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593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校本研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校本研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校本研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校本研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docx

《校本研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研修.docx

校本研修

学习校本研修核心三要素有感

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对学校而言,一是必须有先进而明确的办学理念。

一方面,学校的办学理念对校本研修起着引领和导航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理念也需要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不断内化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是校长要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要成为校本研修的组织者、支持者、参与者和引领者。

三是必须建立健全的校本研修制度。

要依据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来建立相应的制度,使制度的价值指向从过去的只重研修结果转变为既重研修结果又重研修过程。

四是必须营造校本研修安全的心理环境,让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当他指出同伴的不足时不会被误解成“文人相轻”,当他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时不被指责为“狂妄自大”。

  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对教师而言,一要成为学习者。

教师要善于从听中学、看中学,在与专家、相关书刊、理论的对话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要善于从做中学,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将理解了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要善于从说中学、写中学,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写出来,在交流、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二要成为合作者。

在研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公开自我,公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让同伴分享,公开自己的困惑,以获得帮助;要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修养,一种职业自觉。

要全身心投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倾听、理解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回应。

回应既要积极又要负责任,既要及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有备而来、实是求是、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三是要成为一个研究者。

校本研修重在“研”。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育教学和研修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教育教学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让研究成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职业习惯。

校本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校本研训培训,在班主任贺老师的精心组织下。

我的感受很深,体会很多,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

而校本教研刚好树立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理想旗帜,使学校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学习型的组织,从而提升了学校反思型的理念。

   我认为校本教研有四个特点:

(一)注重读书学习,课程改革时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对教师观念的挑战,校本教研就是要搞研究,要获取新的理念只有读书才能得到。

(二)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阵地的。

这就强调了学校研究的内容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因此,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

只有让教师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才能改变教师的自身,提高教师的质。

  

(四)坚持教育反思。

人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都是多次反复的实践,探索出来的。

因此,每一个环节都有了和谐的地方,必须通过反思去参与指导,才能避免在下一次实践中重复这个错误。

当课程改革步入关键之年,课改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是:

如何提高专业水平,如何激发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

“校本教研”让我们感受到在课改中,成功是成功,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校本教研”让我们的双眼有了自信的光芒,头脑有了睿智的思想,工作有了创新的火花。

   我想要说,凡事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那我们的教学就能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绝对不是一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简单劳动了。

   为了使我的教学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我一直在努力。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校本教研为我搭建了平台。

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

其实,我们的校本教研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懂得了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懂得了如何评价新课程的课。

在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同伴协作能力。

使教师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

校本教研真正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主讲:

刘影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校本研训也随之走过了十年漫长路。

回首十年,其中不乏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

      今天有机会,让我带着喜悦,带着岁月的痕迹,从校本研训的年轮中走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希望能一石入水,涟漪不断。

一、始终不忘 为谁出发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思想、理念层出不穷的社会,据说每三天就会有一个理论、一种思想问世,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

至于这些思想、理念、信息有多大的价值,也无人考证。

因而也有人说,当今时代,“三浮”盛行,既浮澡、浮夸、浮华。

细细想来,不无道理。

       在教育界,围绕课改,我们也发现名目繁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方法不断问世,让老师们应接不暇。

于是四处奔波,朝圣般追赶着,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弄到最后反而有些迷失自我,不知所措。

       在滚滚红尘面前,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清醒,教师培训的隐形受益者是学生,实际上这是一桩学生得病教师吃药的事。

       反思一下,我们热热闹闹地搞了十年校本研训,我们的孩子真的受益了吗?

究竟受益多少?

他们最终的表现我们满意吗?

社会认可吗?

      一个孩子在受教育十二年的过程中要经历14400多节课,我们耗掉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耗掉了孩子们十几年的生命,究竟给了他什么?

给了多少?

我时常不敢算这个账,算这个账,我会算到出汗。

       校本研训不是一单生意,究竟应该“研”什么?

“训”什么?

       基于对生命的敬畏,这些年来,我们坚持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人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师生交流互动,倡导终生教育----这也是我们实施校本研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敢提特色、不敢总结模式。

不计较名次分数、不崇拜大小荣誉、更不追求各类牌匾。

而是天天对着学生发誓:

一定要给他点什么。

小学教育就是在给他们的生命布局——一个孩子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控制,但宽度、厚度、格局的大小,是我们奠下的基础。

      今天,在追求功利的路上,很少有人记得本初自己为了什么出发,许多人越走越远,以至于找不到回家的路。

正如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的一句话: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脚步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走两天歇一天,就是为了等待我们的灵魂。

      实施校本培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做法,坚持正确的办学追求,只有想明白了,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想信,时间是块试金石,它最终会检验出你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八达小学校本研训科目介绍:

      学科——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等

      术科——组织、策划、沟通、表达等

      人格——积极、主动、宽容、担当等

二、望闻问切中西结合

      在实施新课改的舞台上,各种角色粉墨登场,教师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们的境界、能力决定着能否将学生带向理想的彼岸。

      所以,做教师培训之前,一定要先研究教师的问题在哪里。

是思想?

还是理念?

是知识?

还是技能?

解决教师的这一系列问题也要分个轻重缓急。

      多年与各类教师打交道,我感觉当今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专业化而是职业化。

      医学界有这样一句话:

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有病的人。

西医疗效快,善于解决急病陡病,治标不治本,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标本兼治,所以有中西医结合疗效好的说法。

     一般老教师满足于经验化教学,教研激情不够,当然更缺乏深度和广度,发展没有后劲;青年教师经验不足,驾驭课堂尚困难,对新课程的理解就更肤浅,有时一味将其形式化、表面化更危害;另外,教师普遍存在着师德修养亟待提高,奉献意识、服务意识急需加强的任务。

     怎么办?

向老中医学习。

中医讲温补,就是先把病人的病慢慢给治好了以后再用大凉,因为,如果病人的体质太虚弱的话,大凉会把人搞死。

一定要先温补,待病人有了可以承受大凉的体质时再下猛药,则会药到病除。

     面对任务重、难度大的教师培训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先温补,再大凉。

既先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教师成为一个思想素质优良的职业人,再进行高强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技能培训,让他们成为一个教育技术精湛的专业人。

     八达小学校本研训路径介绍:

             有计划的培训。

             要求与规范相结合。

             随时,随地,随人,随事。

            借助各种平台,做好研训的系列动作。

            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

三、断层扫描  解剖课堂

      课改的主阵地在哪?

在课堂。

      对于每一个孩子,我们都有一份承诺。

让14400多节课健康,让孩子们拥有真正幸福的课堂生活。

      幸运的是,在我们苦于方法的关键时刻,我们结识了浙江余杭高级中学的沈毅校长,学习到了“课堂观察”这一技术。

于是我们组团队,进教室,现场“捉虫”,还课堂以健康……

      特点:

          团队合作,借助工具,现场研究,共同进步

         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

 第一步:

课堂观察框架制定:

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第二步:

选择观察点:

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

     第三步:

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

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

      第四步:

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

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结束语:

在校本研训的路上,我们没有资格博弈,也不容许徘徊,更不可能停下脚步等待制度的修正和壁垒的消解。

在赶往春天的路上,我们可做和要做的事情太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

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获得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

成长=经验+反思。

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

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教师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自己教学行为----即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我作为校长要求学校老师坚持写出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谈谈自己的成功之处、不到之处、学生掌握情况以及对以后教这堂课给自己的建议等。

我也希望老师们到网上去看看同年级的教案,特别是去看看他们写的教学反思。

汲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

二、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

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但在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研活动中针对自己熟悉领域的教学案例进行研讨时,教师之间的互助指导将会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教师不仅能从互助和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互助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说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单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可以引发教师间的教艺切磋与教学研究。

我以前在中学任教时对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深有体会,那时我们学校有十位数学科教师,每个年级有六个班,在组长的带领下经常开展教研活动。

上完公开课后,组长就利用下午时间即可开展评课活动,组里有一不成文的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发言,授课老师谈谈自己的这堂课的设计,听课老师对授课、课堂环节、学生活动和课堂效果方面的优点、缺点进行评价。

通过十位老师的共同探讨,这堂课的优缺点就完全呈现出来,对我们十位老师来说这堂课该怎样上,个个心中都有数了。

我们数学教研组还规定每年每人必须上一堂以上公开课,这样几年下来我们即使教学能力差一点的老师也带上来了。

还有就是出测试题时,教师轮流出,先是出卷教师出个雏形,然后这年级的教师讨论难易程度、题型、知识范围全面度等,通过这个环节后才刻印。

教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和经常的探讨中成长了。

那几年我们学校在初中毕业会考中数学科一直在市获奖,数学科成为了学校的王牌科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真正做好这一同伴互助工作,必须先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然后要老师们的积极配合。

虽然我曾经是一位参与者,但在小学这种活动的开展有一些困难,因为现在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规模太小(每个年级就一个班),我作为小学校长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三、教师在专业引领中实现提高

教师们的成长仅有自我的反思探索,同伴的互助、协作,这还显得远远不够,它还迫切地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领。

因此,教师本人及其所处的团队,总有它的局限性。

由于教师不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对教育科学现状的了解,教育科研思路、方法、工具的掌握一般不及专业人员。

这时候,来自专家或专业人士的指导尤为显得重要。

事实上,处于现实教学研究工作中的教师普遍十分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

在我们学校“请进来”的做法不太现实,所以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作为校长,我积极安排他们出去学习。

并要求他们把一些先进的理念、教学方法在学校教学传播,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总之,教师的反思,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引领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和着力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研训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与组织实施

                                                                              贾腊生

一、校本研训的意义

1、什么是校本研训

     校本教师研训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统称。

它是以学校为研训基地,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研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的培训活动。

2、校本研训的特征

(1)针对性

     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针对学校发展中生成的问题;

     针对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2)自主性

    学校自主制定实施研训方案;

    学校自主选择研训资源;

    教师自主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3)灵活性

   内容设置的灵活性;

   培训形成的灵活性;

   培训组织的灵活性。

(4)实践性

   由理论到实践,开展技能培训;

   由问题到理论,开展理论学习;

   由问题到课题,开展校本教研。

3、校本培训的功能

(1)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落实政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2)有利于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形成学校特色;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4)有利于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成长和校长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研训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1、新教师培训(主要任务之一)

    目标:

走上教师岗位→适应、热爱教师职业

    内容与要求:

(1)教育法规与教学常规:

学习法规制度,养成规则意识和习惯。

(2)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

学习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形成技能,养成自我反思总结的科学习惯和方法,初步体现个性。

(3)教育教学协作研究活动:

熟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环境要求;积累学习、沟通、合作的经验;形成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整自我的策略。

(4)自我形象塑造:

教师语言培训;教师仪表培训;教师风度气质培训。

使教师明确为人师表所涵盖的有关言语举止和仪表服饰的内在要求及其作用影响。

2、教师岗位培训(主要任务之二)

   目标:

岗位适应→专业成熟

   内容与要求:

(1)专业情意:

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教师自我反思认识,学校文化构建等手段帮助、促进教师养成健康的情意。

(2)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

通过指导、要求教师自学、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教师不断拓展、更新专业知识领域和理念。

(3)专业技能:

教学技能;教学能力。

通过训练、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骨干教师培训(兼顾任务)

(1)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与要求:

△高一层次的学历或学力培训,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调整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研究的学术水平,提高课程设计能力,进行课程论和学习论的培训。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施素质教育相应的教育行为。

△提高教育研究能力,了解并实践教育研究的方法,学习如何写教育论文,如何写研究报告;能在学校范围内主持教育教学专题经验总结交流,或举办学科专题讲座。

△如何指导新教师的培训。

△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索性或研究性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培训。

(2)县、市、省、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与要求:

△编撰典型案例的方法和原则。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课题的评价。

△教师教育行为研究。

△示范课的组织原则及评价方式。

△如何在年级或教研组内进行校本培训的理论和方法。

△如何做学术报告,或在教师中开讲座。

△微格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临床诊断”。

△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才观念和理论。

△教师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和实践研究。

4、其它专项培训

△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培训。

△班主任工作培训。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

△师德培训。

△生成问题培训。

三、校本研训的形式与手段

1、个体性研训

(1)自主学习:

提供书目→计划自学→交流促进→效绩考核。

(2)师徒帮带:

明确“师”的资格,职责→签订带教协议→师徒共同提高。

(3)网上学习:

设立网站,构架平台→组成团队,自主管理→教学相长,互动发展。

2、群体性研训

(1)教学观摩:

确定观摩主题→确定参与人员→制定观摩计划→组织听、说、评→阶段小结→活动评价

(2)生成问题的研究性培训

收集问题→组织教师参与→筛选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跟踪

(3)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目标定向→理论学习→指导示范→操作练习→实际运用

(4)案例研究:

选择案例→准备讨论→讨论案例

(5)叙事研究

叙事→研讨→总结

(6)课题研究

提出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推广

3、学校整体性研训

(1)专题讲座

(2)教育教学论坛

4、校际性研训

(1)校际交流

(2)访问学者

四、“十二五”校本研训的政策要求

1.“十二五”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集中培训

  远程培训

  校本研训:

基础   问题解决

2.学分要求                   

  研修活动学分

五年累计:

120学分

                        研修成果学分 

校本研训实施研究---以学校教研组为平台

主讲:

丁文平

前言:

“三名建筑工人的故事”启示;校本研训的目的:

培养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一线教师。

∙校本研训的背景:

呼唤教育家办学。

  1.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出: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出名师,育英才;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造就一批教育家。

  2.教育家必须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理论和丰富教育实践的人。

美国加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专业教育家标准,一线教师应该较容易地达到这个专业教育家标准。

  3.学校是教育家成长的最为重要的土壤,其中,课堂和教研组又是一线教师历练成为专业教育家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平台。

  4.专业教育家可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校本研训的本质:

唤醒教师的教育智慧。

  1.一线教师缺乏教育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一线教师长期处于“被边缘”、“被工具”、“被改革”的境地。

  2.专业教育家能够守住内心的平静、守住教育的传统、守住教育的理想、守住教育的信念、守住教育的一点一滴。

  3.校本研训必须以学校教研组为平台,历练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智慧和专业心态。

∙校本研训的关键:

抓实校本研究。

  1.校本研究如何成为可能?

①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强;②学校校本发展战略的确立;③教师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④教师成为自觉的研究者。

  2.校本研究的三大范畴:

①校本教学研究;②校本管理研究;③校本德育研究。

每一个研究范畴所针对和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

  3.抓实校本研究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

①制定校本研究计划;②落实校本研究任务;③选择校本研究策略;④改进校本研究方法;⑤丰富校本研究形式;⑥加强校本研究交流;⑦积累校本研究成果。

  4.顾泠沅教授提出了“校本研究的四个转向”:

从技术熟练取向转向文化生态取向;从关注教材教法转向全面关注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从重在组织活动转向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转向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校本研训的方向:

教研组文化的引领。

  1.学校文化必须具体化为课程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管理文化、教研组文化等等方面。

  2.学校教研组应该定位为学术性组织,教研组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

(几个教研组文化案例)

  3.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整体性策略;过程性策略;研究性策略;发展性策略;

∙校本研训的策略:

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

  1.当前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教研工作停留于日常事务;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现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研活动的效益不高;教研组长的角色作用发挥不够。

  2.任务驱动策略:

一种基于教研组平台的工作策略。

以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来源于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教研组共同愿景为工作动力,改变被动参与、简单应付的状态,在不同层级任务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完成研究任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举例)

   3.问题导向策略:

是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力,以培养人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为目的的工作策略。

搜集问题---形成问题库----问题转化为专题---专题落实到活动和个人。

(举例)

∙校本研训的成果:

专业建构与学术表达。

1.波斯纳认为:

“经验+反思=成长”。

我认为:

“经验+反思+建构=成长”。

专业建构重在行为改进,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经验是基础,研究反思是方法,专业建构是手段,专业成长是目的。

2.教研组层面的专业建构:

管理制度的建构、工作方式的建构、工作平台的建构等等。

3.一线教师要增强成果积累和学术表达的意识。

要善于做好成果积累:

①自己的第一份教案、第一次布置的作业、第一次批改的作业、第一堂课的实录、第一次和学生的对话等等;②原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