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43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石家庄一模)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2.(2019·宜宾二模)据统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经全球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美国却开始反向而行,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600多项。

据此可知(  )

A.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

B.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C.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

D.贸易保护加剧了各国政治冲突

3.2018年中美“贸易战”可追溯到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贸易代表对中国开展301调查。

301调查依据的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的第301条款,该条款授权美国政府调查涉嫌不当行为的贸易伙伴,并自行决定相关惩罚措施。

美国的做法(  )

A.符合全体美国人的利益B.保护本国生产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发展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4.(2019·南京、盐城一模)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

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这表明(  )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5.(2019·昆明调研)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

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A.打破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

B.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致力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

D.延缓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6.(2019·郑州一模)1933年6月,为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世界货币会议召开。

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他的新政也没能完全治愈危机。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战后经济繁荣。

这表明(  )

A.二战后全球经济向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宣告失败

D.美国的经济决策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

7.(2019·南充二模)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在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

……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

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材料表明(  )

A.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

D.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8.2018年7月30日英国天空数据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英国民众认为脱欧结果会对英国不利,认为脱欧会给自己、经济和整个国家带来负面影响的比例显著上升。

这反映了影响欧洲联合的根本因素是(  )

A.二战后法德和解 B.欧洲各国人民的态度

C.西欧经济一体化D.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

9.(2019·鄂尔多斯一模)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

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材料主要说明(  )

A.西欧联系更加紧密B.欧洲政治一体化加快

C.欧洲实现了主权统一D.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10.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

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

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表明(  )

A.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11.(2019·郑州一模)1957—1970年,美国的母公司从2800家上升到3500家,子公司从1万家增加到2.5万家。

1970年,美国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占商品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占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规模增长2倍,日本增长3倍以上。

这表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B.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

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12.阅读下面1960—2000年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趋于变弱

B.发达国家开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

D.发达国家趋于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西方学界普遍认为现代化推动“全球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世界近代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从启蒙运动开始就把普遍的人类共同体看作“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即把人类统一和世界文化统一视为最高价值。

这是它为现代社会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带来了世界的物理的统一,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哥伦布500多年前首航美洲大陆。

这是东西半球的第一次会合,可以说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现代证实着人类事物在向着全球化发展。

——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材料二 “全球政治”集中反映了国家间联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联系在全球秩序中已经超越了国家和社会。

尽管政府和国家仍然理所当然地是强有力的行动者,但是,它们现实必须和一大群其他的机构和组织共享全球竞技舞台。

全球政治舞台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头政治的“混合主体体系”。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事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说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化推动“全球化”。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5分)

14.(2019·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时间

国际组织或机构

总部或发起国

1945年10月

联合国

美国纽约

1957年7月

国际原子能机构

奥地利维也纳

1960年9月

石油输出国组织

奥地利维也纳

1970年10月

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

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

1989年11月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加坡

1993年11月

欧盟

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5年1月

世界贸易组织

瑞士日内瓦

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北京

2015年12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北京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历史信息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石家庄一模)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C [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故选C项;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是表象,控制力加强的原因在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故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故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故排除D项。

]

2.(2019·宜宾二模)据统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经全球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美国却开始反向而行,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600多项。

据此可知(  )

A.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

B.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C.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

D.贸易保护加剧了各国政治冲突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阻碍因素,故选C项;从仅有美国一国的做法得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排除A项;美国在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没有展示美国采取贸易措施的影响,故排除D项。

]

3.2018年中美“贸易战”可追溯到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贸易代表对中国开展301调查。

301调查依据的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的第301条款,该条款授权美国政府调查涉嫌不当行为的贸易伙伴,并自行决定相关惩罚措施。

美国的做法(  )

A.符合全体美国人的利益B.保护本国生产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发展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B [根据材料中对301条款的介绍可知,其维护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有利于保护美国生产的发展,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美国的做法实际上体现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调解贸易纠纷,故C、D两项错误。

]

4.(2019·南京、盐城一模)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

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这表明(  )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C [材料“单边主义政策”使得“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说明体系亟待完善,故选C项;“盟友”是政治军事方面,与材料中“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问题不符,故排除A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不能说明是主流,故排除B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不能说是国际社会的抵制,故排除D项。

]

5.(2019·昆明调研)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

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A.打破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

B.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致力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

D.延缓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C [根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以及有调查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等可知,C项正确。

]

6.(2019·郑州一模)1933年6月,为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世界货币会议召开。

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他的新政也没能完全治愈危机。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战后经济繁荣。

这表明(  )

A.二战后全球经济向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宣告失败

D.美国的经济决策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

B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拒绝承担国际责任,罗斯福新政也未能完全治愈危机,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即在经济全球

化的国际环境下有效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

7.(2019·南充二模)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在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

……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

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材料表明(  )

A.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

D.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衰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贬值,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故选D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衰退,但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衰退,故排除B项;不管实行哪种汇率都会存在风险,故排除C项。

]

8.2018年7月30日英国天空数据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英国民众认为脱欧结果会对英国不利,认为脱欧会给自己、经济和整个国家带来负面影响的比例显著上升。

这反映了影响欧洲联合的根本因素是(  )

A.二战后法德和解 B.欧洲各国人民的态度

C.西欧经济一体化D.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

D [二战后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础,故A项错误;欧洲人民的态度是影响欧洲一体化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故B项错误;西欧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英国民众对英国脱欧的态度可知,影响欧洲联合的根本因素应该是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故选D项。

]

9.(2019·鄂尔多斯一模)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

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材料主要说明(  )

A.西欧联系更加紧密B.欧洲政治一体化加快

C.欧洲实现了主权统一D.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A [根据材料可知,欧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深入的表现,故选A项;欧元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而不是政治一体化,故排除B项;欧元的诞生是欧盟各国出让部分国家主权的结果,不能说欧洲实现了主权统一,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欧摆脱美国控制问题,故排除D项。

]

10.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

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

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表明(  )

A.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D [材料反映了亚洲在经济上的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而是强调亚洲在经济上的崛起,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公平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世界经济重心转移问题,没有涉及世界政治秩序的问题,故C项错误。

]

11.(2019·郑州一模)1957—1970年,美国的母公司从2800家上升到3500家,子公司从1万家增加到2.5万家。

1970年,美国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占商品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占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规模增长2倍,日本增长3倍以上。

这表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B.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

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美、日等国的母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故选C项。

]

12.阅读下面1960—2000年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趋于变弱

B.发达国家开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

D.发达国家趋于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D [从表格中“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一栏数据变化来看,其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说明发达国家将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发展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而将传统的工业所占比重调低,故选D项。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西方学界普遍认为现代化推动“全球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世界近代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从启蒙运动开始就把普遍的人类共同体看作“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即把人类统一和世界文化统一视为最高价值。

这是它为现代社会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带来了世界的物理的统一,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哥伦布500多年前首航美洲大陆。

这是东西半球的第一次会合,可以说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现代证实着人类事物在向着全球化发展。

——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材料二 “全球政治”集中反映了国家间联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联系在全球秩序中已经超越了国家和社会。

尽管政府和国家仍然理所当然地是强有力的行动者,但是,它们现实必须和一大群其他的机构和组织共享全球竞技舞台。

全球政治舞台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头政治的“混合主体体系”。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事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说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化推动“全球化”。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5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现代证实着人类事物在向着全球化发展”可得出由相对隔绝向全球化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即可。

(2)问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近代化说明促进世界联系加强即“全球化”的作用。

[答案] 

(1)发展历程:

由相对隔绝向全球化发展。

原因: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10分)

(2)现代化推动“全球化”,他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世界近(现)代发展进程。

政治现代化推动全球政治的形成,全球政治集中反映了国家间联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主权国家必须和其他国际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国际管理;如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

经济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如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文化现代化促使人类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如启蒙运动思想等成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15分)

14.(2019·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时间

国际组织或机构

总部或发起国

1945年10月

联合国

美国纽约

1957年7月

国际原子能机构

奥地利维也纳

1960年9月

石油输出国组织

奥地利维也纳

1970年10月

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

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

1989年11月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加坡

1993年11月

欧盟

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5年1月

世界贸易组织

瑞士日内瓦

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北京

2015年12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北京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历史信息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 材料中“国际组织或机构”本质上是一种区域组织,从“总部或发起国”来看,其区域性越来越强,而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然后以区域集团化趋势为依据找到相关的史实,并说明其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可。

[答案] 论题: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2分)

阐述:

1967年,东南亚国家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了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东盟建立以来,各成员国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亚洲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加强。

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盟的成立,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

结论:

区域集团化推动区域经济政治发展,增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活力。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