

13、疥螨和痒螨主要形态和寄生部位的区别,螨病的流行特点、主要症状、诊断治疗、预防-15-

14、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环形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病和环形泰勒虫病-17-

第四章马属动物寄生虫病-17-

兽医寄生虫学(VeterinaryParasitology)(06级)

考试题型:

名解、填空、单选、判断、简答、论述。

第一篇总论(GeneralIntroduce)

第一章概述

1、VeterinaryParasitology:

是研究寄生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疾病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寄生虫的形态(morphology)、生理(physiology)、生态学(ecology)、生活史(lifecycle)、分类(classification)地位等,还要研究寄生虫所引起疾病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临床症状(clinicalsign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lesions)、诊断(diagnosis)、治疗(treatment)和预防措施(preventivemeasures)等各方面的内容。

2、动物寄生虫学的内容:

三大部分(动物原虫学(Protozoology),动物蠕虫学(Helminthology),动物蜘蛛昆虫学(Entomology))五个门(原生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性动物门,棘头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动物原虫学主要有原生动物门的: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孢子虫纲(Sporozoa)、梨形虫纲(Piroplasma)、纤毛虫纲(Ciliata);

动物蠕虫学有:

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Trematoda)、绦虫纲(Cestoda)、线形纲(Nematoda),和棘头虫动物门(Acanthocephala)的棘头虫纲;

动物蜘蛛昆虫学主要有节肢动物门的:

蜘蛛纲(Arachnida)和昆虫纲(Insecta)。

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

1、共生(symbiosis):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或双方得益,彼此不招致损害。

互利共生(mutualism):

共生生活中的双方互相利用,彼此受益。

如纤毛虫与反刍动物。

偏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

共生生活中的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

寄生(parasitism):

有些生物不能独立生活,为了获得食物和生活场所,维持自己生存,而暂时或永久性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同时使该生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引起该生物的死亡,把这种一方得益,一方受害的现象称为寄生。

寄生虫:

暂时或永久性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宿主:

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居的动物(被寄生的动物)。

寄生虫病:

由于寄生虫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而引起的宿主机能紊乱,代谢障碍等疾病。

2、寄生虫的类型

(1)根据寄生虫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和时间的长短分为两类:

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parasite):

只在需求食物的时候才和宿主接触,其余时间过自力生活。

永久性寄生虫(permanent):

长期地并往往是终生生活在宿主体内,离开宿主便不能生存。

(2)根据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同,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外寄生虫(ectoparasite):

可暂时性(如蚊等)或永久地(如某些蜱类)生活在宿主的体表或表皮内(如疥螨)。

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寄生于宿主的内部器官或组织内,通常属于永久性寄生虫。

(3)根据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性分为:

单宿主寄生虫:

只寄生在某一特定的宿主。

多宿主寄生虫:

对宿主的选择不那么严格,往往有一定的宿主范围。

人兽共患的寄生虫(parasiticzoonoses):

多宿主寄生虫中,如果可以寄生于人,就叫人兽共患的寄生虫。

(4)根据寄生虫发育中中间宿主的有无分为:

土源性寄生虫(直接发育型):

其发育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就可以完成一个宿主到另一宿主,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的传播,发育过程。

生物源性寄生虫(间接发育型):

其发育史中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完成由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的传播发育过程。

3、宿主的类型

终末宿主(definitivehost):

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补充宿主(complementalhost):

有些寄生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2个中间宿主叫补充宿主,如双腔吸虫的中间宿主是蚂蚁。

保虫宿主:

在多宿主寄生虫中,一部分宿主更惯常于被寄生,另一部分宿主虽然也可被寄生,但不那么普遍,无明显危害,后者称为保虫宿主。

贮藏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进入一个并非它们的生理上所需要的动物体内,在这个动物体内可长期存在,并不发育和繁殖,但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

4、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简答):

经口感染(牛羊吃草时,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可以感染莫尼茨绦虫);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的感染);接触感染(蜱螨虱);经胎盘感染(弓形虫);自体感染(猪带绦虫的患者呕吐时,可使孕卵节片或虫卵从宿主小肠逆行入胃,而使原患者再次遭受感染)等。

5、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方式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一般贯穿于移行和寄生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

夺取营养,毒素作用,机械性障碍及损伤,继发感染(引入病原微生物和其它寄生虫)。

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

1、命名规则:

林奈创造,双名制命名法,由2个拉丁文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属名第一个词大写,种名小写。

种名为地名加-ensis,如果新种第一次发表,加sp、nov,如有2个以上未定种,属名后加spp。

属、种名斜体,其它正体。

例:

Fasciolahepatica,Linnaeus,1758

说明:

这是肝片吸虫的学名。

Fasciola:

属名(片形属),第一个字母大写;hepatica:

种名(肝),第一个字母小写;第三个词Linnaeus命名人的名字(姓),最后是命名年代,命名人的名字(姓)和年代大多可略去。

2、分类:

有7个基本阶元,即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第四章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ParasiticDisease)

1、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概念:

是研究动物群体中发生的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过程及其转归方面的特征。

2、流行病学的内容:

生物学因素(包括寄生虫和宿主等因素,贮藏,保虫,带虫宿主等);自然因素(温度,湿度,日照,海拔,地形,降雨量等);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饲养管理条件,防疫保健措施)。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寄生虫病的诊断:

临床症状(治疗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实验室诊断。

2、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动物的驱(杀)虫—消灭感染源(包括治疗性驱杀虫和预防性驱杀虫);外界环境的驱虫—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大多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卵囊);保护性预防措施(提高动物抵抗力,轮牧,分群饲养保护幼龄动物,检测患病动物等)。

一般地讲,动物有外寄生虫时,称之为杀虫;有内寄生虫时,称之为驱虫。

第六章常规寄生虫学实验技术

1、粪便寄生虫学检查的虫卵检查

肉眼观察:

动物消化道内的寄生虫。

直接涂片法:

50%甘油水溶液或普通水1~2滴于载玻片上,再取备检粪块与之混匀,加上盖玻片镜检。

虫卵漂浮法:

常用饱和盐水漂浮,主要检查线虫卵,绦虫,球虫。

虫卵沉淀法:

离心沉淀法,检查吸虫卵。

幼虫分离法:

也叫贝尔曼氏法,用于牛羊肺线虫一期幼虫的检查。

毛蚴孵化法:

分体吸虫病。

2、螨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病料的采取:

选取病灶边缘(即患部与健部皮肤交界处),用凸刃小刀垂直于皮肤刮取皮屑。

由于疥螨寄生于表皮内,刮取皮肤病料时应刮到皮肤轻微出血为止。

将刮取的病料收集到平皿内带回实验室检查。

对于蠕形螨病的患畜,要用力挤压患病部位的皮肤,挤出脓液,将脓液置于载玻片上检查。

3、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及虫体的采集与固定

第七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Zoonoses)

1、概念:

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即由寄生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2、主要种类:

包括寄生性原虫,蠕虫,也包括能钻入或进入宿主皮肤或体内寄生的节肢动物,至于仅在宿主体表吸血或寄居的则不包括在内。

第八章兽医寄生虫学基础(Immunoparasitology)

1、寄生虫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

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和生存。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免疫逃避。

2、免疫逃避的原因:

组织学隔离;表面抗原的改变;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可溶性抗原的产生;代谢抑制。

3、寄生虫免疫特点

免疫复杂性:

由于大多数寄生虫是多细胞动物,构造复杂;生活史常分为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他因素。

不完全免疫:

宿主能对寄生虫起一定免疫作用,不能完全清除,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生存和繁殖。

带虫免疫:

寄生虫在宿主体保持一定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感染再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第二篇兽医寄生虫学基础(FundamentalParasitology)

重点:

主要形态和发育

第一章原虫学(Protozoology)

1、了解一般形态结构

表膜、胞质(外质、内质)、胞核。

外质伸出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等可产生运动。

顶复合器(apicalcomplex):

是复顶门虫体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典型的顶复合器一般含有一个极环、多个微线器、数个棒状体、多个表膜下微管、一个或多个微孔和一个类锥体。

2、原虫的生殖方式:

①无性生殖:

二分裂:

即一个虫体分裂为两个,形成的两个新个体完全相同。

裂殖生殖:

细胞核首先分裂为若干个,胞质随着分裂相同个,同时产生大量的子代细胞。

孢子生殖:

是在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阶段形成合子后,合子所进行的复分裂。

出芽生殖:

细胞核先分裂为大小不等但仍然相连的两部分,较小的部分向虫体边缘运动并分裂为两个小分支,同时原生质随着核的分支向核的周围集中,结果形成的两个芽状的突起,然后芽状的突起逐渐长大,原来的母体逐渐缩小,最后芽体分裂形成两个新个体。

②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两个形态相同虫体并排结合,进行核质的交换,核重建后分离,成为两个含有新核的虫体。

配子生殖:

虫体在裂殖生殖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部分裂殖体分别分化并发育成为大、小配子。

小配子进入大配子内,结合形成合子。

3、重要病原的主要形态特征(结合各论和实验)。

第二章吸虫学

1、吸虫包括单殖吸虫、盾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体壁:

复殖吸虫无表皮,体表由皮层和肌层组成,又称皮肌囊。

无体腔,囊内含有大量的网状组织——实质。

消化系统:

一般包括口、前咽、咽、食道及肠管几部分。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发达,除分体吸虫外,皆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雄茎囊和生殖孔。

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乱模、受精囊、梅氏腺、卵黄腺、子宫及生殖孔等。

排泄系统:

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总管、排泄囊和排泄孔等部分组成。

淋巴系统:

在单盘类及对盘类吸虫有类似淋巴系统构造。

神经系统:

在咽两侧各有一神经节,相当于神经中枢。

从两个神经节各发出前后3对神经干,分布于背、腹和侧面。

2、基本发育过程:

需要更换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经虫卵、毛蚴(miracidium)、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metacercaria)和成虫(adult)。

雷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生殖。

3、重要病原主要形态特征分体科:

雌雄异体,线性,寄生于宿主的血管中。

第三章绦虫学

1、完整的绦虫由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组成。

根据发育程度不同可将体节分为未成熟体节、成熟体节和孕卵体节。

2、圆叶目和假页目绦虫的区别:

头节:

圆叶目绦虫头节膨大呈球形,其上有四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吸盘,位于头节前端的侧面,呈均匀的排列。

成熟体节:

圆叶目绦虫节片受精后,雄性生殖系统渐趋萎缩然后消失,雌性生殖系统则加快发育至子宫扩大充满虫卵时,其他部分亦逐渐萎缩消失,至此成为孕节,充满虫卵的子宫占有整个节片。

假页目由于虫卵成熟后可由子宫孔排出,子宫不如圆叶目发达。

圆叶目的卵黄腺分为两叶或为一叶,在卵巢附近;假页目的卵黄腺成泡状散在髓质中。

虫卵:

虫卵发育过程中假页目经六钩蚴——原尾蚴——实尾蚴发育为成虫:

圆叶目在六钩蚴后发育成为具有某种形态特征的中绦期,包括似囊尾蚴和囊尾蚴两种类型,然后发育为成虫。

3、圆叶目绦虫绦虫蚴类型:

似囊尾蚴,囊尾蚴。

假页目绦虫绦虫蚴:

原尾蚴,实尾蚴。

4、重要病原主要形态特征:

多头带绦虫:

中绦期为脑多头蚴。

又称脑包虫。

肥胖带吻绦虫:

头节无顶突和小钩,中绦期为牛囊尾蚴,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蚴寄生于牛的横纹肌。

细粒棘球绦虫:

又称肝包虫,中绦期为细粒棘球蚴,含有原头蚴的囊称为育囊或生发囊;育囊,原头蚴和子囊统称棘球砂。

第四章线虫学

1、一般形态结构:

整个虫体分为头端、尾端、腹面、背面、侧面。

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和肌层构成。

体壁包围一个充满液体的腔,此腔没有源于内胚层的浆膜作衬里,所以称为假体腔。

消化系统完整,即有口孔、口腔、食道、肠、直肠、肛门。

雌雄异体,雄虫细小,后端弯曲或膨大;雌虫粗大,尾部较直。

雄虫尾部有两型:

一型表现在尾翼不发达,其上有排列对称或不对称性乳突;另一型见于圆线目,尾翼发达演化为交合伞。

交合伞由一种具肌质的乳突称为肋支撑,腹肋组(腹腹肋、侧腹肋),侧肋组(前侧肋、中侧肋、后侧肋),背肋组(外背肋、背肋)。

2、卵生(ovoparous):

在蛔虫类和毛首线虫类,雌虫产生的卵尚未卵裂,处于单细胞期;在后圆线虫类,雌虫产出的卵处于桑葚期,此两种情况称为卵生。

卵胎生(ovoviviparous):

在后圆线虫类、类圆线虫类和少数旋尾线虫类,雌虫产出的卵内已处于蝌蚪期阶段,即已形成胚胎,称为卵胎生。

胎生(viviparous):

在旋毛虫类和恶丝虫类,雌虫产出的是早期幼虫,称为胎生。

3、线虫发育一般模式:

虫卵成熟后,经五期幼虫期,其间经过四次蜕皮(ecdysis)。

只有发育到五期的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为成虫。

4、感染性虫卵:

孵出的第一期幼虫一般发育到第三期幼虫才对终末宿主有感染性,如果感染性幼虫仍留在卵壳内而不孵出,习惯称之为感染性虫卵。

5:

根据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需不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无中间宿主的线虫(蛲虫型、毛尾线虫型、蛔虫型、圆线虫型、钩虫型)和有中间宿主的线虫(旋尾线虫型、原圆线虫型、丝虫型、龙线虫型、旋毛虫型)。

6:

重要病原主要形态特征(结合各论和实验)。

第五章棘头虫学

1、一般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吻突发达,其上有棘。

2、基本发育过程:

中间宿主为甲壳类动物和昆虫;虫卵被中间宿主吞咽后先变为棘头体,而后变为感染性幼虫——棘头囊,终末宿主中发育为成虫。

3、蛭形巨吻棘头虫:

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幼虫寄生于金龟子一类甲虫。

雌雄虫体差异很大,雄虫长7~15cm,呈长逗点状;雌虫长30~68cm。

虫卵长椭圆形,深褐色,两端稍尖,卵内含有一幼虫称棘头蚴。

虫卵大小平均为91~47微米。

第六章蜱螨学

1、硬蜱的一般形态结构:

假头(假头基和口器:

1对须肢,1对螯肢和1个口下板)和躯体(背盾板:

雄蜱的大,雌蜱的小;足4对,各由6节组成:

基节、转节、股节、后跗节和跗节;跗节末端具爪一对,第1对足跗节接近端部的背缘有哈氏器)

2、硬蜱科常见六属鉴别:

肛沟围绕肛门之前,雄虫腹面几乎全部为几丁质板(共七块)所覆盖——硬蜱属;

肛沟在肛门后方,或无肛沟:

(1)口器长,有眼——璃眼蜱属

(2)口器短或无眼①假头基呈矩形A:

无眼,背盾片呈单一的颜色,无花斑——血蜱属B:

有眼,背盾片有珐琅斑——革蜱属②假头基呈六角形A:

有肛沟——扇头蜱属B:

肛沟不明,或无肛沟——牛蜱属。

3、硬蜱与软蜱主要区别

项目

硬蜱

软蜱

背盾板的区别

有,雌性体大盾板小,雄性体小盾板大

雌雄均无盾板

假头的位置

在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

在体前部腹面,从背面看不见

须肢

须肢粗短,不能运动

须肢灵活,能运动,如步足一样

缘垛

气孔位置

在第四对足基节的后面

在第3、4对足基节的中间

基节

通常分叉

不分叉

爪垫

通常存在

无或不明显

吸血时间

昼夜吸血

仅在夜间吸血

耐饿力

不能久耐饥饿

能耐饥饿可全年不吸血

4、疥螨和痒螨的主要形态及区别

属别

成虫形状

大小

口器

吸盘

形状

疥螨属

几乎圆形,背面粗糙

0.2~0.5mm

短而钝,似铁蹄形

钟形

不分节

第3、4对足无吸盘

第3对足无吸盘。

无性吸盘和尾突

长椭圆形

痒螨属

长椭圆形

0.5~0.8mm

长而尖,似圆锥形

喇叭形

第3对足无吸盘

第4对足无吸盘。

性吸盘及尾突个两个

较上者大而长

5、基本发育过程:

属于不完全变态类,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阶段。

了解各自主要生活习性

第七章昆虫学

1、一般形态特征:

昆虫具有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身体两侧对称,附肢分节,不同部分的体节相互愈合而形成头部、胸部和腹部。

2、基本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前者:

卵、幼虫、蛹期、成虫;后者:

卵、幼虫、若虫、成虫)的种类。

都有蜕皮现象,多为卵生,极少数卵胎生或胎生

3、牛皮蝇蚴、马胃蝇蚴、羊狂蝇蚴的三期幼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牛皮蝇蚴第三期幼虫棕褐色,体粗壮,背部较平,腹部稍隆起,有许多结节和小刺,体分11节,最后两节背、腹面均无刺,有两个后气孔,气门板漏斗状,一期幼虫口沟的前端分为两支,三期幼虫无口沟。

马胃蝇蚴的第三期幼虫前端稍尖,身体分节,每节有1-2列刺,有一对发达的口前钩,后端齐平,有一对后气孔。

羊狂蝇蚴的第三期幼虫呈棕褐色,虫体前端尖,有两个黑色强大的口前钩,背部拱起,具深棕色环带,腹面扁平,各节前缘具数列小刺,虫体后端如刀切状,有两个明显的黑色后气孔。

第三篇兽医寄生虫病(VeterinaryParasiticDiseases)

第一章猪寄生虫病(SwineParasitosis)

1、猪蛔虫病(SwineAscariasis)的生活史(移行)、流行特点、症状与病变、诊断、治疗、预防

猪蛔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寄生虫病,其没有中间宿主。

(1)Lifecycle

感染性虫卵:

猪小肠内的成虫排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在体外先后发育成第一期、第二期幼虫,并成熟后具有感染性,成为感染性虫卵;

体内移行:

经口吞食,幼虫在小肠释出钻入肠壁,随血流进入肝脏,形成第三期幼虫,随血流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在经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变成第四期幼虫,随黏液到咽部,在经食道、胃重返小肠,最后一次蜕化后变成第五期幼虫(童虫),继而发育成成虫。

(口→小肠→肝→心→肺→咽→胃、小肠)

成虫:

成虫孕卵节片排出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2)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①蛔虫生活史简单;

②在饲养管理不良和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蛔虫病的发病率高;

③蛔虫繁殖力强;

④蛔虫卵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

(3)SymptomsandLesions

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各不相同。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造成器官和组织的隧道和损伤,主要是对肝脏和肺脏的危害较大,特别是肺脏。

肺的损伤会引起——蛔虫性肺炎(ascarispneumonia)。

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贫血、黄疸,感染严重时表现高烧、咳嗽、呕吐和腹泻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同样会引起肝脏表面的蛔虫斑(ascarisspot),也称“乳斑(milkspot)”。

成虫寄生在小肠对机体的危害亦较大。

首先是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引起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生长缓慢。

成虫机械性刺激肠黏膜,会引起腹痛。

有时,成虫会堵塞小肠,严重时引起肠破裂。

蛔虫异位性游走会进入胆管,导致黄疸、剧烈腹痛,甚至死亡。

(4)Diagnosis

①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例如群发性营养不良、生长缓慢、蛔虫性肺炎等。

②利用漂浮法进行粪便的虫卵检查。

③幼虫期感染可用几种血清学方法诊断,如ELISA。

④死后剖检会在器官上发现许多损伤,例如肝(乳斑或蛔虫班)、肺(蛔虫性肺炎)和移行幼虫和小肠、胆管内的成虫和相应的病变,如阻塞和肠破裂。

(5)Treatment

下列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猪蛔虫病:

①左咪唑:

10mg/kg,喂服或罐服;

②甲苯咪唑:

10-20mg/kg,混饲;

③丙硫咪唑:

10mg/kg,口服;

④伊维菌素:

0.3mg/kg,一次皮下注射;

⑤多拉菌素:

0.3mg/kg,一次肌肉注射。

(6)Pre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