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5279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docx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

  

 

  

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

 

  

 

 

 

 

 

 

 

   

 

 

 

 

 

当前,从实践层面看,保健服务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然而,从政府政策的层面看,尽管有关机构已经着手分析研究,并对保健服务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界定,但保健服务还未能以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完整的产业进入各有关方面的视野。

比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把“预防保健服务”列入“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但没有从服务产业的角度规划保健服务产业的发展。

本课题组认为,上述现象的存在:

一方面说明保健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进一步界定清楚,特别是要明确保健服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另一方面说明大众对保健服务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得还不够。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分析梳理,使社会各方面对保健服务产业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保健服务的含义和范围划分

本部分内容在应用当前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保健服务基本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为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抛砖引玉。

(一)内涵界定

2008年,中央党校课题组在《我国保健产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研究》中,对保健服务作了这样明确的界定,即“保健服务是指以提高或改善身体素质、机能、精神状态为目的而提供的服务”。

2011年,“我国保健服务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组和中国保健协会休闲保健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我国保健服务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则认为,保健服务是指在固定的场所,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的以促进健康为目的非医疗活动,包括主动类保健服务、被动类保健服务和综合类保健服务。

根据当前我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组认为保健服务是指,除了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的服务之外,在固定的场所或由有合法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运用技术、手法、产品、知识等手段,以一定的行为与方式,提供以达到改善体质、预防疾病、辅助医疗、促进康复、调整人体机能等目的的一系列服务。

对保健服务的概念作出上述界定,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1.便于把保健服务和医疗服务区分开来

长期以来,由于保健服务源于中华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思想,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特别是中医服务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也非常容易混淆,导致难以对保健服务实施有效监管。

上述概念以业务提供机构为划分界限,把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的服务纳入医疗服务范围,由卫生及中医药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而除此之外的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或人员提供的服务则属于保健服务的范畴,由工商行政及相关服务业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对加强保健服务产业的监管以及促进产业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2.保健服务概念的界定应注重立足于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

保健服务是为了维护并促进健康而对广大居民提供的生活性服务,具有涉及人员广泛、吸纳就业较充分、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因此,保健服务产业既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保健需求,又大大促进了就业,是一个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界定保健服务时应主要立足于规范产业及从业人员,尽量进行较为宽泛的界定,尽量符合当前的客观实际。

因此,本课题组在界定概念时,无论是在特定的场所还是由特定人员提供的服务,只要具备一定的资质,都可认定为保健服务,并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二)范围划分

就实际情况来说,保健服务涉及范围很广,和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这里,主要是借鉴《我国保健服务标准体系研究报告》中的有关成果,根据消费者在享受保健服务过程中行为的自主程度和项目特征,对各种保健服务项目进行分类,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保健服务的大致范围。

具体来说,根据上述划分标准,可以把保健服务项目分为主动类保健服务项目、被动类保健服务项目和综合类保健服务项目三类。

1.主动类保健服务项目

主动类保健服务项目是指在固定场所的保健服务人员或有合法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消费者自己运用相关手段达到保健目的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健身操、舍宾、瑜伽、太极拳、气功等健身保健类保健服务项目。

2.被动类保健服务项目

被动类保健服务项目是指在固定场所的保健服务人员或有合法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用专业技术或物质直接作用于消费者而达到保健目的的服务项目,具体包括:

手法类保健服务项目、沐浴类保健服务项目和精神类保健服务项目。

其中,手法类保健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足疗保健、保健按摩、刮痧、拔罐、精油调理、SPA等;沐浴类保健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温泉、水疗(包括药浴、花瓣浴、牛奶浴和盐浴等)、桑拿、泥浆浴、沙浴、汗蒸、熏蒸等;精神类保健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催眠、心理咨询保健等。

3.综合类保健服务项目

综合类保健服务项目是指同时具有主动类服务项目和被动类服务项目特征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母婴保健(包括孕期保健服务、产后保健服务、婴幼儿保健服务等)、视力保健、食疗保健、健康咨询、美容保健、能量保健等。

(三)保健服务与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区别和联系

中央党校课题组在《我国保健产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研究》中,把保健业划分为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三大产业,并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因此,无论是保健服务,还是保健食品,抑或是保健用品,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与疾病诊疗活动相区别的。

不过,保健服务、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健服务、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各自都有明确的概念界定

保健服务的概念上文已经作了界定,这里就不再赘述。

保健食品在国外又被称为健康食品、特定用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主要是指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用品泛指不以治疗为目的,用于消除人体疲劳、调节人体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各种不破坏皮肤而进行理疗的器械、特殊用途化妆品等与健康相关的产品。

保健用品主要包括保健功能纺织品、保健器械、特殊用途化妆品三大类。

显然,上述三大保健产业各自的产业边界还是比较清晰的,分别针对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发生作用的具体方式或途径也互不相同。

2.保健服务、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各自涉及的有关监管部门及适用的法律法规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撇开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意义上的保健养生不谈,改革开放以来,保健食品最先出现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同时保健食品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展现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相应地,保健食品也较早进入政府有关部门的视野,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保健食品的准入、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比如,199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6年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2009年实施了《食品安全法》等。

目前,保健食品主要由直属于卫生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牵头进行监管,虽然还存在“群龙治水”等多头管理问题,但基本上还是有章可循。

然而,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产业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基本上游离于保健产业管理体制之外,亟须进行相关立法规范,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从实践中涉及的有关管理部门看,保健用品与保健服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区别。

比如,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器械行业有一定的审批权和监管权,却不适用于保健服务产业。

又如,保健用品涉及体育用品的问题,而保健服务却容易与通常的中医服务相混淆。

3.保健服务、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各自与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思想和现代科技的依靠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我国,养生保健和“药食同源”的思想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迥异,尽管当前保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总的来看,我国的保健产业主要依托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外则更加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

就保健食品来说,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保健食品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比如,1987年杭州保灵企业推出的人参蜂王浆,以及之后的太阳神口服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等等。

显然,上述保健食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由于我国在中医药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又竞相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开发有关保健产品,这使得我国保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保健品进出口均出现逆差。

另据《我国保健产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研究》中提供的资料,自2005年起,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20多家跨国保健品企业纷纷与中国保健协会进行了接触,并已有400多种产品打入了中国市场,销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发展十分迅速。

2010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创造了220亿元的销售量,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领头羊”。

就保健用品来说,无论是保健功能纺织品,还是保健器械及特殊用途化妆品,大多具备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特点,对现代科技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就我国的保健服务来说,则更多的是依靠传统中医药文化思想。

鉴于中医养生保健的突出功效,目前,包括日本、美国、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学习推广中国的养生保健方法。

当然,现代兴起的特别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保健服务不一定源自我国传统文化,但多数也体现了东方的养生文化。

比如,瑜伽与中医的养生智慧实际上是不谋而合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保健服务一方面具有调整人体机能、维护健康等突出功效,另一方面又主要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推进其发展必然有利于传承并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变化,以及养生保健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保健服务相关行业不断兴起,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一)保健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相对于商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而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点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业。

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物流、商务、金融、保险、研发等行业,生活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音乐、图书、旅游、保健、心理咨询等行业,公益性服务业则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领域。

实际上,从保健服务本身来说,既属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又涉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不过,为了与医疗服务严格区分开来,上文在对保健服务的界定中已经把由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的服务排除在外,因此,保健服务主要是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

(二)保健服务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20世纪90年代保健服务兴起以来,不过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大大小小的保健服务企业总数就已达140多万家,充分说明了我国保健服务产业的生机和活力。

比如,90年代起家于美容美发培训,而后涉足保健养生服务产、学、研、销等多个领域的深圳市神采爱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约13200万元,利润和纳税金额分别约为3300万元和500万元。

根据现阶段公司的发展势头,神采爱康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在2015年自营连锁和加盟连锁会所达到190家,年营业现金收入达到12.35亿元,年净利润达到3.2亿元的经营目标,就是保健服务产业活力和潜力的明证。

另一方面,从与保健服务联系密切的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年总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而同期世界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仅为4%~7%。

对作为朝阳产业的保健服务产业的认识,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广大居民对保健养生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中医药、认可中医药,并利用中医药来保健、养生,这为保健服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当前少数居民由于一方面缺乏必要的中医药知识,另一方面又对保健养生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客观上就为“张悟本事件”、“马悦凌事件”等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迅速加快的时期,而老年人对保健养生的需求则更加强烈

老年人不但患病的概率比较高,而且较易患难以治愈的慢性病、疑难杂症。

而在预防并应对这些老年病方面,中医保健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3.保健服务产业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

从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一方面,产业结构会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和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凸显;另一方面,第三产业自身也会发生调整,比较突出的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兴起。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收入水平正是消费需求层次上升、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时期。

[1]由于缺乏保健服务产业的统计数据,这里就以保健业的发展来加以说明。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在2007年中国国际医药交易会暨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上指出:

“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健康产业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动力。

”2007年,保健产品的生产总值粗略匡算在5000亿元左右,保健产业总产值占当年GDP比例为2%左右。

如果从2%上升到15%,且年经济增长速度在2020年之前平均每年保持9%的速度,那么保健产业的生产总值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元、24800亿元和57200亿元的规模,保健产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发展空间巨大。

4.国家开始重视并不断推动保健服务产业发展

从整个保健产业的情况看,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规范保健产业管理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其的政策支持力度,这有利于促进保健产业的科学发展。

同时,近年来保健服务产业除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外,也得到了我国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重视。

比如,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

(三)保健服务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

适应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提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当前有效扩大内需的关键和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经历了由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发展转型,消费结构也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保健服务业,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居民对发展、享受以及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从保健品的有关资料看,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以上,而中国只占0.07%。

我国居民保健品的平均消费水平每年为31元,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

从发展趋势看,近二十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量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共体各国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因此,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看,我国保健品的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剧。

据估算,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5%。

规模不断增加的老年群体对保健养生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当西医在预防诸多老年病、慢性病束手无策时。

总的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对保健服务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发展保健服务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应成为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时的重要着力点。

(四)保健服务产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

所谓民生问题实质上就是老百姓的生计问题,不仅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涉及教育、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较高层次的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根本上说,保健服务就是以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指导,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发展保健服务产业,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人对健康的需求,显然属于民生产业的范畴。

另一方面,发展保健服务产业非常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比如,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根据“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思想,保健服务着重于“治未病”,这既可以大大降低医药费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且也符合当前世界医学的发展方向。

又如,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来看都非常严峻,容易滋生社会问题,而保健服务产业具有的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恰好有利于缓解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矛盾。

三我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华传统养生保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不过,现代意义上的保健服务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事物,但由于其显著功效正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一)我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这三大保健产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的现象,但通常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保健食品是最先(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

在此之后,保健服务也逐渐开始进入广大居民的视野。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芬兰浴、土耳其浴、足浴、保健按摩等浴种的先后兴起,现代保健服务、健康理念逐步融入沐浴行业,使行业服务内容、经营理念发生了空前变化,形成了提供沐浴、餐饮、住宿、休闲、按摩、娱乐、保健、养生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项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疾病谱和世界医学模式的变化,预防保健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养生保健及“治未病”理念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7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

2008年1月,全国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这促进了保健养生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也标志着保健服务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之后,随着有关保健服务的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保健服务产业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明确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用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

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2009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保健服务相关标准的立项,这有助于保健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有关方面的初步统计,目前我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企业已发展到60多万家,相关链条产业300多万家,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年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

(二)保健服务产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保健服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保健服务与通常的中医服务界限不够清晰

当前,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识里,还是没有把保健服务作为一个服务产业来看待,而是和医疗服务特别是中医服务混为一谈。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是把“预防保健服务”作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涵概念界定的不明确,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保健服务产业的科学认识,以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这不利于保健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2.保健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保健服务产业法律法规缺失,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监督主题也缺位,导致投机分子有空子可钻,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公信力,不利于保健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对保健服务的相关标准,以及机构的准入管理、人员的技能鉴定等都亟须建立健全。

3.与国外和国内其他产业相比,保健服务产业发展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竞争上处于不平等的境地

国家对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国有企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涉及税收、土地、信贷、贴息,以及各部委的有关配套支持资金等。

但是,在国内保健服务产业领域,由于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因此基本上享受不到国家制定的这些优惠政策,使得我国保健服务产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

4.保健服务文化宣传普及得还不够

当前,我国各种所谓的“养生大师”频频“出事”,这充分说明有关保健服务的文化思想宣传普及得还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科技文化以及西医文化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而保健养生则更多地依赖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因此,普及保健养生理念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